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21 09:36:29 点击: 推荐访问: 中国 中国1921电影观后感 中国2022冬奥会的感想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健全学生情感、启发学生心智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脉相承。但是囿于各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路径,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在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多年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为先的理念早已达成共识并根深蒂固,但实际教育教学环节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现实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而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作为涵养学生人文精神、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理工类高职院校表现得最为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如何顺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发挥中国传统文化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这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非常广泛。本文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指教育者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所包含的“忠孝礼义仁智信”等道德思想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而本文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与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相关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等知识。
  简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让高职学生有机会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教育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行为规范的教育,其价值是教导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和准则,以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国学著作中有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拓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而思政教育工作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传承和发扬。
  二、当前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根据江西省教育厅2018年的统计年报,全省共有公办和民办专科学校56所。据粗略调查,全省高职院校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即便开设了相关课程,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也非常明显。这种现象在理工类高职院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理工类高职院校屈指可数。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颇多:一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学术型和学科型人才截然不同,高职院校侧重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客观上决定了高职院校会把大多数精力用在学生的技术和技能训练上。主观来讲,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群体的需求急增,学生技术技能训练是立竿见影的,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发挥成效的周期較长,评价指标模糊。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即比较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往往轻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不同高职学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知和重视程度不一,也必然导致中国传统文化课会在不同学校遭遇不同的开课困境。
  (二)相关课程教师的授课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质量好坏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密切相关。这种基础文化课往往在高职院校中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这就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建设和壮大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一方面,高职学校普遍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比如在师资培训和教学设备方面会对专业课教师或者竞赛指导教师有倾斜,这个群体的相关培训机会多,教学设备配套也更为齐全等。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这类“副课”的教师就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所以培训机会少,相关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外部激励机制和政策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能力的发挥。
  另一方面,承担了这类基础学科的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不高。与专业课教师的待遇比较,他们既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又会觉得自己教的是“副课”,自觉地降低了授课的要求,久而久之,教师上好课的主观意念下降,上课热情和成就感逐渐消退,直接导致授课水平下降。
  (三)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有些高职学校的中国传统文化授课教师习惯沿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即重背诵不重理解,重训练不重兴趣,导致大学课堂依然流于程式,没有真正达到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文学经典精粹、涵养个人人格修养的目的。其结果就是,课堂上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要么教师授课水平有限,又懒于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教科书的知识进行生搬硬套,知识的传授过程索然无味,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需求,导致课堂质量大打折扣,学生失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要么教师水平高,但是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不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导致所授知识远远超过学生的理解范围,让国学成为难以企及的“阳春白雪”,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授课质量。
  (四)教材选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教材管理制度不健全,客观严格的评审标准缺乏,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挑选教材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比如有些教材的选定没有经过任何研讨会充分研究,可能就是由一位教研室主任或者某一位课任教师提出来的,个人喜好和主观性太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秀教材的使用,也影响着国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学校党政领导理应站在全校统筹的格局中,从大思政的角度来做规划、定目标,围绕当前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堂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解决路径。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