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外语政策规划17篇

外语政策规划1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15 15:30:02 点击: 推荐访问: 外语 外语政策规划 政策

外语政策规划17篇外语政策规划  语言规划与政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语言具有承载与构建文化以及标记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的功能,因此语言战略对国家十分重要。语言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语政策规划17篇,供大家参考。

外语政策规划17篇

篇一:外语政策规划

  语言规划与政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语言具有承载与构建文化以及标记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的功能,因此语言战略对国家十分重要。语言战略主要由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以及语言教育等方面构成。本文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变化发展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外语教育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且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对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外语教育

  一、我国的语言规劃与语言政策

  百科全书将“语言规划”(LanguagePlanning)定义为“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通过制定某种语言政策而试图控制某一语言的使用、地位以及结构的行为”。自该术语出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解读。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兴学科,其研究成果逐渐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也成为各国政府和机构制定、实施语言政策的理论基础。

  我国语言基本政策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以下两条规定中:“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观察我国外语教学政策的变化不难发现与当时所处时期紧密相关。20世纪50年代时期,当时外交政策“一边倒”地倾向于苏联,于是俄语成为我国的第一外语。1953—1954年间,国家出台了几项规定都是在缩减英语教育的普及程度,这些规定导致了外语教育片面发展,俄语发展过于迅猛且供大于求,而英语教育规模减小且水平下降。

  60年代初,由于和苏联关系恶化以及我国与西方、亚非拉等国家外交和贸易的良好发展,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上升。在此大背景影响下,国家在外语教育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新设立了几所独立的外国语学校,为优秀的外语人才提供良好生源。[2]

  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英语教育的发展更加迅猛。1979年3月教育部指出,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提出了如下语种方针:“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3]

  而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英语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外语,隐约有超越母语的势头。特别是2000年以后,掌握英语的人才剧增,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但优秀的英语人才还是缺乏。因此,国家提出培养优秀英语人才,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能力,强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更加注重人才实用性。

  由此可知,影响我国外语教育的各阶段语言规划与政策都和当时所处历史阶段息息相关。

  二、外国的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美国强调语言一致性,但与此同时特别注重英语的突出性,并降低其他语种的影响力。蔡永良指出:美国语言的一致性不仅体现了其整个殖民时期英语殖民者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是贯穿于美利坚合众国建国甚至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始终的理想和追求,它一直是美国语言态度和政策的准则。[1]从中不难看出,美国的语言政策是保护母语。

  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澳大利亚语言规划主要注重以下四点:第一,确保澳大利亚标准英语处于主导地位的同时巩固其主导性;第二,注

  重土著语的保护和研究;第三,加强其他语言的教学,且对语言的选择有明显的经济倾向;第四,注重提供多语言服务。

  法国的外语教育政策。随着美国在二战后的不断强大,英语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由此,法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法语和法兰西文化。且斥巨资以多种方式来推广法语,和多国大学机构建立了语言合作等项目。

  三、启示及建议

  从对国内外语言教育政策的解读,不难看出我国外语教育中存一些问题,如:英语人才输入与输出的不平衡;外语单一化严重但人才需求多样;外语学习实用性不强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立法的方式确立语言教育政策

  借鉴法国和新加坡,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保汉语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强制性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这样有利于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同时,还可以立法来确保外语的学习及语言地位;法律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以及意义。

  (二)外语语言政策要促进多元化外语教育的发展

  50年代以俄语为第一语言以及自70年代起至今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这造成了我国外语学习的单一性。大部分学生从小学习英语,而只有在进入大学时,才有机会接触到其他语言,造成了小语种人才匮乏以及区域分布不合理的情况。由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可以得出,如果专业的设置以及人才的培养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使得语言学习者更快地通过语言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重视外语学习的长期实用性

  大部分人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大学一毕业,英语全忘光了。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因此,英语的有用性也越来越大,应该大力提倡长久学习英语。同时,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只有成为这样的多方面人才,才能更受市场的欢迎。(下转第178页)

  (上接第179页)

  (四)注重高级语言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国民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但是,高水平的外语人才还是少之又少,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高水平以及具有高专业素养的翻译人才还很缺乏,数据表明: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大约只占总数的5%,而其中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专业人员就少之又少了。[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外语教育水平目前还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

  (五)外语语言政策宜粗不宜细

  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还需要注意坚持宜粗不宜细的大原则,即在规定外语学习的总制度下,对于每个个人学习什么外语以及外语学习到何种水平,应该根据个体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各自需求来决定。对于有其他语言天赋的人,更不能用只学英语的政策来影响其发展,使人才战略蒙受损失。

  (六)通过语言政策来保障母语的卓越性地位

  从外国的语言政策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强大与其对母语的绝对地位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母语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而该民族只有有了一定的凝聚力,其经济才能够有一定的发展动

  力。所以,当我们大力提倡外语学习时,还需要维护我国汉语的主导地位。甚至于可以学习法国的政策,在我国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的良好前提下,全力推动汉语的学习,同时增强汉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全球化。

  四、结语

  语言政策和规划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语言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政治因素,而且还得考虑市场经济因素,只有这样,语言政策才能有不仅利于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全方面发展。

  

篇二:外语政策规划

  我国外语教育的转型升级与政策重构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具有鲜明的“价值负载”属性。近年来,“立德树人”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引领了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和目的观的转型升级,“外语降温论”被逐渐化解,培养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着力方向。随着语言理性的发展,以外语高考改革为突破口,我国开启了全方位的外语教育政策重构,推动了语言治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外语教育政策外语高考改革“立德树人”“一带一路”核心素养

  外语教育政策是语言政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与研究均具有复合性。一方面,它与政治关系密切。语言政策规划作为一个学科,其诞生主要源于战后新兴“第三世界”国家的需要;然而很快被认识到的是,“发达世界”也面临类似问题,尤其是少数族群语言作为潜在民族主义的起点常常被看作民族国家面临的威胁。自1990年以来,西方国家对相关问题的处理促进了语言政策规划与政治理论学科的“联姻”,以寻求语言方面的国家权威与公民权利的联结[1]。另一方面,它与教育关系密切。就基础教育而言,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可能“扭曲”学生在课程、深造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对少数族群学生更是如此[2];就高等教育而言,语言除了作为教学媒介、知识存储方式、理论研究对象外,更是随全球化、知识经济等“语言密集型现象”的出现而具备了“高等教育政策描述者”功能[3]。

  近年来,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负载”属性受到重视,强调把外语教育政策放到具体、生动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新近背景来说,“立德树人”和“一带一路”是最为核心的内容。“立德树人”

  理念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渊源,作为人生价值被后世推崇,其内在逻辑可以概括为“立德为上,树人为本”。2022年,“立德树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世界各国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对我国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社会背景的不断变化,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目的观开启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外语教育政策也在进行相应的重构。

  一、“立德树人”与我国外语教育性质观的转型升级

  外语教育性质观即人们对外语教育根本属性的看法,是外语教育的出发点。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元论的“工具性”主宰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及实践。世纪交替之际,受到“人文性”外语教育性质观的质疑和批评,强调外语教育不是工具性训练,而是对人的素质的教育,两观的交锋和妥协催生了的二元论“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外语教育性质观。自“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外语教育理念产生了相应变革,外语教育性质观出现了新的突破。

  2022年,龚亚夫提出“立德树人的英语教育”理念,认为“我们须改变对于英语教育价值的认识……这种理念的转变,会对人们理解英语教育的目标产生重大变化……也为思考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和确定英语教学的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将可能为英语教育开辟一条新途径”[5]。基于这一理念,其著作《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详细阐述了包括社会文化目标、认知思维目标、语言交流目标等维度的多元目标英语教育价值体系与课程框架。“立德树人的英语教育”理念在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等地的实践证明,教师在专业发展、学生在学业及

  人生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还有利于缩小东西部英语教育资源差距。

  同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纳入“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部分”,表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在该政策文件的推动下,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外语教育界热议的主题,外语是什么、外语课程是什么等涉及外语教育根本属性的问题得到进一步探索。

  近年来,外语教育界提炼出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图,并初步建构了基于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外语教学理论框架,包括“‘学得’教学本质观、‘以人为本’教学主体观、‘工具素养合一’教学目的观和‘知行结合’教学过程观”[6]。在实践方面,部分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重构内容、重塑路径、重审标准等方面的探索,以求建构培养外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教学模式[7]。

  二、“一带一路”与我国外语教育目的观的转型升级

  外语教育目的观即人们对外语教育在实现社会及个体需要方面的看法,是外语教育的总目标。改革开放前,我国外语教育大多片面强调突出政治。改革开放后,淡化外语教育意识形态色彩的观点逐渐得到认可,转为强调外语教育目的主要是进行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国际交往,同时逐渐正视对学习者个性和特长发展的意义。但是,尽管外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有关“外语热”的争议却一度热烈,化解社会争议并明确发展方向成为我国外语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被视为我国中长期外语教育的战略性目标。在我国因“外语热”争议而摇摆之际,2022年,“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大国家战略问世;2022年,中央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2022年,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22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语言互通”作为不同国家和民族间交流、合作与竞争前提条件的作用得以彰显,我国中长期外语教育的战略性目标被重新聚焦,加强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目的转型升级的方向。

  

篇三:外语政策规划

  建国70年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回顾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回顾建国70年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对不同时期外语教育的目的,语种选择和外语教学的比较,以及相对应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多元性的调查后发现: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环境必须有效地结合,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转变和发展都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中国外语教育教育政策回顾转变一、外语教育政策

  外语教育政策是语言政策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语言教育政策中除国家强势语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之外的语言教学,即外语教育。外语教育政策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外语教育的目的,外语语种的选择以及外语的教学。纵观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历史,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前后共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对外语教育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梳理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脉络,剖析了各个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语言选择及教学特点,总结了制订外语政策的依归,探讨了政策制订的外在条件和内在规律,列举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对我国外语政策创新的推动具有一定现实参考意义。二、高度政治化期1949年-1977年

  这一高度政治化期源于新中国的两个迫切需要:对内,加强新政权的稳固;对外,与其他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善。(Liu2015:65-68)1、政治经济环境

  建国初期,我国与苏联成为了盟友,并获得财政和技术援助,却遭到了美国的经济封锁,国家处于贫困状态。60年代初期,与苏联的关系不断恶化,发展经济取代了政治运动,成为了国家的首要任务。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生产和教育陷入停滞。70年代初期,我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加入联合国、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这些事件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教学目的

  1958年,国务院提出了教育工作方针。根据这一要求,教育的目标是使人们既“红”(在政治上正确而积极)又是“专”(对于学科有很高的要求)(Li&Xu2006)。特别是外语教育,这个目标被转化为片面强调所谓的政治思想性,增加政治和实践内容,教学内容受到很大局限。3、语言选择

  建国初期,鉴于当时的政治背景,俄语成为了主导外语。到了50年代中期,为了获取更多科学和技术知识,人们对英语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再次出现在中学课堂。60年代初期,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英语渐渐取代了俄语的主导外语地位,成为了第一外语。4、教学特点

  这一时期,对政治的关注高于对国家发展的需求,因此创造了高度政治化的外语政策和课程。如:高度政治化的教科书(其内容主要是政治宣传);课程频繁更改;缺乏计划来维持合格的教师队伍;无法保障课程的连续性等。三、经济市场化期1978年-2002年

  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经济占据了国家发展的中心位置,对政治的关注逐渐被经济建设所取代。

  1、政治经济环境1978年,我国踏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证实了开放和市场化的趋势,并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纽带。2、教学目的

  这一时期每个版本的外语教学大纲都突出了外语作为经济发展工具的原则。同时外语又被视为与其他国家联系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国家和世界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damson2004:173)。3、语言选择

  直到经济市场化时期,外语教育的高度政治化倾向逐渐消解,英语获得了空前的地位和关键作用,真正成为了主导外语。1979年,教育部提出“不仅要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也要适当发展日、法、德、俄等小语种教育”的指导意见。在与苏联和日本接壤的地区,少数中小学可以开设俄语课和日语课。因此,在中国的东北部,俄语和日语也成为了外语语种,出现在一些中小学的课堂上。4、教学特点(1).在基础教育方面,教育部颁布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英语的每周授课时间与语文,数学等主要基础课程相等(Hu2005;Hu1999),并成为了高考必考科目。2001年,教育部规定外语课程开设可始于小学三年级(教育部2001),巩固了其在中国应试教育中的地位。(2).在高等教育方面,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以加强大学英语教育,其中包括外语教师培训,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的专业课程大纲以及发布大学英语考试大纲(Feng2009)。国务院还于1981年发布了一项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这激发了人们在大学学习英语的兴趣(Hu1999)。四、转型变革期2003年至今

  世纪之交,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新常态。2013年,中国提出并积极推行“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式的全球化3.0时代的到来(王义桅2016),这是中国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的

  在全球化3.0时代,我国由“本土型”国家转变为“国际型”国家。为了适应这一伟大转变,外语教育政策定位也发生了转型,从“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外语已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也是其他国家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和传统文化的媒介,突显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民族自豪。语种选择五、小结

  回顾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历史和演变,历史的脉络清晰地告诉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理应表现符合当代社会特质的多样性和平衡性。作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当代外语教育政策的重点是借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弘扬璀璨的中华文化。在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尊重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与时俱进。有效地将其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共同推进外语教育在国家和社会需求上的服务性以及外语教育政策的规律性。虽然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在历史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复杂性,体制内部的协调性,执行中复杂性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Adamson,B.(2004).China’sEnglish:AhistoryofEnglishinChineseeducation.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2]Feng,A.(2009).EnglishinChina:Convergenceanddivergenceinpolicyandpractice.AILAReview,22,85–102.?[3]Hu,D.(1999).Zhongguoyingyujiaoyujiushiqinianhuigu[AreviewonEnglisheducationinChinainpastninety-sevenyears].Shangdo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4,55–57&74.[4]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3.[5]王义桅.(2016).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

  

篇四:外语政策规划

  语

  言

  规

  划

  与

  语

  言

  政

  策

  一、引言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的兴起和发展与社会及世界新形式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发展与灭亡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且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紧密相连。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从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从最初满足人类的基本交际需求发展到社会化也就是政府通过隐性行为来对本国语言进行管理和规划。本文将从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规划的目的和意义。二、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是对社会上所存在的语言问题提供管理对策或是对语言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的、主动的反应和调节。通常来讲都是政府行为。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权威机构对社会上的语言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及管理的行为,这种干预和调节通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人为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语言规划是社会活动对语言的干预。对语言规划的定义还有一定的争论。Rubin和Jemudd(1971)将语言规划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语言改变,这种改变出现在语言系统本身,或语言活动方面,或两者兼有之。这些改变通常是有专门的规划机构制定出来的,也可以是由类似的授权机构制定出来的”。(徐大明,1980)而定义比较宽泛的是weinstein(1980)所指出的“语言规划是基于交际问题而在政府授权下所进行的长期不断地、有意识地为改变语言在社会中的功用所做的努力。”(徐大明,1980)虽然语言学家对其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概括与界定,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语言规划是政府或非政府的社会上的权威机构、社会团体对社会上所存在的语言问题如官方语、国语、标准语、通用语的选择及其地位的确定所采取的人为干预语言的管理措施。

  语言规划包括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语言的地位规划是指存在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职能,即确定哪一种语言或方言为官方语言,确立各民族的语言权利和公民个人的语言权利,确立官方与非官方语言的关系。本体规划是指为了地位规划中确立的语言或语言变体能够达到规划所预期的效果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规划行为。也就是说,地位规划是政府通过制定语言政策以巩固或提高某种语言的使用地位,如制定语言政策,官方语言的选择以及采取的语言协调措施等,本体规划是针对某种语言的自身结构,通过文字创制和改革,标准化,现代化,为语言或方言的标准化提供基本的手段,使它们能够充分的履行其各种社会职能。因而,语言的地位规划能提升语言的使用地位而语言的本体规划则能够增强语言自身的所指能力。

  语言政策是国家关于社会上的语言问题而采取的行政性措施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语言政策是将语言规划所涉及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国家的一种行政命令以期全体公民共同遵守。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使语言规划的实施行政化、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执行过程有法律依据和权威。

  三、英语的国别规划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英语成为广泛的国际通用语。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有其历史渊源。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把英语带到了它所能触及的任何地方。英语成为殖民地人民的第二语言。英国政府为巩固殖民统治,强化语言政策,迫使或通过文化经济渗透使殖民地人民学习和使用英语。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使英语在经济技术的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提升,并奠定了英语全球化的基础,美国独立后在经济政治和科技上的霸权地位无疑大大提高了英语的国际地位。因而,英语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语言问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就上升到了语言规划领域。如何规划英语在本国中的地位,各国采取了不同的语言政策。美国:美国奉行的语言政策是维护英语的绝对权威,美国素有‘Melting_pot’的称号,其民族构成十分复杂,包括多民族移民,这也构成了美国语言的多样性。美国政府推行维护英语排斥其他语言的政策,又没有明确规定英语为美国的唯一官方语言。这种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语言政策有效地维护了英语的绝对地位。现在美国的50个州已有27个明确规定英语为正式的官方语言。20世纪80年代的“En曲sh—only”运动也表明了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在政府与非政府间的语言活动中在维护语言地位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加拿大:加拿大以英裔法裔为主。19世纪下半叶,由于操英语者上升为主体民族,法兰西人为保护自己的语言文化,要求加强法语的地位,并争取到了法语同英语一样的官方语言地位,并在1976年取得了法语为魁北克唯一的官方语言的地位。因而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协调语言矛盾的作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在确保英语主体地位的同时进行语言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语言政策保护土着语,并对濒危语言做记录和挽救工作,同时推广双语教学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新加坡:新加坡是原属美国殖民地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华人,其次是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新加坡是多官方语言国家,包括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英语是主要的工作和教学用语,而且英语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逐渐取代马来语成为不同民族间的主要交际用大并逐渐取代马来语成为不同民族间的主要交际用语。以上各国语言规划及语言政策表明,在规划过程中对英语在各国的地位和国际上通用语的地位是肯定的。这种肯定是通过政府行为及人们的语言态度并通过立法来完成的。这也充分说明了,语言规划即人为的干预对英语地位保持的重要性。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历史文化传统、操英语人口数量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四、结语

  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是一种人为干预语言变化发展的措施。语言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认同感、宗教等社会力量的驱使下进行自我调节和发展,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当国家和人民对现存的语言状况不满时,由政府来执行对语言问题的管理规划以协调或解决所存在的语言矛盾和问题,以促使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英语的国别规划和个案例析也说明了英语的传播以及当今的国际地位与政府的语言规划和政策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及霸权地位等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由英语的国别规划及个案例析也可得出,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可以促使某种语言处于支配地位又可以危及到一种语言的生存和发展。因而,语言规划的执行和语言政策的制定应在保持本国国语地位的基础上保持语言生态平衡及文化多样性以促进语言间的和谐发展。下面这段不知道哪来的。。。。感觉接不上、历的事情,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把自己所见所闻的人和事,自编成简单的小故事,有的尽管编得很离奇,都不要批评,除给予鼓励和正确地引导、纠正外,要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再创造,还可组织讲故事比赛活动,从中发现优秀儿童,给以特殊培养。

  幼儿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活动,幼儿园的墙壁上常有各种粘贴作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让幼儿编故事,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而且对他们想象力的培养也有好处。

  (二)提供多幅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另一种好方法,是提供多幅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多幅图片容易引起幼

  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大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

  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

  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些什么,后问些什么,

  怎么问幼儿才能够易于接受。2.教师做好示范。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

  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

  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讲述结

  束后,还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这样更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三)、带领幼儿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

  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让孩子只待在幼儿园课堂上学习语言,要带领孩子走进

  社会,走进大自然,感受世间万物,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紧张

  情绪,让他们有感而发。对眼前的事物用编故事形式加强幼儿语言训练,这样通过让孩子亲身

  体验,再讲述事物特点,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也就是说,教师应充分利用众多的视听手

  段,让幼儿在听、讲、做、想中充分积累语言经验。总之,语言是人的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言语,他们的口

  头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

  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篇五:外语政策规划

  国家利益视角下当代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探究摘要:从国家利益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历程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可知道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经历了国家政治利益优先、经济利益为重和文化利益凸显的三大阶段。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仍面临政策目标迷失、政策制定机构不统一、制定过程不合理等现实困境,为此我们应采取明晰政策目标、建立外语教育政策统筹协调机构、完善政策制定过程等对策,以使其完善。关键词:外语教育政策;国家利益;完善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77-03在全球化时代,外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语已成为国家谋取利益的手段之一,而外语教育政策作为政府解决外语教育问题所采取的行为和举措,是国家指导和干预外语教育的主要手段。外语教育政策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并以维护国家利益作为终极文化目标指向。一、语言(外语)与国家利益的深层关系谈到国家利益,西方经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曾指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国内学者阎学通提出,

  “国家利益是一切满足国家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东西。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承认”。本文认为,国家利益是满足和维护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的总和。国家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物质利益是指国家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而精神利益是指国家文化利益。国家安全利益是保证一个主权国家独立与生存的重要基础,国家经济利益是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政治利益是保证国家主权和人权的重要手段,国家文化利益是保护本土文化以及增进本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的基本因素。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国与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家文化利益正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

  由于国家利益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都尽全力去维护国家利益。语言作为传播价值观念的载体,是各国谋取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语言好比冰山,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其露出海面的一角,更大的冰体潜伏在海底,那是依托语言的文化构件”。可以说,当前世界各国语言之争的背后是语言文化权力和国家利益的争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价值理念和它所负载的政治文化,因此,语言可以称之为一种“软权力”。具体来说,语言对内有凝聚力,可促进民族身份的认同;语言对外有影响力,可传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正是通过语言的“软权力”特征去实现国家利益的。当前我国国民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

  收了部分西方的价值观念,但更多的应该是利用外语使国人更加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二、当代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历程之国家利益审视由于语言(外语)与国家利益的密切关系,使得推动外语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显得至关重要。而外语教育的规划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行为,每一项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都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国家利益。著名语言学家罗伯特·库珀(robertcooper)提出的语言规划行为的分析模式有助于我们分析我国每一历史时期外语教育政策的国家利益取向。库珀的语言规划分析模式包括:谁是规划的制订者,针对什么行为,针对哪些人,要达到什么目的或出于什么动机;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决策过程,效果如如何。根据此模式,我们可以对我国当代外语教育政策进行国家利益的审视。1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外语教育政策:国家政治利益优先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在这种舆论影响下,国家全面压缩英语教育,大力推行俄语教育,培养俄语人才。1950年8月1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规定;初高中须设一门外语课,如有条件(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从这个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国家要积极推行俄语教育的决心。从1949年至1951年短短两年间,全国设立俄语系和科的大学就从13所增长到34所,国家还成立了规模较大的俄文专门学校7所。1952年3月10日,政务院颁发的《关于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大力培养俄文干部。从1952年起,我国的俄语教育有了迅速发展,社会上形成学习俄语的热潮,学习俄文的人数已相当可观。但是,由于过度强调俄语教育,没有全面均衡地对外语教育进行规划,致使“外语教育片面发展,俄语发展过于迅速,超过实际需要,而英语教育不仅规模大为缩小,而且水平下降”。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与苏联开始出现分歧,面临着苏联的军事威胁和核威慑,我国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及时调整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与西方国家以及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更多的外交关系。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我国政府于1964年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把英语提高到学校教育中第一外语的地位,并建立了一批外国语学校。但是,由于“文革”的到来,《纲要》并未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在“文革”时期,在“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谬论影响下,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外语教育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教育陷于停滞状态,这也是符合当时政治需要的。

  毋庸置疑,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语教育经历从重视俄语、削

  弱英语,到恢复英语教育,再到外语教育受到重刨四个阶段,这些都是由于缺乏连贯性与整体性的外语教育政策导致的。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是从国家政治利益出发而制定的,是与当时国家领导人的理想主义政治利益观紧密联系的。

  2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外语教育政策:国家经济利益为重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代。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经济利益在党和中央政府的决策中得到了高度重视。1979年10月,邓小平说道:“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取向也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优先考虑的是国家的经济利益。教育部于1978年8月28日至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此次会议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国领导人摒弃了国家利益认知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务实地从国家自身利益的发展出发来处理国与国的关系。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考虑

  

篇六:外语政策规划

  TheAmerican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olicyInspiringforChineseForeignLanguageEducation

  PolicyPlanning

  作者:刘洋作者机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出版物刊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页码:23-26页年卷期:2017年第1期主题词:美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对华启示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借鉴美国积极推行全面外语教育改革的路线,明确新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升外语教育的战略层级,优化制定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各项环境,促进多元文化的双向交流,从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外语教育改革。同时,要增强民族文化意识,有效抵制外语教育对民族文化的渗透,制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和谐的、科学的外语教育政策。

  

篇七:外语政策规划

  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

  孟臻

  【期刊名称】《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政策不单单局限于学校教育,它同时也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研究。有文献资料和数据显示,全球化背景下各发达国家在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及实施方面有较多举措,如确立长远外语教育发展战略、重视和强化外语教育、加大外语教育投入、执行多元外语教育政策、加强师资培养和重视外语教育研究等。它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页数】2页(P154-155)

  【作者】孟臻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0.1

  【相关文献】

  1.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r——兼论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J],蒋咏梅2.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J],孟臻;3.澳大利亚外语教育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启示[J],赵晓燕4.发达国家外语教育政策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启示[J],刘锦芳5.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启示[J],刘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八:外语政策规划

  ResearchonHe'nanregionaldiversifiedpoliciesofforeignlanguageeducationinthebockgroundofone

  beltandoneroad

  作者:尹悦作者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出版物刊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页码:78-82页年卷期:2016年第3期主题词:一带一路;河南省;区域多元外语教育;复合型人才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对河南省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任何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都离不开语言沟通和外语人才。而目前,河南省在外语教育规划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规划不科学、语种设置集中、专业布局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导致河南省内英语人才过剩、非通用语人才稀缺,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河南省应结合本省发展需要,培养地方急需的外语人才,实行区域多元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关键外语语种计划,优化外语语种结构,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加强区域国别研究。

  

篇九:外语政策规划

  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政策调整的范例及其战略意义

  摘要:最近上海对其高校的外语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并成立了相应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加以实施,制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地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其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切实提高上海大学生直接使用英语从事学习、科研和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为上海市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大都市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了上海市高校外语政策调整的战略意义,以及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意义。关键词:上海高校;外语政策调整;战略意义一、引言最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关于成立上海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的通知》(沪教委高[2012]55号)。《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推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挥大学英语教学在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委决定成立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指导高等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师资队伍等教学基本建设,切实提高大学生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和工作的能力”。同时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了《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征求意见稿)》(蔡基刚2012),把大学英语定位在“为学生专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的”,并把上海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分成了过渡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课程,规定了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术英语。这一改革意味着上海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再是打基础的普通英语性质,而是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学术英语性质。这个外语政策重大调整的背景是什么?对上海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对上海乃至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又有何意义?本文打算讨论这些问题。二、上海高校大学外语政策调整的原因1.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简称《上海纲要》,下同)指出“上海将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入21世纪,上海的国际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如截止到2011年9月底,外

  商累计在沪设立投资性公司23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7家、跨国研发中心332家(《文汇报》2011年11月3日)。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机构在上海落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国际跨国并购和投资。这几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在急剧扩大,并购的领域也在向多元化发展。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足迹已经遍布全世界五大洲。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我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呈现持续飞速增长态势,从2003年的28.5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600.7亿美元,增长了20倍,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其中,上海排在省市的前几名。也就是说,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大量既通晓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企业用人单位要求的不再是具有一般日常生活交际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而是要求毕业生要在他们的专业和行业内具有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的能力,要求他们一上岗就能用英语立即承担起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这种要求尤其体现在金融、经济、航运、旅游、软件、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等领域。但是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我国高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尽相符。前些年,麦肯锡发布了一个调研报告(《北京晨报》2005年10月17日),称中国每年培养出近160万各类工程师,但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的英语技能的人还不到10%。能用英语直接从事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涉外物流等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中国人才报告》载《中国青年报》2007年5月29日)。作为要建设成四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加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上海纲要》提出两大任务:(1)“推进教育国际化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要提升上海教育国际化水平,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所占比例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2)“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卓越教育计划”,“增强学生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课程资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交流的国际化人才”。这两大任务意味着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国际化课程(即课程直接有外国专家授课)将越来越普及,全英语教学模式将被越来越多的学科和专业所采用。根据教育部在2011年9月21日公布的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中国目前有631个经过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而其中上海有5个中外合作办的大学(不包括即将成立的上海纽约大学)和57个中外合作办的专业。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具有国际竞争力、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学士、硕士学位专业课程体系”(郝平2009)。截止到2011年底,复旦大学全校77个专业已有63个专业开设或准备开设全英语课程。在这些全英语课程中,通识教育课程占14.5%,文理基础课程占3.6%,专业课程占81.9%。按照学校规定,今后的本科生四年专业学习至少要选修一门全英语课程。同济大学的全英语课程达到256门,每年引进100名国外学者进行至少一个学期的授课。上海交通大学从2012年起把两个学期改成三个学期。在暑假小学期内,校方集中邀请来70多位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给学生上课。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上海已产生了180门市级示范性国际化课程(真正意义上的全英语课程)。在国际化课程和全英语模式日益普及形势下,在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等培养的要求下,上海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地被要求用英语直接阅读专业文

  

篇十:外语政策规划

  美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嬗变及对中国外语

  教育的启示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对个人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讨论了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及其外语政策的嬗变史,探讨了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欠缺之处与相关思考,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语言政策与规划;外语教育政策;国家语言能力

  1.引言

  作为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的交叉学科,语言政策规划活动无处不在(沈骑,2020),教育规划影响语言政策与规划的成效,而外语教育是教育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的发展与外语教育息息相关,作为外语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作用应当被凸显(王文斌李民,2017)。本文梳理了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历程,探索两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路径,进而为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提供借鉴。

  2.美国外语政策的嬗变

  美国的外语政策伴随着移民而逐步形成体系,不同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有所不同。但共同目标一直是:促进多民族间有效沟通,加强对外来人群的管理。1994年,教育立法确定了外语的核心地位(张治国等,2011)。陈新仁(2017)认为,美国外语教育经历了忽视——缓慢发展——稳步发展——迅速发展四个阶段。

  阶段一(二战之前),美国奉行隐性外语教育政策。虽然美国是外语众多的移民国家,但英语依然是国家统一的语言和通用语言。国家忽略外语教育(罗辉,2019)。

  阶段二(二战后),显性外语教育政策发挥作用,美国外语教育缓慢发展。此时,外语教育是维护国防安全的策略之一。1958年,美国相继出台了军队特别培训计划、《国防教育法》,强调了外语对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强调双语教育,鼓励甚至要求使用外语”的外语多元文化主义在稳步发展阶段盛行。双语教育法》的推出及修订,进一步被扩大双语教育计划所覆盖的人群,学龄期儿童可以接受“本族语+英语”的教育。

  在迅速发展阶段,“9·11”事件凸显了语言文化对于国防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安全语言计划》指出了美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关键语言教师项目”提出汉语和阿拉伯语为关键语言,聘请两国外籍教师为美国儿童教授语言,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了解。

  国家政治、经济、国际化形势的变动是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嬗变的重要动因。美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由最初的受忽视、到逐渐被重视、到蓬勃发展的轨迹,外语政策的变动影响着外语教育的发展。

  3.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大致经历了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深入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20世纪末)、迅速发展时期(21世纪-21世纪初期)和新时期(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文秋芳,2019)。

  在初步发展时期,我国的外语教育主要是俄语教育,英语教育一度被取消。随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外语教育政策亟需调整,《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规定英语是我国的第一外语,增设外语学校和外语种类,缩减俄语教育的规模。

  在深入发展时期,改革开放政策下,日益密切的国际经济交流对多语种人才提出了要求。1982年《中学语种设置建议》规定,全国的中学语言教育应当以英语教育为主、其他语言教育为补充,高校应当提供除英语之外的小语种教育。

  在迅速发展时期,新世纪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英语专业新大纲》提出英语专业应当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

  在新时期,外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被提出,学生不仅学习多元文化,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提高文化自信。同时《普通高中外语的课程标准(2017)》也强调了外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重视英语,没有考虑其他外语的培养,欠缺规划性和连贯性。

  4.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外语教育的嬗变反映出外语教育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国际化发展和国家安全。外语教育政策对外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是外语教育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外语教育政策要立足全局,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不可一蹴而就、有失偏颇。美国外语教育经历了摸索与尝试时期,经历了如“唯英语运动”的曲折阶段。美国根据国家发展的需求,借助一系列倡议和法案来促进和保障本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和有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外语教育顶层设计对一个国家发展、国民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时,也应当结合国际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和自身的国情,有规划地进行外语教育。

  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国家多个机构、部门的协同合作。例如,《美国国际教育政策备忘录》倡导国家各个领域和机构应当协同合作。束定芳(2011)指出,我国的外语发展缺少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在外语教学上,中小学的和高校存在断层。因此,我国应当避免外语教育部门各自为政。要注重协调性,保证外语教育政策协调、有序进行。

  纵观美国外语教育的嬗变史,国民在语种的选择上有较多的选择。而我国外语教育除英语之外,可学习的外语语种较少,多数由高校提供,中小学较少,学生的外语交流水平较差(蔡志全&赵红霞,2015)。其次,在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密切的边疆地区,英语为主的外语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张治国,2019)。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外语教育在语种的选择上也应当因地制宜,正如张天伟(2021)指出,外语教育政策应当树立整体观、全局观,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配套的语言人才和语言服务。

  美国外语教育政策从未忽视本土文化的继承发展。当下,“外语焦虑”忽视了中国价值观的融合。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为提升国家总体语言能力提供支撑。

  总之,在倡导“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尝试中,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应当结合外语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注重外语教育政策的连续性、规划性,注重本土文化的融入,避免外语教育工作的碎片化、供需脱节,实现外语教育的整体性与均衡性。

  参考文献

  罗博特·库柏.《语言规划与社会变迁》[M].商务印书馆.

  蔡志全,赵红霞,2016,“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外语教育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01):54-61.

  陈新仁,2017,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启示[J],《外语研究》34(01):22-26+31.

  罗辉,2019,美国隐性外语教育政策及其对外语教育发展的影响[J].《外国语言与文化》,3(03):136-144.

  沈骑,2020,“规划语言就是规划社会”[N].社会科学报,2020-09-05.

  束定芳,2011,德国的英语教学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发[J].《中国外语》(1):4-10.

  王文斌,李民,2017,论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建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05):732-742+800-801.

  文秋芳,2019,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J]《外语教学与研究》(5):735-745+801.

  张天伟,2021,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主要问题和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01):13-20+144.

  张治国,毛立群,2011,美国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8):51-54.

  张治国,张晓瑜,2019,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制定研究[J].《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02):1-11+120.

  1

  

篇十一:外语政策规划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外语政策对公众的影响及解读

  作者:付颖耿静文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12期

  【摘要】一个国家的外语政策对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浅谈我国外语政策及其对公众产生的影响,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解读我国的外语政策。【关键词】外语政策公众影响解读一、引言外语政策属于语言政策的范畴。要了解什么是外语政策首先得了解什么是语言政策。语言政策是指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当前我国的外语政策主要涉及的是英语政策。了解并正确解读我国的外语政策关乎国计民生,故有必要了解我国外语政策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外语政策及其对公众的影响。二、我国外语政策研究的发展历程总体而言,我国的外语政策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改革开放伊始的无序发展状态,无政府监管和干预阶段;在此阶段,国民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意识是原发性的。改革开放使得人们意识到做生意、招外商引资、进入口贸易需要学好外语,对外合作与交流需要学好外语,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学好外语。总之,外语的重要性已经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内长达几十年一直掀起了学外语(主要是学英语)的浪潮。例如:电视台的各种外语学习类节目、酒店英语、旅游英语等系列丛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小学至考博,评职称,英语都是必修或必考科目。有学者认为此种无序发展的状态使母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而且不利于筛选真正具有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学生进行深造学习。如:著名画家兼学者陈丹青就公开抨击过当前国家研究生和博士入学考试中对英语单科分数有最低要求这一政策。2.我国的外语政策研究逐渐从无序发展到回顾性反思阶段,并过渡到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有学者和有关部门意识到了外语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关乎国家发展和稳定。例如:我国国家级的外语考试明确了考试内容和难度,考试大纲等内容;我国国家汉办为提高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的教学质量,规定了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外语能力水平;亚太地区的很多国家都已经将外语政策与规划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这些研究给了中国学界和政府重要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我国的外语政策研究还不成熟,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宏观与微观研究脱节,实证研究匮乏。三、我国当前的外语政策对公众的影响2013年10月,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框架方案,从2014年起,北京市高考将陆续启动一系列改革,从试卷分值设置、招生方式、志愿填报等方面进行渐进式改革。到2016年,本市高考英语总分将由150分降低到100分。根据该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从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值,将从150分提高到180分。数学维持原有分值不变,仍为150分。英语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文综和理综考试分值将增加,由300分提高到320分。1.积极影响。此外语政策一经公布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普遍认为此政策更加肯定了语文的地位,对弘扬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更有学认为此举并非是降低英语的重要性,而是以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点,利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既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高精尖人才。2.消极影响。外语政策开始被媒体各种解读;各种相关消息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被疯狂转载。例如,高考英语改革的政策释放出很多信息,学校,家长,老师,高中生们都给予了关注,并引起了各方讨论。四、正确、客观地解读我国当前的外语政策一些省份陆续公布2017年至更远年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其中明确了外语实行一年两考的政策,一些学者,如包天仁(2016)对此政策是否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提出了质疑。笔者亦有同样的疑问。外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科目是否也可实行同样的政策?另外,通过采访高中教师发现,由得教师对此政策表示不知情或不支持,任务该政策的出台势必影响教学的整体安排,还有的教师支持此政策,认为一年两考的外语政策可以给学生多一次机会,多一种选择。无论如何,外语一年两考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待更多专家、学者来解读、评判。五、结语纵观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学者认为,政府会从宏观方面,即国家利益的角度加强对外语的管理和干预,从而至上而下地增强对外语政策的关注;学界会增强对外语政策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以高校为单位的微观外语政策研究将会兴起。政府虽然是制定外语政策的主题,但是,公众,作为各种外语政策的客体,尤其是教师、学生、学校、外语教学或外语研究机构,也是政策的执行者或服从者,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积极地了解、正确、客观地认识我国外语政策的现状、其发展趋势,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利益坚持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导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1]包天仁.外语一年两考可行吗?是否体现了公平?[N].中国青年报.[2]蔡基刚.我国高校大学外语政策调整的范例及其战略意义[J].中国大学教学,2013(8):12-16.[3]蔡永良.关于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若干思考[J].外语界,2011(1):8-15.

  

篇十二:外语政策规划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一、引言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的兴起和发展与社会及世界新形式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发展与灭亡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且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紧密相连。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从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从最初满足人类的基本交际需求发展到社会化也就是政府通过隐性行为来对本国语言进行管理和规划。本文将从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规划的目的和意义。二、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是对社会上所存在的语言问题提供管理对策或是对语言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的、主动的反应和调节。通常来讲都是政府行为。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权威机构对社会上的语言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及管理的行为,这种干预和调节通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人为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语言规划是社会活动对语言的干预。对语言规划的定义还有一定的争论。Rubin和Jemudd(1971)将语言规划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语言改变,这种改变出现在语言系统本身,或语言活动方面,或两者兼有之。这些改变通常是有专门的规划机构制定出来的,也可以是由类似的授权机构制定出来的”。(徐大明,1980)而定义比较宽泛的是weinstein(1980)所指出的“语言规划是基于交际问题而在政府授权下所进行的长期不断地、有意识地为改变语言在社会中的功用所做的努力。”(徐大明,1980)虽然语言学家对其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概括与界定,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语言规划是政府或非政府的社会上的权威机构、社会团体对社会上所存在的语言问题如官方语、国语、标准语、通用语的选择及其地位的确定所采取的人为干预语言的管理措施。

  语言规划包括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语言的地位规划是指存在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职能,即确定哪一种语言或方言为官方语言,确立各民族的语言权利和公民个人的语言权利,确立官方与非官方语言的关系。本体规划是指为了地位规划中确立的语言或语言变体能够达到规划所预期的效果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规划行为。也就是说,地位规划是政府通过制定语言政策以巩固或提高某种语言的使用地位,如制定语言政策,官方语言的选择以及采取的语言协调措施等,本体规划是针对某种语言的自身结构,通过文字创制和改革,标准化,现代化,为语言或方言的标准化提供基本的手段,使它们能够充分的履行其各种社会职能。因而,语言的地位规划能提升语言的使用地位而语言的本体规划则能够增强语言自身的所指能力。

  语言政策是国家关于社会上的语言问题而采取的行政性措施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语言政策是将语言规划所涉及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国家的一种行政命令以期全体公民共同遵守。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使语言规划的实施行政化、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执行过程有法律依据和权威。

  三、英语的国别规划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英语成为广泛的国际通用语。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有其历史渊源。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把英语带到了它所能触及的任何地方。英语成为殖民地人民的第二语言。英国政府为巩固殖民统治,强化语言政策,迫使或通过文化经济渗透使殖民地人民学习和使用英语。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使英语在经济技术的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提升,并奠定了英语全球化的基础,美国独立后在经济政治和科技上的霸权地位无疑大大提高了英语的国际地位。因而,英语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语言问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就上升到了语言规划领域。如何规划英语在本国中的地位,各国采取了不同的语言政策。美国:美国奉行的语言政策是维护英语的绝对权威,美国素有‘Melting_pot’的称号,其民族构成十分复杂,包括多民族移民,这也构成了美国语言的多样性。美国政府推行维护英语排斥其他语言的政策,又没有明确规定英语为美国的唯一官方语言。这种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语言政策有效地维护了英语的绝对地位。现在美国的50个州已有27个明确规定英语为正式的官方语言。20世纪80年代的“En曲sh—only”运动也表明了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在政府与非政府间的语言活动中在维护语言地位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加拿大:加拿大以英裔法裔为主。19世纪下半叶,由于操英语者上升为主体民族,法兰西人为保护自己的语言文化,要求加强法语的地位,并争取到了法语同英语一样的官方语言地位,并在1976年取得了法语为魁北克唯一的官方语言的地位。因而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协调语言矛盾的作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在确保英语主体地位的同时进行语言规划,并制定相应的语言政策保护土着

  语,并对濒危语言做记录和挽救工作,同时推广双语教学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新加坡:新加坡是原属美国殖民地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华人,其次是马来

  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新加坡是多官方语言国家,包括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英语是主要的工作和教学用语,而且英语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逐渐取代马来语成为不同民族间的主要交际用大并逐渐取代马来语成为不同民族间的主要交际用语。以上各国语言规划及语言政策表明,在规划过程中对英语在各国的地位和国际上通用语的地位是肯定的。这种肯定是通过政府行为及人们的语言态度并通过立法来完成的。这也充分说明了,语言规划即人为的干预对英语地位保持的重要性。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历史文化传统、操英语人口数量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四、结语

  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是一种人为干预语言变化发展的措施。语言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认同感、宗教等社会力量的驱使下进行自我调节和发展,然而,更多的情况是当国家和人民对现存的语言状况不满时,由政府来执行对语言问题的管理规划以协调或解决所存在的语言矛盾和问题,以促使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英语的国别规划和个案例析也说明了英语的传播以及当今的国际地位与政府的语言规划和政策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及霸权地位等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由英语的国别规划及个案例析也可得出,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可以促使某种语言处于支配地位又可以危及到一种语言的生存和发展。因而,语言规划的执行和语言政策的制定应在保持本国国语地位的基础上保持语言生态平衡及文化多样性以促进语言间的和谐发展。下面这段不知道哪来的。。。。感觉接不上、历的事情,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把自己所见所闻的人和事,自编成简单的小故事,有的尽管编得很离奇,都不要批评,除给予鼓励和正确地引导、纠正外,要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再创造,还可组织讲故事比赛活动,从中发现优秀儿童,给以特殊培养。

  幼儿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活动,幼儿园的墙壁上常有各种粘贴作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让幼儿编故事,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而且对他们想象力的培养也有好处。

  (二)提供多幅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另一种好方法,是提供多幅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多幅图片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大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些什么,后问些什么,怎么问幼儿才能够易于接受。2.教师做好示范。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讲述结束后,还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这样更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三)、带领幼儿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

  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让孩子只待在幼儿园课堂上学习语言,要带领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感受世间万物,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有感而发。对眼前的事物用编故事形式加强幼儿语言训练,这样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再讲述事物特点,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也就是说,教师应充分利用众多的视听手段,让幼儿在听、讲、做、想中充分积累语言经验。总之,语言是人的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言语,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篇十三:外语政策规划

 OnForeignLanguageLearningPolicyofK-12inAmerica

  作者:许楠孔云军作者机构: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4100出版物刊名: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页码:50-56页年卷期:2015年第7期主题词:基础教育K一12外语学习政策外语学习能力

  摘要:文献研究发现,美国遵循单语主义传统,固守英语的霸主地位。其K-12学校的外语学习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前的步履维艰,到后人造卫星时代对外语学习大刀阔斧地改革,再到21世纪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语学习战略政策调整,并带来了外语学习领域内教学与评估的新进展。尽管美国民众对外语学习的成效众说纷纭,但其价值与意义得到了广泛认同。笔者认为,美国外语学习政策的演变一方面表明了美国支持个人全面发展、获得乐趣、增加学术或认知利益的一贯立场;另一方面,体现了美国社会将外语学习上升到保障国家安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的深刻认识。这对我国外语学习的语种规划、战略利益调整以及推进主体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篇十四:外语政策规划

 TheEnlightenmentof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olicyintheDevelopedCountriestothePolicyPlanning

  ofForeignLanguageEducationinChina

  作者:刘锦芳作者机构: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英语系,福建福州350202出版物刊名:黑河学院学报页码:40-41页年卷期:2016年第6期主题词:发达国家;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政策规划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是体现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是否稳定以及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外语教育主要特点在于:地区性差异、实用性、开放性及多元性。因此,汲取国外发展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现状,改革外语教育政策,在维护母语地位的同时,重视多语种的协调。

  

篇十五:外语政策规划

 建国7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建国70年以来我国语言政策、语言规划以及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来梳理和分析相关政策和研究成果,并对其走向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语言政策;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综述1.我国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的发展研究

  语言政策的概念多种多样,较为通俗的解释是“语言政策是指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者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等。”语言政策常与语言规划联系起来,Claudeson认为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二者都是政府机构的行为(Ager1996:3)。

  我国政府对语言政策的发展一直较为重视。我国语言政策的发展大致从1949年建国以来才开始起步,主要体现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根本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和“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国政府不仅从法律上给予语言政策以权威,同时还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规划和管理。例如在1954年设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动了引起全国响应的《汉字简化方案》,其工作包括编订汉字标准字表,制定词的连写规则等。因此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推广普通话;整理和简化汉字;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规范语言使用(道布,1998)。经“文化大革命”的停滞后,我国的语言文字规划布局工作于1977年重新提上日程。在新形势下,党和政府把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继续推动我国语言文字的改革。

  我国学者对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方面的研究也随着政策地推广而逐步展开深入。洪爱英、张绪忠(2016)对近10年来国内语言规划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从历时的视角进行述评。周庆生(2019)梳理了我国语言政策研究发展的历程,将此研究历程分为了四个时期,提出了两大发展动向,是近些年来较为全面的关于我国语言政策发展的研究综述。2.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研究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对外语教育的重视随年增长,制定了一大批相关的外语教育政策。70年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状态。胡文仲(2009)大致将建国以来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1)19491965年,我国的外语教育百废待兴,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2)1966-1976,“文革”期间遭受到巨大破坏;3)1977年至今,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外语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2.1除旧立新期:1949-1965年

  在这一历史阶段,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到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影响。建国初期,我国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俄语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周恩来总理在1952年亲自批准了《关于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的决定》,设立北京俄专、大连俄专等七所专门学习俄文的学校(李传松;许宝发,2006)。而在此时期,国内东西方语言受到的重视程度大不相同,如在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西方语言如英语、德语、法语等教学点的规模遭到削减,只剩下8个英语教学点,3个法语教学点和3个德语教学点(付克,1986),出现了语种设置比例失调的问题。而直到1956年,俄语人才供过于求时,西方语言的教育才逐步受到重视,如在1959年,北京广播学院的外语系开始设立英语、西班牙语、波斯语、葡萄牙语、波斯语等语种。由

  于1959-1961年间的自然灾害和错误(“大跃进”和“反右倾”),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遭到短暂停滞。在1961年恢复之际,政策文件允许第二外语除了俄语或英语外,还可选择其他通用语种如英语、德语、法语等作为第二外语(李传松;许宝发,2006),这就极大地缓和了我国语种设置比例不均的问题。建国70年以来,我国颁布关于推动外语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文件数不胜数,但有一文件最为值得重

  视,即1964年批准的《关于外语教育七年规划问题的报告》和《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较好地为我国的外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外语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1993)。这一纲要纠正了之前东西方语言教育比重不均的问题,把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学校外语教育与业余外语教育并重,并决定在学校教育中把英语确立为第一外语。

  2.2“文革”动荡期:1966-1976年在“文革”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之中,外语教育界是重灾区之一。“四人帮”散

  布的“外语无用论”使得外语教育的发展不进反退。在我国外语教育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周恩来总理五次亲临二外,极大地鼓舞了外语教育工作者。在70年代初期,随着意大利、奥地利、日本、英国等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建交以及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政府意识到国内外语人才的匮乏,故外语教育从1972年前后开始逐步恢复。如上海外国语学院于1972年恢复招生后,恢复了系的建制,设立英语系、德法系、西语系、日阿语系等,并增强教师队伍,增加图书藏书量和报刊的订阅量等(李传松;许宝发,2006)。除此之外,1975年夏季,教育部等部门按照中央指示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词典编纂会议,计划十年内编写中外语

  文词典共160种,其中有7种常用外语词典(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共81部,其他外语词典共48部(李传松;许宝发,2006)。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1971年开始编纂《汉英词典》,而后《日汉词典》、《法汉词典》等也相继应运而生,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动荡

  时期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2.3恢复发展期:1978至今

  “文革”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教育科学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外语教育也开始了新时期的发展。外语教育座谈会的召开首先回顾了以往我国外语教育中的问题,如建国初期大力发展俄语导致语种比例失调,

  对中小学外语教育重视不够等,并做出了以下建议:加强中小学外语教育;集中

  

篇十六:外语政策规划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一、我国外语教育史

  到了20世纪60年代,顺应当时中苏矛盾激化和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交往加深的背景,教育部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做出了外语教育的改革,如专业外语教育与公共外语教育并进、重新建立一批外语院校、聘请外籍老师、选派留学生等。这些政策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才被迫停止。但是那一时期外语教育政策的失误是显而易见的,俄语人才过剩,但是其中有很多又满足不了社会对专业的要求,比如翻译,工程等,而英语等其它外语人才缺口巨大。

  改革开放以后,外语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其中的英语教育取得了巨大进展。197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教育的通知中提出,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也要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语被纳入高考范围,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到20世纪90年代,英语已成为与语文、数学并驾齐驱三大主课之一。另外,各种英语水平考试被引进和启动,各种民办外国语学院、英语培训市场、教材等纷纷出现。

  二、外语教育现状

  我国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在轰轰烈烈开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而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反映出长时间积累的一些问题。例如,各种外语重要性应如何排列,各自应占什么比例,培养多少学生,应如何连贯成一体等。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开始,乡

  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这标志着我国的英语教学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近几年来,我国城乡中小学在课时安排上,已经把英语与母语置于同等地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课设置为每周4~5课时,每课时40分钟。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掌握一定的词汇(接触1200个单词,会拼写450个左右)和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课为每周四课时,目标定为: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头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的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增进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高中英语总课时量为384课时,周课时累计为12课时。而且,整个中学英语学习的六年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给出了不同等级的评价。于1998年12月正式通过了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这样从小学到大学日渐成熟的教育体系确定了英语在中国社会上的重要地位。

  教育家Graddol认为在现今社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的同时,世界范围内英语的地位正在经受着冲击。“英语已经失去了其唯一地位”,一些其他的语言,特别是汉语、西班牙语等已经在一些国家显示出优势。在英语强势地位的对比之下,我国小语种的教育发展相对社会的需求发展是缓慢的。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只有几十所高校真正有成系统的小语种人才培养经验。而且这些人才的流向比较固定。根据对我国小语种人才培养有影响

  力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项调查,该校小语种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已经全部落实去向,除了选择上研究生之外,大部分选择了外交、国防、经济、教育等国家机关,少部分从事广播、出版、宣传等工作,真正去企业或从事社会教育的很少,这就造成了小语种人才的相对短缺。

  三、外语教育的问题讨论与构想

  语言政策属于政府行为,是国家干预语言使用的主要手段,对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当今情况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既要考虑到社会各个层面,又要充分认识到外语教育的现实问题。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5%,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专业人员就更少。考虑到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国家外语教育政策应确保英语的优先发展地位,同时兼顾多元化发展的方针,可以将与国家对外交往、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外语如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列为优势语言。另外,希望设立全国性、权威性的外语教育咨询机构,由其负责全国外语教育的指导工作,制定统一、连贯的外语专业的教育标准;协调和统筹各个层次的外语教育,为政府制定教育规划和政策提供咨询。针对目前外语考试五花八门,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性、比较性的现状,设立统一的权威考试机构,举办统一的外语水平考试。考试可分为若干等级,由考生根据自身外语水平和个人需要自由报考,考试机构颁发经过认证的、国家承认的证书。这样,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真正提高外语教育水平。

  回顾我国外语教育的历程,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方面。根据现实情况,外语教育政策应该既要确定一个与时俱进的目标,又要致力于解决我国外语教育确实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外语教育可以说是全民性质的,开始于幼

  儿阶段,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学习过程中。高层次的外语教育分成外语专业和大学外语两大块,各有各的教学思想,很少切磋。另外,虽然各阶段都开设英语课,但教材衔接性很差,很多在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在以后还在不断重复,而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又不能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提升不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导致了外语学习数量和质量上的矛盾。而小语种人才短缺问题也考验着我们外语教育政策上的导向,是坚持英语的第一外语,鼓励全民学英语,还是英语教育和其他外语教育在比例上调配合理,都是我国外语教育应该研究的问题。

  

篇十七:外语政策规划

 六通过语言政策来保障母语的卓越性地位从外国的语言政策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强大与其对母语对地位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母语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而该民族只有有了一定的凝聚力经济才能够有一定的发展动力

  语言规划与政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我国的语言规与语言政策百科全书将“语言规划”(LanguagePlanning)定义为“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通过制定某种语言政策而试图控制某一语言的使用、地位以及结构的行为”。自该术语出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解读。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兴学科,其研究成果逐渐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也成为各国政府和机构制定、实施语言政策的理论基础。我国语言基本政策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以下两条规定中:“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观察我国外语教学政策的变化不难发现与当时所处时期紧密相关。20世纪50年代时期,当时外交政策“一边倒”地倾向于苏联,于是俄语成为我国的第一外语。1953—1954年间,国家出台了几项规定都是在缩减英语教育的普及程度,这些规定导致了外语教育片面发展,俄语发展过于迅猛且供大于求,而英语教育规模减小且水平下降。60年代初,由于和苏联关系恶化以及我国与西方、亚非拉等国家外交和贸易的良好发展,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上升。在此大背景影响下,国家在外语教育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新设立了几所独立的外国语学校,为优秀的

  外语人才提供良好生源。[2]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英语教

  育的发展更加迅猛。1979年3月教育部指出,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提出了如下语种方针:“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3]

  而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英语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外语,隐约有超越母语的势头。特别是2000年以后,掌握英语的人才剧增,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但优秀的英语人才还是缺乏。因此,国家提出培养优秀英语人才,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能力,强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更加注重人才实用性。

  由此可知,影响我国外语教育的各阶段语言规划与政策都和当时所处历史阶段息息相关。

  二、外国的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美国强调语言一致性,但与此同时特别注重英语的突出性,并降低其他语种的影响力。蔡永良指出:美国语言的一致性不仅体现了其整个殖民时期英语殖民者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是贯穿于美利坚合众国建国甚至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始终的理想和追求,它一直是美国语言态度和政策的准则。[1]从中不难看出,美国的语言政策是保护母语。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澳大利亚语言规划主要注重以下四点:第一,确保澳大利亚标准英语处于主导地位的同时巩固其

  主导性;第二,注重土著语的保护和研究;第三,加强其他语言的教学,且对语言的选择有明显的经济倾向;第四,注重提供多语言服务。

  法国的外语教育政策。随着美国在二战后的不断强大,英语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由此,法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法语和法兰西文化。且斥巨资以多种方式来推广法语,和多国大学机构建立了语言合作等项目。

  三、启示及建议从对国内外语言教育政策的解读,不难看出我国外语教育中存一些问题,如:英语人才输入与输出的不平衡;外语单一化严重但人才需求多样;外语学习实用性不强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以立法的方式确立语言教育政策借鉴法国和新加坡,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保汉语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强制性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这样有利于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同时,还可以立法来确保外语的学习及语言地位;法律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以及意义。(二)外语语言政策要促进多元化外语教育的发展50年代以俄语为第一语言以及自70年代起至今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这造成了我国外语学习的单一性。大部分学生从小学习英语,而只有在进入大学时,才有机会接触到其他语言,造成了小语种人才匮乏以及区域分布不合理的情况。由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可以得

  出,如果专业的设置以及人才的培养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使得语言学习者更快地通过语言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重视外语学习的长期实用性大部分人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大学一毕业,英语全忘光了。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因此,英语的有用性也越来越大,应该大力提倡长久学习英语。同时,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只有成为这样的多方面人才,才能更受市场的欢迎。(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79页)(四)注重高级语言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国民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但是,高水平的外语人才还是少之又少,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高水平以及具有高专业素养的翻译人才还很缺乏,数据表明: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大约只占总数的5%,而其中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专业人员就少之又少了。[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外语教育水平目前还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五)外语语言政策宜粗不宜细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还需要注意坚持宜粗不宜细的大原则,即在规定外语学习的总制度下,对于每个个人学习什么外语以及外语学习到何种水平,应该根据个体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各自需求来决定。对于有其他语言天赋的人,更不能用只学英语的政策来影响其发展,使人才战略蒙受损失。

  (六)通过语言政策来保障母语的卓越性地位

  从外国的语言政策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强大与其对母语的

  绝对地位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母语可以代表一

  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而该民族只有有了一定的凝聚力,其经济才

  能够有一定的发展动力。所以,当我们大力提倡外语学习时,还需

  要维护我国汉语的主导地位。甚至于可以学习法国的政策,在我国

  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的良好前提下,

  全力推动汉语的学

  习,同时增强汉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

  全球化。

  四、结语

  语言政策和规划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语言政

  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政治因素,而且还

  得考虑市场经济因素,只有这样,语言政策才能有不仅利于我国外语

  教育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全方面发展。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