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红岩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特色内涵及时代价值7篇

红岩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特色内涵及时代价值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4-30 19:55:02 点击: 推荐访问: 内涵 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特色

篇一:红岩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特色内涵及时代价值

  

  作者:黄晶晶;崔健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

  出版物刊名:党政论坛

  页码:7-9页

  年卷期:2017年

  第10期

  主题词:红岩精神;共产党人;革命志士;马克思主义;国统区;人生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革命斗争中铸造和培育的崇高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为内驱力,为助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和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提供了重要精神力量。

篇二:红岩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特色内涵及时代价值

  

  红岩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语重心长地提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要顾全大局,加强团结,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形成团结一致干事业的整体合力;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基层,狠抓落实,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真正把精力用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上;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充分反映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反复领会。按照党中央"以德治国"的伟大方略,把学习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弘扬红岩精神结合起来,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接过他们的旗帜,发扬光大他们的优良传统,使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一、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

  红岩精神包含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情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简单地来说,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爱国、团结、奋斗、奉献。它集中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貌。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重庆。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力促抗日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倒退、分裂,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他们在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在特殊的战场上,深怀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不顾个人安危,不怕流血牺牲、出生入死,以实际行动捍卫业已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岩精神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的集中反映,是在特定的斗争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共产主义精神。红岩精神曾推动中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走向全国胜利,新中国建立后,仍然是鼓舞全国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红岩精神的历史地位

  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的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理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红岩精神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热情,曾激励着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勇气,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大义凛然,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向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赢得中华各族人民的觉醒,这是五千年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族大觉醒。

  2.红岩精神所反映的团结、民主作风,既加强了我党在国统区工作人员的团结,充分调动了他们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又团结了国统区无数的爱国民主人士,使他们同情和支持我党的工作。

  3.红岩精神所体现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曾经帮助南方局的工作人员,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圆满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们在国统区的工作任务。

  4.红岩精神所展示的奉献精神浩气长存。在红岩这块特殊的土地上,一大批红岩英烈,而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为民主自由,为民族的解放,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三、红岩精神的现实意义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在事关革命全局、民族大义、国家前途、人民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意志、民族气节、革命情操和革命原则的红岩精神,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它既可以激发人们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为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保驾护航,避免出现或减少发生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形象的行为乃至丧失人格、国格的现象。因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鼓舞我们前进。

  1.红岩精神倡导的崇高的思想境界永远是我们民族追求的精神支柱。

  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经济实力是弱小的,没有精神支柱也是难以强大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我们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南方局,就是通过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去鼓舞人民,激励人民,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虽然空前丰富,但几十年来所形成的人生、社会、价值、伦理等观念和意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人们却从内心深处感到崇高思想境界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单纯的追求物质、享乐、盲目崇拜,以及拥有豪宅、汽车、美女……并不完全是人们精神的需要,也不能完全体现人生的价值,更不能体现新世纪中国的时代风貌!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需要倡导崇高的思想境界,构筑精神支柱。为此,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方略,就是要使人们真正树立高尚的精神和共产主义崇高的思想,达到道德境界的最高峰。

  2.红岩精神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理想信念是一面旗帜,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促使人们不怕千难万险,锲而不舍,百折不回,始终不渝地追求。它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红岩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南方局领导下的共产党人通过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促使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能舍生取义,坦荡凛然正气。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充分证实这一点。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办成了许多大事,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取得了丰硕的精神成果,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民心民气,靠的就是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今天,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心灵,防止腐化堕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的原则。升华精神境界,进一步坚定自信心和必胜心,众志成城,奋发图强,为党为人民不怕困难、不怕艰苦、努力工作、与时俱进,进一步积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3.红岩精神注入的巨大的人格力量将为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增添无限的魅力。

  红岩精神告诉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密相联的,是我们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强国富民的一大法宝。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南方局工作人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以巨大的人格力量影响了国统区的各界人士,使他们领略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看到了光明的前途,毅然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这充分说明,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可以救国救民。现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仍然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既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忘记了艰苦奋斗,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就不可奋力开创新局面,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有可能丧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今天,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亟需提倡自力更生、勤俭建国,这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脱离中国国情的提倡高消费的"败家子"作风决不能说是文明行为。如果我们在全社会、全民族都能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每个人都能保持高尚的人格,无疑会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将为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增添无限的人格魅力。

  4.红岩精神的浩然革命正气是当前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红岩精神告诉我们,浩然革命正气是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夺取革命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就是通过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起点找差距,着眼形势求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才在国民党的统治中心重庆站稳了脚跟,取得对敌斗争的辉煌胜利。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应该养成这种浩然革命正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在引进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精神空虚、寻找刺激等不健康的东西,也乘虚而入,"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腐蚀着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吸毒、赌博等丑恶现象曾在中国绝迹又沉渣泛起,并呈蔓延之态。一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偏差,只会索取,不讲奉献,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反科学的歪理邪说占有一定的市场,党内的不正之风也在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严重破坏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蔓延的行业不正之风,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严重地干扰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需要正气鼓舞,人民需要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用红岩精神的浩然革命正气,去纯正社会风气,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倡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光荣;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可耻;提倡讲奉献、讲贡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克服"权钱交易"、"唯利是图"的错误观念,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浩然革命正气,使党风和社会风气得以根本好转。

  5.红岩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民族的精神、时代的精神,亟需在全社会推崇,进一步发扬光大。

  红岩精神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在全社会起作用,影响教育了我国好几代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更需要全社会推崇,发扬光大。

篇三:红岩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特色内涵及时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红岩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作者:黄晶晶

  崔健

  来源:《党政论坛》2017年第10期

  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革命斗争中铸造和培育的崇高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为内驱力,为助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提供了重要精神力量,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红岩精神的时代回响中共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恢弘篇章。

  一、红岩精神的伦理意蕴和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构成了以研究客体自然为中心的认知理性,也形成了以研究人类及其社会应然理念为中心的价值理性。红岩精神不是对传统美德的因袭,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其批判继承,具有新的时代特征,是共产党人铸就的人类理性真、善、美三者相互统一的最高体现。

  1.红岩精神之真:清正廉洁的莲花品质

  马克思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世界的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认为人类是通过真、善、美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真”是以客体规定为主要方面的把握方式。即“真”的特性根本上说是由客体规定的。红岩精神中老一辈革命家清正廉洁的莲花品质如同红岩精神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纸醉金迷、物欲横流,“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社会环境如同染缸。要“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面临极大的挑战。1939年1月,蒋介石约见周恩来同志,再次询问“一个大党”的合并问题,周恩来反复向蒋介石说明:中共实行三民主义与国民党的想法和目的不同。表示共产党绝不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决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他任何党,从而回绝了蒋介石“一个大党”的无理要求。党性的建设是保证共产党人清廉的重要保证。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红岩村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联系实际提出了加强党性修养的七条准则,成为大后方的共产党员们加强党性修养的标准。红岩英烈在“坐穿牢底”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写下了

  《狱中八条》,其中包括“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质言之,这种“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清廉,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国统区“淤泥”的客观现实之中产生,是经

篇四:红岩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特色内涵及时代价值

  

  《红岩精神的历史内涵研究》

  摘要:1985年10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原南方局领导成员之一的邓颖超同志重返红岩,深情回顾当年的革命岁月,写下了“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的题词,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红岩精神”的科学命题,从而明确了“红岩精神”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期间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具体表现为:持续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学习;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举办干部培训班;制定学习计划、设立学习日,每周四为“学习日”或“党日”;要求广大党员“三勤三化”;根据形势抓紧学习外语;深陷囹圄仍勤奋学习,),女,四川达州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

  摘

  要: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期间形成的革命精神。其历史内涵包括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坚韧的奋斗精神;顽强的学习精神;巨大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红岩精神;周恩来;重庆

  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烽火斗争的岁月,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几十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在国统区大后方的红岩村,培育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璀璨明珠——红岩精神。

  一、红岩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红岩精神的提出

  1985年10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原南方局领导成员之一的邓颖超同志重返红岩,深情回顾当年的革命岁月,写下了“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的题词,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红岩精神”的科学命题,从而明确了“红岩精神”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期间所形成的革命精神。

  (二)红岩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如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一是如何通过抗日战争在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在抗日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合作抗日。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

  央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了庐山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它标志着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2.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决定成立党在国统区的秘密机关——中共中央南方局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和会议总结,同时,在会上决定建立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机关——中共中央南方局。

  193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按照六中全会的有关规定,在重庆正式成立,它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派驻重庆,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党的工作的机构。由于国民党不允许共产党组织在其统治区内公开活动,因而南方局处于秘密状态,依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简称八办)公开活动。最初的办公地点是在机房街70号和棉花街一带,由于日军轰炸,新华日报馆的房舍被炸毁,八办和南方局就迁到化龙桥龙隐路红岩嘴13号,新华日报总馆则迁到化龙桥虎头岩。除了这两处办公地点,周恩来以私人名义在曾家岩50号租了一处小楼,对外就称为周公馆。红岩、曾家岩、虎头岩是当时中共在重庆的三个主要的公开阵地。

  二、红岩精神的历史内涵

  从1939年到1946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工作了八年,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基于肩负崇高而特殊的历史使命,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一)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

  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理想有着坚定的信仰。邓小平曾说过:“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处在国统区复杂险恶形势下的南方局的共产党人,更需要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坚定的立场,需要浩然的革命正气。

  1.气节教育。南方局的革命气节教育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常年坚持不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领导人注重在平时尤其是紧要关头,因势利导、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正气去感染部属,形成并坚持正气。

  正是由于常年坚持不懈的理想信念教育、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共产党员自身的严格要求和修炼,南方局树立共产主义思想取得巨大的成效:在國统区的南方局工作人员,没有出现过一个变节者!

  .

  2.复杂形势和逆境中的大勇。正是有了这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共产主义信仰,从党的领袖到一般的共产党员在复杂险恶的环境甚至逆境中都保持着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革命信念。

  皖南事变发生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极为险恶的环境中保存了自己的力量,扭转了被动的局面,唤醒了中间势力,促使他们左转。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是“弥天大勇”。经过43天的重庆谈判,虽然未能达成人们想要的和平,却成为中国时局转折的契机。历史表明,南方局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创造性地贯彻了党中央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其大智大勇是红岩精神最见功力、最具风采的精彩篇章。

  3.在黑牢中的不屈斗争。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蒋介石监禁了5年。即便是在黑牢中,他也进行了不屈的斗争。面对蒋介石让他离开共产党,获取高官俸禄的威逼利诱,叶挺矢志不移,信念坚定。1946年出狱前,特务沈醉问他出狱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叶挺掷地有声地回答:“出去后第一件要办的事,便是请求共产党恢复我的党籍”。戴笠听到后说了一句话:“共产党人的可怕之处就在这些地方”。

  4.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作为红岩精神继承者和践行者的歌乐英烈们,也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表达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1948年,由《挺进报》事件带来的重庆地下党组织的大破坏,主要是由几个主要领导干部的相继叛变,才造成一度难以遏止的破坏势头。叛徒的人数很少,只占被捕人数的5%,但是影响极坏,破坏性极大。在“11.27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罗广斌完成了一份三万六千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提交给了当时的重庆市委,而这份报告,就是同志们在牺牲前的那段时间集体讨论的结晶。报告的最后一章,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狱中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的八条意见,也是他们最后的嘱托。

  “狱中八条”虽朴实无华,明白简洁,却揭示了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发人深思,对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仍有警示意义,那就是:没有什么能真正破坏一个党,一个组织,除非他的内部出现了问题,因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二)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

  南方局留下的宝贵的历史经验中,最重要的在于:在全民族利益的基点上,各党各派之间摒弃前嫌,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任何政党、政治势力绝不能把党派的利益凝驾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

  爱国奉献源于民族认同感。抗战期间,周恩来在一次答记者问时,曾就他更多的是中国人还是共产党人这样的刁难回答道:“我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共产党人。”他给自己的这种定位,基于他深沉的民族认同感。正是在周恩来的带领下,南方局的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坚持不懈,培养了其工作人员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

  1.“相忍为国”,艰难维系国共合作。南方局同国民党顽固派作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同国民党长期谈判:为维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除对于国共关系重大的原则坚持针锋相对的斗争,始终本着“相忍为国”的态度,只要不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尽量做到对国民党的有节制的退让。如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中,取消了“惩办祸首”和“逮捕亲日派首领”这两条。又如新四军战略方针演变为

  “放弃江南,以便集中兵力到江北,布置良好阵势”。

  2.争取民主进步,团结中间势力和中间党派。南方局在政治上宣传新代议制并为之努力;经济上宣传新经济政策;工作上则根据中间力量的要求和特点展开,并尽力照顾同盟者利益。如在国共商谈建立联合政府的谈判中,充分肯定了大后方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中共建议召开国共两党和民盟三方参加的国是预备会、党派会议等,明确地把民盟置于与国共两党的地位。

  (三)坚韧的奋斗精神

  南方局是在自己力量极为势弱的复杂艰难环境中工作,要坚持下来并取得成绩就主要得依靠精神力量。而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从三个层面逐级展开:艰苦朴素;艰苦努力;艰难开拓。

  1.艰苦朴素。这主要表现在基础层次的生活方面。南方局在重庆的生活是清苦的,要凝聚人心、坚持工作,就必须使大家的生活标准与客观条件严格相符并一视同仁、绝无超前。比如:南方局和八办的同志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办事处机要工作人员临时在破房内睡地板,在室外用餐,坚持工作;邓颖超、钱之光等同志也在红岩村劳动;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等将自己担任政治部副部长上将级工资和参政员的工资250-350元全部上交或捐献,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每天只领取5分菜金,吃大灶,他们率先垂范的爱国奉献、甘于清贫,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们同甘苦、共患難,并在此基础上克己奉公,成就事业,创造红岩处“染缸”而永葆红色的奇迹。

  .

  2.艰苦努力。这主要表现在工作上的努力态度: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怕任何困难、克服一切障碍去努力工作。周恩来将它称为“勤勉的工作”。

  南方局在国共关系危急之时概括提出了地下工作包括统战工作的“三勤”(勤业、勤学、勤交友)

  、“三化”(社会化、职业化、合法化或群众化)

  方针。贯彻这个方针,使南方局领导下的中共组织保存下来,使统战工作得到很大发展。

  3.艰难开拓。这主要表现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特别是内容上的开拓创新。

  如南方局提出“三化”方针,实现了中共组织建设的方法创新,有效地保存和发展了党组织。再如秘密组建中国民族大众同盟(后改名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即“小民革”),对于统一战线、民主运动的发展直至解放战争的胜利,都起了重大作用。除了上述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最关键的还在于工作内容上的开拓创新。以1939年八月政治局会议划线,之前,中共及南方局的统战工作基本上完全以国民党为对象;之后,周恩来提出统一战线的社会性,中共中央的统战工作方针发生了重大变化,转向了将国民党当局与中间势力、中间党派并重开展统战工作。

  (四)顽强的学习精神

  险恶的环境中加强学习成为南方局对工作人员的迫切要求。具体表现为:持续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学习;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举办干部培训班;制定学习计划、设立学习日,每周四为“学习日”或“党日”;要求广大党员“三勤三化”;根据形势抓紧学习外语;深陷囹圄仍勤奋学习。

  (五)巨大的人格魅力

  1.“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共产党人,他们自谨自省,无论是深入虎穴还是沉浮商海,无论身在红岩或是隐居乡间,都信念坚定,洁身自好,始终保持了“出污泥而不染”的政治品格。比如中共党员肖林、王敏卿夫妇,在皖南事变后,奉周恩来之命下海,从开夫妻店发展到华益公司大老板,为党筹集大量资金,在无人监管环境里,他们自己却过着清贫艰苦地生活,两袖清风,“出污泥而不染”。面对时人吝啬鬼的讥讽,他们坚守的信条是:党的财产,一分一厘也不能挪用。被同志赞为“百万富翁的无产者”。

  2.以诚相待,广交朋友的宽广胸怀。周恩来强调共产党员要广交朋友,在他的影响下,中共结交了一大批党外人士,扩大了党的统一战线,促进了革命工作的开展。比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周恩来曾为他题词,称誉他为“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救国会领导人之一的.

  邹韬奋,在国民参政会中,与中共代表共同提出了许多团结抗战的提案。著名民族工商业家古耕虞,不仅在抗战时期同共产党合作,新中国建立后,又从一位百万富翁转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外经贸干部。国民党中统干将张冲在周恩来的感召下,积极奔走国事,置顽固派的攻击于不顾,多次真诚地给周恩来的工作帮助,在共同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中,他们“由公谊而增私谊”,成为国共合作史上的一段佳话。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王福琨,邓群.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3]胡大牛.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作者简介:杨旭(1976-),女,四川达州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

  .

篇五:红岩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特色内涵及时代价值

  

  红岩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领导国统区、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和统一战线工作。红岩是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的驻地,与曾家岩50号周公馆、虎头岩新华日报馆并称“三岩”。所谓红岩精神,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于统一战线工作第一线(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一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它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结晶。红岩精神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体的精神,同时闪耀着这个群体的领导者和代表者——周恩来独特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光辉。虽然“红岩精神”这个概念是南方局老同志们在几十年后提出来的,它的历史存在则是光彩夺目的事实。

  让我们先引述一位美国外交官——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的费正清1943年9月9日的一段日记:“居住在周公馆里的共产党人做着一件与美国人交往的出色工作,他们以批判的眼光,现实主义的观点同美国人讨论各种问题。虽然他们现在随时有被捕并被投入集中营的危险,但他们仍然本着惊人的团体精神和坚定信仰照旧开展革命工作。”“他们经常学习,开展讨论和自我批评,在生活上同甘共苦……”日记里还说,在周恩来他们住的阁楼里,臭虫可能会从顶棚上掉下来,雨水也许会漏到床上,但他们的思想信念照旧如火如荼,绝不动摇。

  这段文字的可贵,在于它是直接的观感,而且是当时的记载。虽然由于世界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费正清的解释语言不尽准确,但他记述的事实是十分鲜明生动的。以红岩为中心,聚集起这样一个集体,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忠诚、执著、向往达到了如火如荼的炽烈程度;他们全然不顾恶劣政治环境的种种危险,随时作好了牺牲的准备,以惊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开展革命工作;他们刻苦学习,严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增强团结,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他们视野开阔,用批判的眼光和现实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却总是用平等的、尊重的、理解的态度同对方讨论问题,凭真理说服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却总是意气昂扬,同甘共苦,充满生活情趣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岩精神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抗日战争的组织领导者,只有以爱国主义为旗帜、民族精神为感召,才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责任感,从而达到最广泛的全民族的动员、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团结和奋起。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产生的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和发扬。它和延

  安精神一样,是现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最高典范。

  红岩精神是时代精神。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是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成为贯穿于中华民族解放与振兴全过程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高举的旗帜就是“抗日、民主”。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群众,坚决反对专制独裁、特务统治、官僚资本的虎噬鲸吞,为政治民主化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以周恩来为代表的红岩共产党人成为国统区人民感到无比亲切的民主思想、民主作风、民主精神的化身。

  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红岩精神中并不是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是被吸收、升华,统一于共产主义精神之中。红岩精神中的民族精神,是结合于、统一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共产党人的党性中的民族精神;红岩精神中的时代精神,是上升到科学社会主义高度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优秀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工作实践中的坚持和发展。

  共产党在国统区一无政权,二无军队,三缺金钱,靠什么赢得了多数人的同情、支持和帮助?南方局为何能做出如此辉煌的业绩,从根本上说,当然是靠党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在这个前提下,红岩共产党人展现出来的民主作风和人格力量,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重庆年代,我们习惯晚饭后到他(指周恩来)办公室里去。他的工作人员平等地参加谈话,不会被压制,意见受到重视。我曾经同美国的高级官员谈话,他们的下属像木头一样呆坐,噤若寒蝉。当然,如果与蒋介石谈话时,他的随员更只能挺直身子坐着,简直变得麻木了。周的情形是天渊之别。”“当然,他试图使我们赞同他,以及他对中国和世界的看法——他对这些看法是深信不疑的。但是,他这样做靠的是冷静的说理、清晰的措辞、温和的谈话、广博的历史知识以及对事实和细节的惊人的了解。人们会被说服,但不会被压服,也不会因为持不同意见而受责怪。”

  这段摘自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回忆录中的文字,言简意赅地反映了红岩共产党人的民主作风。在国统区争取政治民主化的斗争中,周恩来深刻地指出:“惟有最能尊重人民公意的人,才是最富于民主思想的人,才是最能团结的人。”在党内,他告诫同志们:“一个好的领导者,要能主动造成下边

  同志敢同你争论问题的风气。”他经常召集身边工作同志,同他们讨论重大问题,要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这些重大问题并不只是我和党中央的同志要负责来考虑的,应该由你们,由全国人民大家都来动脑筋。假如大家不想,只让我们少数人想,万一想错了怎么办呢?”

  基于这种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作风,也由于当时环境的特点,周恩来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工作方法:“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这真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化境!许多民主爱国人士,正是通过周恩来及红岩共产党人的民主作风和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猪鬃大王古耕虞1941年冬开始与周恩来交往。他晚年多次公开讲:“像我这样一个资本家,共产党要说服我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可是周总理有独到之处,他说服了我,使我越来越认识党、信任党,感到振兴中华,非共产党不可。”科学家李四光说:“我见到了周先生。我在他身上产生了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领导国统区、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和统一战线工作。红岩是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重庆的驻地,与曾家岩50号周公馆、虎头岩新华日报馆并称“三岩”。所谓红岩精神,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于统一战线工作第一线(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一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它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结晶。红岩精神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群体的精神,同时闪耀着这个群体的领导者和代表者——周恩来独特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光辉。虽然“红岩精神”这个概念是南方局老同志们在几十年后提出来的,它的历史存在则是光彩夺目的事实。

  让我们先引述一位美国外交官——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的费正清1943年9月9日的一段日记:“居住在周公馆里的共产党人做着一件与美国人交往的出色工作,他们以批判的眼光,现实主义的观点同美国人讨论各种问题。虽然他们现在随时有被捕并被投入集中营的危险,但他们仍然本着惊人的团体精神和坚定信仰照旧开展革命工作。”“他们经常学习,开展讨论和自我批评,在生活上同甘共苦……”日记里还说,在周恩来他们住的阁楼里,臭虫可能会从顶棚上掉下来,雨水也许会漏到床上,但他们的思想信念照旧如火如荼,绝不动摇。

  这段文字的可贵,在于它是直接的观感,而且是当时的记载。虽然由于世界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费正清的解释语言不尽准确,但他记述的事实是十分鲜明生动的。以红岩为中心,聚集起这样一个集体,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忠诚、执著、向往达到了如火如荼的炽烈程度;他们全然不顾恶劣政治环境的种种危险,随时作好了牺牲的准备,以惊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开展革命工作;他们刻苦学习,严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增强团结,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他们视野开阔,用批判的眼光和现实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他们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却总是用平等的、尊重的、理解的态度同对方讨论问题,凭真理说服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却总是意气昂扬,同甘共苦,充满生活情趣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岩精神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抗日战争的组织领导者,只有以爱国主义为旗帜、民族精神为感召,才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责任感,从而达到最广泛的全民族的动员、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团结和奋起。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产生的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和发扬。它和延安精神一样,是现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最高典范。

  红岩精神是时代精神。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是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成为贯穿于中华民族解放与振兴全过程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高举的旗帜就是“抗日、民主”。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群众,坚决反对专制独裁、特务统治、官僚资本的虎噬鲸吞,为政治民主化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以周恩来为代表的红岩共产党人成为国统区人民感到无比亲切的民主思想、民主作风、民主精神的化身。

  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红岩精神中并不是机械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是被吸收、升华,统一于共产主义精神之中。红岩精神中的民族精神,是结合于、统一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共产党人的党性中的民族精神;红岩精神中的时代精神,是上升到科学社会主义高度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优秀品质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工作实践中的坚持和发展。

  共产党在国统区一无政权,二无军队,三缺金钱,靠什么赢得了多数人的同情、支持和帮助?南方局为何能做出如此辉煌的业绩,从根

  本上说,当然是靠党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在这个前提下,红岩共产党人展现出来的民主作风和人格力量,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重庆年代,我们习惯晚饭后到他(指周恩来)办公室里去。他的工作人员平等地参加谈话,不会被压制,意见受到重视。我曾经同美国的高级官员谈话,他们的下属像木头一样呆坐,噤若寒蝉。当然,如果与蒋介石谈话时,他的随员更只能挺直身子坐着,简直变得麻木了。周的情形是天渊之别。”“当然,他试图使我们赞同他,以及他对中国和世界的看法——他对这些看法是深信不疑的。但是,他这样做靠的是冷静的说理、清晰的措辞、温和的谈话、广博的历史知识以及对事实和细节的惊人的了解。人们会被说服,但不会被压服,也不会因为持不同意见而受责怪。”

  这段摘自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回忆录中的文字,言简意赅地反映了红岩共产党人的民主作风。在国统区争取政治民主化的斗争中,周恩来深刻地指出:“惟有最能尊重人民公意的人,才是最富于民主思想的人,才是最能团结的人。”在党内,他告诫同志们:“一个好的领导者,要能主动造成下边同志敢同你争论问题的风气。”他经常召集身边工作同志,同他们讨论重大问题,要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这些重大问题并不只是我和党中央的同志要负责来考虑的,应该由你们,由全国人民大家都来动脑筋。假如大家不想,只让我们少数人想,万一想错了怎么办呢?”

  基于这种民主思想、民主精神、民主作风,也由于当时环境的特点,周恩来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工作方法:“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这真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化境!许多民主爱国人士,正是通过周恩来及红岩共产党人的民主作风和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猪鬃大王古耕虞1941年冬开始与周恩来交往。他晚年多次公开讲:“像我这样一个资本家,共产党要说服我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可是周总理有独到之处,他说服了我,使我越来越认识党、信任党,感到振兴中华,非共产党不可。”科学家李四光说:“我见到了周先生。我在他身上产生了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篇六:红岩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特色内涵及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向 姚(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市 400000)摘 要:红岩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公而忘私的人格魅力、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红岩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发扬和传承。关键词:红岩精神;中国共产党;内涵红岩精神形成于悠久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庆,中国共产党员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最为艰难的关头,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在危机四伏的政治背景下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孕育成了红岩精神。在红岩精神的关照下,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和先进革命斗士、为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自己的身躯铸成红色革命精神,共产党人以这种崇高的革命精神,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根植于共产主义者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持。1939年1月,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开启了在国统区长达八年的艰苦革命历程。在国统区这个大染缸里,充斥着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斗争极其艰苦和险恶,尤其是国民党挑起的几次反共高潮,几乎陷重庆地区的共产党员于生死边缘。但是,尽管政治环境恶劣,依然撼动不了共产党党员始终不渝的理想追求。叶挺将军因“皖南事变”深陷狱中,被关押了五年不畏国民党各种威逼利诱,在歌乐山下的蒋家院写下了响彻云霄的“囚歌”,还有在渣滓洞、白公馆遭受国民党迫害的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的英雄事迹诠释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他们用信念武装头脑,铸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正是在这种革命精神的指引下,一批批进步青年也加入了进来,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而聚在一起,义无反顾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最后都成为了一名名坚强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面对敌人的枪炮,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自己的理想信念,铺写着可歌可泣的红岩精神。公而忘私的人格魅力公而忘私的人格魅力,根植于中华民族对人自身道德修养的追寻和源于共产党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南方局自成立以来,就正确贯彻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抗战,维护国共统一战线。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方局依托办事处,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积极贯彻执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基本方针。在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始终维护大局,力求团结,有力的维护国共合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在在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始终站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高度,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三大原则,有力的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挑衅,针对蒋介石污蔑十八集团军对日作战失败作检讨一事,叶剑英舌战群儒,在报告上通过摆事实、讲证据,说明十八集团军是如何发动群众抗战,如何对待友军等,有力的证明了十八集团军没有主动制造摩擦,有力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不实言论。周恩来后来回忆,全面的来说,“如果没有武装斗争,革命当然谈不上胜利,但是,如果没有地下工作,没有统一战线,革命的胜利也是不可思议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道出了当时的共产党人绝不同国民党反动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战到底的坚定决心。国统区就好比一个巨大的大染缸,充斥着各种腐朽人心的诱惑,而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这个大染缸里始终保持着作为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纯洁性,经受住了外界奢靡腐朽的侵害。周恩来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多次告诫南方局同志们,在国统区工作要时刻铭记“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当时南方局的工作人员生活清贫,1942年,南方局工作的政治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能继续坚守重庆,维护两党关系,同志们上下一心,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学起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用自己的双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作为当时的主要领导人的周恩来,为警示自己和告诫同志们,他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时刻以“要则”内容要求自己,警示自己。除此之外,还有邓颖超重返红岩回忆讲起的“董必武为六角钱作检讨”,正是在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拥有这种优良政治品格,南方局领导下的共产党人才能始终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出淤泥而不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彰显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英雄气概。“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每一个中国青年一直以来的追寻的人生境界。南方局的同志们在极其险恶的政治背景下,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其中,周恩来就是一个不怕牺牲的典范。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告诉同志们:“我们不怕讨扣捕杀,我们要做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坏的结果。要牺牲,我们一起牺牲。”正是在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领导下,广大的共产党人将生死置之度外,时刻准备着为党和国家的利益牺牲一切,展示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彰显了作为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在最危难的时候,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铸成了一座新的长城,留下了这万古长青的红岩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继往开来,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总之,红岩精神内涵丰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我们依然离不开对红岩精神的弘扬。参考文献

  [1]贾宗荣.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的特点[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3):1-5+3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红岩精神研究[M].重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05)[3]溯游抗战重庆丛书.走进南方局[M].重庆:重庆出版社[4]胡大牛.毛泽东与红岩精神——从党的建设和群众路线角度所作考察[J].探索,2013,(4).16-19.[5]黄蓉生,王春霞.构建大学生红岩精神教育长效机制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26-129.[6]郑洪泉,王明湘.红岩与红岩精神探源--兼论对弘扬红岩精神的几个认识问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1.

  095

篇七:红岩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特色内涵及时代价值

  

  浅谈红岩精神的内涵和意义1000字

  红岩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解放战争时期,在红岩革命根据地培育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事件,在长达七十年的时间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岩精神的内涵,包含了几个方面:

  1.坚定的信仰。红岩精神强调信仰是一支革命的强大力量,只有坚定地信仰革命事业,才能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红岩精神鞭策人们始终坚信自由、公正、平等的思想和信仰,勇敢地为之奋斗。

  2.为民服务的精神。红岩精神鼓励人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关心人民的所需所思所盼,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3.团结协作的精神。红岩精神鼓励人们积极践行团结协作的原则,学会团结合作,共同推进革命事业。

  4.开拓创新的精神。红岩精神强调创新驱动,推崇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开拓进取,不断追求新的发展。

  红岩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一种革命精神,更是一种人民精神和社会精神,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观。它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红岩精神是我们坚定革命信仰、服务人民的重要保障。红岩精神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在坚定的信仰下,才能够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人民的表率。

  其次,红岩精神也是我们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重要精神力量。红岩精神强调创新驱动,让我们在不断创新中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最后,红岩精神也是我们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红岩精神鼓励人们积极践行团结协作的原则,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综上,红岩精神不仅像一面旗帜,悬挂着在革命斗争的前方,更是一种理念,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

  的信仰、核心价值观及革命精神,对于我们的发展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