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

来源:振兴乡镇 时间:2022-03-20 09:44:04 点击: 推荐访问: 乡村 乡村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乡村“复兴少年宫”典型材料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城镇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面临城市文化的冲击,日益呈现出衰落之势。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的视角分析,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显而易见。重塑乡村文化应从重塑农民的文化价值观、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培育乡村文化建设者的主体意识、建立“四位一体”的乡村文化治理模式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文化;文化建设;文化治理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9)02-0097-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的系统性工程。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迎来了新时代。但在城镇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面对城市文化的冲击,日益呈现出衰落之势。如果农民对乡村文化失去信心,乡村社会丧失文化强有力的支撑,承载着农民美好愿望的乡村振兴是难以实施和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重塑乡村文化、建设好乡村文化,理应成为当下乡村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价值诉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具体行动[1]。
  一、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
  乡村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地域性乡土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乡村文化作为有别于城市文化的文化类型,有其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生态环境、传播途径和建设主体。乡村文化是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内生力量。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的巨大变迁促使我们对乡村文化进行再梳理、再认识。对乡村文化的重塑,体现了对农耕文明的尊重与敬仰。重塑不仅是对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肯定,也是保护与传承农耕文明的一种方式。
  (一)歷史维度——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
  在五千年的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勇敢、智慧创造出历史悠久、灿烂的乡村文化。在五千年的乡村文化里有“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情结,趋福避祸的民间信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道德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良善交往原则,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充满希望的未来期冀[2]。基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乡村文化,其包含的价值认知、价值追求与价值评判构成了乡村文化的价值观。乡村文化所体现的价值理念、思想观点、伦理道德、处事哲学等正反映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乡村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正如梁漱溟所说:“中国文化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所以中国文化的根就是乡村”[3]。乡村不仅孕育出农民的精神家园,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归宿。
  乡村文化历经时代的变迁、时空的转换,其文化精髓始终植根于广袤的乡土之中。乡村文化不仅是农村居民的精神之源,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4]。这其中既包括农业生产遗迹、古宅民居、木雕、石刻、剪纸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节庆、民俗、礼仪、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中国共有15个农业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在数量和覆盖类型上均居世界首位[5]。这些充满生存智慧和生命哲理的文化遗产至今都熠熠生辉,它们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文明提供精神营养,使中华文明以独有的方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乡村文化独特的形成条件造就了乡村文化在表达形式和具体内容上的差异性、多样性。人们用智慧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乡村文化样式,这其中包括春节庙会、端午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等民俗活动;舞龙、舞狮、秧歌、民歌等民间文艺活动;年画、竹编、刺绣等民间手工艺品等。乡村文化不仅满足和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构建起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形成了抹不掉、忘不掉的文化记忆,成为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实维度——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智慧之源
  礼俗文化是凝心聚力的重要力量。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通过“差序格局”构建起乡村社会的礼俗文化和礼俗秩序[6]。礼通过内在的力量得到推行,以非制度性、非强制性的方式促使人们对自我思想和行为进行选择、调整与规范,进而形成了具有共同认知与约束力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精神信仰、宗族文化等。礼俗文化所包含的伦理道德、价值追求、处世态度、行为规范等不仅是乡村文化价值理念的体现,更是五千年来乡村社会得以良性运转与和谐发展的文化基础。可以说,礼俗文化具有调节、约束、整合和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引领乡村社会风气和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通过对礼俗文化的解读与运用,促使礼俗文化中所蕴含的诚实守信、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讲人情重情义、崇德向善等道德思想在新时代得以继承与发扬。通过发挥礼俗文化的教化功能,培育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通过礼俗文化激发每一位村民内在的活力,将广大村民凝聚在一起,自觉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建设乡村的强大合力。
  生态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何搞好生态建设,需要以生态文化作为价值引领。生态文化蕴含着历代农民所共同尊重、顺应和敬畏自然的生态道德、生产习惯、生产经验与生产禁忌等,是古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生态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与思考,从生态文化中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钥匙,以生态文化解决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的共识[7]。生态文化不仅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中生态建设的文化基石。要通过深入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倡导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践行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共存的生态理念,让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生态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