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9篇

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9篇

来源:振兴乡镇 时间:2023-05-01 14:00:03 点击: 推荐访问: 乡村 乡村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乡村“复兴少年宫”典型材料

篇一: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

  

  浅议乡村振兴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乡村振兴建设属于在全新的生态文明背景下农村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新时代,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解决。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要让乡村城市化,而是通过提高农业水平、更新农村风貌、促进农民富裕等方式来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并有效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美丽乡村”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使命。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及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则等内容进行讨论,对建设的方法的方向提出了一定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

  一、“美丽乡村”的概念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美丽乡村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人们探索更加和谐的发展道路。美丽乡村建设是经济发展以尊重和保护环境为基础,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外出行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改善当地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利用这些资源,将其转化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旅游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提高农村人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原则

  1.原有生态环境的保存与保护

  自然生态是人类生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生活所需的食物以及能源的保障。乡村开发伴随着土地过度的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问题,造成了当地的群落种类及数量都急剧减少,当地的动植物生态恶化,而乡村居民的经济也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反而生活质量因当地生态影响的恶化而不断降低。由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时,应当时刻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原则为第一原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当地人们的生活与乡村生态完美的结合起来,既能保证乡村生态资源开发

  利用的可持续性,又能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居住与生态环境。2.乡村当地文化的保留

  乡村文化包括了乡村地区当地的历史文化及传统风土人情风俗风貌,这些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与其他地区的显著不同,是与城市文化的主要区别。中华民族的文化起源于乡村的生活文化,由于民族特色文化差异性,民族风情与历史发展也会具有独特性,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构建美丽乡村本土化景观,要对当地文化进行保护。

  3.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经济发展主要受到当地习俗文化与乡村资源开发程度的影响。在做乡村的规划时,应当重视当地的资源开发强度及民俗文化,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使乡村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得到保障。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建设美丽乡村

  1.创新推进乡村振兴

  1.1土地问题的推进

  农村土地分为征收土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土地要遵循三个先决条件,也叫“三个底线”,不能突破: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改变、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农民利益不能受损。近些年,中央在农村土地政策上进行持续性探索性的改革,不断释放重大利好。2014年12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对农村土地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随后在33个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试点。2017年底,试点被延长1年。相关主管部门透露,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效果初显,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规则体系;宅基地制度改革在保障农民取得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和完善宅基地制度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始破题。

  1.2乡村振兴资金的来源

  乡村振兴建设的资金来源要深入挖掘潜力。第一个来源是政府财政资金。需要政府加大对乡村资金的投资力度,出台更多、更全面的乡村建设政策,加大对于

  “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第二个来源是社会资金。社会上的资金很多,甚至很多闲置资金,无处投资。如何利用这些资金参与到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中来,目前还没有较为系统的体系与环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直接激发了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第三个就是农民资金。农民资金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来源,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充分发挥当地百姓的积极性,农民群众才会自发地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目前这方面有很多的实践经验。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2.1扩大乡村振兴试点

  乡村振兴建设的试点,应集中探索普通村庄的乡村振兴发展经验和模式,而不能简单的给一些已经建成的精品乡村继续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这种的试点已经失去了意义,缺少了代表性与普遍性,无法将其模式进行更广泛的推广。扩大试点乡村的范围,让更多的乡村参与进来,为在全国村庄的全面推开做好准备。

  2.2扩大振兴建设内容

  乡村振兴建设是有区域的差异与差距的,因此对于不同区域环境条件的不同、各地财力的不同,当地对于

  “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的认识也不同,就全国而言,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五花八门。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应当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统一标准,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且应当对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8个部分,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建设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与补充,逐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逐步实现涵盖整个乡村全方面的真正的“全面创建”。

  结语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在农村,农村依旧是中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潜力与后劲最大的区域也在农村。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及社会要有更大的决心,确定更明确的目标,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才能将推动农村进行全面升级,才能推动农村得到更全面的进步,才能推动农民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泽轩.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乡村生态”[N].农村金融时报,2020-08-10(A08).[2]李鹤.浅析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2):76.

篇二: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五篇)

  乡村作为我国最基础的群众自治性组织,其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也影响到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乡村振兴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篇1】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这说明智慧与实践永远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也能培养能力,弥补不足。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使我有了一个验证自我的机会,使我无论在能力上或是在心灵上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仅仅有点书本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但是基层的确可以锻炼人,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基层是苦,条件是差,可谁都知道

  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道理,况且基层是那么需要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去贡献力量。能参加这次暑假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基层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去,基层的锻炼,可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此次我们三下乡队伍由__老师带队,39名学生。大家既明确分工,又必须紧密协作。没有人在团队里当南郭先生,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能够在这样的一支队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同时又有些许压力。我们希望“成功”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不光是说活动开展的怎么怎么好,而是每位同学都多少知道了些现在的社会没有知识、没有社交主动权,是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每位同学都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飞外了怎样与人相处,参加三下乡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是当代大学生

  的历史使命。陆游曾说过: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书本与现实相差多少我们无以丈量,但通过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确信拉近了二者之间的距离。“三下乡”,即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其内涵丰富。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月十一号,为了准备实践活动的素材,也为了增进我们实践团的凝聚力,我们拍了一些创意合照,摆了各种花样姿势。拍完照后大家便进行着出发前的最后准备工作,收拾行装出征兰考,社会实践就此拉开了序幕,在忐忑与激动的心情下我们到达了兰考。

  七月十二日,就开始了活动,我们这次实践活动针对两个主题分设两个团队,我选择了廉政建设团队。上午,廉政团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实践团在一定范围内,以随机调查方式,通过对不同年龄、职业的群众进行了关于廉政建设的问卷调查,了解不同人群对廉政建设的理解和对廉政的了解程度。下午,我们前往焦裕禄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建成于__年7月,是中组部确定的全国13所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在这里我们实践团全体听了关于焦裕禄同志精神的报告。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盐碱、风沙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下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虽然他身患肝癌,却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因此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

  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用自身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对象。

  七月十三日,上午,我们廉政建设调查团队针对前一天进行的问卷调查做了详细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的人对廉政建设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对政治或者廉政建设还是颇有自己的见解,一部分人对此并没有关注在意,然而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因此对廉政建设以及廉政文化并没有什么了解。详细地分析得出结论以后,我们把结论记录在案。下午,廉政建设调查团队还发放了关于廉政建设宣传单,其中是一些关于廉政方面的基本知识,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廉政建设与廉政文化,与我们的问卷调查的问形成良好的问答实践模式,提高实践效率。

  七月十四日上午,我们廉政建设基层普法团在__广场进行了模拟法庭表演,通过法庭审理案件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这个模拟法庭的表演不仅给群众普及了法律知识,而且也给我自己带来了收获,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也在排练过程中也对法庭审理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律师这些与法学有关的职业也有所了解。整个表演在炎炎烈日下进行,参演人员被太阳晒得近乎中暑,但是表演结束后群众热烈的掌声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而后,我们还设立了法律咨询点专供群众们就廉政问题进行咨询,耐心地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第七月十五日上午,我们再次去焦裕禄干部学院进行参观学习,在焦桐广场照了合影,在这个神圣的场合,每个人都怀着对焦裕禄同志的钦佩与敬意。焦桐广场最突出的是焦裕禄当年亲自种的一棵桐树,在这里,寄托了人们对焦裕禄的深深的思念。下午,我们继续在法律咨询点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我们所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通过我们的解释普及给人民群众。

  五天下来,实践活动内容大体已经完成,第六天,我们全体志愿者对这几天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查漏补缺,每个人总结了自己在这几天活动进行中的不足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收获,也对这几天的活动

  进行了总体评价,总的来说,我们的活动进行的是很顺利的,任务也完成的很好。就这样,在兰考的社会实践就算结束了,我们也回到了开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圆满结束了。

  参加此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民众对法律的理解。基于现实的状况,很多群众对校园法律安全的不了解,农民对法律知识的匮乏,以及农村法律意识的不健全,导致人们对法律的概念模糊,对校园安全知识更是了解甚少。通过此次活动,我走出大学这个象牙之塔,走进群众的法律生活,贴近他们的心,从他们那感悟,才会真切感受到不懂法律、用不起法律的悲哀,为在将来真正努力把法治的根深深植入人心获得无穷的动力。此次活动,也有利于增长我们的才干。真正去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锻炼自己的能力。到社会需要的地方,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为成为优秀的法律人增添一份力量。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从无数活生生的案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对法制和法律的认识。

  短短几天,白驹过隙,我们留下了汗水,收获了欢笑与喜悦。今天,我们留下希望,带上祝福,踏上新的征途。这次活动中我们做得可能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使我们在学校要更加学好理论知识将来应用于实践之中去,使我们将来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篇2】

  右玉与安吉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

  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篇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建设新农村的20字概括,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次,有四句话不一样。新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

  战略的重要理念。

  “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篇4】

  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破解,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篇5】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

  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篇三: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

  

  精)心得体会: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最新)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美丽乡村,二者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基本架构。通过对

  H省

  3县(市)6乡

  6村的访谈和对

  73个农户的调研,从道路建养、安全饮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危房改造、能源使用、互联网接入等七大方面对美

  丽乡村的推进展开论述,在明确自来水入户率提高、改厕成效显著和燃气使用率较高

  的同时,指出了道路窄少差、供水安全隐患仍存、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短缺等问题。

  基此,应建立地方养护资金常态化保障机制,加大垃圾正确处理方法的宣传,完善垃

  圾治理、污水治理和道路管养的落地机制,以减少扯皮和共管所带来的管护低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振兴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美丽乡村。

  对美丽

  乡村建设而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

  “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利好”,二者一脉相承,兼顾战略层面的部署和措施层面的抓手,共同构成了新时代

  “三农”发展的基本架构。

  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美丽乡村的探讨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目前对美丽乡村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学者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其与乡村振兴和

  美丽中国逻辑体系,总结了各地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模式和路径

  [也解释了外部条件

  对乡村环境的作用机理,还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本研究从微观的研究角度,从道路建养、安全饮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危房

  改造、能源使用、互联网接入等七大方面入手,分别从省级、县级、乡级、村级及农

  户等不同层级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环保、住建等多部门展开深入访谈,同

  时汇总村两委及农户对美丽乡村具体问题的看法,得到了丰富而细致的一手资料。

  此

  外,本研究的开展恰逢美丽乡村建设大举推进之时和乡村振兴发端之时,研究中所描

  述的X年至

  X年的实际状况,在体现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历史过程的同时,也反映了

  当前最新的进展,兼具完整性与时效性。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说明

  为全面准确地反映美丽乡村建设中道路建养、安全饮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危房改造、能源使用、互联网接入等七大方面的推进情况,研究随机选取了

  H省经

  济发展水平较高、一般和较低的3个县(市)下辖的6个乡(镇),并在其中选取了

  6个

  村,进行省、县、乡、村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累计发放村级问卷

  6份、乡

  镇问卷

  6份、县

  (市)级问卷

  3份和省级问卷

  1份,并全数回收,有效率

  100%。各村

  发放的个人问卷共计

  81份,收回

  75份,有效问卷

  7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92.6%和

  90.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个体调查样本的分布见表

  1和表

  2。

  三、经验做法与成效

  1.农村道路提质改造成效显著

  H省连续

  14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实事考核项目。截至

  2016年

  8月

  底,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

  8715公里

  ;完成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前期工作

  11299公里,开工

  10389公里,完工

  4640公里

  ;H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20.1万

  公里,其中县道

  4.2万公里,乡道

  5.6万公里,村道

  10.3万公里,全省实现了

  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

  (沥青)路。全省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

  100%,县、乡、村道常养率分别达到

  100%、81%、71%,PQI中等以上比例达到

  85.8%,绿

  化率达到

  8.8%。

  在具体工作中,H省主要采取了以下六大措施。

  一是着力于责任落实。

  将全省农

  村公路建设和普通公路安保设施建设纳入了省

  “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并制定责任分

  解落实方案,将工作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加强督查检查,树立示范典型。

  全省实行省、市、县、乡四级巡查制度,年初对上年度建设项目进行验收抽查并将结

  果在全省通报,不合格的项目限期整改

  ;组织起草并印发《“四好农村路”督导考评

  实施细

  则》,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实地抽查工作,评选出了第一批

  6个省级示范县。

  三是健全政策体系,制定、修订政策法规制度,建立技术标准体系以

  提供相关指导。四是规范养护管理,明确“省级指导,市级考核,县为主体”的管养

  体制,推进管养分离,并将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

  五是灵活配置养护资金,要

  求县筹集的管养资金不得低于国省补助的20%,村则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进行

  筹资。六是推进阳光工程。建立完善向社会公开包括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资金来源、招投标、工程管理、资金使用、质量、验收等七个方面的“七公开”制度,接受社会

  监督。

  2.安全饮水工程顺利推进

  安全饮水事关国计民生。

  H省

  X县是全国知名的水利大县,目前所有乡镇政府

  所在地建成管网系统,乡镇通水率达

  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73.15%,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稳步推进,农民群众饮水条件和卫生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H省

  T县有中型

  水库

  3座,总库容

  1.11亿立方米

  ;小Ⅰ型水库

  30座,总库容

  0.49亿立方米

  ;小Ⅱ型

  水库

  176座,总库容

  0.31亿立方米

  ;塘坝

  1.56万处,总库容

  0.50亿立方米,总蓄引

  提水量

  3.24亿立方米。

  实践中

  H省从政策制定、责任落实和水质监测三方面开展工

  一是出台政策文件,制定工作制度、编制实施方案。省水利厅出台《“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

  升工程财政奖补暂行办法》、《“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考核办法》和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实施方案》等有关配套文件。同时,H省各

  县(市)分别组织编制县

  (市)级实施方案,X县还建立了全县农饮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联席会议

  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农饮工程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重大个案。

  二是落实各级责任,稳步推动工作。H省政府召开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现场会,与市

  (州)签订责任书,并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水利厅将年度

  重点民生实事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了

  14个市(州)的108个县(市、区),建立责任体

  系。省绩效办、小康办、重点办等部门建立月报制度,省财政厅、发改委、水利厅等

  省直相关部门则联合举办水务

  PPP项目调研督导和沙龙等。

  三是加强检查力度、注重监测质量。

  H省

  X县于

  2015年成立水质检测中心,负

  责县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42项常规项目检测

  ;2016年由县政府拨款

  50多万元用

  于全县

  19处“千吨万人”以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检测设备的购置安装。从

  2016年起,X县每年拨付

  146万元用于农饮水水质检测中心的运行,确保农饮水检测工

  作的顺利开展。为巩固水质检测在保证饮水安全方面的重大作用,H省

  T县建立水

  质检测中心,并将检测频次和方式由每年

  2次抽检增加到

  2次必检

  ;建立千吨万人规

  模水厂的水质化验室

  14处,并举办多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消毒和检测技术培训

  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此外,T县建管中心局还派出专门技术力量,全面负

  责工程技术指导和管理,由技术负责人对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材料设备进行全面监

  管;通过分项目打捆招标的方式公开招标选择监理单位,设立项目监理部,实行水利

  工程项目总监制,配足现场监理人员,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确保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建设质量。

  燃气和清洁能源卫生环保,使用便利,可以明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居

  环境。在供给层面,X年

  T县共有燃气企业

  8家,管道天然气用户

  17502户,年供

  应量

  760万立方米

  ;液化石油气用户

  232100户,年供气量

  6210吨

  ;同时,县内有

  个乡镇正在建设管道天然气设施,均可在

  2020年前投入使用。在需求和使用层面,各村的天然气户占比均大于

  60%,平均占比高达

  76.68%,有些村已经做到了

  “户户

  通气”。在清洁能源方面,表

  3表明拥有沼气池的农户在各村之中的占比相差较大,XL村占比最大为

  22.97%,最小占比为

  0.34%。这种各村之间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

  其不同的种养殖结构,以养殖业为主的村较之于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具备更大的使用可

  能和更高的使用效率,因而沼气户占比更大。

  太阳能户占比在各村间的分布较为平均,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农户对其加以利用。

  这些基础设施的优化为村民生产效率的提高和

  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便利条件,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4.用电缺口日益减小

  H省通过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和发展光伏发电,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地区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供电能力显著提高,县域电网

  110千伏容载比达

  1.98,35千伏容载比达

  1.72,基本满足供电发展需求

  ;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

  1.23千伏安

  /户,年平均停电小

  时数缩短

  7小时。

  二是电力服务趋向均等化,光伏发电发展迅速。

  H省

  2016年已完成

  1093个贫

  困村电网改造,光伏扶贫电站全省已经并网

  7.8万千瓦,发电

  1840万度。

  三是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陆续展开。

  T县在

  X年向

  55个行政村投资

  0.8676亿

  元,用于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目前已有

  16个行政村

  41个配电台区下达了项目设

  计批复并已进场施工。其中第一批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总计

  97个单体项目,已全部完成高压电杆组立

  328基,低压电杆组立

  187基,10千伏线路架设

  25.051千米,低压线路架设

  77.992千米,配变安装

  97台。X年第二批项目累计完成行政

  村农网改造

  15个,高压电杆组立

  241基,低压电杆组立

  813基,10千伏线路架设

  11.026千米,低压线路架设

  47.801千米,配变安装

  95台。

  5.改厕工作广泛开展

  H省改厕工作推进顺利。

  X年以来

  X县累计投入农村改厕

  6700多万元,农村卫

  生

  厕所普及率由

  X年的77.03%提高到

  2016年的79.56%,无害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44.62%。截至

  2016年底,L市共计完成改厕项目任务

  44474座,其中

  2016年完

  成

  2632座,共涉及行政村

  (社区)246个,占全市

  (除城区

  19个社区外)303个村(社

  区)的81.2%;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64.48%(含三格化粪池

  6.46万户,双瓮

  漏斗式

  7万户,三联沼气池式

  3.47万户,完整下水道水冲式

  6.8万户,其他类型

  9.41万户)

  在改厕工作中,H省多管齐下,积累了如下有益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H省将改厕指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统计指标

  中,把改厕工作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中来

  下发全省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和培训,切实加大农村改厕工作的推

  进力度。

  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H省注重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将宣传发动作为改厕项

  目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坚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村开一场动员会、发一套宣传

  手册、建成一个示范三格池,积极向村民宣传改厕的重要意义

  ;发挥村支两委和党员

  干部的示范作用,干部带头改厕

  ;加强施工人员的宣传指导作用,做到既当施工员,又当

  宣传员,发动农户积极参与改厕。

  经过努力,广大农村群众改厕积极性不断提升,形成农户出工挖池、自备主料、配合做小工、负责施工员食宿等多种参与形式。

  三是科学组织,规范施工。

  H省爱卫办制定了卫生厕所建造、使用和管理标准,规范操作程序。

  各地层层组织开展改厕技术培训,深入各项目村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

  现场指导和调度。

  大力推广现浇建造方式,集中购置模具分发各项目县使用,提升无

  害化卫生厕所建造的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农村改厕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实行

  “统

  一购材、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建造”的“四统一”施工模式,保障施工数量和

  质量。

  四是严格管理,确保实效。

  第一,规范经费管理。各市州爱卫办组织的农村改厕

  督导检查都有财务审计人员参与,严格审核经费使用情况。第二,加强动态管理。

  认

  真落实

  “一户一号”、施工日志记录等制度,并定期不定期到项目村进行实地查看指

  导。第三,严格督查考核。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地的改厕进行现场督查,结果

  向全省通报。

  各级爱卫办每年也组织多次检查指导,对各项目点巡回督导检查,随时

  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改厕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6.垃圾污水处理能力日益增强

  H省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并创新方法。

  X县整合投入

  1亿多元,建

  设并提质改造了县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达到

  220多吨,确保县城区以及乡镇

  区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在全县主要道路、人口集中居住点、镇区等地建

  设垃圾中转站

  17个,垃圾池

  3000多个,各类垃圾转运工具

  1000多台

  (辆),为农户

  配备垃圾桶近

  20万个。H省

  T县现有农村保洁员

  1029人,2016年农村清洁工程

  总投入

  1787.8万元,X年已完成投入

  1050万元。

  2016年,X县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

  100%,实现全覆盖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率达

  90%以上,规模畜禽类处理设备装备率

  100%;在农作物秸秆处理方面,采取肥

  料化、基质化、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五种方式,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完成

  稻草综合利用

  80万吨以上。

  T县农村日产垃圾约

  388吨,处理率达

  99.1%。

  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H省

  T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调动群众积极性。

  T县

  现累计发放奖补资金

  640万元,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格净化池、四格净化池

  6400多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格池、两格池、三格池共覆盖

  82689户,农村生活

  污水处理率达到

  64.1%。成功打造

  49个整治示范点。

  在日常工作中,T县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县环保局指导、各乡镇人

  民政府督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求沿江沿河直接向水体排放生活污水的农户和主

  要干线两侧的农户建设三格池,其余农户建三格池或二格池。

  此外,T县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围绕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日,以电视、网络、微信等方式,以接受群众咨询投诉为重点,开展环保法规政策宣传培训活动。

  近三年

  来,共印发新环保法宣传读本20000多本、宣传单4000多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

  400多人次,发放调查问卷

  1500多份,使群众对环保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进一步

  促进了污水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突出问题与成因

  1.已建道路窄、少、差等问题依然突出,管护不足问题依旧严峻

  道路的通达性和质量高下不仅直接影响域内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同时也是决定村

  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

  X年至

  X年

  9月,H省的农村道路修建资

  金平均达到每年

  30.067亿元,2016年经济最为发达的L市在该方面的投入已达

  8.43亿元,农村道路的修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调研样本中,有高达

  90.4%的人认为

  近五年农村最大的变化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然而单凭道路数量的增多并不能

  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道路过窄、数量过少、质量过差和管养不足等问题十分突出,村民反映强烈。

  一是道路过窄。

  从调研村来看,村内道路大多宽

  3.5米或

  4米,过于狭窄无法会

  车,很多农户不得不因此放弃购买汽车的计划或将自家汽车闲置院中,转而使用摩托

  车,村民的运输和生活需求无法得到较好的满足。

  二是道路过少。

  目前农村道路的建设多侧重于省、县、乡道,在连通自然村尤其

  是连通农户方面发展较为滞后。从表

  4的统计来看,虽然所有样本乡的村公路通达

  率都为

  100%,但有三分之一的乡无法做到各个村民小组间都通有公路,农户间的公

  路通达率则更低,“断头路”很多,完整循环路网的缺乏给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

  不便。

  三是道路质量过低。由表

  4可知,样本村的进村公路均为水泥路,有些村还兼

  有柏油进村公路。

  然而实地走访和个人问卷调查后笔者发现,在自然村内部,仍多以

  泥土路和砂石路相通,大中型车辆难以通行,且雨雪天道路泥泞难行,生活和生产受

  到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也大打折扣。

  四是管养维护不足。

  这一方面归因于

  “重建轻养”思想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

  由于农村道路经费国省补助标准偏低和养护资金缺乏常态化保障机制。

  在各村中,有

  50%的村内道路养护方为乡镇及以上政府,还有

  50%为行政村或村民小组。在具体

  工作中,这些村或村民小组常常因为资金不足或养护机制缺失而疏于对道路的管养,一些之前的水泥路重新变回了“砂石路”,路灯等配套设施也十分缺乏,公路失管失

  养现象普遍。

  2.供水工程安全隐患仍存,管养不足

  表

  5中各样本乡及样本村的安全饮水情况显示,样本乡中平均有

  93.98%的村实

  现了安全饮水,有

  83%的样本村做到了全体农户符合安全饮水标准。

  由表

  6对自来水入户的统计结果来看,H省自来水入户率逐年提高,截至

  X年

  已有超过七成的村民接入自来水

  ;在个体问卷调查中,也有

  79.45%的受访者为安全饮

  水户

  在非安全饮水户中,有很大一部分村民以当地河流为水源,在枯水期或冬季时取

  水不便,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较低。此外,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供水工程的安全隐患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部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没有划定水源保护区,还

  有一些早期建设的农饮项目直接取用山溪水或水库水,未安装消毒净化设施

  ;一些已

  经安装了消毒设备的供水工程因为运行经费、固有观念和用水习惯等原因,或破损或

  停止正常使用

  ;水厂的水质自检工作开展率低,他检体系不完善,检测能力和人员配

  备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与道路养护的状况相类似,供水工程的管养维护也较为欠缺。

  从硬件设施上来讲,安全饮水工程中部分水厂建设年代较早,水厂内加药、计量、水质化验和管理用房等

  附属设施本就不完善,而且经年累月的使用使得管路损坏也十分严重。

  从人员配置上

  来讲,农村基层水利单位因为工作较高的专业性和发展平台的局限导致了高素质供水

  工程专门管理人员的缺乏,管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

  决。

  3.垃圾和污水的处置方式简单,处置设施仍显欠缺,邻避效应明显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五大总要求之一,这既包括自然生态的宜居,也包括社会

  生态的宜居

  [1]。垃圾和污水处理得好,自然生态才能健康,绿水青山才能延续,金

  山银山才有基础

  ;垃圾和污水处理得不好,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社会活动的负外部性

  凸显,良好的社会生态更是无从谈起。

  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只有不到

  20%的村实现了垃圾的集中堆放和掩埋,其余

  均是将垃圾运到镇或县,然后集中焚烧处理。

  对于这种集中处理垃圾的方式,最大的掣肘就是高昂的运输费用。如表

  7所示,LJ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索性直接让村民

  自行将垃圾掩埋或焚烧。

  在实际操作中,农户不了解哪些垃圾可以掩埋,哪些可以焚

  烧,常常一把火先烧过去,烧不掉的就埋起来。

  这种操作完全无法控制飞灰和有害物

  质的扩散,还有可能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空气中也时常飘过阵阵刺鼻的味道。

  此外,调研发现,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设施不足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正如表

  所反映出的,各乡平均只有

  52.15%的行政村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对于如

  S乡等经

  济较为落后的乡,拥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村占比甚至低至了

  6.25%。即便是已建

  成了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对其利用率也很低

  :在

  T县

  1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当中,正常

  运行的只有

  3个,其余

  80%的设施并未真正发挥作用。

  污水的处置状况同样有令人担忧之处。表

  7中所有样本乡都没有污水集中处理

  设

  施,只有

  17%的样本村有生活排水沟渠,其余村均为农户分散处理。表

  8的个体

  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

  12.32%的农户日常处理污水的方式是随地排放,排入污水处

  理池的情况只占

  16.43%,还有

  46.58%的农户选择其他方式,追问下得知这种方式

  多是直接将污水倒入田地,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显而易见。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处理经费与实际工作所需间存在较大缺

  口。从表

  9可知,各县的生活污水处理资金在年际间变化较大,且下降趋势明显,T县更是连续四年在污水处置方面投入财力极少。

  即便资金得以批复,各部门对资金的利用也是各自为阵,难以形成有效整合,整体效益欠佳。

  二是环保理念不足。

  在生活

  垃圾的处理中,村民们更倾向于将垃圾简易填埋或直接焚烧,对垃圾分类处理不接受,不了解随意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时有发生

  ;还有人认为污水处

  理设施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危害自身健康,坚决不同意在自己所在的村设立,邻

  避效应突出,这加大了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难度。

  4.改厕工作区域差异明显

  H省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改厕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正如表

  10所显示的那

  样,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从

  2014年的68.5%不断上升至

  X年的80%以上,增幅

  大于

  11%;X县、L市和

  T县三县

  (市)X年卫生厕所普及率平均也达到

  85%以上。在

  表

  11的个体调研结果中,有

  84.93%的农户使用卫生厕所,旱厕或简易厕所的使用

  率低至

  8.21%,卫生厕所的建设和使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较于卫生厕所,具有粪便无害化处理功效的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发展速度略低,且区域间差异较大。

  在

  2014年经济较为发达的L市

  56.6%的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就已

  经高于

  X县和

  T县在

  X年所达到的50%和

  43.15%,其在

  X年的改厕资金也分别是

  二者的9倍和

  45倍,差异化程度十分巨大。

  T县因为连年来改厕资金稀少,甚至在

  2015年没有该项投入,导致

  (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改建工作一度陷于停滞,卫生厕所

  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从

  2014年的84%和42.3%提高到

  X年的87%和43.15%,五年来仅上升不到

  3个百分点。

  五、思考与对策

  综合上述问题,本研究在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环保意识和管养维护方面做了如

  下思考。

  1.提升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针对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建议提高农村道路国省资金补助标准,并建立县、乡和

  村级养护资金常态化保障机制

  ;提高住建部门危房改建补贴标准,适当统一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和残疾户的补助标准

  ;恢复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资金补助政策,充分整

  合各类资源,统一调度

  ;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养殖粪污治理等专项

  资金的投入,强化资金整合力度。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增设农村成

  套文体设施,减小城乡差距,并拨付资金及时检查、维护、修理和更新农村文化服务

  设施,提高文化场所管理水平。

  2.加大环保思想宣传力度

  加大对无害化卫生厕所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无害化卫生厕所的使

  用指导,强化生活污水要分流、生活垃圾要分类的环保意识,重视有毒有害垃圾和养

  殖大户的粪污处理问题,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手机报、微信、“村村响”广播等多种

  形式强化农民创造维护良好生活环境的主体责任和环保意识。

  3.强化基础设施管养力度

  针对农村道路窄、少、差的问题,建议实施道路拓宽工程,同时重视连通自然村

  和农户的循环路网建设,改善“断头路”状况

  ;实施道路硬化,改善泥土路、砂石路

  等的路面状况。

  针对道路管养不足的问题,建议明确各级政府精准对应的职能部门和

  负责人员,将责任落实到人

  ;建立健全各部门协调机制,统一财权与事权,减少扯皮

  和共管所带来的管护低效率

  ;努力创造条件,解决好路灯照明问题,满足好村民在夜

  晚乘凉和散步的照明需求。

  强化饮水安全管理,依法划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范围,设立水源安全

  警示标志

  ;切实落实建设前和建成后水质检测的卫生保障措施,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

  的环境和水质状况,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加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合理规划,高效利用,按时维护

  ;加快推进农

  户化粪池的建设工作,适当提高奖补标准,减少分散污染

  ;加强部门之间联动和配合

  意识,整合各部门治污资金,紧密配合开展工作,确保污水治理工作管理到位。

篇四: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

  

  2022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范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解锁了新的工作,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一起看看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2022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范文,欢迎阅读!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1一、选派队员(3月10日前)(一)选派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4名(含工作队队长1名),其中:钟仁茂同志任队长,刘兴万同志任副队长(兼),张yue然、吕忠飞2名同志任队员。

  (二)村第一书记:刘兴万,张yue然,吕忠飞3名同志。

  (三)联络员:工委联络员张顺清、杨畅2名同志,驻村工作队联络员吕忠飞同志。

  二、时间安排

  20__年4月至20__年9月(一年半)三、驻村帮扶

  刘兴万,驻麻江县宣威镇岩莺村,任该村第一书记。

  张然,驻麻江县杏山镇青山村,任该村第一书记。

  吕忠飞,驻麻江县龙山镇复兴村,任该村第一书记。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开展调研,掌握情况(20__年4月30日前)。按照(黔党建办发〔20__〕3号)文件精神,工委驻村工作队于20__年4月5日前,与前往麻江县进行工作对接,分别与县(镇)村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开展调研,了解情况,确定驻村帮扶点及帮扶任务。

  第二阶段:认真研究,制定规划(20__年5月30日前)。各驻村队员须于4月10日前到各自的驻村点进行工作对接,与村两委召开见面座谈会,开展调研,掌握情况,针对驻村点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群众需求、社会矛盾、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帮扶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阶段:抓好落实,有序推进(暂定20__年4月至20__年9月)。帮扶规划确定后,机关党委要搞好统筹,加强与上下的联系,与工作队紧密协调配合,明确任务,精心组织,提出要求,狠抓落实。

  五、职责任务及措施

  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和村第一书记在所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主动承担帮扶责任,紧紧依靠村党组织,支持和指导村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好村“两委”积极性。

  (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运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党的好声音。特别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脱贫攻坚1+10文件精神,使中央精神和省委的重大部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实施“领头雁”工程,以第十届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帮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抓好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发展功能。

  (三)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帮助驻地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推动项目落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电子商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围绕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目标,挖掘旅游资源,培养乡村旅游人才,积极培育和推介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四)帮助推动精准扶贫。围绕“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好大扶贫战略,打好大扶贫攻坚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中心工作,抓好项目落地,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帮助提升治理水平。指导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推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帮助村干部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教育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及时疏导化解,做好驻地信息直报速报工作。指导村两委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传递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帮助为民办事服务。深入走访群众、联系群众,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指导所驻村“两委”利用现有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群众“谈心室”、“说事室”,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六、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驻村工作。要结合所驻村的实际情况,加强调研,摸清情况,制定好工作计划,切实找准帮扶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尽快进入角色。

  (二)坚守岗位。各驻村队员要全脱产驻村,认真坚守工作岗位,严格考勤,每月驻村时间必须与省委要求一致,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广泛与群众交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向群众学习,尽快熟悉农村工作的基本规律,有计划的做好帮扶工作。

  (三)加强管理。机关党委每季度要对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工作情况进行1次了解,定期同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所在的镇(村)联系沟通,了解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工作情况,每半年向工委作1次汇报,为工委掌握进展,统筹调度,及时与县(驻村工作队)共同解决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底对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工作情况进行1次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驻村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总结宣传。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要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加强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工委在贵州省直机关党建网和《贵州机关党建》杂志开辟的“五千行动”专栏及工委机关文化走廊学习园地平台等进行宣传,总结经验。每月必须向工委和省委党建办至少报送1篇信息。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2(一)切实当好宣传员和引导员。在结对农牧民群众中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中央、省、州、县相关重要会议精神、强农惠农政策,真实了解农牧群众思想动态,并积极引导群众崇尚健康文明新风尚,早日脱贫致富。

  (二)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完善帮扶台帐,理清发展思路。俄尔村土地贫瘠,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产量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相对比较贫困。要深入农牧民群众中,分析好致贫原因,收集好民意,摸清帮扶需求,切实解决好共性的问题。深入推进贯彻好彝家新寨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农牧群众生产和生活长期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农牧群众收入。

  (三)做好上下衔接力促帮扶项目落地生根。根据联系村的实际,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做好上下衔接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力促帮扶项目落地生根,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定,努力壮大帮扶项目经济实体,增加农牧群众收入。

  (四)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利用好群众大会、一月一读报、支部共建共创等活动,大力开展送信息、送科技进农家活动,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农业生产、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活动,让农牧群众掌握相关技能,拓宽致富就业渠道,发展自身自产的特色农业产品,提高经济收入。

  (五)大力推进支部共建共创活动。结合好俄尔村实际,紧紧围绕“集中走访基层听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四项重点任务,着力开展好基层问题整改、化解基层矛盾隐患、解决好群众信访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水平,努力实现帮扶引领向自我提升转变,确保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深度推”,实现共同晋位升级。

  (六)按照村级活动阵地“1+6”、学员活动室“八有”标准,帮助指导基层组织规范阵地建设,每季度到结对支部开展1次送党课上门活动、1次送法下乡活动、1次正反典型宣讲活动、1次“双承诺”述职活动、物色培养一批后备力量;继续深化结对帮扶“1+n”、“n+1”党员帮带内容,大力推行“双报到”活动和小分队党员义工日等志愿服务活动,尽力带动一批贫困党员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3根据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党建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省审计厅同步

  小康驻村工作点为锦屏县。省审计厅于年初抽调精干人员组建驻村工作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福强同志为工作队队长,朱利强、周烨、张亚非、毛先明4位同志为队员。工作队按照省委的要求于3月9日到驻点村开展工作。驻村扶贫工作期间,经过对当地的经济结构、发展规划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全省驻村工作总要求,为扎实做好锦屏县20__年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现提出如下计划。

  一、锦屏县基本情况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辖7镇8乡,总人口22.7万人,苗、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现有基层党(工)委19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412个,党员7906名。锦屏具有森林、水能、矿产和旅游四大资源优势。是贵州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72.01%;水电业是该县工业的支柱产业;该县青石质地优良独特、声名远播,蕴藏量5000多万立方米;该县是发展民族原生态旅游的理想家园,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隆里古城和贵州省唯一荣获全国景观村的文斗苗寨,有风光奇美的天然氧吧“三板溪湖”和秀丽怡人的省级森林公园春蕾林场,有响誉全国的“锦屏文书”,有九寨北侗风情等原生态民族文化。

  锦屏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10个乡镇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乡镇、122个村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其中,一类贫困乡1个,二类贫困乡镇6个,三类贫困乡镇3个;一类贫困村46个,二类贫困村68个,三类贫困村8个。

  二、驻村工作指导思想

  开展同步小康驻村,是省委着眼全省发展大局,实现现阶段贵州“中国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深入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锦屏县20__年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要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重点做好帮扶工作调查研究,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关键点,切实增强驻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驻村队员要抓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积聚加速发展的正能量,激励基层干部群众为推动改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努力奋斗。重点做好推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抓好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服务协调工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及驻村干部作用。

  三、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省《关于_、联乡、驻村”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锦屏县20__年同步小康驻村具体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一宣四帮”工作。驻村工作队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同步小康创建活动,_,进一步深化拓展“一宣四帮”工作内容,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二)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察民意,为民办事。

  驻村队员要对当地经济状况、历年的扶贫工作产生的效果、以及当地居民为改善贫困状况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通过走访,获知老百姓贫困存在的原因。并详细了解入户家庭的生产生活、收入来源等情况。增进驻村队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感情和本领。帮助当地政府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干部大力协调解决一些民生实事,帮助当地政府。做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的服务工作。

  (三)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员要认真执行《关于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及驻村干部作用的通知》的要求,帮助重点帮促村打造示范点、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示范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推动20__年项目任务落实。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员,要秉承我厅历届扶贫工作队的良好传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20__年项目资金的使用和建设,促进盘活用好存量资

  金,使有关项目尽快建成,充分发挥项目和资金的帮扶作用。

  (五)做好20__年项目资金的争取和立项工作。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员要紧紧结合县、乡党委政府关于同步小康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锦屏县森林、水能、矿产和旅游四大资源优势,为全县、所驻乡、所驻村争取上级和省直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做好有关服务协调工作。积极与锦屏县委、县政府紧密协作,向省扶贫办落实20__年锦屏县8000万元的扶贫资金到位以及项目实施工作。并协助锦屏县解决拟实施的项目的立项名称、资金规模及需要协调的省直部门等工作。

  四、纪律要求

  一是驻村工作队和驻村队员要严格按照省、州、县、乡关于驻村工作纪律要求,按时上报考勤、工作进展情况、个人纪实表、有关统计表等材料。

  二是驻村工作队员在驻村期间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禁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严格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群众纪律。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4目前,十三五结束之时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十四五开始之时我国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从巩固脱贫攻坚到全面乡村振兴中央设立了5年过渡期。两者的衔接工作如何开展?随事态发展返贫工作多样化怎样去解决?面对比脱贫工作更为庞大人数的乡村振兴开端之局如何去做?……面临诸多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加强权力“放管服”政策,扩大乡村振兴范围。

  放权给基层干部,让一些不敢干的干部“伸出手”,打破以往的层层审批,次次批示,与此同时上级应多给予技术指导与业务培训。一个乡村、一个苏木镇、一个旗县都可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起点(试点),点越多,绘制的蓝图越清晰。

  二是稳根基、求协同、享信息。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增贫。扩大脱贫产业链,实时与乡村振兴产业接轨。全国各个旗县建立乡村振兴信息平台(包含扶贫信息平台),全国统一云数据库,做到各村特色产业,特殊方法,特点成效

  共享共用,互相借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

  三是好项目方案“招资引财”,成立招商平台。

  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一系列的优化政策,激发市场投资热情,有些创业者没有项目启动资金,错失机会相应也会给乡村振兴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筹建项目投资平台,共享全国创业者优选项目,实施项目招标,投资者可是企业或者个人,只占分红股,不提供决策权。创业者负责落实项目,拥有决策权。政府监管项目风险,不参与决策。

  四是引进、培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缺乏全面性人才,缺乏专业性人才,注重本地人才培养,同时大力对外招纳有能之士。与高校、私企加强联动,建设基层乡村高校培训基地,为乡村提供扎实的理论地基基础。发挥基层工作单位对乡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鼓励省级工作单位提供远程技术协助。

  五是打造特色品牌,发挥网络电商平台。

  发挥本地农村特色产业优势,打造绿色健康农产品加工企业,借助民族品牌效力,注入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合理利用高速发展电商网络平台,加快农村物流设施建设。构建自产、自营、自销的.一体化模式,让乡村振兴与世界同步同轨。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计划5按照《市乡村振兴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方案》安排部署,结合省残联下达的年度产业扶持任务指标以及各乡镇街预报的需求数,为全面落实好我市20__年度乡村振兴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任务,现具体要求如下:

  一、任务目标

  20__年,我市计划投入26.4万元,扶持132名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发展种植养殖产业项目,各乡镇街具体任务指标见附表。

  二、扶持对象

  今年的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扶持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市农业户籍;(二)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三)此前未享受过产业项目扶持的原建档立卡户和农村残疾人低保

  家庭,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和边缘户;(四)原建档立卡残疾户年龄要求16-65周岁(含);农村残疾人低保家庭年龄为就业年龄段(即女16—54周岁,男16—59周岁);(五)具有较强的自主生产增收意愿,本人或其家庭成员具有与拟发展产业项目相适应的劳动能力。

  三、时间安排

  初审阶段(3月11日—3月18日):各乡镇街完成受助对象的初步确定,并将受助对象的相关材料(包括户口本、身份证和残疾证复印件,建档立卡身份证明材料或低保证复印件,据实填写《省乡村振兴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申请表》)上报市残联进行审核。

  公示阶段(3月19日—3月22日):市残联将审核后的初定受助名单返给各乡镇街残联,按要求在受助人所在村里进行3天公示。

  确认阶段(3月23日—3月25日):各乡镇街对于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对象,将公示情况说明纸制版上报市残联,正式确定受助对象名单。

  实施阶段(3月26日—8月30日):各乡镇街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协助受助人完成扶持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强化残疾人培训指导,按要求做好相关材料及影像资料留存。

  总结验收阶段:(9月1日—9月30日):各乡镇街上报产业扶持项目落实完成情况,市残联将适时随机进行抽查。

  四、相关要求

  1、各乡镇街一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分配的任务指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务必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好各阶段工作。

  2、产业扶持项目必须是种植或养殖项目,不可以随意扩大扶持范围。产业扶持资金为专项用于农村残疾人的扶持资金,务必专款专用,不可挪作它用。

  3、各乡镇街必须在年度内完成扶持物资的采购,并将扶持资金按要求合理支出,做好相关资料、票据和影像资料等档案的留存。

  4、加强产业扶持对象培训工作,并及时将人员培训信息录入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实名制系统。

  5、对于今年采购的物资,各乡镇街一定要做好持续性的监督检查,保证受助对象能够按要求发展相应的产业项目,加强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管,留存检查的影像资料,防止受助人将扶持物资倒卖的现象发生。

篇五: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

  

  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论文

  “村里的发展,既要摘掉‘穷帽子’,又要改变‘老样子’,还要留住‘好根子’。”从文中胡主任质朴的语言中,我们明白,乡村振兴,需要多措并举。“摘掉‘穷帽子’”,就是让生活富裕;“改变‘老样子’”,就是让生态宜居;“留住‘好根子’”,就是让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要摘掉“穷帽子”,让生活富裕。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脱贫致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产业,振兴经济,充实米袋子,装满钱袋子,过上好日子,始终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执政者最切实的目标。正如文中洋下镇梨洋村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彻底摘掉了“穷帽子”。还有全国知名的华西村、南街村、东岭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个又一个村子富裕了;脱贫攻坚战中,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事实证明,脱贫致富,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乡村振兴,也要改变“老样子”,让生态宜居。正所谓:“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听起来就很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谁不想在这样的田园里“把酒话桑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不仅是古人的桃花源,也是今天的新农村。文中梨洋村从污水横流,垃圾满地,“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变成了休闲设施样样俱全,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旧貌换新颜,老百姓笑得很灿烂。陕西宝鸡的马耳山村,白墙灰瓦的建筑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的绿化自然清幽,街道宽敞,民宿整洁,被评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保障。

  乡村振兴,还要留住“好根子”,让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振兴,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振兴。梨洋村挂家训、定村规、编写《梨洋村史》,重建乡风文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农村。乡村是我们的精神故乡,有无尽的精神宝藏,让我们成为“精神明亮的人”。在乡村,可以像李太白一样欣赏“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劳动之美,像苏东坡一样畅享“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自然之美,像陆放翁一样赞叹“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之美;像韩少功一样感悟“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太阳”,像摩罗一样“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像梭罗一样沐浴晨光、体验“黎明的感觉”,像福楼拜一样“按时看日出”、感悟生命的意义。一言以蔽之,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根脉。

  脱贫攻坚刚结出累累硕果,我们又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漫漫征程。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产业要兴旺,生态要宜居,乡风要文明,治理要有效,生活要富裕,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如今,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未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丽乡村定会遍布神州大地!

篇六: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

  

  AcademicForum

  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张双科(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宁波315400)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点,就需要从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出发,在充实其内涵的基础上为美丽中国建设与发展提供支持。就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来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总体要求对比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发展中就需要从借鉴成功经验出发,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系统化与科学性,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相对较多。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下,受到城乡差距不断加大的影响,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为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就需要从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出发,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利用相关政策,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的基础上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民族振兴奠定基础。1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振兴战略属于重要的支持力量,对农村地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国家通过战略性的安排,在发展农村过程中着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发展目标与要求,以此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长期性的发展特点,且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发展中应当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发,保障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由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发展中就需要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出发,逐渐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因此在发展中应当从加大改革深度入手,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新时代农村发展提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是代表国家将发展重点放在农村中,在发展中城乡居民收入、内地与沿海地区发展差距不断增加,而乡村的基础性社会地域综合体实质并未随之变化。因此在发展中就要从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发,展现出乡村中的发展潜力,鼓励全体民众共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1]。2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从乡村中的基础设施来讲,与城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等。由于乡村中的医疗水平落后于城市,在必要的药品、医护人员方面相对较少。加之部分乡村中公共卫生设施不足,使得饮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农耕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如在部分乡村中饮水以山间小溪取水为主,采取了直接架设到户的方式,并未增加相关的过滤、消毒处理设施等。其次,从交通层面来讲,存在着便捷性不足、安全性不足等问题,虽然已经实现了村村通,但是大部分以四级公路为主,交通隐患依然存在等。也正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农村出现外出务工、弃农打工等现象[2]。

  2.2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在乡村发展中虽然注重基层组织建设,但是随着年轻一代的不断流失,表现出了新鲜血液逐渐减少现象。加之受到劳动人口减少、农业收入占比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基层组织的能动性随之减少。其次,受到农村就业、农业收入相对较低的影响,使得部分农民出现农业信心不足等问题,采取耕地大量抛荒等行为。因农村中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随之增加。3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措施3.1展现农民主体地位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乡村中的生活主体,而想要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效果,也就需要农民群体来进行。因此在实践发展中,就需要从展现政府主导力量出发,加强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由于乡村建设工作复杂程度较高,如果没有农民群体的参与,那么势必会影响到乡村建设的效果。在分享美丽乡村建设利益时也要将农民群体放在首要位置上,确保农民群体能够借助美丽乡村建设逐渐发展经济,提升自身生活质量,为农村繁荣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在现阶段发展中就需要从展现农民群体主体地位出发,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支持。中国发展现代化并不单纯是针对地区现代化来说的,而是需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层面来进行的。所以在发展中应当展现乡村振兴战略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持[3]。3.2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4362021·《华东科技》

  由于乡村之间的特点、优势各不相同,因此在发展中也要从发展特点入手,既不盲目探索也不盲目模仿,充分借助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乡土文化等方式来实现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数字指标,更不能以环境作为发展代价。近年来,大力推广的绿色农业、原生态乡村旅游业等模式,实际上还是有着不少问题。有些企业利用优惠政策,套取政府补助资金,以生态农业项目之名进行商业房产开发或变成私家花园。这样不仅违背因地制宜的发展初衷,也会因仅有的发展土地空间流失而导致乡村发展陷入迟滞状态。所以在因地制宜发展中,一定要制定具体乡村发展规划,统筹乡村内在优势和外部动力,将有限的资源实现利益充分化,实现农村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运作,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3.3完善乡村产业结构借助有效的乡村产业结构,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以乡村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针对当地特色产品、旅游资源等进行深入开发,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于乡村中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从农业生产为天然主体来进行的,所以在发展中也要做好产业转型与研究工作,如可以从健全公司与农户订单等模式来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将留守人员组织在一起,确保乡村家庭收入的不断提升。在完善乡村产业结构时,需要从掌握当地气候、土壤等情况出发,找出适合打造品牌的农作物等。其次,从当地地理优势出发,严禁出现照搬照抄等现象。只有挖掘出当地的优势,才能打造出专属的品牌,才能在长期坚持与发展中逐渐形成规模。最后,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信息化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全面发展目标。3.4打造专业管理队伍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人才的积极参与,因此在发展中就需要从打造综合素质高、专业实力强的管理队伍出发,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培训,及时掌握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创新工作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求管理人才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就需要从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入手,保证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持。人才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资源,需要从加大培养力度出发,找准培养重点,确保人才配置合理性,将人才放入到适合的岗位中,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在乡村发展中不仅要保障人才的专业性,同时也要不断充实人才数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专属的培训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展现人才资源优势。4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发展下就需要从乡村振兴战略层面出发,从农业、农民、农村建设入手,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复杂性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发展特点,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以此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持,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参考文献:[1]彭明唱.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上海农村经济,2020(01):42-45.[2]李日生.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之我见[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201-202.[3]吴梦兰.盛典.许昊旻.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11):116-118.

篇七: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美丽乡村建设旨在通过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善,提升农村人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农村整体发展。本文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美丽乡村”建设展开思考。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与定位。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村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让农村变得更美丽,让农民生活更富裕、更幸福。随着人口红利和贡献的下降,农村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催生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起点。

  其次,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关注多个方面。首先,要从现有的农村资源中挖掘潜力,将农村特色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增强农村的产业竞争力。其次,要建立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乡村治理的高效性和平稳运行。另外,要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避免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

  最后,如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从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群众参与等多个角度来推动。政府要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加强政策的实施,建立相关支持体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市场要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推进农村特色资源的开发,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活力;群众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让他们能够从亲身体验中享受到美丽乡村带来的实惠,使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广泛认同。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实施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历史性的农村发展。但是,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市场、群众三个方面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篇八: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乡村建设。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示范建设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具有一定的秩序化特征,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文章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视角下,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途径,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

  引言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惠农政策的发布,我国的农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也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使得农村生态文明逐步走进了公众视野,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党和国家在规划和投资上作出了大量努力,也收获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还难以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背景下考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推动农村生态治理的绿色转型。

  1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途径。在建设美丽文明乡村的进程中,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把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其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稳定有序的环境保障。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强调要顺应历史发展,体现人文精神,培育乡风文化。和谐文明祥和的乡村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稳定有序的环境保障。其三,为建成“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支持。2018年2月4日,党中央正式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大力推动“三农”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支持。

  2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规划指引

  一般来说,乡村建设理应有着完善的规划作为指导,确定房屋建筑的位置、功能、风格等细节,这样当建筑建成以后就会高低错落有致,充分彰显出乡土特色。然而在乡村地区私搭乱建的现象较为严重,主管部门的监管不严,尚未出台严谨的乡村建设规划细则,有些建筑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就拔地而起,甚至部分村民会随意占用耕地来搭建建筑,使得乡村景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给整改工作增加了难度。

  2.2乡村经济薄弱,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目前,大多数农村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因此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为主。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严重不足,有朝着“空心村”发展的趋势,并且农村留下的老人、妇女和小孩,普遍缺少有文化知识、有技术的人才作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这一情况可能还会延续。

  虽然我们已经实施了乡村振兴计划,鼓励企业进驻乡村,为乡村带去技术、就业岗位和发展理念,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的经济仍将落后于城市,这就意味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经费,一大部分仍然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

  2.3地域文化缺失

  每个乡村都有着特色文化,而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很少能够将其体现出来,使得乡村地区缺乏独特个性,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还有些乡村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倡导混搭风格,将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置于同一空间内,既没有合理布局,又没有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导致这些瑰宝遭到了无法修复的破坏,地域文化逐渐缺失,千村一面现象由此而生。

  3美丽乡村建设途径

  3.1深化思想观念

  随着美丽乡村的不断建设,乡村的振兴战略变得更加细致,在这样的环境下,美丽乡村活动应运而生,这些活动不仅和物质文明有一定的关系,还对精神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必须不断提高农村的法治治理力度,确定美丽乡村的创建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要重视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采取相关措施,并贯彻下去。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没有养成积极优质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各乡领导需要不断地提升精神风气,重视培养优良习惯,使农村的居民在物质脱贫的同时精神脱贫。

  3.2宽财政支持渠道,保证资金合理运用

  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但地方政府在资金与资源运行上往往面临很大的压力。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适当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将乡村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外包给企业或相关社会组织,政府与企业间明确具体责任、制定实施细则、实行量化考核,从而保证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时,需要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使用的监督,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运用于农村生态治理的资金最低额度,并制定资金运用的具体项目和流程,保证农村生态治理资金的不挪用和用在实处。

  3.3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随着美丽乡村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都取得了大量丰硕的成果,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建立美丽乡村中心村长效机制管理势在必行。

  首先,做好美丽乡村相关制度、标准、机构的建设。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美丽乡村的标准化文件,但还是不够具体,各省份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美丽乡村制度的细则,在标准化的同时兼顾地方特色。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多个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必须组建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专门机构,用来协调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问题,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等阻碍建设的情况。

  其次,推进规划制定的科学化。美丽乡村的规划工作必须坚持实地调研、专家参与的原则,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实用性、可行性,既要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又要兼顾农村经济的发展,既要完善美丽乡村的建设机制,又要完善美丽乡村的保障机制。此外,还要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政策的协同,实现政策合力。

  3.4引进科技信息服务设施

  伴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智能设施出现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乡村建设而言不能够墨守成规,而是要积极应用这些新元素,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致力于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例如在规划设计中普及互联网入户、物流上门服务、城市与城乡公交、地铁一卡通通用等,充分

  满足乡村居民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可以说这些举措的落实使得乡村地区更加开放,与城市的联系愈发紧密,到处都充满着勃勃生机之景象,大大增强了乡村居民的幸福感。

  3.5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各层级的工作极为复杂。不同的乡镇工作具有关键层级。负责人需要增加检查力度,亲力亲为。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一些负责部门以及我国各市的相关负责督查室联合协同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美丽乡村的建设进行督查。

  不仅如此,还需要采取更加有用的措施,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考核评价以及激励工作。同时落实奖惩制度,对一些创建工作开展得较为优质的乡村进行表扬,而对一些消极怠工的乡村进行曝光批评,督促其及时整改,严肃处理弄虚作假的情况,并且追究责任。

  结语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创新思路,为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困,努力让乡村人民过上快乐幸福的好日子。

  参考文献

  [1]郑旗.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N].郑州日报,2019-09-23(001).[2]王岩,张立志.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9):35-36+42.

篇九: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论文2000字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的经济文明建设愈发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在我国政府和基层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全国各地的美丽乡村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乡村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我国乡村的经济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都相对比较落后,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后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着重介绍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前言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投入多、难度大、见效慢的工程,要实现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生态文明,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形成合力,下功夫推进才能见效。针对目前农村发展现状,美丽乡村建设应本着尊重农民意愿,政府指导、村为主体、上下联动、政策扶持的思路,采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办法,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中国乡村建设发展现状阐述

  2.1从农业发展来看,个别“美丽乡村”建设流于表面,缺乏长远的产业规划

  目前很多村对于创建“美丽乡村”都很积极,普遍认为可以通过该项目向上级争取乡村建设资金,发展基础建设,这是大好机会。然而美丽乡村创建村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基本流于书面,特别是对产业发展、长远发展没有深入思考和科学设想,个别村发展意识不浓,停留和满足于修了几段路、协调了几起纠纷。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理解认识不够,没有真正领悟和落实到位。没有做好前期规划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急于求成。

  2.2从农村发展来看,个别

  “美丽乡村”创建时重视,审批通过后忽视日常管理

  申报了“美丽乡村”创建的村,普遍重视前期基础建设,公路硬化、电网达标、沟渠疏浚、山塘清淤等做到了完善到位,然而个别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审核达标以后,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没有进一步继续发展产业,增进生态环境的治理、乡风文明的深入创新、基层党建等工作的推进,个别村基础设施建好了,但是无人打扫卫生,使得“脏乱差”,设施维护不到位,使得设施损坏丢失。

  2.3乡村文化流失严重

  在城镇化的冲击下,乡村传统文化没能经受住城市文化的吞噬,使得乡村建设盲目吸收城市建筑文化符号,原有传统风貌没能有序演化,出现千篇一律、特色缺失、杂乱突兀等不伦不类现象,对乡村深厚的历史肌理、文化底蕴造成创伤性的破坏。乡村特色的消失,带走的是乡村传统文化精神的灵魂,留下的只是模版化的新材质、新技术性建筑。

  2.4从市场经济来看,个别村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机制不畅和农特产品品牌打造不够

  有的镇乡对“美丽乡村”创建想的办法不多;农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农、牧、副产品的深加工较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乏品牌意识,土特产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宣传力度创新度低,农特产品产业链偏短,商品附加值低;农业服务体系有待提高,小农户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普遍停留在“赶集销售”,电子网络销售渠道可以进一步加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武清“美丽乡村”建设

  的路径研究

  3.1污染整治,完善机制

  乡村污染治理是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整个过程的重点任务,其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深度,必须加大乡村污染整治力度,切实提高乡村建设质量。第一,通过整体规划的方式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分类、回收机制,从设施配套、提高垃圾处理意识等角度入手,以公共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建立起乡村垃圾治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污染源,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持续动力。第二,落实家庭责任制,即把乡村污染治理责任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探索完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第三,建立起长效的污染治理监管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特别是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多方共同坚持,有关部门在可以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措施。

  3.2强化规划引领,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既要用大手笔,又要下绣花针,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不能搞“一刀切”、模式化。要着眼于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整合资源力量,确定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要尊重生态美,注重特色美,打造整体美,注重细节美,在乡村生产、农民生活、社会服务等功能区块的定位布局上下足功夫,在深挖“美丽乡村”的内涵与特色上下足功夫,从“美丽乡村”的不同之处做文章,加强与上级规划的对接,确保村街规划可实施、能落地,切实尊重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3.3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难以突出特色,难以形成差异优势。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方式的探索,突破用地瓶颈,帮助农民将土地资源向种植大户、种植专业公司流转,挖掘地域优势,着力培育奶牛、蔬菜种植、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推进农产品的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加大扶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将美丽“姿本”变为“资本”,兴起美丽产业,逐步使农民变成土地持股农民和产业农民。面对资金不足问题,可千方百计拓宽农业的融资途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乡村产业经营,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3.4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挖掘和释放各镇街资源优势,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大力发展农产品采摘、农家乐等集吃、喝、游、购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做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

  3.5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物的硬件”建设,也需要“人的软件”建设。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文明乡村、美丽农家、卫生模范户、星级文明户、五

  好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结合“庭院美化”“好婆婆好儿媳”“脱贫示范户”等各类载体活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守望相助、明礼诚信、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创业致富。

  3.6引进科技信息服务设施

  传承乡村传统特色不是停留在过去的时代,延续过时的生活方式,而是应该在规划建设中淘汰掉不适宜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服务设施,引进信息时代适宜乡村布设的服务元素,弥补乡村在城镇区域中信息链接的弱势,从而实现全方位城乡一体化目标。逐步在规划设计中普及互联网入户、物流上门服务、城市与城乡公交、地铁一卡通通用等是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赋予乡村人民殷勤的期盼。通过信息服务设施的引入,拓展乡村居民的视野,打开乡村的封闭性,形成和谐、共享、开放、幸福的城乡共荣圈。

  结束语

  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其不但是推动乡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有力保障。基于此,相关部门需加大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实施力度,促使其存在的实效性全面发挥出来,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做铺垫。当前,我国乡村经济发展还存在些许问题,比如对自我定位认识不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增强、未大力开发旅游业、有关制度体系待优化。

  参考文献:

  [1]崔胜男.乡村振兴视野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奋斗,2018,580(24):26-27.

  [2]魏玉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8(3):14-18.

  [3]孙庆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夯实乡村振兴战略根基[J].吉林农业,2019(08):22.[4]张鑫,刘博睿.乡村振兴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J].环境经济,2019(07):58-61.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