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何完善7篇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何完善7篇

来源:规章制度 时间:2023-04-30 15:15:02 点击: 推荐访问: 制度 制度优势13个坚持 制度化

篇一: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何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学校从促进教师生命整体发展的视角审视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在自身成长中找到坐标,燃起自主发展的激情,让教师立体发展,幸福成长,特制订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一、专业发展纵向格局

  基本功提高;组织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基本功培训,具体从以下六方面着手:三笔字粉笔、钢笔、毛笔;普通话;说课;评课;案例撰写;写作;按学年排列,第一学期安排三笔字、说课、写作等;第二学期安排普通话、评课、案例撰写等,检验青年教师的基本功;

  教学策略锤炼;改变单一的课堂评价策略与考评方法,坚持“师德与师能并重、长线与短线结合、点与面合理安排”原则,要求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基本策略,即“把握整体性、突出人文性、体现开放性、发挥主体性、注重实践性、落实探究性、追求艺术性”,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专业发展分格培养

  学校以教研组建设、三级台阶帮扶、名骨干教师培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为依据,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

  新教师“入格”训练;学校新教师不缺乏学科知识,但缺乏工作经验;为此,学校制订实施“入格”工程;搭建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桥梁,使之践行“学生为本”理念;建立新教师成长档案,紧抓教学常规,通过“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与辅导”等环节,鼓励新教师做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者;签订“师徒合同”,新教师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每人“交合格教案、上研讨展示课、写教学反思”的形式,要求新教师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入格”;

  青年教师“升格”培养;根据青年教师积极进取的特点,学校开展“科研沙龙”、“教学研讨”、“课程研讨“、“小课题研究”等方式,在新教师“入格”训练的基础上,紧扣以上四方面的点上推进;分批到国内名校观摩学习、挂职锻炼,以形成良性的积极进取、竞争缤纷的局面,达到青年教师“升格”的目的;

  名骨干教师“风格”形成;学校把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作为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核心内容;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学习交流,完善骨干教师档案管理工作,坚持追踪考察;尽量为骨干教师课题研究、教研交流、赛课活动搭建平台;主要侧重于名师、骨干教师层面的课堂教学研究——提炼其个人教学艺术,研究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关心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尽可能出版反映他们教改实践的专着;

  教研组教师专业发展;针对学科与年级特点,通过组内主题教研,开展以磨课为形式的课堂教学深化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主题式教研、组内外出汇报交流等,将教研组建设成新型的学习型群体组织,让各个层次的教师在教研组中得到各自的发展;

  三、拓展专业成长空间

  新课改不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较高的要求,还要求教师具有对课程、教材进行研究的能力;因此,学校采取各种形式,拓展教师学习空间;

  名着专着阅读吸取;观念的更新需要重新学习许多新的理论知识,更新知识,丰富内存,使自己成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学校要求以业务杂志、专业理论专着阅读摘记为主要形式的教师自主性学习,辅以相关文化知识学习;学校根据教师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从中拓宽教师视野,为教学行为转变提供理论素养;

  学科联动拓展整合;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等,这些具有不同背景教师的组合,能通过合作、交流与分享,完善知识结构;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自己主课以外的其它学科5节课;每月一次集中学习与交流,了解相关学科的内容与标准,明确学科整合的重点与切入点;同时,要求40周岁以下教师参加英语培训,安排专职教师辅导,学会简单的英语教学用语;

  交流切磋资源共享;为加强教师间互助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学校设立“校长室—教导处—备课组”三级工作机构,要求备课组隔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协调,确定每一位教师的备课内容、主讲内容、教研活动;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及时记录课堂上的亮点和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写出教后感;同时,备课组内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吸取各自的优点,互相借鉴有效的方法;

  四、创造成长展示平台

  教学研究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教师对教育规律的深入探究,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学校创设机会,采取措施,建好为不同层次教师发展服务的平台;

  课堂教学研讨观摩;实施“同课异构”活动;教师分小组将相同的内容,采用完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设计,然后再由各组教师代表阐述本组的教学设计意图,其他各组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讨,再由教师将教案付诸教学实践中进行论证;从比较教学设计、课堂试教、研讨反思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实践的智慧;实施“一人同课多轮”活动;一位教师在教研组内老师的共同帮助下,通过多次的备课、试教与修改,最后达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主要操作流程:个人研备—课堂实践视频记录—个人反思、集体会诊-教后修改、再次实践;

  竞赛比武教学展示;学校结合青年教师多的特点,结合上级业务部门有关指导精神,举行教坛新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比赛,促动教师发展自我动力,为青年教师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并从中推荐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发挥学校名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平台,以此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

  教改论坛观点呈示;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目的是促进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为教师创设条件,提供讲坛,让教师的思想认识在碰撞中激起争鸣,在交流中促进提高;学校每学期各举行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德育工作论坛,形成系列;

  教改成果推介刊出;学校积极引导教师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新的特征、细节、方向,切实注重课题的过程管理;根据学校龙头课题,各课题组成为一个校本科研协作体,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将科研成果实行资源共享,学校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使之在一定区域有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学校推出教改成果刊出制度,从校刊、专着、汇编等反映学校不同时期的不同成果,从中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篇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何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

  第一篇: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

  为了确保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我校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我校将着力构建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师工作实绩评估机制,建立和推行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一、评价目的通过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及科研等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素质和做出的成绩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评定,我们的目的是:

  1、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2、为了学校领导能够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评价原则

  为使我们的评价制度做到科学、合理、民主、公正,使广大教师心悦诚服,扬长避短、知不足然后进,真正起到了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将遵循七大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重发展轻奖惩原则

  3、全员评价与全面评价原则

  4、全员参与共同进步原则

  5、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6、信息反馈原则

  7、科学性原则

  三、评价方法

  1、自评、互评、领导测评及学生与家长参评相结合1)、学生与家长参评。

  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工作小组在每学年临近期末时,对教师师德师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学生与家长进行抽样调查。2)、教师自评。

  由学校向教师发放《教师发展性评价表》,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完成好自我评价。

  3)、教师互评。

  教师之间进行互评应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共同进步的心态为前提,以全面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公平、公正、合理地对教师做出评价。4)、学校综合评价。

  学校综合测评由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完成,各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提供每位教师的学生与家长参评、教师自评、教师互评的结果、数据、资料等,供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参考、评分。

  四、评价内容及权重分

  1、师德师风,权重分10分。

  2、德育工作,权重分20分。

  3、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权重分50分。

  4、教育科研,权重分20分。

  五、评分办法

  教师发展性评价以教师自评、互评、领导测评及学生与家长参评为主要形式。以100分为总分值,其中:

  学生与家长参评一项不列入权重分。教师自评权重分20分。教师互评权重分20分。领导测评权重分60分。

  六、评价步骤

  学期考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期考评由教师发展性评价各工作小组负责。

  学年考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年考评由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教导处、德育处及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提供该项考评的资料、数据等,供领导小组参考评价。

  七、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工作小组机构

  依据教师发展性评价内容,在一个领导小组下我校设立四个评价工作小组。

  (一)、师德师风评价小组

  组长:李克强

  副组长:杜小娟(负责具体师德师风评价的具体工作)

  成员:校园值周领导和成员(负责数据、资料等的收集与记载,参与教师师德师风领导测评工作。)

  (二)师德工作评价小组

  组长:李克强

  成员:年级分管、各班主任

  (三)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评价小组

  组长:王元忠

  副组长:

  八、评价项目及标准

  师德师风(10分)

  (一)政治表现(4分)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记满分。

  2、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言论,一次扣0.1分;有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一次扣0.5分;违法犯罪者该项记0分。

  (二)教育思想(6分)

  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切实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所任班级学生巩固率达规定要求,记满分。

  2、拒不接受新课程理念,不参与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视情节扣0.1---0.5分;不按照学校规定参与业务学习或学习懈怠者一次扣0.1分。

  3、追赶学生,常年巩固率低于规定标准(99%)1个百分点扣0.1分,以次类推。

  (三)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师德师风(10分)

  1、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岗位,履行岗位职责;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严格要求自己;有良好师德,能为人师表,做好学生表率。记满分。

  2、不服从组织安排,私自调课、请霸王假等一次扣0.1分;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一次扣0.2分;有违规收费行为一次扣0.5分;有有偿补课或辅导学生者一人次扣0.1分。

  3、参与赌博、传播封建迷信、工作中出现严重事故、未经批准从事第二职业、做出有损学校和教师形象的行为、履行职责不按单位规定要求等,一次扣0.2分。以上各项扣分均要以受到上级和学校处理为准。

  (四)加分项目

  1、加分原则:该学年在师德师风项目中有受到学校和上级表彰,如被评为“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文明市民”等,并且有获奖证书或荣誉称号的才能享受加分。

  2、加分等级:县级一次加0.5分,市级加1分,省级及以上级一次加2分。同一学年、同一奖项受不同级别表彰按最高级别享受加分。各项累积加分不超过5分。

  第一部分:行政领导德育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一)、学校德育工作。主管、分管德育的行政领导在学校管理中完成了德育工作并取得明显效果,其他领导积极参与、配合,共同搞好德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8分)

  (二)、班级管理。每位行政领导须联系一个年级组的学生管理工作,将该年级组管理评价纳入对行政领导的德育工作评价。(3分)

  (三)、学科德育。在学科教学中实施了德育并效果明显。(3分)

  (四)、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积极从事德育阵地建设,认真开展德育活动并效果显著。(2分)

  (五)、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学校主管、分管德育的领导全面负责学校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其他领导参与并协助完成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4分)第二部分:班主任与辅导员教师德育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一)、班级管理。依据《出江镇学校班级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评价。(10分)

  (二)、学科德育。在所任教的学科中实施了德育并效果明显。(5分)

  (三)、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积极配合德育处搞好了德育阵地建设,认真开展了德育活动并效果显著。(2分)

  (四)、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参与德育科研课题(特色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3分)

  第三部分:科任教师德育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一)、班级管理。依据《出江镇学校班级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评价。(5分)

  (二)、学科德育。在所任教的学科中实施了德育并效果明显。((5分)

  (三)、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积极配合德育处搞好了德育阵地建设,认真开展了德育活动并效果显著。(8分)

  (四)、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参与德育科研课题(特色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2分)加分原则:

  1、该学年教师班队工作成绩突出,所在班队被评为:

  大邑县先进集体:2分

  校级先进集体:1.5分

  该项加分班主任按60%,辅导员按40%分配加分;科任教师按承担的课时量的百分比加分(例:某教师承担了大邑县级先进集体2课时工作量,而该班总课时为30课时,那么,该教师应加分为:2分×15分之1工作量);主管、分管德育的行政人员按相应标准加分。

  2、教师个人德育受奖或德育论文发表按照《出江镇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师德和科研部分加分标准执行。

  教学常规和教学业绩(50分)

  根据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按本方案各类人员要求评价;行政管理人员按县教育局规定管理“山区同类学校目标”要求评价。

  (一)、教学常规(20分)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1、出勤(5分)

  2、承担工作量(5分)

  3、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差生(10分)

  (二)、教学业绩(30分)

  教师学年教学业绩的评价以每年大邑县统一制卷、考试、阅卷的成绩为标准,按照《出江镇学校教学质量奖惩办法》评价。

  (三)、附加分。(附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

  1、教学质量加分参照《出江镇学校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执行。

  2、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教育行政部门或科研机构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获奖加分:

  成都市级:一等2分二等1.5分三等1分

  大邑县级:一等1.5分二等1分三等0.8分

  区点级:一等0.8分二等0.5分三等0.3分

  校级:一等:0.3分二等0.2分三等0.1分

  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总分(20分)

  (一)、教研教改。(10分)

  1、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主动参与教研工作,主动承担公开课和教改科研任务,有科研课题。(5分)

  2、学科教学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每堂课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2分)

  3、积极参加以新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学习,每学期听课节数达到学校规定及要求。(3分)

  (二)、教研成果。(10分)

  1、承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教育科研专题工作任务,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用明显、效果好。(5分)

  2、参加学习有记录、参加培训有学习心得、每学月阅读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有一篇相关学习体会(每学期一本教育专著和5000字的读书笔记)。(2分)

  3、成都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大邑县、区点中心教研组成员或学校骨干教师。交流或发表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在校、区、县级上过优质课、研究课、观摩课。(3分)

  (三)、附加分。附加分不超过5分。

  (教育科研中包括了德育科研。如两项附加分重复,则只享受一次加分,并以本方案为最终加分原则。)

  学年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举办的教学科研活动(优质课、基本功竞赛、教师技能比赛等),撰写教研经验论文等获奖。

  市级:一等2分二等1.5分三等1分

  县级:一等1.5分二等1分三等0.8分

  校级:一等0.5分二等0.3分三等0.1分

  学校主管、分管人员在教师参赛中给予了一定支持和配合的按获奖学科加分标准的三分之一累计加分。

  九、关于奖惩

  1、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考核满分为100分制,90-100为A等、80-89为B等、70-79为C等、70分以下D为等。

  2、若在第一个周期内得A等,除按《出江镇学校教师年终考核办法》享受奖励外,在当年的年度考核中根据上级下达优秀指标,优先考虑评优晋级;

  3、若在第一个周期内得C等,将对其进行劝勉;若下一个周期仍C得等,将取消既得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

  4、若在第一个周期内得D等,将责令其立即改正;若连续两个周期得D等,将对其进行待岗处理再进修,情节严重者则予以解聘并交上级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篇:完小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

  完小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

  2011-04-1322:46阅读:976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xx完小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和确保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我校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我校将着力构建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化评估机制,建立和推行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一、评价目的通过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及科研等工作中所反映出来的素质和做出的成绩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评定,我们的目的是:

  1、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2、为了学校领导能够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从而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评价原则

  为使我校的评价制度做到科学、合理、民主、公正,使广大教师心悦诚服,扬长避短、知不足然后进,真正起到了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将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重发展轻奖惩原则

  3、全员评价与全面评价原则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5、科学性原则

  三、评价周期(一学年)

  1、评价周期为一学年时间。

  2、为了便于管理,评价周期在每年9月份开始

  3、当第一个周期完成后,第二个周期将立即继续启动。

  四、评价内容

  1、师德师风,权重分10分。

  2、德育工作,权重分20分。

  3、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权重分50分。

  4、教育科研,权重分20分。

  五、评价步骤

  对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评价分三步:

  1、月考评。教师师德师风、德育工作月考评由学校行政和德育处负责,值周教师参与。教师教学常规及业绩、教育科研月考评由教导处负责,各教研组长参与。

  2、学期考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期考评由教师发展性评价各工作小组负责。

  3、学年考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学年考评由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教导处、德育处及学校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提供该项考评的资料、数据等,供领导小组参考评价。

  六、教师发展

  性评价的工作小组机构

  依据教师发展性评价内容,在一个领导小组下我校设立四个评价工作小组。

  (一)、师德师风评价小组

  组

  长:王强

  副组长:王仁清(负责具体师德师风评价的具体工作)

  成

  员:校园值周领导和成员(负责数据、资料等的收集与记载,参与教师师德师风领导测评工作。)

  (二)、德育工作评价小组

  组

  长:冯海东

  副组长:刘汉(负责德育工作评价的具体工作)成

  员:年级分管、各班班主任

  (三)、教学常规与教学业绩评价小组

  组

  长:刘志军

  副组长:李建申(负责教学业绩评价的具体工作)成

  员:各蹲点领导和教研组长

  (四)、教育科研评价小组

  组

  长:刘志军

  副组长:张守玉(负责教育科研评价的具体工作)成

  员:各教研组长

  七、评价项目及标准

  师德师风(10分)

  (一)政治表现(2分)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记满分。

  2、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言论,一次扣0.1分;有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一次扣0.5分;违法犯罪者该项记0分。

  (二)教育思想(3分)

  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切实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面向全体学生,所任班级学生巩固率达规定要求,记满分。

  2、拒不接受新课程理念,不参与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视情节扣0.1---0.5分;不按照学校规定参与业务学习或学习懈怠者一次扣0.1分。

  3、追赶学生,常年巩固率低于规定标准(99%)1个百分点扣0.1分,以次类推。

  (三)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师德师风(5分)

  1、服从组织安排,坚守岗位,履行岗位职责;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严格要求自己;有良好师德,能为人师表,做好学生表率。记满分。

  2、不服从组织安排,私自调课、请霸王假等一次扣0.1分;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一次扣0.2分;工作中出现严重事故、有违规收费行为或有偿补课等违纪行为,该项为0分。

  3、参与赌博、传播封建迷信、未经批准从事第二职业、做出有损学校和教师形象的行为、履行职责不按单位规定要求等,一次扣0.2分。以上各项扣分均要以受到上级和学校处理为准。

  (四)加分项目

  1、加分原则:该学年在师德师风项目中有受到学校和上级表彰,如被评为“师德标兵”、“教坛新秀”、“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并且有获奖证书或荣誉称号的才能享受加分。

  2、加分等级:学校级一次加0.2分;镇级一次加0.5分,县级加1分,市或以上级一次加2分。同一学年、同一奖项受不同级别表彰按最高级别享受加分。各项累积加分不超过5分。德育工作(20分)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此项评价分为三个部分。各部分总分均涵概基本分和附加分:基本分20分,附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

  第一部分:行政领导德育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一)、学校德育工作。主管、分管德育的行政领导在学校管理中完成了德育工作并取得明显效果,其他领导积极参与、配合,共同搞好德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8分)

  (二)、班级管理。每位行政领导须联系一个年级组的学生管理工作,将该年级组管理评价纳入对行政领导的德育工作评价。(3分)

  (三)、学科德育。在学科教学中实施了德育并效果明显。(3分)

  (四)、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积极从事德育阵地建设,认真开展德育活动并效果显著。(2分)

  (五)、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学校主管、分管德育的领导全面负责学校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其他领导参

  与并协助完成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4分)

  第二部分:班主任与辅导员教师德育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一)、班级管理。依据《涌泉完小班级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评价。(10分)

  (二)、学科德育。在所任教的学科中实施了德育并效果明显。(5分)

  (三)、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积极配合德育处搞好了德育阵地建设,认真开展了德育活动并效果显著。(2分)

  (四)、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参与德育科研课题(特色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3分)第三部分:科任教师德育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一)、班级管理。依据《xx完小班级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评价。(5分)

  (二)、学科德育。在所任教的学科中实施了德育并效果明显。((5分)

  (三)、德育阵地及德育活动。积极配合德育处搞好了德育阵地建设,认真开展了德育活动并效果显著。(8分)

  (四)、德育科研(特色工作)。参与德育科研课题(特色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2分)加分原则:

  1、该学年教师班队工作成绩突出,所在班队被评为:

  先进集体:2分

  校级先进集体:1.5分

  该项加分班主任按60%,辅导员按40%分配加分;科任教师按承担的课时量的百分比加分;主管、分管德育的行政人员按相应标准加分。

  2、教师个人德育受奖或德育论文发表按照《xx完小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师德和科研部分加分标准执行。

  教学常规和教学业绩(50分)根据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按本方案各类人员要求评价;行政管理人员按县教育局规定管理要求评价。

  (一)、教学常规(20分)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1、出勤(5分)

  2、承担工作量(5分)

  3、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差生(10分)

  (二)、教学业绩(30分)

  教师学年教学业绩的评价以每年县统一制卷、考试、阅卷的成绩为标准,按照《xx完小教学质量奖惩办法》评价。

  (三)、附加分。(附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

  1、教学质量加分参照《xx完小教学质量奖惩办法》执行。

  2、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教育行政部门或科研机构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获奖加分:

  市级:一等2分二等1.5分三等1分

  县级:一等1.5分二等1分三等0.8分

  镇级:一等0.8分二等0.5分三等0.3分

  校级:一等:0.3分二等0.2分三等0.1分

  教师教育科研工作总分(20分)

  (一)、教研教改。(10分)

  1、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主动参与教研工作,主动承担公开课和教改科研任务,有科研课题。(5分)

  2、学科教学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每堂课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2分)

  3、积极参加以新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学习,每学期听课节数达到学校规定及要求。(3分)

  (二)、教研成果。(10分)

  1、承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教育科研专题工作任务,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用明显、效果好。(5分)

  2、参加学习有记录、参加培训有学习心得、每学月阅读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有一篇相关学习体会(每学期一本教育专著和5000字的读书笔记)。(2分)

  3、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县、中心教研组成员或学校骨干教师。交流或发表了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在校、区、县级上过优质课、研究课、观摩课。(3分)

  (三)、附加分。附加分不超过5分。

  (教育科研中包括了德育科研。如两项附加分重复,则只享受一次加分,并以本方案为最终加分原则。)

  学年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举办的教学科研活动(优质课、基本功竞赛、教师技能比赛等),撰写教研经验论文等获奖。市级:一等2分二等1.5分三等1分

  县级:一等1.5分二等1分三等0.8分

  镇级:一等0.8分二等0.6分三等0.4分

  校级:一等0.5分二等0.3分三等0.1分

  学校主管、分管人员在教师参赛中给予了一定支持和配合的按获奖学科加分标准的三分之一累计加分。

  八、关于奖惩

  1、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考核满分为100分制,90-100为A等、80-89为B等、70-79为C等、70分以下D为等。

  2、若在第一个周期内得A等,除按《xx完小教师年终考核办法》享受奖励外,在当年的考核中根据上级下达优秀指标,优先考虑评优晋级;

  3、若在第一个周期内得C等,将对其进行劝勉;若下一个周期仍C得等,将取消既得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

  4、若在第一个周期内得D等,将责令其立即改正;若连续两个周期得D等,将对其进行待岗处理再进修。

  第三篇: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刘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以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为目标,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校本教研手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为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扎实做好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提升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学习型、科研型教师队伍,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一)专业知识

  1.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1.信息运用能力: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

  2.教育科研能力: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3.创新反思能力: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4.教学实践能力: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三)专业精神

  1.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主动承担教科研任务。

  2.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二、培训方式

  1.读书自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2.集中学习。学校集中教师学习,采取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讲座等方式,有计划地按照研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跟课等环节,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

  3.交流学习。学校每学期结合当前的教改实际,有计划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

  有重点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

  4.随堂听课。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经常性地深入教师的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探索。

  5.专题研讨。要求教师每人确立自己的科研课题。做好课题的计划与研究过程的记录、整理、反思、总结、交流等。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三、主要措施

  1.教师听课每学期不于15节,行政人员不少于20节(随机听课不少于15节)。

  2.公开教学每位教学人员一学年不少于2节。

  3.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6次集体备课活动。4.每学期召开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5.学校每年至少开展4次有关德育工作、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

  6.每月组织教师观看一次优质课录像。7.适时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每学期脱产2周学习的教师不少于10%。

  8.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心得体会、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课议课等评选活动。

  9.每年举办一次教学技能展示活动。

  10.抓好课题研究,要求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教师两年内必须主持或参加一项课题研究。

  四、组织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为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本着对教师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摆在优先实施的战略地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

  下设校本工作办公室,校教研处主任夏朝碎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学校校本培训相关工作。

  2.完善激励机制

  逐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学科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3.加大经费投入

  学校将加大此项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有不少于学校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师培训经费,结合教育教学需要,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订阅报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指导;选送教师到外地学习进修,帮助教师拓宽学习领域,不断更新知识。

  第四篇: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为适应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努力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多功能、大服务”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根本,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自主性、选择性和实效性,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向“师德高尚,业务精谌,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培训目标

  以“自主、多元、实效”为主题,积极开展以教师发展需求为着眼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主要指为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包括校本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也可纳入专业发展培训范围。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努力使教师成为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规律熟悉,教育技能扎实,教科意识强烈,个体风格显现,富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家型教师,着力打造一支讲师德、爱学习、肯钻研、有品位的教师队伍,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培训任务

  1.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职教师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校本培训120学时。教师周期内培训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一般不低于48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脱产集中培训。

  2.班主任周期内应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3.新录用的、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60学时。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接受规定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教师周期内专业发展培训时数。

  四、策略措施

  (一)培训内容

  1.师德专题培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的专题培训活动。进一步深化“师德推进年”活动,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深入学习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新教职工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

  2.教育理论培训。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入手,通过专家引领、教育理论专著自学等途径,主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最新理论成果,对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

  3.学科实践培训。着眼深化素质教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运用专题教研、教学竞赛、知识竞赛等有效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把握理念、驾驭教材,并将其转化为先进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育科研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科研的先导地位,带领和指导广大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帮助教师确立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课题,同时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5.技能拓展培训。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开展以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技能拓展培训。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培训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汉字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层次

  1.全员校级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知识更新与扩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突出课程教材改革对教师知识能力的新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重点培养。

  2.班主任培训。按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有关要求,围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等方面内容,帮助班主任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营造和谐班级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青年教师培训。对新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政策法规、新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培训,使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在试用期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熟知教育教学常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大力实施

  “青蓝工程”,指导青年教师科学制订并认真执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计划,积极创设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学术环境。

  4.骨干教师培训。继续探索实施“骨干教师工程”,既要着眼培育市级骨干教师、名师,又要探索校级骨干教师的培育选拔。学校要把握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努力设计不同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培训方法,为富有潜力的教师掌握前沿教育理念、拓宽专业知识层面、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都能立足自身基础得到有效发展,切实提高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水平。

  5.其他分组培训。其他分组培训主要指教师所在的年级组、学科组、课题组、不同发展阶段组、学术组等培训学习活动。要充分发挥

  各小组的教育培训功能,让教师在组内互帮互学、内化成长。小组活动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三)培训形式

  从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出发,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专题培训、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大力加强校本培训,主要采取主题培训、协作交流、教学竞赛、教学观摩、课题研究、师徒结对等形式,积极探索“教师讲坛”这种教师自主参与、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四)主要策略

  1.教师成长规划引路。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教师个人实际,制订个人专业发展培训计划。面向全体教师,狠抓青年教师培训,突出骨干教师培养,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提升师德修养,改进教育行为,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质队伍。

  2.校本培训形成联动。继续加强调研力度,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成为教师讨论的热点,坚持学校组织培训和自主参与培训有机结合。开展重自主,讲实效的校本培训,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交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上一堂观摩课,参加一次论坛,点评一节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等。

  3.师徒结对共同发展。实施“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系列培训模式,为青年教师成才创造条件。完善岗位设置中全面师徒结对制度,制订师徒结对计划,完成师徒共同成长目标。师徒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新老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

  4.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优先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参加各个层次的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报告会等学术活动等,使其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本着“选好对象、培养骨干、加大培训、讲究实效”原则,发现培养人才。

  5.学历进修自主提高。我校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已有少数教师正在攻读研究生或已取得研究生学历。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以改善教师智能结构,加快学习型学校建设。

  五、培训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和负责科室,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形成专题研究校本培训

  工作的良好氛围。及早开展科学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要求,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制度保障。学校从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执教能力出发,建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规范管理。专人负责做好教师参加集中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登记、备案等工作,尤其要重视制订科学规范的集中培训申报制度与规范的培训学时登记制度。制定考核、评比制度,加强对校本培训的考核与管理,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3.经费保障。除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外,学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提取教师培训经费。经学校批准参加专业发展培训,凭培训结业证书和实际培训课时数,在培训课时报销经费标准内报销培训经费。教师培训资金须专项用于教师培训,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2019年9月

  第五篇: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宋鑫3013212076摘要: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即行政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行政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揭示了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师评价改革要考虑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在原有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教师评价负面影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词:教师评价;行政性;发展性;教师专业发展启示

  现代教育评价起源于被誉为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美国教育家泰勒(R.W.Tyler)。泰勒在1934-1942年进行了“八年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他所提出的相对系统和完整的评价方法体系与原则证明了教育评价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至此,教育评价才正式成为一门科学,教师评价则是教育评价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也称行政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

  一、两种教师评价的特点

  (一)行政性教师评价

  1.行政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它为了方便对教师的管理,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往往把评价作为奖励、表扬或处罚教师的一种手段,它是而向过去的,特别注重教师在评价之前的工作表现。通过评价,一方而要表明教师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工作职责,其工作表现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另一方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奖励或惩罚的条件。

  2.行政性教师评价强调学校目标的实现。它强调对教师的管理和领导者的权威,注重考察教师的成就、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的组织口标。但是行政性教师评价往往以奖励和惩罚为目的,通常只注重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关心评价的最终结果,难以使教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易引起部分教师的抵制甚至反对,有时还会影响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3.在评价组织上,传统的教师评价往往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仅仅把教师看成评价与管理的对象,缺乏评价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者不向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或只向少数教师提供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由于大部分教师的工作表

  现既不符合奖励的要求也不够惩罚的条件,因而,评价结果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反应,而不能引起全体教师

  的重视,只能调动部分教师而不是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行政性教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刺激了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越来越难以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针对教师评价过分注重奖惩功能而提出的,强调评价与奖惩脱离,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1.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关注教师当前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注重教师长期的发展,通过实施教师评价,了解教师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表现,根据教师现有的基础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从而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未来发展的融合。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在对教师工作各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整体的客观判断。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或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的单项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整体素质与表现所进行的综合评价。评价不仅涉及到教师教学状况的完成情况,而且还涉及教师的未来发展规划。

  3.评价主体沟通的双向性。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评价的主体,他们以信任和合作为基础,通过对话和协商共同制定双方认同的评价目标和发展计划,共同承担事先发展目标的职责。在评价中要重视教师主人翁精神的发展,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作用,强调评价中各种信息的交流与反馈,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

  二、两种教师评价方法的区别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所以行政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以奖惩为目的,后者以

  教师发展为目的:前者关注的是教师工作行为的结果,后者关注的是教师素质发展的过程。行政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不同管理理念的产物,是管理科学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在批判和继承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不排斥行政性教师评价中的科学合理的因素,而是克服和改变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局限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三、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功能

  (一)正向功能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导向、激励、推动作用。教师评价作为教师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斯塔弗尔比姆曾经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我国学者也认为评价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建为主”。教师评价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教师评价具有反思功能,引发教师的反思行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负向功能

  1.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使绝大多数教师产生非常担心、惧怕甚至憎恨的心理,缺乏一种安全机制。他们担心和惧怕自己会受到误解,担心自己不再被别人信任,担心不了解评价者,担心评价者不能胜任评价工作,担心教师评价制度成为解聘劣质教师的依据,担心教师评价出现人为的偏差。

  2.降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层次。心理学家阿布拉汉姆·马斯洛认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在教师收入和社会地位日趋提高的环境中,教师更追求自身的发展,以实现自我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把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愿望,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并有所成就。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只与最终的奖惩直接挂钩,这样的评

  价失去了了普遍的激励作用。罗素曾说,“我们并不认为工资是主要的激励手段。真正的激励是出现于员工感到自己有所贡献的时候”。3.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很长时间以来,在基础教育“应试”倾向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被简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受“考试分数决定论”的评价制度的制约,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由此可见,传统教师评价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得以强化和巩固。而且传统的教师评价,导致广大教师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敏感,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素质很少关心,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这往往使他们难以更新学科知识,难以及时掌握学科前沿,更难学习和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因而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观念等也难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

  1.适应教师不同的发展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分析教师的不同需要,为教师设置看得见的目标,让他们感到有动力。例如,新手型、适应型、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分别着重于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理念、教学科研

  的反思。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当构建多元性评价体系,将绝对标准、相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相结合;定性、定量与模糊评价相结合,提供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有的放矢,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应过分夸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作用。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体实施需要一定的投资力度,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需要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但实际情形却由于其标准的模糊性、目的性差和“温和性”,过于注重评价过程而不太注重评价结果;过于强调教师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奖惩不免有失客观公正,从而难以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过于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容易出现教师评价的报喜不报忧。

  3.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教师长期的专业发展。现行的教师评价更多的从教育管理者的价值需求出发,更多地采用对教师职业行为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以便于对教师的鉴定和分等,评价的结果作为评价的终点与教师的奖惩、选拔相联系,直接关系到教师职位的升迁和发展前途。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伤害了部分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将教师的注意力引向了对短期效果的追求,而对有助于职业长期发展的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不予关注,违背了评价之原旨,而且影响了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团结,甚至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4.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无论是企业、公司还是学校、医院,任何组织一旦形成和谐的组织文化,就会对该组织的运作和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要求学校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和谐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健康向上的学校氛围:学校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工作中能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获得教师和学校的共同认可;人际关系和谐,干群关系融洽,教师在一种充满信任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学习和进步;教师享有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基本上是为确定教师升迁或惩罚服务的。这种评价所依据的价值理念中的优劣标准直接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意志,间接服从于社会利益按贡献等级分配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建立在“奖惩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教学效益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的假设之上的,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和上级行政部门对教师群体的调控,基本功能是实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评价的方式是考核教师任教学生的考试分数。在这样的制度下,名利的分配成为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为平衡利益服务的基调下,功利主义和局部效应的需要难免会使教师评价产生巨大的副作用,以至于影响教师群体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干扰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阻碍教学改革的进行,阻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虽然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需要改革,大赛教师评价改革要考虑我国现行

  教育体制,任何一蹴而就式的改革反而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伤害。改革需在原有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循序而进,强调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教师评价负面影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张翔明.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01).[3]周燕萍.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的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2005(01).[4]路晓倩,施耀凯.试论教师专业发展与发展性教师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5]司福亭.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

篇三: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何完善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一)、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教师培训制度。

  一、建立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机构,制定规划(三年),计划(学期),制定教师培训工作考核细则。

  二、教师学历以大专以上为达标,鼓励教师进修本科、研究生。

  三、集中培训。教师分层次参加上级师训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1、新教师培训(一年)

  2、骨干(后备)教师的培训(每年)

  3、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全体教师参加初级培训,骨干(后备)

  教师参加中级培训。

  4、班主任培训(双周一次)

  5、科研人员培训(课题组成员)

  6、岗位培训

  7、国家网络培训

  培训的结业证书,复印一份上交到教室存档。

  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1、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有公开课教案、记实。

  2、每位骨干教师每年培养一至两名青年教师。

  3、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承担培训的教材辅导、研讨会主讲人的任务。

  五、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以继续教育培训和基本功训练两部分为主。另外相关人员参加班主任培训和科研人员培训。

  1、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2、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3、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

  4、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5、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

  场。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6、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向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7、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8、后勤支持:后勤为培训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二)、教师学习制度

  一、采取有组织的集中学习与自我主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读书,读好书。学习要有记录,个人有笔记,要深刻领悟,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校定期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交流学习体会。

  二、学校应对全学期的政治、业务学习制订计划,确定主要内容、步骤、方式。

  三、教职工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集体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学习的要履行请假手续。

  四、集体学习时必须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聚精会神,不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报,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要备好有关学习的资料,认真讨论,积极发言,做好学习记录。

  五、自觉关心时事政治,根据部署完成自学任务,写好学习心得,学校要定期组织交流。

  六、教师的业务学习,要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每个教师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完成一篇或几篇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

  七、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及时获取科研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八、教师个人每年读两本以上教育著作。

  九、对政治、业务学习的成效,要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档案。

  (三)、教育科研制度

  学校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方针与政策。良好的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的根本保证。

  1、树立实施“科研兴校”意识,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列为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2、健全学校科研组织,根据科研兴校的要求,建立学校教导处,科研室,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学术委员会共同负责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的科研策略。

  3、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各学科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法与学法,进行教法和学法的同步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科研课题要有目的性、实效性,要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课题需经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和学术委员会审批后方可申请立项。。

  5、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要经过四个步骤。

  (1)分析研究:也就是在选择课题、制定方案前要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调查学生学的现状和规律,从而明确改革方向。

  (2)课题论证:从实践中提出的科研课题是否正确,需要从理论找到依据,从理论高度上进行论证,从而明确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制定方案:制定方案就是对教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把论证的理论及具体操作的程序都用方案的形式表示出来。实验方案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论证,实验目的、实验对象,操作措施(方法,步骤,时间)实验原则和组织领导等。

  (4)组织实施,进行实验。

  6、要反复研究,不断总结。教学实验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教师要不断总结,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集体研究——深入到课堂中开展教改实践,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明确方向,探讨问题,找出改进方法。

  阶段研究——学期的总结性研究。这时要将平时的做法,经验和问题,尽量提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经过分析,研究,写出比较全面的总结,论文或实验报告。

  个人研究专题化——在总体实验方案的指导下,实验人员根据个人的特长和教学特色,分别拟定自己的实验课题,并且要求根据专题把课上出特色,坚持下去,总结经验。

  7、每学期制订阶段计划,有步骤开展实验活动,例如:开展研讨课,课题实施情况阶段汇报等,促进课题实验的有效开展。

  8、做好记录,善于发现问题并调整计划,注意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9、积极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普及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10、课题档案规范、完整。

  (四)、骨干教师培养制度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立校之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而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地构建我校教师发展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理力并举”的管理宗旨,凸现“让每一个学生受到平等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名师工程”,通过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培养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争让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型教师,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完善师资培养的有效机制,使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掌握和运用教科研前沿的成果,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不断完善、发展自我。培养出一批省、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形成优秀教师的群体,形成拥有名师,名学科的名校。

  1、教师努力目标

  学生尊敬的人,家长放心的人,群体认可的人,实绩突出的人。最终实现四高、四转化。

  (1)由“接受型”转变为“开拓型”,教师应主动变“要我发

  展”为“我要发展”,主动迎接新科技的挑战,主动开拓自己发展领域。

  (2)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教师从只会一门学科转到懂多门相关课程。

  (3)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法,掌握科研方法,对先进的教育策略有研究、选择、运用的能力。

  (4)由“同类型”转变为“特色型”,教师应改变统一的教学风格,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自我,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教师发展方向

  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校级名师→省市级名师。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能为人师(起榜样作用);教学方面一专多能(起示范作用);教育方面造诣较深(起咨询作用);教育科研方面成果突出(起带头作用),能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竞争意识、自信自尊、尊重他人、讲究效率,有乐观向上的健康人格,向“四高”目标发展。

  (1)高素质:具备现代化教育观念,具有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有合作、竞争的精神。

  (2)高学历:45岁以下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有80%的教

  师达到本科学历。

  (3)高技能: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具备组织教学、指导学习、引导探究的创新能力。

  (4)高水准:具备科研的能力,善于总结和提练,干得出成绩,讲得出道理。

  三、培养范围

  已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参加过市级以上(含市级)公开课、观摩课、获得市级(含市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虎林名师称号的教师,均列入骨干教师培养的范围。

  四、主要措施

  1、抓师德教育,促观念更新

  以请进来与走出去方式相结合,采用听、说、读、写等不同方式在教师中开展颂师德,扬师风,铸师魂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具体落实到四心: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

  (1)学习课程化

  教师每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并进,坚持做好学习摘记,保证每二周一次业务学习。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活动。在内容上

  突出时代性和科研性、探索性,形成教师学习的课程化。

  (2)评选制度化

  结合师德学习,学校每年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形成一种竞争的激励机制,目的是推动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教育观,形成优秀教师群体。

  2、抓自培力度,促整体提高

  (1)高质量地做好工作。在教学工作中骨干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示范、观摩、检查、评估等的课堂教学任务。工作受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和学校的肯定,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居年级和本学科前列。

  (2)带头实践课改精神。上好各类示范课、公开课,常上常新。

  (3)压担子分任务。让部分骨干教师担任学年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在实践中打开思路,学会协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倡导自我培训。提倡骨干教师充分利用时间自读、自悟,把读书和运用现代技术作为必修内容,上校园网,教育信息网,远程教育网学习。要求认真参加校本培训及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学历培训,并做到学以致用。

  (5)加强课题研究。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每人至少参与一个

  市级及以上的课题研究,并把备课、上课、评课、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三年内有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有成果展示。

  (6)提倡一专多能。引导骨干教师多方位地学习,有奋斗目标,有主攻方向,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7)继续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能者为师,每位骨干教师都要带一位青年教师,通过带徒弟互相促进学习,共同提高带教水平。

  (8)大胆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探索教改新路、敢于尝试、反思和修正,敢于走自己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3、抓激励机制,促队伍优化

  师资队伍要形成一流优化,要靠精心规划,措施落实,另一方面要创设一个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精神、物质、情感等多方面给骨干教师激励,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机制。

  (1)成就激励。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创特色,每年进行上课、写论文、设计教案等评比,优秀课堂教学拍摄录像,搞个人专集,好的文章、论文推荐到报刊杂志,学校每年出专辑(包括学生作品专辑)。

  (2)荣誉激励。学校每年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3)物质奖励。参照《学校奖励制度》中的条款执行。

  (4)情感激励。教师生病领导前去看望,家有特殊情况学校给予各种物质或精神的帮助,定时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联络感情,密切关系。

  (五)、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一、成立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骨干组成,负责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部署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二、因年度人事变动,学期初对青年教师摸底、造册,按能力编入本校青年教师培养序列。

  三、设立青师年教培养导师制,同科联对,言传身带,一帮到底。

  四、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帮带下,经过一段时间,要上好汇报课。

  五、建立青年教师的月查(查教案、查上课、查作业批改、查学生),季评(初评培养效果、依据时间长短、确定下期对策),半年考核(通过能力、实绩考核、确定应归档次)制度。

  六、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档案,以备各级管理部门检查,作为教师转正、晋升和评定的依据。

  (六)、教师听课制度

  为了推动我校教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形成以老带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艺术,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制定听课制度如下:

  一、听课节数和方式:

  教师每人每周至少听课一节,一学期不少于20节。听课方式有:研讨式听课,学习式听课,反思式的听课,指导式听课等。

  二、听课的要求

  1、听课前一定要先了解教材内容要求。

  2、听课人要提前2-3分钟进入教室,不中途离场。

  3、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要标明日期、授课人、班级、课题、过程、板书、简评等。

  4、听课记录中要有课堂评价或教学建议。

  5、课后必须与讲课教师交流、探讨改进教学的基本设想,达到互动提高的目的。

  6、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写出全面的、建设性建议。

  7、取长补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

  8、班主任尽可能多听本班课,以全面了解本班同学学习的情况。

  9、任课教师以本科为主,并注意吸收其他任课教师的长处。

  三、听课的种类

  1、公开课听课:指由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研讨课、展示课、示范课、汇报课等。

  ①教务处制定公开课日程,由教研组长预先安排好公开课上课教师名单,并提前告知本组全体教师。

  ②公开课一般安排在本学科的活动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教研组长要预先通知教师安排好自己的课务后参加活动。

  ③相关行政人员参加活动。

  ④上课结束后,进行评课、议课活动,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

  ⑤公开课听课及评课、议课是必须参加的活动,不得缺席。特殊情况须向教务处请假。

  ⑥教研组组长负责出席人员的考勤,和公开课活动的记载和存档。

  ⑦教研组长要将考勤表、公开课教案、听课评价表汇总装订,学期结束前交教务处存档。

  2、师徒结对听课: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互相之间的听课。

  ①指导教师有责任每周至少听被带教教师1节课。

  ②被带教教师每周听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2节课。

  ③指导教师应对被带教教师的课进行讲评、指导。

  ④被带教教师应主动、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听课的检查

  1、平时检查

  ①行政人员及由校长检查。

  ②教师由科研主任检查。

  五、听课的考核

  1、听课作为教师业务的主要项目,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

  2、严禁出现实际未听课却有听课记载的现象,如有出现按教学事故处理,也将记入教师量化考核档案中。

  (七)、教师业务考核制度

  教师业务考核是对教师履行教师工作职责的客观评价,是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手段。为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事分配制度

  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特制定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如下:

  一、工作要求

  第一条:教师必须接学校交给的教学工作,并完成工作量。

  第二条:教师应遵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校历进行教学。无正当理由末经教导处和主管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更动。

  第三条: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书写教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后应深入学生中进行辅导答疑。

  第四条: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规定的时间上课,不准迟到或提前下课以及压堂和缺课。

  因病、因事请假或公出须通过教导处安排调课,指定代课教师,教师之间不得自行调课。

  第五条:教师要按规定做好命题以及考试和评卷工作。坚持评分标准、公正严格、杜绝暗示重点和打人情分。

  二、考核内容:

  教师业务考核内容主要是以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和其他工作为主,包括政治思想、教学工作负荷、教育教学、学识水平、科研、以及业务进修等,有量的规定,有度的要求;既要看教学态度又要看实际效果;既重视业务水平又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

  第六条:政治思想。主要考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从事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对待教学改革的态度。

  第七条:教学工作负荷。包括担任课程的名称、年级、学生人数、授课时数、指导青年教师、班主任等各项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等。

  第八条:教育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等环节。重点考核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智能、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

  第九条:学识水平。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相应职称的工作能力、科研能力。

  第十条: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科研成果包括获奖成果、专著和论文,教育科研成果包括教学科研成果、专著、论文、校本教材,通过上述成果考核教师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三、考核办法

  第十一条:对教师的考核重在平时考核,在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定期考核、原则上每学年度进行一次。

  第十二条:每学年度末,教师要对自己承担的教学、科研等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总结。

  第十三条:学校要认真的审查教师的工作总结及其表内各项内容、教导主任签署意见,综合考评后评出具体等次。作为教师聘任、培训、晋级的重要依据。

  四、奖励与处分

  第十四条:每学年度凡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中经考核做出优秀成绩者,经评选,学校审批,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十五条:对表现不好、工作不负责、有重大教学事故的教师,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对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应报教育局,调离教师岗位从事其它工作。

  (八)、教师教学行为管理制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的主题,提高教学效益是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提高教学效益关键在课堂教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高效的课堂取决于高效的教学行为。

  一、课前行为

  1、根据教材课程标准,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教学内容的预设要具体,表述清晰,便于操作,应做到有机的融合教材。

  (1)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

  (2)教学内容及组织处理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3)教学内容份量适当。

  (4)把握重点、难点。

  (5)教学内容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6)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

  (7)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8)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

  二、课中行为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效果

  (1)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多样的教法,使教学方法的运用达到优化。

  (2)注重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5)注意反馈并及时调节。

  2、教学时间结构合理

  (1)教学环节节奏鲜明,完成既定设计方案,按时上下课,用足用好45分钟。

  (2)每堂课至少留下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巩固。

  3、师生双边活动和谐

  (1)充分发挥教师教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教学民主,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3)注意非智力因素的激发。

  4、教学语言的设计与艺术

  (1)导入

  合情合理、简洁明快、因“文”制宜、灵活多变、新颖别致。达到收心、引趣、激情、启思的功能。

  (2)收尾

  情绪饱满、方式简便、方法灵活、语言精练。达到及时整理、系统归纳,及时提示、突出重点,及时回顾、强化记忆,及时训练、促进迁移,及时检测、加强反馈的功能。

  (3)设疑与提问

  有的放矢,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疑惑疏漏之处。

  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因人设问、先易后难、角度新颖、随机应变。

  (4)教学语言及语气语调

  深浅适度,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富有逻辑性;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情真意切,富有感染性;张弛有致,富有节奏感;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性。

  5、教学风格,教师要养成个人鲜明的教学风格。

  6、教学基本功

  (1)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

  (2)教态自然亲切,感情充沛,仪表朴实、端庄。

  (3)体态语恰当,有感染力。

  (4)板书工整、正确,布局合理。板书具有概括的准确性、思路的条理性、内容的启发性、形式的生动性。

  三、课后行为

  1、关于辅导答疑:

  (1)辅导答疑不仅要答学生中的疑难问题,而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辅导答疑应注意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钻研与本学科有关的较深广的问题,并介绍有关参考资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启发其掌握好基本内容。

  (3)在辅导答疑时间内,教师必须安排质疑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和了解平时疑问较少学生的学习情况。

  (4)注意记载辅导答疑过程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利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2、关于批改作业:

  (1)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草率应付作业的学生要批评教育,不能放任自流。

  (2)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做到全批全改,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自行修正。对于作业中共性的错误,要采取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及时指正。批改要有日期、批阅评语等。

  (九)、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为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把校本教研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教研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管理制度。

  一、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活动。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不兼课的每周至少听课4节,每学期不少于60节;兼课的每周至少听2节,每学期不少于30节。并坚持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念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定期举办教研论坛,定期学习理论,交流研讨。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负责教研交流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检查各教研组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教研工作情况。要经常深入教研活动,至少每两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8、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教研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务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年级及学科的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教师发展计划、教学计划、辅优补差计划等,并严格执行。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4、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督促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5、常规教研制度化,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组织备课组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

  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6、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教研组长每月至少听2次新教师课。

  7、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练习题、单元过关题、考试题的质量,向建立学科题库方向发展。每学期要向学校和有关学会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材料。

  8、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务处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学科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

  ,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出本年级本

  学科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共同研究:

  单元、章、节、课时的目标和要求;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作业或练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指导教师听课、评课等活动。

  5、做好学科阶段测试、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出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6、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认真落实本组教研课题,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7、备课组要积极探索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教法、学法与评价办法,逐步建立并稳定本学科有特色的选修课。有针对性培养学有余力,学有特长的学生,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8、抓好本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

  四、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

  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发展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

  3、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节课后要有教学反思,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七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完成一份教学设计,写一篇教学案例,写一篇教学随笔,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6、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7、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大纲,又备学生实际,即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即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即备书面练习、作

  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8、每学期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特点,提出一个小课题、设计一个方案、进行一次行动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9、要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方法与习惯,每两周要完成一篇自学笔记和教师日记。

篇四: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何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通用技术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需要教师用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来支撑,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强的发展能力来维持。作为通用技术教育学科高中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教师必须是专业化的。但由于目前我们还是一支非通用技术专业教师组成的通用技术队伍,在学校发展和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为了更快更有效地促进专业发展,使教师更好地适应通用技术教育的发展要求,特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制度。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1.树立“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的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每学期精读教育理论书籍一到两本,并要有读书笔记。

  2.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是分阶段、无限的和终身的”的观念。结合实际制定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职业规划。

  3.树立“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的观念。在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感悟中进行反思和探究,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

  二、搭建成长平台,鼓励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1.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学校积极制定计划,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专业培训和外出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习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学校、发达地区教学的成功经验,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便利。

  2.个体学习,积累提高。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课题研

  究需要,通过自我阅读、网络等形式收集整理资料,主动学习。把握好参观学习的机会,多与同行交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通过教师自我总结把教师个体学习状况纳入年度考核。

  3.集体学习,互动发展。经常性组织开展备课组集体备课和全体教师研讨沙龙活动,引导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围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讨论研究,探索最佳解决方法和优化途径。活动形式以项目备课组和教师会为主,教学业务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专题研讨。

  三、以评促教,提升艺术

  听课评课是教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期集中教学阶段进行行政随机检查听课,及时交流探讨。非集中教学阶段组织备课内容进行听课交流,取长补短。

  每学期分阶段举办“五评比”活动,即一篇优质教案,一堂高质量说课,一个优质课课件,一堂优秀课评比,一件优秀作品制作,促进教学业务能力提升。

  四、开展青蓝工程,促进共同成长

  为推进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开展教师互帮互学研究活动。为让新教师尽快成长,每学年举办青蓝工程对接活动,年终进行优秀师徒评比,促进教学相长。

  五、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

  “教师即研究者”,只有在学校及教师共同参与下,才有可能找到通用技术课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有效的解决方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1.从教学反思起步,以科研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研

  究能力。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价值资源筛选的有效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将教育教学中使你感动的“故事”或个案记录下来,把自己在听课和上课中意料之外的情况记录下来,把学生设计制作和设计作业中的常见误区、独到的观点、创新的思路记录下来,把自己成功教育学生的过程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有的研究素材。总结、提炼,便形成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学校要求所有老师每学年有1到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2.以科研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县级微型课题的研究,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育科研能力发展主线,在此基础上参加省、市立项的教研专题研究工作。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与同伴协作,针对课题进行分工、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每一位老师每学年都必须有一个以上课题,并有研究成果。

  3.立足本校实际,开发校本教材。学校组织教师主动应对通用技术最新科技发展状况,结合我校校情、教材发展和各完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探索建立有本校特色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能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校本课程体系,寻求适合学生实际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开发出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学生终身发展的必修和选修校本教材。

篇五: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何完善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

  随着教育的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是衡量职业成熟的重要指标,实现教师专业化就是要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论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全员性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形成远期和近期目标,形成管理制度,以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计划、有方向,持续性进展。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如下:

  一、个体学习,注重选择,力求创新。

  1、学习内容:依据个人专业发展意向,采取统一选材命题与自主选材命题相结合,重在学以致用。

  2、学习方式:

  (1)个人主动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摘抄、建立读书检索卡、知识卡、网上收集等,(2)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3)主动外出参观、认真听取专家辅导、反思学习。

  (4)多与领导、同事进行新理念、新方法速递交流。

  3、监控方法:

  (1)学校定期组织自主学习大盘点交流活动,评出学习标兵。

  (2)利用网络上传学习内容、方式、体会,提高个体学习

  质量。

  (3)对应知应会的理论,不定期进行开卷和闭卷反馈,促教师主动学习。

  (4)期末对教师个体学习状况纳入年度考核。

  二、群体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对学校、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常开展“剖析问题、改进工作我支招、一事一议”等研讨,引导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自搞调查研究、自我修改措施、自我实施改进方案、自我监控实效。学校对采纳的高招提议者给予奖励,提高教师务本求实的学习工作态度。

  三、组织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经常组织有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找——夸——比”的策略,凝聚团队的向心力,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在自我欣赏、自我接纳中不断进步成长。

  2、利用展板宣传教师群体教改的成果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3、运用教育科研信息台,教师自愿展示理论学习自创格言、展示课改我支招的新经验。

  4、结合实验课题每学年撰写1——2篇论文、案例,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

  教研组长管理制度

  1.教研组长的确定采取自愿竟聘和推荐的方式产生。

  2.学校管理强化教研组长管理效益,以开展争当先进教研组的活动为契机,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3.定期对教研组长进行工作汇报、质量监控、业绩考核、奖励等专题培训,使教研组长成为学校工作的骨干。

  4.创建教研组文化,提高教研组研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形成教研组独特风格。

  5.教研组常规工作规范做,重点工作创新做,出现问题及时做,应急工作互助做。每学期末要用网络形式进行教研组工作特色总结、交流,由教工推选出先进教研组,给予表彰奖励。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永恒的,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应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素质。

  1、为提高我校教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开放,依据国家、市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设立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开展全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陈丐雪、李燕曼、李盛琼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凡我校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都必须参加继续教育。

  4、继续教育类别和对象:

  ①教师继续教育分为新任教师培训,教师业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高一层次学历进修。

  ②新任教师培训的对象是才从大专院校毕业到校和教龄在一年以内的在职教师;教师业务培训的对象是教龄—年以上的全体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的对象由学校在所有教师中择优推荐。

  5、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新任教师培训:

  按县教委的规定,结合学校的具体要求和青年教师养计划进行培训。

  (2)教师业务培训:

  按县教委规定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3)骨干教师培训:

  按县教委的相关文件执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分层实施。

  (4)高一层次学历进修:

  按国家教育部、市教委的相关规定执行。

  培训的形式:教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在学校通过听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完成教学计划。县级和国家级按其相应教学计划实施。

  6、按县教委规定符合条件的教师必须按时参加继续教育相关公共课科目的考核。

  7、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所完成的学时和考核所得学分,按县继续教育中心规定均记入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册和继续教育证书。

  8、拒不参加继续教育或擅自中断培训、进修的教师不得参加职称评聘和晋级。

  大西章学校教科研制度

  校本培训的核心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的提高,而教科研是学校教学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有效的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提高干部、教师的科研能力。为了保证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教科研工作制度。

  一、学校教科研工作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坚持实事求是,遵照校长室提出的“创法制特色,促内涵发展”的思路,调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科研工作。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功能,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做出贡献。

  二、.学校教科室要在教科研活动中发挥领导作用。每学期都要认真审定学校科研计划和总结,要督促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工作,组织主持学校大型教科研交流研究活动,具体指导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备课、上课、实践操作、撰写计划、论文等。

  三、所有课题在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教科室负责管理,进行审核确定子课题负责人及研究人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在子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教师个人子课题根据教师申报的个人课题的内容以及研究目和方法进行研究。

  四、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科研工作,每个学科教

  研组每学年必需开展2~5个课题研究,要做到青年骨干教师人人参与到教育课题或教研课题的研究之中,并且发挥青年科研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五、学校教科室的主要工作

  ⒈在学校龙头课题计划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课题研究,完善课题研究系统,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教科研工作。写好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

  ⒉加强对各级课题的常规管理工作,对校级课题研究时间、人员、方向进行控制,协调学校教科研工作。加强个人课题的规范管理。

  ⒊在教育科研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学校教科研培训,带领全体教师提高科研理论水平。争取人人参与并遵循量力原则,做到个人选择课题与学校分配课题相结合,把科研课题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⒋总结、筛选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选优秀科研人员,建立科研骨干队伍。

  ⒌规范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方法。

  ⒍建立教育科学研究档案,积累资料,并逐步建设信息资料。

  7.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课题研究论坛网页供全校教师共同探讨。

  8.按年度编辑校级教科研论文集,及时发布科研进展情况和成果。

  六、根据学校教科研工作需要,安排一定的科研经费,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七、教科室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

篇六: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何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措施

  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措施

  2010.3一、体制保障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考评制度,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成效纳入校长、校办人员、教研组长考核的范围,把是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评聘和奖惩的依据。

  2、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进行汇报、评估、监控,及时总结成绩和不足,推动这一工作。

  3、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个人业务考核,跟结构工资和奖金分配方案挂靠。

  4、继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使师资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加强教研组管理,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6、逐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使教师培训活动常态化、多样化、长效化,使教师通过各类适切的培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组织保障

  1、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主任及教研组长为组员,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组织落实、指导、监控、评估。实行岗位责任制。

  2、建立并逐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协调机制。

  3、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规划,各教研组制定工作计划,认真贯彻指导思想,推进该项工作。

  4、发挥专家指导专业引领作用。邀请专家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定期提出建议,定期到校听课,分层次地指导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研究。

  5、继续开展专题学习活动,为教师推荐优秀的专业书籍,指导教师阅读,并组织活动帮助教师将阅读体会融会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从

  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6、学校继续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定期举行专业竞赛、交流活动,给予教师展示才华,锻炼技能的机会。

  三、经费保障

  挖掘潜力,依托上级主管部门,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

  四、监督保障

  1、通过由家长、学生、教师代表组成家校联合会,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继续发挥校内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作用,做好常规质量监控工作。

篇七: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如何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一、前言

  教师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非常必要。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潜在能力的发展和实现,在教育领域中实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实现英语能力的发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不断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健全自己各方面的素质;(2)加深教育教学实践,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参与教育改革和创新,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4)将自己的理论研究、课改工作分享给他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程,它同时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个人的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的建立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此制度可以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互惠互助,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需要以下步骤:

  (1)明确目标。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明确目标,研究对策,确定各项标准和方法。

  (2)制定管理方案。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需要全面、详细的规划,必须有制度、规章制定、学习活动安排、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培训计划等。

  (3)实施方案。根据管理方案,开展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的培训和工作,推广和普及其理念和流程,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4)定期评价。制度的实施需要不断的评价和调整,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的策略

  (1)制定基准标准辞职。通过制定基准标准辞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专业标准和发展要求,为他们发展个人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2)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不断改善需要培训和学习。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分享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方法。

  (3)鼓励创新和研究。鼓励教师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与新知识新技能结合起来,探索卓越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品质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4)建立专业发展管理数据库。建立专业发展管理数据库,把教师的资格证书、学习经历、科研成果、教学评价等信息全部记录在数据库里,对其进行分析和挖掘,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进行方向和意见。

  五、结语

  在中国书法史上,张旭、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名家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们以其非凡的艺术才华和高水平的书法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发展需要专业、热情的教师,发扬张旭、王羲之等大师的精神,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到优质教育的建设之中,以实现我们崇高的教育愿望。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