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对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对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摘要:父亲角色的重新定位已成为当务之急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父亲角色的内涵并结合当前父亲角色定位现状分析其原因、论述了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对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影响及父亲角色定位的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角色;学前儿童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涵义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涵义
  家庭教育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第一个环境,原生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人格和认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家庭的复杂性使父亲角色尚未有一个学术上准确定义,而一般通常定义为:父亲角色指特定社会对父亲所期待能做到行为能力。
  (二)父亲角色定位的现状
  在学龄前时期,最经常介入儿童学龄前教育的男性是父亲和所在幼儿园男老师。就目前中国从2005~2010年的“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父亲不管是在幼儿的教育,还是情感、陪伴、游戏上,都没有尽到父亲之职[1]。我国的男幼师数量是总幼师人数的万分之七,虽然这个数据在逐年上涨,但这个数据在二胎政策下远远不能被弥补。男性角色在学前教育中的缺乏导致社会对于男性角色对儿童教育的意识的缺乏。
  (三)父亲角色定位现状产生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从中国社会文化来看,“男耕女织”到现代社会的父亲的经济角色。母亲一般被认为是儿童教育的首要承担者,父亲则被认为是抚养子女责任之外的角色,父亲以经济承担压力大原因少参与或不参与家庭教育。此外,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比率低的现状不能脱离政府机构的教育财政对于教育投资的比例不足和教育机构的工作缺乏。
  2.家庭的因素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品质,影响人格发展及管理情绪的能力[2]。学龄前儿童的成长特点要求首先要遵从学龄前儿童成长规律,从各自原生家庭中成长的父母组成新的家庭,会在教养方式上拥有不同的教育观念,不能通过沟通分析选择合适的学龄前儿童的教养方式,会侧面影响父亲角色作用的发挥。
  3.父亲自身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把人分为不同的气质类型,分别为胆汁质、多血、抑郁、粘液质,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父亲对儿童采取的教养方式因为其气质类型影响不尽相同。父亲的男性气质为培养幼儿优秀的品质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3]。
  二、父亲角色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
  (一)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性别角色是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价值期望的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的过程。父亲能直接给幼儿提供角色行为的参考榜样,帮助学龄前儿童学习有利于自己性别角色发展的行为。研究得,父母如果在性别角色上持有非传统的态度,如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参与家务劳动及喂养婴儿的事情,他们的孩子与那些父母在性别角色态度和行为上持有较为传统思想的孩子比较,对性别刻板印象甚少,在兴趣和能力倾向上表现出较少性别刻板印象[4]。
  (二)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根据父亲和儿童关系的研究,Paquette对描述父亲和儿童之间的关系了提出了父亲和儿童之间激活关系(father-child activation relationship)[5],理论提出父亲与儿童的激活关系是儿童积极活动能力的基础,与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不同,父亲和儿童之间激活关系是在活跃游戏中建立的,在有游戏的需求时会选择亲近父亲。父亲参与教养责任的程度高,利于幼儿学习正确的情绪调节方式。激活关系不能在游戏中建立的话,会造成儿童活跃游戏性行为的缺失,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三)对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影响
  学龄前是儿童的道德行为学习关键时期,研究发现,与父母共同参与教养的家庭相比,父亲缺失家庭的男孩在内部道德判断、接受批评、道德价值和规则一致性上得分要低[6]。父亲缺失和父亲存在的儿童之间很少会有差异,但是父亲存在家庭的儿童成长表现会比父亲离开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儿童表现出来更少的反社会现象。
  (三)对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学龄前儿童从出生开始的智力发展在遗传基因基础之上,受到来自家庭环境、父母关系、教育资源等等共同的影响。在家庭中成长的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受到父亲遗传基因的影响,父亲角色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儿童自主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是对母亲角色作用的补充和延伸。
  (四)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于社交关系与儿童社会化和人格进行研究得出论断得知,父亲在与学龄前儿童交往时间上花费的时间越长,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越强。高频次的进行社交的互动有利于缓解儿童进入幼儿园不适应期。可在Spivack 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7]。
  三、父亲角色定位的策略
  (一)社会的支持
  瑞典自1995年1月开始实施《父亲法》,规定父亲在幼儿出生后,必须请一个月假来照看幼儿[6]。在十三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大教授林勇建议:男女同休产假。父亲的育儿假推动社会大众对于父亲养育责任的关注,给予更多父亲和儿童相处的时间。政策唤醒大众对于父亲参与学龄前儿童教育意识的,更多父亲有精力和机会参与到这些教养活动中。
  (二)学校的支持
  幼儿园作为教育活动的前沿战线,担负着引导大众树立正确育儿观念的责任。联合家庭开展家园合作的活动,有效的利用各个儿童的家庭资源,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例如发挥父亲角色的性别优势,让不同职业的父亲到幼儿园中去参加亲子活动和亲子游戏,定期开展有关的养育讲座,增强父亲参与儿童养育的责任意识,树立父母共育的平等教育观。
  (三)家庭的支持
  家庭环境对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是夫妻关系和双方教育态度的一致性。父亲角色的发挥需要母亲角色的支持,给父亲角色作用的发挥留有空间。其次祖辈们要改变教育观念,减少干预鼓励父亲参与儿童教养,促进父亲们拥有清晰认知以及对于自己角色定位的意识,主动积极学习教育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洁,余婧.父亲角色对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6(01):39-42.
  [2]王志英.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陈丹.幼儿园活动中的父亲参与不可或缺——基于性别心理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09):141-143.
  [4]许岩,纪林芹,张文新.城市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特点及其与性别角色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3):35-40.
  [5]余舒.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6]赵连伟. 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现象调查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7]李星.父亲角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6):82-84.
  作者简介:陈婉青,1996-6,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本科,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