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22 09:34:37 点击: 推荐访问: 创设 堂中 情境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情境则可成为数学问题的载体。教改的深入推进,已然使问题情境教学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重质量,并能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创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情境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适合小学生学习心理,也适合小学课堂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二能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下面,笔者经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问题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的爱好、追求与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同时也是与动机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非智力因素。有效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存在着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有利于理解数学知识
  现代研究表明:只有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情境可以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问题情境在创设之后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冲动,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让他们自主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精确地理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高效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进而让学生自己形成深刻的教学理解。
  (三)有利于增强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与动
  力,而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则需要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对问题保持敏感性和好奇心上,要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寻找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矛盾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不协调的问题情境。
  二、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一)利用生活化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解决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而存在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体现数学。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应该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与生活紧密结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按照课程标准设置问题。教师还要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仔细分析,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资源,将学生带入到数学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可建立在学生已熟知的生活背景基础之上,具体分以下几步:第一,为了总结圆的定义,让学生认真回忆生活中哪里用到过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第二,将学生看到的图形进行归类,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强化对圆的理解;第三,对圆的概念进行外延拓展,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二)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奇心是学习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巧设悬念来刺激学生,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学生表演一个小魔术: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拿好数字卡片0-9,任意抽取,组成一个三位数,老师看一眼就能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顿时就感兴趣了,测试几次后,告诉学生老师是有秘诀的,不信你们还可以跟老师比比看。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设置问题悬念,引导学生探索,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我总结,课后练习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利用学习秘诀等问题设置“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三)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都是6~12岁的孩子,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利用数学故事引题,创设问题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进行“比大小”教学时,教师利用“猴子聪明比赛”小故事创设情境。首先,播放一个可爱的画面,猴妈妈给孩子们分发礼物,包括苹果、银杏、橘子三種。其次,猴妈妈提出一个数学游戏,让孩子们观察猴子个数与水果个数的关系,并比较大小,看谁数得对又快。多媒体展示三组图例:3只猴与3个苹果,3只猴与2个橘子,3只猴与4个银杏。容易观察得出3与3相等,2小于3,4大于3。因为比大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直接进行教学效果不会很好,教师利用学生爱做游戏和听故事的特点,提出猴子进行比一比的游戏,同学们进行评判参与、帮助等。教师将学生放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间接调动积极性。除了以上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外,还有结合实践活动、游戏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具体看授课内容而定。
  (四)利用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纪,且对于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动手操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操作性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去实践,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以“梯形”教学为例,在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梯形的形状,谁能告诉我梯形可以由哪些图形拼接起来?”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教师便可对学生说:“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剪纸游戏,先将用过的草稿纸剪出一个梯形,然后将这个梯形剪成三角形或者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看看谁的创意多,好不好?”等学生完成剪纸操作后,教师便可启发学生:“梯形是由三角形和长方形拼接而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加,最后算出梯形的面积呢?”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
  总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将教学置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当中来有效地彰显教学内容,并立足于小学生所具有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深入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娇.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11).
  [2]蔚乐.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原则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7(5).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