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西方‘诗’与‘艺术’的概念演变

西方‘诗’与‘艺术’的概念演变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22 09:34:06 点击: 推荐访问: 概念 演变 艺术

  摘 要:西方‘诗’与‘艺术’概念的起源可以溯源到古希腊时期,其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介绍了西方代表文论家对‘诗’和‘艺术’概念的界定,追溯了‘诗’和‘艺术’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分析了两者间的关系。
  关键词:西方;诗;艺术;技艺;概念
  一、西方古典文论中‘诗’概念的变迁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诗学发展史的重要文献,推动了诗的发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诗歌分为两类:“一种是完全通过模仿,即悲剧或喜剧;另一种是诗人表达自己情感的,如酒神赞美歌”。对于第一种诗及诗人柏拉图是持贬斥态度的。在柏拉图看来,模仿与“和真理隔两层的第三级事物相关”,认为这类靠模仿形成的诗是不具真实性并且有“纵容快乐和痛苦替代法律和理性”,从而“腐蚀最优秀人物”的恶果,因此他认为应该将其逐出理想国。而对于酒神颂歌、神灵附体的诗歌之类的第二种诗,他还是持着积极的态度。他认为诗是使人在神灵附体的情况下传递出来的神的话语,认为“文艺创作来自诗人的灵感,来自神力凭附时的一种迷狂冲动”,而非技艺可以习得,将诗艺与技艺区别开来。
  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诗视为有规则的技艺的一部分,且认为诗是模仿的艺术,提出模仿是出于人的本能和天性,模仿的艺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求知,还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将创造与模仿结合起来,肯定文艺的价值,肯定模仿艺术。
  到了中世纪,诗长久地依附于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与哲学中,仍然不被视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中世纪时期,诗作为语法课上常用的例子而出现,昆体良曾将语法学定义为:“正确言谈的科学,诗人的学问”,维克托利努斯也在《论语法艺术》中把语法学定义为:“解读诗人和历史学家的科学”。在古代著作中,除亚里士多德《诗学》外,几乎所有的批评作品都借助了修辞学的理论,如朗吉弩斯的《论崇高》,德美特里乌斯的《论风格》等都是当时典范的修辞学文本,贺拉斯的《诗艺》也得益于西塞罗的修辞学理论,可见当时的诗学与修辞学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将诗与逻辑学相联系早在古典主义晚期亚里士多德的评论者那里已经建立,而其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复兴,“诗是逻辑学的一部分”的观点随之产生。但这种说法其实是宣称诗学是一种工具或才能,不具有内容;是技艺而不是科学;否定了寓教于乐的传统,在当时也引起了争论,到十六世纪,关于诗在科学中的位置也成为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同于诗与三学科的关联,诗与四学科是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被视作哲学或神学的一支,也由此产生了中世纪批评的主要类型。
  锡德尼的《为诗辩护》是文艺复兴时期关于诗的论述的重要文本。锡德尼对诗歌本质和诗歌的社会功用进行了辩护,他坚持着创造性摹仿的诗学观,强调诗的目的是“导致德行,怡悦性情”,从历史起源上来追溯,通过诗与其他学科间的对比,确立了诗作为文化之源的不朽地位。锡德尼还将诗分为“模仿上帝的不可思议的美德的”、“属于搞哲学的人们的”说教诗及“真正的诗”即为了教育和怡情从事模仿的诗。从锡德尼对于第三种诗歌的论述可以看出当时诗的概念已逐渐明晰,开始接近现代意义上的诗歌概念了。而对于诗歌怡情悦性和启发德行的论述则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古代以来一直流行的寓教于乐的诗学观念。
  到了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语言艺术分为演讲术和诗艺,将诗艺定义为“把想象力的一种自由游戏作为知性的事务来实施的艺术”。康德认为诗人虽然宣告的只是一种娱乐性的理念游戏,却可以促进知性的事物,且在一切美的艺术中,诗艺保持着至高无上的等级,同样具有康德论及美的艺术时谈及的艺术丰富性。
  二、西方古典文论中‘艺术’概念的变迁
  ‘art’(艺术)一词源于拉丁文‘ars’,而这一词又可以追溯到希腊文的‘Τ?χνη’,用来表示技艺、技巧、技术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讨论到城邦的建设及城邦统治者、护卫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正义时谈到了一些关于技艺的看法,他认为医学、烹调、军事、制鞋等诸多方面都是技艺的一个层面。当时技艺的概念范围十分广泛,把音乐、绘画、建筑乃至诗歌这些被后世认作是艺术的门类归入了技艺中。而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分为理论、实践与制作三类,其中制作可以说就是当时所说的技艺,而诗也属于制作科学或技艺的范畴。这一时期,还没有单独的艺术概念,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未能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将科学、手工艺都与艺术联系在一起。
  “liberal arts”这一词始于古罗马时代,据目前所知这一概念最早由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提出,而瓦罗在其《学科九卷》中列举九门自由艺术,与粗俗艺术相区分,但当时雕塑和绘画却不属于在内。到了中世纪更加详细地提出了“自由七艺”,以将其与所谓的机械艺术相区别,但这时的艺术仍然不同于现代人对于艺术的定义。
  直到公元16世紀,艺术一直被认为是以规则为依据的生产3,仍然侧重于技艺、实践技巧等含义,但艺术的概念开始有了转变。在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的意大利,迪赛诺概念被提出,将绘画、雕塑以及建筑希纳入自由艺术领域,与手工技艺相区分,但艺术还未能从科学之中分离出来。达芬奇在其《画论》中试图将绘画与雕塑、诗歌等其他门类做比较,说明其优越性,并力图证明绘画是科学中的一部分,而非艺术的一部分。从达芬奇在其绘画理论中大篇幅的讲解透视、解剖、光影关系等就可看出在当时艺术与科学的界线并不明显;而现代意义上的哲学观念在文艺复兴早期的定义也并不十分清晰,在达芬奇的时代,科学一词还往往与自然哲学的观念更为接近。
  到了18世纪,巴图将诗歌、绘画、音乐、雕塑、舞蹈、建筑、修辞等纳入“美的艺术”范畴中,“美的艺术”概念也被提出来4,而后莱辛、康德、席勒、黑格尔等人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美学观点,完善了美学体系。18世纪中叶起,艺术从手工艺和科学中独立出来,人们开始将‘美的艺术’称为艺术。
  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将艺术与科学、自然及手艺进行了区分以明晰其特点。他将艺术区分为审美的艺术和机械的艺术,又将审美的艺术分为快适艺术和美的艺术,并重点对美的艺术进行了界定。康德还进一步细分,将美的艺术分为语言的艺术、造型的艺术和艺术作为诸感觉的自由游戏。康德将艺术这个概念与美联系在一起,大篇幅地阐述了美的艺术的相关概念,对美的艺术进行了分类,塑造了现代人对于艺术定义及内容的基本观念,并强调了创作主体和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对于艺术的重要意义。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