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群建设探析

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群建设探析


  〔摘 要〕音乐理论教学对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影响到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知识修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师范类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综合性高校的教育背景,进而探讨音乐理论课程群的相关问题,试图建设一套以学生培养为目标、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的课程系统。
  〔关键词〕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群;学科发展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长期以来着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能熟练掌握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能有层次地汲取声乐、器乐、舞蹈中的技能技巧,这一理念强调了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培养理论素养的重要性。本文基于综合性高校的教育背景,进而探讨音乐理论课程群的相关问题,试图建设一套以学生培养为目标、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的课程系统。
  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音乐理论教学对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影响到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知识修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师范类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导致音乐理论教学流于形式,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缺乏鲜活性。这是理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更新教材,不将学科的前沿性带入课堂,致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感觉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課程之间缺乏关联性。音乐理论课程大都强调单个学科与知识的独立性,注重一门理论课程自身的逻辑结构,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从而缺乏音乐理论教学的整体性,致使课程之间的内容难以渗透。
  再次,课程考核缺乏实践性。音乐理论课程大多采取应试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忽视理论课程的技术操作性,此外,缺乏实践环节的理论课程,会降低学生对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最后,教学手段缺乏多元性。灌输式教学是理论课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课堂缺乏互动,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后教师也少有机会给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致使学生没有兴趣自主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二、音乐理论课程群建设的基本原则
  课程群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大力提倡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具有综合性强、整体性高的特点,能高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水平。目前,对课程群的理解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是以学科作为划分界限,指某一学科内的诸多课程的集合;其二,是以专业作为划分界限,指专业课程体系的某一类别的课程集合。本文立足于第二层面,主要将以下三方面作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培养方向的不同定位,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上应该采取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方式,以此加强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感知,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建立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意识。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可以多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观摩艺术活动,进行音乐创作等,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真正做到智能的开发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抓手
  全面提高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明确教学改革的意识和方向,在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指出:“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研究和改革主要专业或专业群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研究和改革基础课程、主要课程和教学内容和体系……”。积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大纲、方法、计划等做出大胆创新,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结合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和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学材料,此外,搭建音乐理论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定期讨论和研究课程群的开展情况、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课堂教学、教材编写、考核方式、教改方案等方面,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方案。
  (三)以课程逻辑关联为纽带
  音乐理论课程群是以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方法、要点等逻辑联系为契合点,通过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安排和规划,不仅需要填补课程之间的衔接缝隙,而且需要加强课程之间的紧密度。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一书中指出:“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课程变革有深刻的影响,它要求课程变革的目标要考虑身心发展的全面性与完整性,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课程变革要整体地考虑,各门课程要相互协调……”。课程群内的课程之间应该相互影响,让学生能更好地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从整体上把握课程之间的知识要点。先要清晰认识到课程群建设与课程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一门课程建设只需要考虑自身的系统性和内容结构的合理性,而课程群建设不仅需要处理好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关照到专业需求,根据专业特点形成层次分明、相互渗透、各具特色的系统性课程。
  三、音乐理论课程群的构架模式
  综合性高校的音乐理论类课程包括三大类,即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歌曲写作、曲式作品分析等,这一类课程属于技能型理论范畴,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与研究能力,可以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分为基础理论、高级理论和创作理论;音乐史论课程——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这类课程能让学生清晰认识音乐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可以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其他课程——音乐美学、艺术概论等,主要是研究艺术的现象、本质和基本规律性,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为鉴赏、方法论与原理。
  该音乐理论课程群的构建主要从两个维度出发,横向的时间轴呈现了每门课程的递进关系,纵向的空间轴呈现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作曲类课程强调音乐创作与作品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由浅入深;史论类课程有时间脉络,教学内容讲究从古至今;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教授学生如何研究艺术的现象与本质,从鉴赏能力的培养开始,逐步让学生掌握方法论和艺术原理。理清音乐理论里的三类课程的教学思路之后,需要关照各类课程的相互关联性,同时还不能脱离艺术实践。如第一学年通常同步开设基本乐理、中国古代史、视唱练耳等课程,音乐“律制”是三门课程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从这个知识点切入,在基本乐理课程中讲解“律制”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古代史课程中追溯“律制”的起源和应用,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进一步增强感官上对“律制”的认知,长期的教学会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做到课程之间的互融、交叉与同步,一方面要求课程群内的任课教师具备丰厚的学术底蕴和驾驭课程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任课教师之间加强教学研究,通过互相听课、集体备课、课后反思等活动,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各综合性高校在音乐理论课程改革方面已做出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针对构建音乐理论课程群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音乐理论课程群,需要对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音乐理论课程群的建设构想,最后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教学只有在改革的道路上才能取得进步,这一研究不仅促进了音乐理论教学的发展,也将影响到其他音乐专业的课程群建设。
  参考文献:
  [1]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第3期.
  [2]“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Z]. 教高[1997]2号文件,1997.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组.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本文系2015年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音乐理论课程群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G2015072;2016年江南大学卓越课程建设项目]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