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马国川对话邓德隆:大国崛起与战略定位的启蒙

马国川对话邓德隆:大国崛起与战略定位的启蒙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22 09:36:34 点击: 推荐访问: 启蒙 启蒙|难点|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启蒙教育

  自1853年美国“黑船”叩响国门起,日本用百余年时间从一个落后的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成就了近代世界史上大国崛起的一个独特模式。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始终是中国最好的镜子。我们邀请我刊主笔、著名作家马国川与特劳特伙伴公司全球总裁邓德隆进行对话,找寻近当代日本两次崛起、又走向失落的答案,以及日本经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启示。

明治维新:企业的崛起决定了国家的崛起


  马国川:依靠明治维新,日本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强国。您认为明治时代日本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邓德隆:日本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在制度创新层面,日本的发展历程值得借鉴。从战略定位的专业领域,需要特别关注一个人物——涩泽荣一。
  马国川: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企业家。
  鄧德隆:涩泽荣一赴欧洲游学,将先进的企业制度带回了日本,这是日本能够崛起的绝对性力量之一。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制度帮助涩泽荣一在明治维新期间创办了500多家企业。而此时,中国还在采用着“官督商办”的制度。在制度创新层面,中国落后了。
  马国川:1870年,中国正在进行“自强运动”。
  邓德隆:我们的改革只停留在引进技术的层面,像李鸿章的造船厂、左宗棠在福建的船政厂……从学习先进技术的角度而言,中国已经做得足够好。但我们输在了哪里?输在了没有制度创新。
  马国川: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重技术而轻制度”的国度。但日本却自19世纪起就和世界保持了某种同步。
  邓德隆:其实在19世纪后期,张謇曾经借鉴了涩泽荣一的经验,在江苏南通推行制度革新,取消了“官督商办”制。但可惜的是,这次改革并没有推广至全国范围。如果能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同时引入,中国也许会和日本一样早早地崛起。但第一次制度创新的机会,就这样被我们错失了。
  马国川:正是因为同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日本的企业才能从一开始就站在了非常高的起点之上。而正是企业的崛起,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崛起。
  邓德隆:中国应从“明治维新”中得到的教训是:不能眼里只看到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技术当然要引进,但千万不要只引进技术。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经济制度。
  马国川:您说得非常准确。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制度高于技术》。技术好学、而制度难以建立和被真正引进——这一观点在100多年的历史中被反复证明。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可以说是一个后发型、追赶型的国家,不断追赶着现代化的进程。但仅就这一段历史而言,日本的现代化故事是成败参半的。因为明治后期,日本出现了自满的心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20世纪30年代,日本进入了战争状态。在这一时期,几乎所有日本企业都变成了“战争机器”。

战后起落:两次制度创新后走向失落的二十年


  马国川: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东京塔的建成为标志,日本经济迎来了又一次起飞。在这一次战后崛起的过程中,日本企业又扮演了何种角色?
  邓德隆:我依然会从经济制度的层面去看待日本的这次崛起。在二战之后,日本又和明治维新时期一样,引进了两种成功的企业制度。
  第一次成功的制度引进,是通过美国的爱德华兹·戴明博士实现的。这一制度被称作科学管理,又名泰勒制。科学管理就是把农民的生产力转化为工人的生产力。二战期间,美国通过泰勒制大幅提升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马国川:所以盟军能够打赢二战,就得益于泰勒制。
  邓德隆:泰勒制能够把复杂的任务解构成为一个个简单的流程。当全民都转型为产业工人时,生产力的转化效果极为惊人。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日本才通过戴明博士引进了泰勒制。
  生产力提升之后,二战时期的美国一年就能培育出上百万的知识型工作者。他们的就业需要大量组织来吸纳,所以新一次的制度革命就发生在组织管理领域,代表者是彼得·德鲁克,他提出,未来的社会必须转型成为“知识型社会”,要使知识工作者能够在组织中发挥生产力。这个转型必须得到解决。
  马国川:德鲁克很了不起,不仅是一位管理学家,也是一位思想家。
  邓德隆:是的。为了辅导日本大型企业进行组织管理变革,德鲁克在日本居住了长达25年。20世纪80年代时,日本曾经让美国人感到害怕,觉得日本崛起的速度非常快。
  马国川: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又开始变得“失落”了。
  邓德隆:“失落的二十年”。
  马国川:如果要从现在算起,得有30年的时间了。从安倍晋三时代开始,日本经济才有了一点起色。
  邓德隆:但也是后继乏力。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候,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曾令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研究过一个国家性课题——日本为什么这么有竞争力。
  这个课题小组很有意思,他们接课题的时候,题目还是“日本为什么这么有竞争力”,但波特研究之后交出来的报告上,题目变成了疑问句。
  马国川:他的答案是否定的?
  邓德隆:波特经过研究发现,虽然当时的日本看起来咄咄逼人、富得似乎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但其竞争力却不能持久。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进行了一场新的制度变革——“战略管理”制度横空出世,标志着管理学发展进入了第三阶段。美国学界发现,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能不能拥有科学的战略定位。
  用一句话来解释“战略定位”,就是“和你的竞争对手做不同的事情”。波特发现,日本虽然在提升运营效益方面能够领先全球,但在战略定位方面的表现却非常糟糕——几乎所有日本企业都在做一模一样的事,很少企业能摸清自己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定位。
上一篇:农村电商之阿里巴巴
下一篇:“活村”启示录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