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视域融合与视域涵摄:王船山《庄子解》的诠释策略

视域融合与视域涵摄:王船山《庄子解》的诠释策略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22 09:46:31 点击: 推荐访问: 庄子 策略 策略|推广|阅读

  摘 要:在《庄子解》中,为将庄子思想转换为儒家的君子之道,船山构设了“浑天”这一与儒家和庄子思想皆具亲缘性的终极视域。以“浑天”为庄儒思想之共同的宗本,船山首先使二者在形而上的层面上达成了视域融合,以致把庄子归入了儒门。进一步,船山又以“浑天”涵摄庄子之“天”以及被庄子否弃的人伦物理,从而在兼括天人的“浑天”视域下,赋予了庄子之学以践行伦常的理论品格,纠正了其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之弊。
  关键词:王船山;庄子解;视域融合;视域涵摄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9)04-0118-07
  作者简介:邓联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 济南 250100)
  王船山晚年接连撰写了两部庄学专书《庄子通》和《庄子解》。究其根由,是因为在他看来“凡庄生之说,皆可因以通君子之道”①,而他撰写这两部著作的动机则在于会通庄儒,“引漆园之旨于正”。②鉴于《庄子》全书正邪并陈、异常驳杂,船山在《庄子解》中通过文本剥离和提纯,拟定了一部由内七篇和杂篇之《寓言》《天下》两篇构成的《庄子》文本,且将其视作庄子亲笔。③但这项重新“编定”一部精纯的《庄子》文本的工作只是船山会通庄儒的首要环节,其最终目的是要从思想上将庄子之学诠释为儒家的“君子之道”。本文拟对其《庄子解》所采取的宏观诠释策略进行探讨。
  “浑天”:具有双向亲缘性的终极视域
  即便撇除各种非庄子的文章和思想,船山在《庄子解·天下》篇仍不得不承认:“庄子于儒者之道,亦既屡诮之矣。”但紧接着他又认为,与出自后人之手的《骈拇》《渔父》《盗跖》等篇对儒家的粗鄙诟骂不同,庄子“所诮者,执先圣之一言一行,以为口中珠,而盗发之者也”。即庄子批评的并非儒学正宗,而是“与圣人之道相抵牾”的绪余旁流。批评此类绪余旁流可收破邪显正、护持儒家真髓之效,因此船山断言:庄子“非毁尧舜,抑扬仲尼者,亦后世浮屠诃佛骂祖之意”《庄子解·天下》。。在对《庄子》全书进行文本剥离和思想划界的基础上,这一说法既否弃了其中极端反儒的作品,又化解了庄子对儒家的敌意,弥合了二者的思想裂隙,因为此说实质上是把庄子归为以非常方式捍卫儒学真髓的“狂儒”,恰如禅门中的“狂禅”。
  接下来的问题是,何以证明庄子属于儒门,且确有捍卫儒家真髓的“诃佛骂祖之意”?
  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船山对他提纯的《庄子》文本采取了“因而通之”《庄子通·叙》。的诠释方法,以达成庄与儒的思想交融,而“浑天”说则在其诠释中发挥着疏通庄儒关系的枢纽作用。检视其对《庄子》各篇的疏解,可以说,“浑天”作为船山契悟的庄子思想之灵根及其《庄子解》的核心范畴,乃是他所以自认为庄子之“解人”的关键凭据。而他对《庄子》“因而通之”的诠释,即是以“浑天”为庄儒之所同宗,通过对那些所谓出自庄子之手的真纯文本进行儒家化的诠解,以消除庄子思想的异端性,从而将其归于“君子之道”。经此处置,那个在船山的非庄学专书中被斥为“非知道者”的异端庄子,参见邓联合《庄生非知道者——王船山庄学思想的另一面相》,《文史哲》2014年第4期。最终一变而为“推崇先圣所修明之道以为大宗”且志在“救道于裂”《庄子解·天下》。的儒门圣徒。
  “因而通之”作为诠释方法,其中“因”强调的是对经典文本的因顺和依从,“通”则是对庄与儒两种异质思想的会通,特别是以“君子之道”为旨归的以儒通庄。然而,正如其于《老子》之“入其垒”那样,参见邓联合《论王船山<老子衍>的诠释进路》,《哲学研究》2017年第8期。如果只是依顺《庄子》文本,船山最终只能做到对庄子思想的重述,而无法消除庄之于儒的异质性,更遑论对二者进行会通。“浑天”说的提出和运用,恰可有效化解“因”与“通”的紧张,有助于达成二者的视域融合以及船山之于庄子思想的“视域涵摄”。而从诠释效应来看,无论视域融合还是视域涵摄,皆优于片面、生硬且突兀的“视域替代”。所谓“视域替代”,是指诠释者用一个与诠释对象之思想差距较大、关涉较少甚或全不相关的视域简单替代诠释对象的视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经典诠释,必然导致生硬、突兀的诠释效应。这是因为“浑天”作为船山解庄的终极视域,对于庄子和儒家思想皆具有亲缘性。
  “浑天”一词不见于《庄子》全书。按船山的说法,庄子之“所自悟,盖得之于浑天,盖容成氏所言‘除日无岁,无内无外’者,乃其所师之天”《庄子解·天下》。。这实际是他对庄子思想的独特释读。概言之,所谓“浑天”之要义如下:(1)“浑天之体”乃流动不息、充塞宇宙、无所不在的“浑沦一气”,万物皆为其所化;(2)“浑沦一气”原是无形之虚,化而为物则为有形之实,物灭又复归于“浑沦一气”而为虚,如此循环不已;(3)“浑天”兼涵形下之物和形上之道,即“浑天”、物、道三者,一也;(4)就空间言,“浑天”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万物皆在其中;(5)就时间言,“浑天”无始无终、永恒无端,万变不出其外;(6)“浑天”本无时间和空间的截然界分,任何界分都是人为的。在不同语境下,船山又多次从不同角度,套用《庄子》原文的语词指称“浑天”,如“环中”“天均”“一”“天”或“寥天”“皥天”“宇宙”“大壑”等,其中前二名最常见。比较而言,“环中”强调“浑沦一气”在时间和空间上周而复始、永无穷尽地运行,万物皆于其中生起死灭,而“浑天”自身则可虚可实,终“无定体”;“天均”强调万物皆为“浑沦一气”于圜转运行中的随在所成,当某物死灭后,其所复归之“浑沦一气”又转而化为另一物。
  显而易见,“浑天”说的这些意涵皆可从《庄子》书中本有的宇宙时空无限及“通天下一气耳”的气化流行等思想合乎逻辑地推衍出来。在此意义上,“浑天”说是对庄子思想的合理发挥和综合提炼,此说之提出体现了船山对《庄子》固有旨意的因循和借取。
  “渾天”说之于儒家的亲缘性在于,此说可以看作是船山深受张载《正蒙》思想之影响的产物。在宋明道学诸儒中,船山对濂溪程朱虽亦各有所取,但却奉张载为正学,且尤重《正蒙》,故其自题墓铭云“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薑斋文集》卷十,《船山全书》第十五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228页)。另据王敔《行述》载,船山晚年“又谓张子之学切实高明,《正蒙》一书,人莫能读,因详释其义”(《船山全书》第十六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74页)。基于此,陈来把船山看做是宋以来道学运动中属于张载一派的思想家(参见陈来《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5页)。对此,《庄子解·则阳》篇有所暗示:“张子‘清虚一大’之说,亦未尝非环中之旨。”意思是“浑天”说和张载的“太虚即气”思想近通。可为佐证者,在船山撰于《庄子解》之后的《张子正蒙注》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类似《庄子解》之“浑天”说的表述。例如,“天以太虚为体,而太和之絪缊充满焉”《张子正蒙注·天道》。;“虚空者,气之量;气弥沦无涯而希微不形,则人见虚空而不见气。……其聚而出为人物则形,散而入于太虚则不形,抑必有所从来。……虚必成实,实中有虚,一也。而来则实于此,虚于彼,往则虚于此,实于彼,其体分矣”《张子正蒙注·太和》。;“天德之生杀,本无畛域”《张子正蒙注·大易》。;“天之以冬终,以春始,以亥终,以子始,人谓之然尔;运行循环,天不自知终始也”《张子正蒙注·大易》。。《张子正蒙注》中的类似说法有许多,兹不赘举。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通天下一气耳”的论断以及用气之聚散变化解释事物生起死灭的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巨,张载的“太虚即气”说亦可视为《庄子》的气论思想辗转流传后世的道学形态。怀着对横渠之学的服膺之意,船山对《庄子》之气论思想大加发挥并借以提出“浑天”说,也就顺理成章了。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