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21 09:48:17 点击: 推荐访问: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2

  [摘 要:信息技术和化学课程融合的理念是“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工具”。也就是说,根据新课改要求,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进行全面具体的学情分析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搜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从而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教学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项工作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学校硬件、软件条件,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架构等,所以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从而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系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有效融合要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当代教师应对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理论等有一个基本了解,以理论为指导,建构学习内容,组织高效实用的素材。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深刻了解教学目的,了解重难点,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便利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要求教师能制作课件,能处理简单的突发事件。比如《氯气》的公开课,教师模仿新闻主播,录制了一段高速路上大卡车侧翻致氯气泄漏的新闻语音,同时辅以新闻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整堂課有关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围绕这则新闻展开。重难点突破形式新颖,环环相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研组评课时的总结指出本堂课最大的亮点与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并使之贯穿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化学教材中,许多章节的内容、习题、实践活动中也增加了许多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开放式任务,尝试性地引导师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开发知识的新路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者提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与学的意图。如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都能按照教材引导的方向贯彻实施,那么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再是通过被动接受结论的方法来获取,从而更容易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要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学科思维特点
  化学学科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并大量使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是化学学科教学的特殊要求。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内容运用不同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一味追求课件的华美,忽视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现行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但由于学校班级人数多,演示实验时不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所演示的现象,教学中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将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投影。比如按常规演示钠与水的反应,后排学生一般只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而将其放在实物投影仪下,能让所有学生清楚地看到反应的全部现象,更好地掌握反应原理。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以及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微观结构。这些知识单靠教师用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变抽象为形象。比如氢电子云的形成、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有机化学中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反应机理,这些抽象的知识通过用动画演示后,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根据学科特点,有些化学反应由于所需时间太长、危险性大、污染性强、药品缺乏等原因无法在课堂演示。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此时可大胆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模拟。比如碱金属与水的反应,在课堂上能演示的是钠和钾,而网络上有科学家在野外做的碱金属与水反应的系列实验,场面宏观,现象对比明显,利用视频的播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对比,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再如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点燃发生爆炸的模拟动画,可对瞬间变化作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当然也可以模拟氯碱工业、氨的合成、硅酸盐工业等工业生产过程。这样一来,即使是没有条件的边远山区的学生,也可以对各种工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原理有个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
  三、信息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融合,不能厚此薄彼
  近年来,老师们慢慢摸索出许多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调查情况来看,现状与期望值仍有较大差距,校内课堂教学出现了两个极端。有些老师对智能平板的使用仅限于将它当做电子黑板,好处就是终于不再满身粉笔灰;而许多教师又过于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由于演示实验需要教师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比较麻烦,还存在不成功的可能,因此有些老师就全部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教师演示实验,即使是焰色反应、喷泉实验、铝热反应等实验,也通过直接播放视频或通过动画演示完成实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课堂演示实验,实验现象是清楚明了了,教师轻松了,可学生却失去了现场感和感官冲击的机会,难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运用感官去观察和感知,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处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这些都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所不能企及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开展实验,直观地感受实验,这对知识网络的建构非常重要。
  总之,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信息技术赋予了传统教育新的内涵,特别是在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后,它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相对形象的资料,创设兴趣盎然的情境,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主动学习和探究。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学科,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教学素材,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渗透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抓住学生喜欢关注的社会热点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以此为导入点,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钟绍春.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2).
  该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应用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040)阶段性成果。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