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我父母与许广平夫妇交往的难忘岁月

我父母与许广平夫妇交往的难忘岁月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11 09:41:00 点击: 推荐访问: 夫妇|交往|难忘|父母|岁月

  今年是笔者的父亲金性尧和母亲武桂芳诞辰100和101周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笔者应《民主》杂志之邀,撰述一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父母亲与鲁迅先生及其夫人许广平之间的友好交往。
  父亲金性尧,笔名文载道,20世纪50年代加入民进。18岁时曾因仰慕鲁迅先生,向其请教写作杂文,与其有过四通书信来往;鲁迅先生逝世后,与母亲一起参加过鲁迅葬礼,还在许广平先生家中校勘过《鲁迅全集》,之后还主持编辑过《鲁迅风》杂志。2007年父亲去世,周海婴先生听闻致电表示哀悼,并对我讲我父亲当年和许广平先生是关系较为密切的好朋友,一直到许广平先生后来去了北京,关系才渐渐疏远,并请我们子女节哀保重。
  母亲武桂芳,笔名木圭,20岁左右时,曾跟随许广平先生参加过《上海妇女》编校工作,并采访、报道沦陷时期上海难民营及纱厂女工的生活,有过一段较为密切的交往。
  以下分别撰述之——
  父亲和鲁迅的四通书信
  1934年,父亲18岁,是个爱好写作的文学青年。因从家乡浙江定海到上海不久,对上海的文坛还不熟悉,因此用业余时间向定海的《舟报·欸乃》副刊写稿,写的主要是杂文,即父亲后来主编过的《鲁迅风》流派的杂文。
  当时年轻幼稚的他,非常敬仰鲁迅先生的风骨,极想一睹鲁迅的风采,也想向鲁迅请教如何写好杂文,鼓足勇气之后,便写了一封求见信给鲁迅,并托内山书店转交,没想到第二天(1934年11月19日)就收到回信,信中说:
  但面谈一节,在时间和环境上,颇不容易,因为敝寓不能招待来客,而在书店约人会晤,则虽不过平常晤谈,也会引人疑是有什么重要事件的。
  这番答复对父亲来说,既为意料之中,但也没想到自己景仰的鲁迅先生竟是这么诚意,不免很受鼓舞,于是马上写了第二封信给鲁迅。有意思的是,父亲写给鲁迅的信,原是写的金性尧,因毛笔字迹潦草,“性”字被鲁迅看成了“惟”字,父亲又不好意思纠正,于是将错就错,第二封信干脆署名“金惟尧”。五天后,父亲又收到鲁迅的第二封复信,信中说:
  在中国做人,一向是很难的,不过现在要算最难,我先前没有经验过。有些“文学家”, 今年都做了检查官了,你想,变得快不快。
  《新语林》上的关于照相的一篇文章,是我做的。“公汗”也是我的一个化名,但文章有时被检查官删去,弄得有题没尾,不成样子了。
  所谓“关于照相的一篇文章”,即收录在鲁迅《且介亭杂文》中的《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发表时署名孺牛。文中说的中日两国照相师对于孩子的动作和姿势的要求,“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也就是通过儿童的外在姿势来窥探他们内在的精神状态。
  此文反映了鲁迅的美学观点。接到鲁迅的第二封信后,父亲到附近的理发店去理发,恰巧碰到有一个父亲带着10歲左右的孩子也在理发,非常斯文,理发时能听从理发师的摆布,因而受到理发师的称赞,而称赞的内容却是“少年老成”之类的话。这使父亲想起了鲁迅的那篇文章,回到家后,便写了一篇千余字的“速写”文章,写完之后寄给鲁迅,要求他修改。鲁迅收信后当天即回信,信中说:
  稿子并无什么不通或强硬之处,只是孩子对理发匠说的话似乎太近文言,不像孩子,最好改一改,另外有几个错字,也无关紧要,现在都改正了。
  父亲寄此文给鲁迅,当然是希望他能多修改些,最好能让此文在上海报刊上发表。没想到鲁迅除了改正几个错字外,其他并没多修改什么,这不免使父亲大失所望。年少气盛的父亲,冲动之下又写了一封信给鲁迅,言辞之间显然不够尊重,有一些“使我很失望”之类的话。
  鲁迅的第四封复信(12月11日)中写道 :
  先生所责的各点,都不错的,不过从我这方面说,却不能不希望被原谅。因为我本来不善于给人改文章,而且我也有我的事情,桌上积着的未看的稿子,未复的信还多得很。对于先生,我自以为总算尽了我可能的微力。先生只要想一想,我一天要复许多信,虽是寥寥几句,积起来,所花的时间和力气,也就可观了。我现在确切地知道了对于先生的函件往还,是彼此都无益处的,所以此后也不想再说什么了。
  关于鲁迅和父亲通信的中断,父亲晚年在《关于鲁迅的四封信》中回忆道 :“现在想来,除了‘因为我本来不善于给人改文章’这一句或有谦逊意味外,其余说的全是事实,我们只要看看这一段时间他的日记,每天收到和寄复的信件就够使他应付,加上会客、写作,浏览新得的书刊也很费事,而他这时的健康状况也在下降,须藤医师常来诊治。从他将我原稿上的几个无关紧要的错字的改正上来看,他还是将稿子从头看到底的,也就是‘我自以为总算尽了我可能的微力’了。如果换了别的‘名流’,要他亲自复信给一个无名的素昧的青年,恐怕就不容易了。而且我文章的基础如此,即使换了别的老作家,也很难改得像样些。这一点,自从参加了编辑工作以后,自己也就有了深刻的体会。”
  父亲和鲁迅的书信来往虽然最后因父亲的年少气盛,言辞之间也不够尊重,鲁迅先生在回复了第四封信后便中断了通信,但却丝毫未影响父亲对鲁迅的尊重和崇仰。
  两年后,鲁迅去世,父亲和母亲一起去万国殡仪馆参加他的葬礼。
  1938年4月到5月间,父亲到淮海路许广平家中校勘《鲁迅全集》,同年6月15日,《鲁迅全集》出版,父亲很是兴奋,他在1938年11月出版的《边鼓集·说到〈鲁迅全集〉》一文中道:
  在这“言路之窄,正如活路之窄”的上海,居然能有这样浩大的人力,物力,出版了厚厚二十大本的《鲁迅全集》,恰如出现了一颗子夜的巨星,那光芒,那重量,那望不见的美,听不到的声,将永远炫耀在人们的头上。
  1938年12月 ,当时文坛的一部分文人疯狂抨击和围剿“鲁迅风”杂文,父亲便针锋相对地提出办一个《 鲁迅风》刊物,在时任中共地下党“文委委员”王任叔的支持和具体部署下,由父亲实际主编的《 鲁迅风》创刊号于1939年1月11日正式出版。这本秉承着鲁迅辛辣的杂文风格的周刊,叱咤风云,虎虎有生气,发刊词由王任叔以巴人的化名在父亲拟稿上写成,除了引用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是中国第一等圣人”,是“新中国的圣人”外,还认为“我们为文艺学徒,总觉得鲁迅先生是文坛的宗匠,处处值得我们取法”。《鲁迅风》最终成为上海“孤岛”时期颇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