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6篇)

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6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5-03 14:05:02 点击: 推荐访问: 区域 区域合作 区域性

篇一: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浅谈区属企业国有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近大家是不是都在为了202X年的工作总结和202X年的工作计划怎么写在烦恼,其实很简单,有这方面困扰的朋友来看一下我带来了的关于浅谈区属企业国有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范文模板,希望帮你打开一些思路,一起看看吧!

  01浅谈区属企业国有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期,我区拟成立投融资平台的整合小组,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理念,整合各类财政资金,通过“间接补”、“后补助”、“资金变基金”等方式,实现资金的多级放大,推进产业项目落地,整体提升和完善区域发展功能的要求,我们对区属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需加以解决。下面笔者笔者结合近期对部分区属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进行的审计调查时发现的的问题和原因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当前我区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202X年区属国有全资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65户,其中:母公司26户,子公司28户,孙公司11户。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6户母公司主要分布在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3大行业。截至202X年底,26户母公司(参股控股企业合并报表,下同)总资产259.87亿元,同比增长56.85%;总负债202.03亿元,同比增长54.27%;净资产57.84亿元,同比增长66.59%;资产负债率77.74%,同比减少1.3%;净资产收益率0.34%,同比增加0.48%。

  1/1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二、当前我区企业国有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资管理部门掌握的资产统计报告不完整。部分企业国有资产资源(无证或证照不全的经营性房产、土地资源)未及时上账,部分参控股企业未纳入统计范畴,致使资产统计报告难以全面反映全区国有企业资产运营全貌。如:某区属公司在向国资管理部门报送相关统计报告时,未将下属二、三级公司的相关数据一并纳入统计;某预算单位下属的服务公司未将16000㎡的经营房产纳入统计范围。

  (二)企业财务风险整体较大。26户区属国有企业母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77.74%,远高于70%的警戒红线,企业整体财务风险较大。其中,政府投融资平台类企业较为明显,如抽查的两户平台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4.2%、84.87%,在国家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大背景下,平台类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凸显。另外,抽查的其他公司中也有3家公司达到139.98%、97.12%、92.67%,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也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压力。

  (三)保值增值能力有待加强。26户区属国有企业母公司,整体净资产收益率仅0.34%,亏损企业9户,占比34.62%,虽然相比上年年亏损14户、占比53.85%有了大幅降低,但亏损面仍较大,国有资产回报率低,部分企业资产低效运营或闲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艰巨。除2家轻资产服务型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较高之外(依次为272%、23.75%),其余区属母公司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普遍不高。

  (四)国有资产资源亟待整合。区属国企规模不大,实力和竞争力不强。26户企业中,中型企业3户,仅占11.54%,小型及微型企业23户,占比88.46%,小微企业个小体弱,竞争优势不够,抗风险能力不强,加大企业整合力度、推动国有资产资源向重点企业集聚迫在眉睫。如:市政建设2/1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类、房地产开发类企业及业务关联类企业占到了全区26户区属国有企业母公司数量的一半以上,但只有武昌市政工程总公司一家在资产体量、盈利能力、上缴税费等指标相对表现俱佳。

  (五)层次过多引致管控乏力。部分区属国有企业母公司设置子孙公司层次过多,对次级出资企业缺乏有效管控力度。如:武汉武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武汉户部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户部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又以“户部巷”商标权作价占比34%参股武汉户部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武汉户部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尚未及时按照相关要求与前两者合并报表,也没有按出资比例适时进行利润分配,后期监管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加强。

  (六)区属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储备不足。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梯队建设不能适应企业长远战略发展要求,客观上形成了国资运营持续改善的智力型约束条件。伴随着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规定的严格执行并落到实处,党政领导干部兼职(任职)清理后空出来的区属国有企业高管位置难以快速补充,个别企业负责人同时兼任其它数个企业高管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今后我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精准把握职责定位,明确国资监管重点。区国资办作为全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由先前“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向“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工作重点转变,重点管好全区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更好服务于区经济建设战略目标,最终全面实现保值增值。

  3/1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二)科学界定监管边界,制定国资监管清单。科学界定全区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加快制定出台国有资产监管清单制度,明确审批、核准、事前备案、决定事项,事后备案、报告事项和监督、检查事项。列入清单的事项由区国资办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权履职行为;对于清单外的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事项,由企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国资监管制度规定及公司章程自主决策,切实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

  (三)加强国资统一监管,完善国资监管体系。积极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加快完成依托行政资源设立的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分离,并及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纳入区国资办统一监管及统计体系,发挥国资部门专业监管、统一监管作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调控能力和国资运营效率。

  (四)改进国资监管方式,强化国有资产监督。规范董事会运作、严格选派和管理股东代表和董事监事,将国有出资人意志有效体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针对企业不同功能定位,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分类监管。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及监管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强化国有产权流转环节监管,加大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违法违规经营责任追究体系、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

  (五)促进优势资源整合,增强国资运营效益。按照资源集约化、资产资本化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区国企产业集中度不高的实际,加快整合、重组、优化和提高的步伐,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企业优势主业集中,使得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区属国有企业加快发展。

  (六)有序推进混改试点,激发国有经济活力。对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尝试采取BOT、PPP模式,既缓解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放大国有资本4/1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杠杆作用,又可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同时,加快处理武昌区物质总公司等改制空壳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夯实国有资产质量,激发国资运营活力。

  (七)引进培育企业高管,分类实施激励约束。在区委、区政府的引领下,国资、组织和人事部门应着力完善有利于人才集聚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任职机制、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通过根据企业公益或商业的类别差异分类实施企业领导人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积极推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来吸引、集聚、培育和储备一批企业家群体,既弥补现阶段由于党政领导干部兼职(任职)清理后出现的区属国有企业大面积高管层职务空缺,又能在后期以新鲜血液的形式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02[摘要]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是承担政府授权或委托范围内国有资产营运职能的法人组织,它是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制的产物。

  [关键词]投资公司

  运营问题

  分析对策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制的全面推进,“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公司)这种服务于新时期国有资产管理的企业机构应运而生,它为政府规范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提供了的平台。通过几年的实际运作,国投公司在加强县级参控股企业的监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国有资产导向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浮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不容小觑。本文针对县级国投公司在经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县级国投公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1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1.公司职责权限不明确、产权管理不到位

  从职能上看,国投公司应定位于企业层面,其本质是作为政府投资主体,通过投资和持股两种方式为投资企业提供权益资本。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有的执行行政性职能,有的执行事业性职能,只有一部分属于企业性质,但真正按企业化运作的国投公司却少之又少。国投公司职能定位不明确,造成国投公司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出现越位、错位或缺位等现象,从而限制了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

  由于国投公司定位不明确,导致公司职责权限不清楚。目前国投公司组成人员大部分是县相关行政部门委派的,他们大多由于兼职而没有足够时间投入公司管理,或对企业经营管理业务不熟悉,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选择、授权、沟通和监督不到位,虽然公司设有董事会、监事会,但由于分工制衡和职责权限不明确,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

  由公司委派到国有出资企业的产权代表是沟通国投公司与相关企业的纽带。国投公司作为投资方,通过委派产权代表对相关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分配决策施加影响。然而目前公司产权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仍较普遍:如部分投资项目未派出产权代表,造成公司对投资项目管理失控;产权代表业务不熟悉、责任心欠缺,在所属公司相关会议上表决的内容往往并未先征求投资公司的意见,其发表的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产权代表没有述职报告,没有将所在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通报国投公司,导致国投公司与下游公司的信息沟通不畅,影响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2.公司投资决策不科学

  按照现代管理的科学要求,投资项目决策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但国投公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极不规范,这道程序往往流于6/1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形式,甚至有的项目纯属按行政指令行事。这种按行政指令行事的投资项目,其决策权在政府,所需资金则由政府提供,缺乏对投资项目行业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评估,投资项目大多出现亏损,资产无法保值、增值,国投公司的整体投资效益得不到市场经济的体现和提高。如某县国投公司对外投资项目24个,亏损项目就有15个。

  3.经营管理目标不明确

  国投公司作为一个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的纯国有企业,应当有明确的公司经营预算、中远期规划以及公司经营理念,以实现公司预期经营管理目标。但目前大多国投公司对预算的性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基本没有组织有关部门编制预算,财务年度收支计划形同虚设,更没有制定公司中远期规划和经营理念,企业整体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观念薄弱,导致国投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盲目、被动。

  4.风险管理机制未建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但多数公司的风险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的水平上,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缺乏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即既没有建立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也没有规定各业务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权力和义务,更没有编制风险管理报告机制和流程,风险管理与经营计划管理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

  二、加强县级国有投资公司管理的对策

  1.完善企业经营环境,明确公司职责

  7/1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政府的职责是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而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在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资产转让、国有股权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进产权有序流转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产权制度改革还相对滞后。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必须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各级政府应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产权转让场所、转让方式、转让程序等作出一系列详细的规定,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进行规范。在进场交易、公开披露信息、规范产权交易行为方面加强产权交易监管,保证产权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防止国有产权交易中的不规范行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努力,使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在推进中不断规范,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作为公司管理层必须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将国有投资公司重新定位为:根据目前公司股本结构现状和其承担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并考虑到实施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通过对现有产业和经营结构的调整,逐步将公司培育成为以经营实业投资和经营企业为主业,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投资高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行业为依托,重视资本运营,在吸收社会多元化投资的基础上,以国有投资控股为主导,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面向国内外市场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投资经营活动的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8/1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2.加强公司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运作模式

  (1)强化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审批管理,实现投资决策程序规范化。国投公司应结合地方和企业自身特点,健全公司组织结构,明确高层管理人员职责权限,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下属专业机构的作用;建立起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和主管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推行项目负责人、主管部门经理、总经理三级审批办法,建立一套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科学运作模式,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同时为避免个人盲目决策行为,公司可成立由各部门组成的决策委员会,具体负责对单个投资项目以及对其他企业的参股、控股和并购重组等投资活动的审核和批准,以集体决策代替个人决策,提高投资决策水平,降低投资风险,确保国投公司资金的运作安全。

  (2)完善公司考核制度。加强对公司职业经理层及下属公司的控制,建立和完善对下属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或产权代表的科学选拔任用机制、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述职机制与业绩考核机制,建立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对产权代表、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促使相关人员自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企业间的竟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资源和人才的竟争,因此公司应及时引进人才,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一是公司管理层应当由懂经济、懂管理且有较强责任心的人员组成,以保证国投公司的业务质量;并建立人才储备库,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时补充员工和委派产权代表;二是营造公平公正的人力资源环境,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留住有用人才,促进公司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法制意识、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

  9/1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4)设立多层监控体系,加强对下属公司的审计监督。建立母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直接审计制度;同时公司应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形成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多层监控,通过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和财务控制三个层面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即聘请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年度和其他重大项目进行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各环节的有效性和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财务部门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审查控制。

  3.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疏通信息沟通渠道

  (1)引进风险评估机制,设立风险评估机构。首先,国投公司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尤其要建立事前风险识别、评价和应对机制,根据各个层次的风险,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设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其次,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设立独立的风险评估机构,分析各种可能的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风险管理部门作好风险预警和控制措施,对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投资和提供信用担保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从而将公司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疏通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信息收集、报告和反馈机制。建立公司与下属企业快捷、通畅的联系机制,疏通国投公司与参、控股企业、被担保企业的信息渠道,形成双向的信息沟通:即国投公司能及时掌握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相关市场变化等,下游企业也可了解国投公司的战略部署、近期动向;对被担保企业实况的掌握,也有助于公司在被担保企业风险出现时能迅速采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调动控股公司各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掌握控股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信息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

  10/10

篇二: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W财富管理ealthmanagement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陈弹芳摘要: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将迎来深刻变化,国际区域合作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资产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管理工作重要的内容,关系着企业稳定运行及长远发展。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国有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文章浅析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举措。以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高效益经营,高效率管理,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行政机构改革实际情况制定资产管理制度,虽有制度推进,全国各地有众多国有企业倒闭,但不实用,不能落地实施,无法适应企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被整合,国有固定业的发展要求。制度的不健全,日常资资产长期闲置、失管漏管、损毁倒塌甚产管理中必然存在堵点和漏点。资产管至被私人占用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理中本该相互制衡的环节,不能有效发响国有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为解决国挥作用,本该互协助合作的地方,因有资产账实不符、运营混乱问题。沟通不顺畅,影响工作效率及质量,文章针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分不能全面地监管,制约着企业的正常析国有资产管理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发展。例如内部资产调拨随意性较大,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提高规范国企管资产管理部门不能有效的实施监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和资源重新整合财务部门无法及时取得信息,造成账利用,为国企发展提供有效资源配置。实严重不符。国有企业间分立合并的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时有发生,在分立合并时重视财务账原因分析上对接,忽视资产衔接管理,对固定全省各地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问题资产、存货未进行及时有效清点,或普遍存在,有的单位未做好固定资产实单位领导工作调动后未全面移交国有资物登记台账而形成账外资产,有的单位产管理点,国有企业内部机构调整,往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变卖、转让等未往伴随着人事变动,最终造成资产不明按规定履行相关处置手续,造成了账实晰,甚至出现部分资产无法知晓的尴尬不符、管理混乱。究其原因从以下几个局面。方面加以讨论:(三)实物性资产利用率不高和质(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量不佳识不充分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现国有企业主要从企业的经济效益、状,追求大而全,缺乏有效的资产运行社会效益、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考核,规划,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没有将长下达指标时侧重经营性业务性指标考核短期目标有效衔接,风险意识薄弱。企,而对资业的对外投资上没有对相关资料进行足产管理相关指标比较少,导致管理者对够的分析,没有风险预警机制,导致资资产管理不够重视,也没有建立有效的产质量不佳,账面资产数额大。同时,内部管理制度。未能做到资产保全,不国有企业在盘活账面资产时,需要多方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造成部分资产流申请和审批,程序繁琐,要件多又不灵失或闲置。活,企业管理者往往为了规避审查,也(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愿做过多努力,资产闲置率居高不部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老旧,下,资产使用率低,长期闲置,进一步没有按照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或是照搬造就资产减值。

  抄用别的企业管理制度,未根据本企业大部分国有企业账面上有很多资产,但真正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却很少。国有资产权责关系复杂,采购生产过程流程僵化,管理人员不考虑经济效益及适用性原则,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不进行实地考察比对,或者考察流于形式,不深化捕捉市场变化,往往导致采购生产价高质次产品。启用后发现不适应,重新调整方案,不断反复,造成资产极大浪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损手续复杂、要求严格,管理者为规避处置风险,对老旧闲置固定资产不愿意过问,不注意将闲置资产利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资产利用率低。(四)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国有企业体制的特殊性,激励机制匮乏,对个人的奖励不突显,在实际考核中较难体现出来,严重影响着整个管理团队的工作热情。导致很大部分人员不愿多付出,执行力低下。再加上制度的不健全,职责不清,部分存货丢失、损毁后,为整改到位,追究实处,往往不了了之,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建议(一)建立全员参与资产管理的有效机制企业管理者树立正确全面资产管理价值观。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行动上抓牢制度建设,强化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购置、保管、维护、盘存及处置等制度。实施全员、全过程管理,加强员工自我提升意识,形成可持续的职工再教育和培训体系。企业员工在日常管理中主动学习完善个人管理技能,遵守相101(如资金回报率,利润增长率)

  财富生活>>WealthLife关制度规定,做个有思想,有行动力的参与者。参与到资产管理中,促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国有企业效益的不断提升。(二)合理规划企业资源配置资产配置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国企在公司的治理和人才的选拔上方面,缺乏市场竞争,存在估资产实际价值,及时更新财务数据,保持账目数据清晰准确与实物相符。如企业为轻资产行业,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对企业影响大。企业在制定资产管理制度时需权衡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增长相制信,从销售部,售后服务部、财务部,应收账款管理抽调人员成立应收账款管理组,从事前市场评估,业资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呈现可视化平台:物理信息、价值信息、使用信息,维护信息。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者要有不断发掘提升资产价值的意识,不断研习提高资产管理能力,提升资产价值,对闲置资产可以整合盘活,继续发挥其的价值。(六)完善考核奖励机制任免和行政性的选拔,局限性明显。为保证重要的人力资源的科学任免,就必须引入科学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可通过国资部门组织牵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会议议事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基本制度》《国资监管通报工作规则》《关于规范国有资产出租管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制度,全面规范国有资产交易、管理、出租等行为。逐步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按照统一工作体系的原则,和统一制度规范的方针,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进行统筹规划,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理顺业务流程,规范工作秩序制定国有企业资产基础管理条例,梳理国资监管要素,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做到科学管理,不缺位,放权管理,不越位。(三)建立符合每种资产特性的资产管理制度企业应结合自身特征和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制度。首先,构建优化集团内部管理架构,强化各部门的分工与协作,部门内部进行合理的分工,明晰岗位职责,将资产管理考核的内容纳入企业管理者考核体制。其次,应根据不同资产的管理特点建立专项资产管理部门,拟定专项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采购、领用、生产、销售环节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加强实物资产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抽盘相结合,及时清理长期积压无用物资,跟踪收回应收款项,已确定无法使用的废旧机器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报处理。年度终了,评102客户信用评价,事中应收账款跟踪,服务保障事项落实,事后催款跟进、完善客户信用评级,坏账清理,提高全产业链资产管理,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规避经营风险,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四)建立独立性强和专业性高的资产监管部门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有效控制资产管理风险,建立权责明晰的资产管理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建立专业化的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厘清部门责任与目标,明确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坚持成本效益型原则,自我监督、完善、不断提高资产管理职能。以采购付款环节为例,从采购整体流程出发,采购部门须依据需求部门的要求,结合业务的发展服务情况,合理规划采购,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参与到货的确认与验收,对采购的过程进行监督,价格透明合理,防止徇私舞弊。采购的物料及时盘点入库,建立库存台账,并将相关单据传递至财务部。(五)建立全方位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日常维护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进行系统优化与改进,推动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围绕资产资源特点,建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系统。将采购系统,项目系统,投资系统,物业系统、财务系统整合归类,构建360度全方位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门类,每个资产相关联的信息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展示,信息化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资源,还可以随时以报表形式数据输出,让监督管理变成常态,大大降低了资产绩效管理的成本,提升资产管理的使用效率,为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国有企构建绩效薪酬联动体系,建立起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在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反馈改进等四个环节进行绩效管理的不断改善。通过绩效管理不仅仅实现对于员工的绩效评价,更是通过绩效管理工作来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最终实现集团整体绩效的提升。兼顾企业内外部公平,建立起基于“岗位、绩效及公司效益”的个人薪酬制度,实现薪酬和考核制度的结合,提高员工工作兴趣和热情,奖励先进、鞭策暂时落后者,体现以选拔、竞争、激励、淘汰为核心的用人机制。三、结束语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确保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稳定性、有效性,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切实做好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保障国有企业稳定、高效运营的前提,也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左娜.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29):45-46.[2]戚春梅.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管理论坛,2019(24):255-256.[3]陈晓澍.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25):83-84.[4]石韵.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国企资产绩效管理研究[J].财务审计,2019(21):97-98.[5]李莎.探析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26):19-20.作

  者简介:陈弹芳,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篇三: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域企业国有资产配置问题与对策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9年第12期

  罗安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财政局

  如何有效配置企业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是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县域区(县)属企业国有资产配置存在较多问题,如配置不规范、配置不科学、使用效率不高、盈利能力弱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现状及问题分析

  ——企业国有资产配置不规范。1.公益性资产注入国有企业。存在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性房屋和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等公益性资产注入国有企业的现象,不符合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规定。

  2.注入国有企业的程序不规范。为做强、做优、做大区(县)属国有企业,提高国有资产配置的时效性,存在简化资产注入程序,导致国有资产注入国有企业的程序不规范。

  ——企业国有资产配置不科学。1.国有资产配置前期缺乏科学规划。现有的资产配置标准大多存在不符合实际、约束力不强等问题,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国有资产配置缺乏计划性、统筹性和科学性,没有发挥国有资产应有的效益。

  2.企业国有资产配置分散。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管理落后,加之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没有及时出台,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职能付出的成本得不到对应的市场化收益,经济效益不佳,致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难题。

  3.企业国有资产配置不均衡。一是由于资产配置的无偿性,导致国有企业无限度的争经营性资产,存在部分老旧资产收益小于累计折旧情况,反而成为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鸡肋”;二是国资监管部门的资产调剂职能难以发挥作用,国有资产的调拨、配置实际上都是国有企业成立后政府直接发文确定,使得国资监管部门对资产配置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及将闲置资产盘活”的职能处于被动地位;三是因区域资产总量有限,国有资产主要集中配置在成立时间早的企业,而后续成立的企业多数只有办公设备和家具,造成国有资产配置不均衡,企业经营指标考核指标难以量化,经营业绩考核流于形式。

  4.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一是国资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的资产存量、资产质量、资产使用情况和资产配置效率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二是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也不健全;三是由于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占比较轻以及国有资产的不断注入,致使该考核指标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1.国有资产闲置。一是由于国有企业大多均为项目代建业主,部分国有公司的项目很多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并导致各种建设资金包括项目建设融资资金积压,不仅没有实现资金价值,还需支付高额的资金占用费;二是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不善,缺少对经营性资产的正常维修维护,未挖掘国有资产的潜在效益,造成部分可产生效益的国有资产闲置。

  2.国有资产浪费。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将优质经营性资产转作办公用房、超配超占、豪华装修办公用房现象,造成了经营性国有资产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国家投入得不到有效回报的浪费现象,致使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下降。

  3.国有资产收益流失。由于历史遗留原因,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被非国有企业低价使用、免费使用或不能按时按协议收取租赁费,造成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流失。

  ——国有资产盈利能力弱。已配置注入国有企业的资产资源,普遍变现和盈利能力差。国有企业资产中房屋建筑物和土地占比较大,且非经营性资产居多,资产资源多数不能变现,难以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足够的现金流。

  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的对策

  ——深入调查,建立完善国有资产区域动态库。1.深入现场,开展专项调查。成立清查小组,通过深入现场和专项调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摸清国有资产的总量情况、使用情况、配置情况;二是摸清区(县)属国有企业目前发展方向、业务需求、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2.高效管理,建立完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为了减少浪费,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直接降低国有企业运行成本,应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建立动态数据库,将从购入、入账、使用、维修到报废全过程纳入到管理系统中,可以全方位、实时更新国有资产情况,实现资产变动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一致,为投资决策、资产合理调配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有效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率,减少闲置浪费。

  ——强化分类,制定优化配置方案。根据调查清理结果,分类甄别并向当地政府提出资产资源的配置建议,制定优化配置方案。在保证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业务发展特点,对现有国有资产(资源)进行分类配置,实现资产(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大大增强国有企业经济实力。

  ——加速推进,剥离公益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如防洪堤、公益林、公园、公共广场、市政道路等)不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也不能用于市场化融资,反而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形成交叉管理,导致责任不明,同时会增加企业成本(折旧费用等),并抵减当期的公司利润,影响公司的资信评价,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经营发展,因此应尽快将公益性资产资源剥离到行业主管部门。

  ——创新模式,实现三权分离。统一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分散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实现资产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1.将资产所有权集中到资本运营公司,做大资本总额。一是将经营性资产所有权集中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便于提高规模效应,重点做强、做优、做大某些或某个国有企业,提高资信评级和资金募集与运营能力,也利于国有资产的调控配置和监督管理;二是通过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实行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平台作用,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

  2.将资产管理权和经营权分散到其他国有企业,做大现金流。一是由国资管理部门牵头拟定管理方案,报当地政府审定后,完善相关手续,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及相关收入、费用比率。二是资产所有权公司具有资产的收益权,负责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公司应将资产收益全额上交到资产所有权公司,资产所有权公司根据协议或相关规定支付管理服务费,同时做大做实资产所有权公司、资产管理权和经营权公司的现金流。

  ——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1.挖掘闲置资产潜力。存在经营性资产闲置或未有效利用情况,各部门因历史遗留原因,其名下仍实质管理经营部分资产。对闲置的国有资产进行统计收编,针对可用于租赁收益的(已鉴定为危房的除外),进行统计,原租赁合同未到期的,继续履行其合同,到期的门面根据目前管理政策进行租赁分类,登记造册,进行市场化公开招租。

  2.发挥母公司桥梁作用。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母公司应起到桥梁作用,把各子公司不适用及不需用的闲置资产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互相调剂,相互调进调拨,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资产,创造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的生产能力,以及增强抗风险能力。

  3.经营性资产全部市场化公开招租。为了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国资监管部门即时制定《经营性国有资产公开招租暂行办法》,对辖区内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进行市场化公开招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采取规范化、市场化的方式公开招租。

篇四: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具有强大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那么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首先,国有企业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在技术上引入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型人才,使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其次,国有企业也积极参与各种公共服务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多种便民服务。例如,有些国有企业建设公用设施,开办公交车队、医院等,更好地服务当地居民。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再次,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积极开展跨地区合作和交流,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对外投资等形式,让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合作圈,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同时,国有企业也不断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拥抱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例如,采用清洁能源,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更注重环保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排放等。

  总之,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中,采取了多种措施,既注重企业自身发展,又注重社会公益事业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努力为区域发展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随着国有企业继续发扬光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会越来越大,为构建创新型国家和美好生活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五: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浅析欠发达地区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市属国有企业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领域仍保持主导地位,关乎民生和地方经济发展。发达地区市属国有企业已进入发展壮大阶段,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有企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欠发达地区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地方国有经济,是深入推进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欠发达地区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不优,其结果一方面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另一方面造成投资环境缓慢落后。这两方面相互作用导致欠发达地区市属国有企业大多规模偏小,管理落后,行业和布局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但是欠发达地区资源丰富,有较大发展潜力,且随着改革深化、社会发展和制度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因此说,欠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市属国有企业发展缓慢,经营状况不佳。以辽宁省欠发达地区阜新市为例,2008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20户,全部是中小企业,近60%为困难企业,资产负债率达62%。由于相当一批企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市属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低,又缺乏有力的外部投入拉动,在市场竞争中主要靠自身滚动发展,其整体发展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负债率过1/5高,致使许多企业信贷融资渠道受阻,无法获取企业发展所需外部资金,经营陷入困境。多种因素导致企业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和资源完成改革发展任务。

  2.国有企业发展缺乏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企业没有形成合力。以阜新市为例,2008年全市国有企业分布在工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十余个领域,国有企业涉及面广,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如同一盘散沙,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

  3.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单一、机制不活。长期以来束缚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单一,没有实现产权多元化改革,制约了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变与发展。企业虽普遍实行了公司制,但还处于模仿阶段,在经营机制上与传统国有企业没有本质区别,公司治理水平普遍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很多企业主要是因为处于垄断行业,靠特殊优惠政策才得以存续。

  4.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存在误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合理。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可用财力较小,无力解决国有企业发展和历史遗留问题,在国有企业改制特别是严重资不抵债企业的改制问题上,步入了为改制而改制、为退出而退出、变相甩包袱的误区。把企业不是改活了而是改没了,使市属国有企业数量急剧下降,造成全市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合理。

  二、促进市属国有企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2/51.创新发展模式,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地方政府要科学规划国有经济发展布局,将发展的主要力量集中到几个主导产业上,整合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进行重点扶持,培植具有强劲带动力的龙头产业。市国资监管部门要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设立监管企业专项扶持发展资金,加大对品牌支持力度,筛选部分有发展潜力品牌项目进行扶持;鼓励企业创新,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支持企业与地方高校、科研单位共建研发机构,为企业发展积蓄后劲。二是企业自身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市场、资源、规模等要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先发优势,使一批老企业通过改造升级,发挥潜能,增长活力,实现国有经济产业能级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2.债务解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债务解困是企业资产重组和经营机制创新的必要前提。不解决债务问题,资本逐利行为决定了外部资本不可能有意愿进入;只有外部资本注入,企业发展资金缺乏的现状才能改变。通过组建市级国有资产投融资公司,成立产业投融资主体,实现企业债务解困。投融资公司以市场化运作的手段,选择性购买有较强盈利能力或有盈利潜力的企业债权,作为一种资源加以盘活,吸引外部战略投资者进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壮大。

  3.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培育市属国有经济发展新亮点。中小企业发展目标应是做强做优,不一定都要做大。目前随3/5着我国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一些产业正在借助“地区规模经济”和“零部件规模经济”取代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这种形式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形成集群合作关系,在某一产品上下生产链上进行分工,从而提高集群整体和单个企业的竞争力,为中小国企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具有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低,国企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优势,区域内的国企在债务解困基础上,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扩展深加工产业链,把具有资源优势的国有企业建成一体化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把中小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市属国有经济发展新亮点。

  4.着眼于发展改革,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为发展,发展促改革,准确把握改革与发展的辩证法。市属国有企业要想发展,须走出为改制而改制、为退出而退出、变相甩包袱的误区。按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主导方针,改出生机,改出后劲,将劣势企业改为优势企业,把不良资产变为优良资产。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积极寻找有共同战略远景、价值取向和投资偏好的民资、外资或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品质以及经营理念的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多元化改革。通过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借助外部力量,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企业做活,把行业保住,使企业以金蝉脱壳的方式获得新生。

  欠发达地区有其特殊的客观实际,各地发展不能千篇一律。但地方政府只要根据当地特色,发展优势产业,着眼于发展改革,科学制定市属国企改革与发展规划,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和4/5后发优势,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分流的契机,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也可大有作为。

  5/5

篇六:国有企业在推动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商薇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6期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务实发展的思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对策

  一、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现状

  1、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区域经济合作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珠三角、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展开了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二次高潮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进一步成熟,一方面市场经济得到初步完善,东部沿海大城市集聚了足够的能量,有辐射周边区域的能力和需要,比如北京辐射的京津冀城市圈,另一方面,为了促进东北、中部、西部的发展,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区域合作,比如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发展速度非常快,仅十几年的时间,我国的区域合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全国各省份都有参与。

  2、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进一步提升

  区域经济合作的初期,多是企业自发的合作,例如大企业的异地投资建厂等,政府做的事情主要是构建市场和信息平台。随着合作的深入,政府之间协调的内容也从经济层面扩大到了社会和文化层面,比如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等,好处是更加促进了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由此合作的水准进一步提升。

  3、企业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成为主角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