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略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略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19 09:40:13 点击: 推荐访问: 低年级学生 培养 培养党性培训心得

  摘 要:所谓数感,即是指一个人对数学思维的敏感度,其中包含数学与运算的综合理解能力。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核心素养之一,更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这种基本的数学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相联系,利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数感的培养是在逐步的学习与认知中发展起来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他们所熟悉的数,是凭自己的生活经验,随口可以说出来的。而实际上,对数的感知能力,还有待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提高。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关键词:数感;数学;培养
  一、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发展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年幼儿童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的观察能力,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然而,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数字符号的呈现是十分抽象的,他们很难理解这些符号和他们所认识的生活中直观物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可爱的校园》一课的动物情境图,从一般角度看,这只是一张色彩鲜艳的图画;从数学角度来看,图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1只大象、2只白兔、3个蘑菇房,4只松鼠等,这就是数感。因此,笔者在导入本课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些什么,这是学生数数的基础,再让学生分小组在组内说一说,最后安排全班说一说,以扩大学生交流信息的范围。然而,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出现漏数或多数,笔者再给予引导。随后,笔者将准备的图片随着学生的汇报贴出来,使学生将已经观察出的对象与观察背景脱离开,完成一次抽象的过程,并设计一个小游戏,老师敲几下,学生画出几个符号或摆了几根小棒,然后说出用数字几来表示,最后寻找生活中的数,这样就搭建了数与形、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亲历了“直观的实物——形象的符号——抽象的符号——抽象的数字”的过程。
  当然,这只是学生数感发展的起始,从“观察数——感悟数——寻找数”这个过程初步体会数是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体会数的意义。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们就能真正发展起数感。
  二、 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比较中认识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比较,对于孩子来说,是较为抽象的。低年级主要侧重比大小、比高矮、比轻重,分为两类:一是在具体情境中呈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帮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获取数感;二是注重比较物体属性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积累必要的经验,发展数感。
  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过生日》一课时,出示外包装大小、高矮不同的两瓶饮料时,让学生先猜一猜:哪瓶饮料装得多?孩子们的意见不同了,有的猜瓶子高的,有的猜瓶子胖的。这样,学生产生了思考:到底哪瓶饮料多呢?笔者开始组织学生交流:要怎么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谁的饮料多?孩子们交流完汇报的答案五花八门——生1:瓶身上都有标出装了多少,数字大的就装得多;生2:倒在一个同样的杯子里,倒比较多杯的就装得多;生3:我先把一瓶喝完,另一瓶再倒进那个空瓶里,如果不够装,就是没喝的这瓶比较少,喝完的比较多;生4:我姐姐有量杯,我把它们分别倒进两个量杯里看一下,就知道谁多谁少了……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也是对新学知识的运用。这样的题目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学生自然会感兴趣,同时也比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在课堂讨论完之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而在《跷跷板》一课,教材在练习中呈现了两幅天平图,渗透了等量代换思想,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孩子找出“中间量”,也就是等量代换的关键因素,再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推理,以此来发现问题,最后在孩子们判断完成后,笔者进行演示实验,这样对于能力较差的孩子也能更进一步理解“重”与“轻”的概念了。
  在比较中,孩子们通过“猜想-交流-实验”,真正对“多”与“少”“重”与“轻”有了感觉,也知道了比较有时候不是凭观察就能知道,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在提升推理能力的同时,数感也得到逐步的发展。
  三、 让学生在多样付款的操作中掌握数的实际运用,发展数感
  思维教育应该跟上知识教育,因为思维是知识的本源,是生产知识的机器。可以说,思维比知识更重要。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单纯地为了计算而计算,为解题而解题,如果那样,学生的数感就不会发展。因此,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运算知识,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
  笔者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购物》这一单元时,发现课本中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如怎么付钱?怎么收钱?怎么找钱?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知识思考多种策略和付钱方法。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如,在教学《买文具》一课,笔者抛出问题:买1支钢笔可以怎么样付钱?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孩子的方法是“5张2角”,有的是“2张5角”,有的是“10张1角”,有的是“1张5角加1张2角,再加3个1角”,还有的是“1张5角加2张2角,再加1张1角”等,孩子的不同想法都是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得来的,这就是数感的发展过程。又如,在《小小商店》一课,笔者问“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通过看“体育用品”柜台,知道1个篮球的价格是68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72元,这样通过对题目意思的理解以及对数大小的判断,很快完成计算。而像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的,便是对学生数感能力的测试,数感好的孩子,会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題,而数感较一般的孩子,就只会提简单的一步计算的问题。无论如何,只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且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那么让学生在多样的付款思维表达中,数感培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并且逐渐意识到培养小学生数感能力的必要性。实际上,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每个学生的数感都不尽相同,部分学生较弱,而部分学生会较强。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学最需要做的事,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数感。唯有数感发展起来,孩子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实现数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
  许丽容,福建省晋江市,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