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6篇)

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6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05-03 10:10:03 点击: 推荐访问: 内蒙古 内蒙古中考网上报名系统 内蒙古中考网上报名系统入口

篇一: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内蒙古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12690.14亿元

  同比增长7.1%

  佚

  名

  【期刊名称】《中国产经》

  【年(卷),期】2016(000)011【摘

  要】10月2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志峰就2016年前三季度内蒙古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进行了现场公布,并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总页数】1页(P77-7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127.1【相关文献】

  1.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同比增长7.7%[J],2.统计局: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同比增长6.2%[J],3.重庆市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上涨10.7%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5.05亿元[J],4.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J],5.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走势研判

  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今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延续复苏态势,既有“稳”的一面,更有“进”的积极表现。但疫情冲击的影响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叠加,主导产业、主要领域复苏乏力,企业经营仍显艰难,就业民生保障压力不减。后期,随着“促稳”“强保”“求进”等系列政策的落地显效,全年全区经济有望转正。需围绕“六稳”“六保”,用好“政策窗口期”,推进重大项目、重大举措落地显效,助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全面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

  关键词:经济形势;复苏;转正

  一、2022年前三季度内蒙古经济运行特征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步增多,延续持续复苏态势,总体“缓中有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二次产业同比分别增长0.2%、-0.9%和-3.0%,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加快12.3、2.7和3.8个白分点。

  (一)“缓”是经济复苏步伐偏缓,主要经济指标距年度目标存在差距

  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1-8月,从工业看,除广西(-2%)和内蒙古外,其他西部省区工业增速均已恢复正增长;从投资看,西部其他省区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内蒙古投资同比下降12%;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仅完成年初预算的63%。

  (二)“稳”是产业支撑力逐步恢复,就业民生基本稳定

  产业支撑力逐步恢复。前三季度,工业六大优势产业“四增一平一降”,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高新技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8%、9.8%和8.9%。1-8月,规上服务业仓业营业收入降幅环比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快递业务收入、专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就业民生保障稳定。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任务74.3%、国家年度计划82.6%,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年度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去年末增长10.6万人;参加工傷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1%和101.4%。收入增长远快于经济增速,前二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上年同期缩小0.16。

  (三)“进”是经济活跃度持续改善,新动能不断积聚

  市场活力逐步改善。前二季度,工业用电量连续6个月上升,货运最、货物周转量降幅较上半年分别收窄4.3和2.7个百分点。产销衔接逐步改善,1-8月,黑色、有色行业产销率分别同比提高5.6和5.1个百分点。

  创新动能不断释放。新产业增长加快,前二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丁规模以上工业6.9、5.2和7个百分点。新产品增长良好,单晶硅、光缆、智能电视、稀上磁性材料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9.7%、28%、6.8%和2.3%。“新基建”全面铺开,截至8月,累计建成5G基站8412个,呼和浩特市成为全区首个5G网络覆盖城市。

  二、当前内蒙古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优势主导产业复苏乏力,支撑力尚显不足

  一是优势产业支撑力减弱。煤炭产能释放节奏较慢,前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下降12%。医药制造、黑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虽恢复较快,但不足以弥补煤炭行业下滑对工业的影响。二是重点地区贡献不足。鄂尔多斯市工业持续10%左有的负增长,对全区工业增长的支撑力大幅走弱。1-8月,鄂尔多斯市煤炭、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5.7%和5.7%。三是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对工业生产形成制约。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明显,对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内蒙古相关产业带来较大冲击。如,包钢钢材出口同比下降27.89%,科迈化工出口订单同比减少80%以上。四是服务业恢复动力尚显不足。1-8月,44.3%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占比较大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复苏乏力,是拖累服务业增长的主因。

  (二)投资降幅仍较大,增长后劲凸显乏力

  一是丰要投资领域增势乏力。工业、基础设施投资下滑明显,生产性项目和生产配套型投资乏力。1-8月,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下降27.9%和13%。二是投资接续出现“空档期”。重大项目续建多、新建少,投资强度下降。1-8月,全区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43.9%。且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2022年计划新建重大项目中,处于前期阶段项目占未开工项同总数的91.3%。三是政府类和社会类投资双降。地方可用于补短板投资的财力有限,政府投资项目规模下降。上半年政府投资类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仅为19.2%。此外,企业投资意愿仍显低迷。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6%。四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部分区外氽业取消对外投资计划,引资重点面向地区疫情管控措施较为严格,对招商

  引资形成影响。同时,延链、补链项目技术含量较高,产业配套不足致承接难度加大。

  (三)居民消费能力大幅削弱,消费回稳尚显艰难

  一是疫情大幅削弱居民消费能力。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其负面影响已从压缩改善型消费,传导至收缩基础型消费。二是消费意愿尚显不足。疫情对就业、收入和家庭财富积累产生明显冲击,加上支出有增无减,消费意愿明显下降。上半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大幅下滑14.2%和9.5%。三是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明显放缓。疫情大幅压缩了升级类消费,其中,占比较大的汽车类、石油类消费低迷,成为消费下滑的主因。由于新型消费业态尚处起步培育阶段,且线上消费扩容也加速了消费外流,对提振本地消费形成制约。四是消费政策的带动力尚待激发。政策体系尚难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预期的改善。如受发放模式、覆盖范围等因素限制,内蒙古消费券带动力有限。如,呼和浩特市消费券的综合杠杆为1:8.39,远低于发达城市1:20的水平。

  (四)就业压力不减,民生改善较为艰难

  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扩增量压力加大,重点就业人群就业指标同比均有所下降。保存量难度不减,上半年,全区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的存量较上年底减少20多万人。二是民生保障压力倍增。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对基层运转和基本民生保障形成直接影响。全区仍有个别旗县尚未发放当月低保金和价格临时补贴。三是社保待遇发放和扩面压力较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存在风险隐患。1-8月,全区氽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同比下降9%。且未参保人员流动性强、收入不稳定,参保扩面难度加大。

  (五)企业经营仍未脱困,惠企援企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复产不达产问题突出。市场需求萎缩是导致企业“不达产”的丰要因素,加之上游原材料供不上、下游配套跟不上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甚至陷入开工后被迫停工的窘境。二是“经营不增收”降低生产积极性。受主要工业品价格持续低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1-8月,全区规模以上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1.2元,营业收入下降3.1%。三是要素供给不足加大企业经营压力。当前,资金不足仍是最大瓶颈,全区736户工业企业提出流动资金需求378亿元。此外,部分盟市电力缺口突出。乌兰察布市铁合金、大数据、石墨碳素等行业约100万千伏安用电容量需接人。四是企业政策获得感不高。部分领域政策“滴灌效应”有待加强,减税降费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落细,保市场主体的各项政策急需针对性延续和拓展。

  (六)外贸外资压力不减,开放带动力大幅下降

  一是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加大。疫情下,内蒙古大部分口岸处于“封关”或“半封关”状态,且受国外企业取消订单、出口渠道受阻等因素影响,贸易规模下降。1-8月,全区进出口总额下降10%。蒙古国7次延长疫情防控戒备期限,导致1-8月甘其毛都口岸煤炭进口大幅减少43.7%。二是利用外资水平持续走低。1-8月,全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6.4%,新增境外投资企业同比减少11家。同时,疫情对内蒙古资本融入国际循环形成影响,跨境投融资进入“低潮期”,企业“走出去”步伐放缓。

  三、内蒙古全年经济走势研判

  (一)发展环境分析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程度前所未有。随着美欧“带疫”重启经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出现反弹,秋冬季是否二次爆发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反复,全球经济可能再度下行,GDP增速将进一步降至-7.6%,国际贸易和投资继续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动荡加剧,全球经济陷入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内蒙古企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形成较强拖累。

  全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面对疫情冲击,我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着力稳定经济基本面,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由降转升,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和消费当季增速均实现由负转正,总体延续加快复苏态势。四季度,随着各类政策措施的推动,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将持续缓解,国内经济形势将好于前三季度,对内蒙古经济回稳将形成较强的需求拉动。

  (二)经济走势研判

  下阶段,国家扩大内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等战略加快实施,对内蒙古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提供重大机遇。同时,随着国家及自治区系列政策的落地显效,经济复苏动能有望逐步增强,预计前三季度全区经济降幅将继续收窄,全年经济有望转正。

  政策面,“稳增长+促改革”两大政策主线,为全区推动经济复苏、增强体制动力释放政策红利

  全年经济走势取决于疫情和政策节奏。宏观政策焦点从平抑经济总量短期波动转向熨平长期结构转变,为内蒙古稳增长、调结构留足空间。短期,3.75万亿地方专项债、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等政策落地,为内蒙古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就业惠民生形成重要支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码、减税降费效应持续显现,为内蒙古企业减负增效形成利好。长期,资本市场改革、国企改革等系列举

  措逐步推进,聚焦“双循环”展开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提升产业链水平等改革为我区化解体制机制矛盾形成重要推力。

  市场面,经济先行指标逐步改善,预示经济将延续复苏改善态势

  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均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表明全国经济景气度持續改善。受此带动,全区经济先行指标持续恢复,预示后期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前三季度,全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对三季度经营状况预期指数重回景气区间,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持续回升。

  供给面,市场需求改善、产业链供应链趋于稳定对主要工业行业回稳形成支撑,工业经济将逐步回归常态

  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回稳,内蒙古主要产业链景气度有望逐步改善,对工业经济回稳提供支撑。煤炭产业链,四季度进入冬季用煤高峰,加之进口煤总量即将达到当年峰值,全区煤炭行业有望量价齐升、逐步改善。钢铁产业看,房地产上下游行业、基建投资相关行业的修复速度进一步加快,对内蒙古钢铁行业将形成较强的需求拉动。高技术产业看,海外疫情蔓延对医药需求持续增加,相关企业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且高技术制造业将迎来“进口替代”机遇,对内蒙古相关行业形成利好。数字经济产业看,疫情对数字经济形成较强的加速和催化作用,“云产业”“云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扩容,数字经济活力加快释放。

  需求面,投资、消费在分化中弱势回稳,回归正常水平仍需再度加码

  下阶段,供需循环的堵点集中在总需求疫弱上,提振内需是重中之重。投资后劲仍显乏力。四季度,制造业投资有望逐步改善,“两新一重”投

  资有望继续发力,房地产投资有反弹基础。但受制于产业链供应链不畅、产能未充分释放等因素制约,企业投资意愿偏弱,投资后劲仍待增强。消费进入温和“回补期”。随着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消费环境渐趋改善,居民消费将延续自发性修复,但由于疫情对就业、收入的冲击仍在持续,将影响半年乃至一年的消费能力,消费回补速度将逐步放缓。其中,必需品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汽车消费有望呈现阶段性回暖,文旅休闲消费有望逐步回补。

  区域面,区域合作纵向、横向拓展,协调发展新动能逐步释放

  随着设施联通、产业协作、机制构建等多方面举措落地,区域经济新动能逐步释放。一是呼包鄂乌协同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呼凉高速公路、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等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成为经济回稳的重要增长点。蒙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稀土等领域新动能不断积聚释放。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协作等领域集聚发力,随着生态补水、沙漠治理、文化旅游等重点项目的加快实施,增长点将进一步激发。三是东部盟市后发潜能加快释放。上半年,东部盟市经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经济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后期,随着有色金属延链补链、绿色煤电铝等领域项目的推进,东部盟市经济回稳步伐有望加快。

  四、对策建议

  (一)继续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一是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落实落细已出台的一系列推动氽业复产达效、援企纾困、扩大消费、稳岗补贴等援企政策措施,做好企业运行相关的水电气暖、交通、物流等保障工作。二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就业攻坚行动,全面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推进

  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发挥失业保险兜底作用。三是强化就业供需服务。通过推广使用就业服务平台、精准组织开展定向订单培训等,促进就业者与招纳单位实现精准匹配。四是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实施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

  (二)全力保主体、稳定产业链

  一是多举措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延期执行前期出台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自治区缓解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压力实施方案,完善蒙西地区降低“煤改电”用电价格的扶持政策,落实中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等金融支持政策。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自治区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撑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和《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积极推进投资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次不跑、全程办好”。加大监督力度,解决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拖欠企业工程款等问题。三是充分激发企业创活力。支持企业构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争取在稀上、石墨烯、氢能、大规模储能、碳捕集封存等领域率先突破。聚焦产业链提升方向,完善产业园区、创新基地、公共研发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体系。四是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做强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主导产业,保障基础原材料的稳定供给。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提升改造行动,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推动产业链延伸耦合,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建立龙头企业与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上下游供需有效对接。

  (三)全力稳投资、扩消费

  一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等民生投入。加大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制造业技术改造、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力度,增加对新型污染治理、节能环保等技术投入。谋划推动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转运等基础设施项目,补齐产业配套短板。聚焦项目资金保障,严控非必需、非重点、非刚性和新增财政支出,做好相关专项债发行工作。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智能制造等战略机遇,做足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二是着力推动消费回稳扩容。加快内蒙古品牌建设,推动健康、教育、体育等领域服务认证,全面提升商品和服务竞争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等新业态融合。加快完善消费支撑体系,打造若干区域消费中心,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体验式消费、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

  (四)全力稳定粮食安全、确保能源安全

  一是全力稳定优质农畜产品供给。加快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加强以高效节水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重点地区盐碱地改良工程,提高农牧业供给能力。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丰体,强化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以“优质粮食工程”为载体,建设粮食产业强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更多“蒙字号”产品走出去。二是全力保障绿色清洁能源供给。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础上,着力发展非煤能源,提高风电整体技术水平,稳步发展太阳能发电,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光伏+”、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加强氢能源、大规模产能布局研究,在条件相对成熟、相关产业配套较好的地区引进氢能源、大规模储能项目。积极创建国

  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示范項目,对跨省区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予以支持。

  (五)全力稳外贸、稳外资

  一是着力稳定贸易、投资规模。通过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孵化贸易新业态。积极探索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新模式,破除互贸区落地加工的政策桎梏,提升“落地加工”能力。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中欧班列开展跨境电商、快件、邮件运输业务,引导企业利用回程班列扩大进口货物品类,实现供应链循环。二是以企业带动开放平台发展。在政策、资金扶持的同时,聚焦企业需求,加大基础配套设施、政策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支持力度。强化企业开放主体作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氽业最大自由度。三是加快打造泛口岸经济。围绕基础设施、贸易互通等,给予中蒙俄走廊建设更多的财政金融支持。扩大“线上”合作,抢占对俄、蒙跨境电商等“数字化高地”。依托中欧班列,加快构建泛口岸经济架构,推动二连浩特一集宁,满都拉一包头等地区联动。

  (六)全力保民生、惠民生

  一是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此,集中兑付以前年度欠拨民生项目资金。加大城镇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力度,确保城镇失业人员保险和临时生活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阶段性扩大失业农民工保障范围。落实好社会保险费减免与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实施,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并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加大政策兑现力度,以生产经营恢复带动居民增收。对从事餐饮、零售等行业个体工商户,做好营业执照登记与许可审批衔接,帮助恢复经营。推广“互联网+”销售新模式,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农牧民增收。落实好各项惠民惠农政

  策,保障各项惠民补贴合理增长。三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

篇三: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自治区经济平稳运行,但受外需复苏缓慢、内需拉动乏力等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尤其是财政收入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增幅进一步回落。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千方百计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06.8亿元,完成代编预算的21.4%,比上年同期减少43.4亿元,下降6.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9.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7.2亿元,减少3.7亿元,下降0.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6.1个百分点;上划中央税收209.6亿元,减少39.7亿元(占总收入减收额的90%以上),下降15.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

  分征管部门组织的收入情况是:国税系统组织收入211亿元,占34.8%,同比下降19.5%;地税系统组织收入295亿元,占48.7%,同比增长3.1%;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01亿元,占16.5%,同比下降6.1%。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6.9%,比上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31省(区、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均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22个省(区、市)公共财政预算年收入增幅低于上年同期增幅,11个省(区、市)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以上。

  一季度,全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68.2亿元,同比增加85.2亿元,增长14.6%。

  二、财政运行的特点及减收原因

  (一)主导产业税收大幅下降。从近年来的税源构成看,采矿业贡献的税收大致占全部税收的30%左右,煤炭产业税收又占采矿业税收的80%左右,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一季度,受煤炭、有色金属销量和价格下跌影响,采矿业税收下降24.8%,其中煤炭行业税收完成110.2亿元,同比减少42.6亿元,下降27.9%(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全区煤炭产量2.18亿吨,同比减少791万吨,下降3.5%。3月份,内蒙古西部高、低热值动力煤坑口平均价分别为300元和120元,同比分别下降80元和30元,降幅为21%和20%)。主导产业税收大幅下降是财政减收的主要原因。

  (二)主体税种增幅明显回落。受经济下行影响,五个地方主体税种中,有四个增幅下降。一是增值税(包括地方分享部分和中央分享部分,下同)完成142亿元,减少35.4亿元,下降20%。主要是一季度全区煤炭增值税完成50.4亿元,减少22.7亿元,同比下降31.1%。其他主要行业增值税受价格下跌的影响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企业所得税下降26.3%,主要原因是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4.9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50.8个百分点。同时,2012年12月预清算企业所得税数额同比增加较多。三是个人所得税下降2.4%,主要受2012年一季度小肥羊股权转让一次性入库税金2.6亿元抬高基数的影响。四是资源税下降1.9%,主要是受煤炭产销量下降的影响,煤炭资源税下降14.4%。

  主体税种中,营业税增长13.4%,主要是银行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分别增长43.7%和55.5%。此外,上划中央的消费税增长50.3%,主要得益于呼和浩特炼油厂恢复生产,一季度缴纳成品油消费税7.1亿元。

  (三)非税收入减收较多。一季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101亿元,降低6.1%,其中: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收入减收29.1亿元,下降92.5%,主要原因是:2012年一季度自治区本级清缴2011年转龙湾煤矿采矿权价款收入入库18.7亿元,一次性因素抬高了上年同期基数所致。

  (四)一季度收入下降还存在一些特殊因素。2011年收入形势好,各地结转到2012年收入较多,而2012年财政收入形势异常严峻,结转到2013年的收入较少,从而抬高了2012年一季度收入基数。初步统计,一季度,仅鄂尔多斯等三个盟市和自治区本级,2011年结转到2012年一季度收入比2012年结转到2013年一季度收入多65亿元左右。此外,2012年四季度预清算企业所得税数额同比增加较多,也是今年一季度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五)重点地区收入大幅下降。呼包鄂地区收入占全区的一半以上,这三个地区收入状况对全区影响很大。一季度,呼包鄂地区地方财政总收入348.1亿元,下降7.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1.8个百分点,重点地区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全区财政收入。分盟市看,各盟市收入增幅普遍较低,有4个盟市出现负增长。受煤炭量价齐跌、上下年结转收入差距较大等因素影响,鄂尔多斯市下降22.2%,锡林郭勒盟下降21.4%;受有色金属价格下跌的影响,赤峰市下降8%,巴彦尔市下降4.6%;受稀土停产保价4个月和上下年不可比因素影响,包头市仅增长2.7%;受电石、硅锰、硅铁等高载能行业不景气影响,乌兰察布市仅增长2.7%;受煤炭、焦炭、电石、高载能行业不景气影响,乌海市仅增长5.3%。

  (六)财政支出执行正常,重点支出保障较好。

  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6亿元。其中:就业补助增长43.5%,残疾人事业增长2.1倍,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分别增长10.1%和30.9%。重点是:从2013年1月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80元,全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月人均提高44元和22元,达到月人均429元和年人均2847元。孤儿、“三五”人员和“三民”供养标准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12%。进一步加强贫困大学生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全区当年新考录的贫困大学生人均一次性救助标准不低于3000元,全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水平达到户均600元。全区养老机构新增床位8300张,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25张以上。

  2、医疗卫生支出26.8亿元,增长14.3%。重点是继续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年人均240元增加到280元;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适当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推动实施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3、教育支出85.9亿元,增长24.4%。今年重点是支持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改善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免教科书费政策,并对双语授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继续提高高校生均定额水平,平均达到9030元/生/年;支持

  民族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增加对国有企业改革职教幼教人员补贴。

  4、农林水事务支出56.6亿元,增长31.7%。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64.9亿元,增长26.9%。今年重点是支持高效节水灌农业发展,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推进蔬菜、马铃薯等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连片贫困地区开发、整村推进、移民搬迁等扶贫工程。1月和3月,自治区财政分别下拨了粮食直补资金5.7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1.8亿元。

  2013年一季度,全区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71.39亿元,同比增加5.87亿元,增长9%;补贴资金涉及10种类124项154小项补贴。

  5、住房保障支出15.1亿元,增长45.1%。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0.6亿元,增长85.4%。今年我区计划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7.48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

  三、财政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收入方面,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国内经济已出现反弹的迹象,3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等都实现了平稳增长。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前两个月全国有20个省(区、市)工业增加值增幅较上年同期不同程度回落,我区外送煤炭总量下降,外送电力增幅回落,资源性产品价格短期内不会走高,自治区重点税源行业产量和效益在短期内难以快速反弹。按照中央部署,从今年8月1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今年还将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并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这些经济和政策性减收因素对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形成了较大压力。虽然当前自治区经济和财政形势不容乐观,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促进税收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7%,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增长42.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8%,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17.7%和26.3%;二是城镇

  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自治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措施的逐步落实,都将助推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三是随着各地逐步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关于发挥电力优势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我区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将降低,市场竞争力将增强,产销量和效益将有所提高。通过努力,今年财政收入有望呈现“前低后高”的增长态势。支出方面,一季度财政收入尽管减收,但属于地方财力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减幅较少,对财政支出影响不大。但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一半资金来源于中央转移支付,今年受中央本级收入下滑等因素影响,中央对我区转移支付的增量和增幅将低于以前年度水平。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增幅回落影响,自治区各级财力增幅将有所下降,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加快政府性投资支出进度,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见效。争取中央增加我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支持自治区交通、水利、保障房建设等重大项目,增加政府即期投资。通过贴息、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以奖代补、风险补助以及基金投资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自治区各部门要继续把贯彻落实国务院21号文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强与国家各部委的工作衔接,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确保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全面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利用好自治区能源价格洼地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培植财源。二是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促进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减免税费政策,为快速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带动投资、消费、就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四是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养老金、涉农涉牧补贴等补贴资金,增强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落实好国家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促进居民消费。五是完善对旗县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积极推进“扩权强县”、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进一步增强旗县发展经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加大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民生等重点支出。一是今年中央将减少、合并一批转移支付项目,下放一批适合地方管理的"转移支付项目,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争取中央支持,确保自治区在这项改革中争取工作主动;二是在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的情况下,要继续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该合并的项目要合并,能取消的项目要取消,如把一些历史遗留的不必要的专项支出调整出财政支出基数,优先保障社保、教育、医疗、扶贫等民生支出,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和“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三是加强国库资金调度,做好资金保障工作,提高支付保障能力。通过以上措施,确保自治区确定的民生等重点社会事业支出及时拨付,尽早发挥效应。

  (三)狠抓增收节支,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财税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严格控制收入减免,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跟踪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对财政运行的影响,加强对财政收入的分析、监控与预警,为自治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积极清理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基础上,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二是各地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除中央和自治区统一政策外,各地要审慎出台新的增支政策。三是配合主管部门尽快制定专项资金分配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强化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加强对部门支出进度的监控和督查,配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支出进度纳入盟市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凡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政府性投资,自治区将及时调拨资金,确保按时支付,支持及早启动项目。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财政预算运行质量。

  (四)做好煤炭资源税改革、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国家推动税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区应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结合自治区实际积极向国家提出改革建议,努力维护自治区的利益。一是认真测算煤炭资源税改革、取消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对我区转移支付和财力的影响,并积极向国家争取相

  关政策支持;二是认真测算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我区税收和财力的影响,并积极向国家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篇四: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内蒙古经济及煤炭工业的发展状况

  一、“十一五”经济发展综合情况

  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17.6%,高于全国7.4个百分点,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4.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70美元,位居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478亿元增加到1738亿元,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1∶45.4∶39.5调整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43%左右。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能源、原材料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原煤产量由2.6亿吨增加到7.9亿吨,电力装机由1989万千瓦增加到6500万千瓦,外送电量居全国首位。以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等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风电装机由20万千瓦增加到10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和煤制乙二醇五大示范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

  二、2011年经济发展状况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24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261.8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6.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1%和26.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98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5%。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8905美元。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9.2:56.8:34。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15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6%,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41.1%,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98.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2.1%,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9.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0.5%。

  从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区原煤产量达9.79亿吨,比上年增长25.1%;发电量达到2970.52亿千瓦小时,增长16.8%,其中,风力发电量258.53亿千瓦小时,增长29.7%;钢材产量为1417.32万吨,增长10.9%;载货汽车为30944辆,下降17.3%;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和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品出口交货值达22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9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三、2011年金融、证券和保险业发展状况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063.72亿元,全年新增存款1768.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5797.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4.14亿元;个人存款余额5431.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25.39亿元。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727.7亿元,全年新增贷款1866.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567.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6.38亿元,增长33.8%;中长期贷款余额6070.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33.49亿元,增长18.2%;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52.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8.7亿元,增长38.2%。

  2011年,全区证券机构布局逐步趋于合理,证券公司开户数和交易额均较快增长。辖区两家法人证券公司股民开户数为63.4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5.4%,证券交易额为4280.74亿元,比上年减少578.42亿元。

  2011年,全区保险机构1765家,保险营销员6.37万人。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全年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71.22亿元,增长19.8%。农业保险稳步推进,全年全区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7亿元,累计赔付支出10.1亿元,268.7万户次农牧户受益,充分发挥了支农惠农作用。

  四、“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镇化率达到60%。

  五、2011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节水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自治区煤炭工业的发展情况

  一、煤炭资源储量及利用情况

  1、资源储量情况

  截止目前,内蒙古探明煤炭资源储量7703亿吨。查明资源量居

  全国第一;煤炭资源远景储量13000亿吨,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全区含煤面积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10强。在探明储量中,亿吨级以上的整装煤田36处。

  2、煤种分布情况

  煤炭资源品种齐全,但数量相差悬殊,且分布欠均匀,其中褐煤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呼伦贝尔、通辽、锡林郭勒、赤峰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2336亿吨;长焰煤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等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4161亿吨;焦煤主要分布在我区中西部乌海、包头、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657亿吨;无烟煤主要分布在我区西部的阿拉善地区,查明及预测资源量146亿吨。各煤种所占比例为:烟煤57%,褐煤32%,焦煤9%,无烟煤2%。

  3、规划开发利用情况

  根据煤炭资源勘探程度,目前具备规划开发利用条件的资源储量为2570亿吨,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其中鄂尔多斯市规划利用储量1482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57.67%;锡林郭勒盟规划利用储量4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9.22%;呼伦贝尔市规划利用储量29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11.44%;乌海市规划利用储量43.2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1.68%;。

  二、“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发展及煤炭企业结构调整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关闭小煤矿近900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5000多万吨,全区各类煤矿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2010年

  的551处,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56亿吨增至2010年的7.87亿吨,平均单井产能由2005年不足14万吨提高到140万吨,资源回收率由2005年的20%提高到60%以上,机械化生产水平由35%提升到90%以上,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5稳定下降并保持在目前的0.05左右。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退出市场。

  三、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与内蒙古

  按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十二五”末,全国煤炭生产能力41亿吨/年,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比2010年增长6.6亿吨。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总要求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即:东部(含东北)控制开发强度,维持现有供应能力。中部放缓开发增速,保障稳定供应。西部开发潜力大,提高供应能力,增加调出量。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总要求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未来五年新建煤矿将主要集中在西部,尤其是内蒙古。

  十二五煤炭产量的增幅,明显小于十一五(2006-2010年)的增幅。去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2.4亿吨,比2005年增加8.9亿吨。但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产能可能提前达到2015年的目标。

  规划指出,山西、内蒙古、河南、陜西等重点产煤省份,要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分散的矿业权,提高勘查开发规模化和集约化。要继续培育大型煤炭集团,鼓励兼并重组,目

  标是至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在西部地区,将大力推进神东、陜北、黄陇和宁东等大型煤炭基地资源整合以及已规划矿区的勘探工作。另外,将对蒙东褐煤资源围绕重点项目开展勘探,对蒙东褐煤矿区重点实施煤电项目一体化开发,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矿,重点供应中国东北。规划特别强调,新井建设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矿、特大型矿井和煤电一体化项目。

  未来国内新增产能重点照顾蒙煤、优先建设露天矿、蒙煤外运通道大扩容等规划内容。

  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之煤炭篇

  国务院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发展有如下重要意见:

  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意见》指出,要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至河北、辽宁沿海港口煤运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内蒙古西部煤炭产地至中部省份的北煤南运新通道,提升大秦、朔黄等既有煤运铁路集运能力;有序建设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煤基燃料输送管道。要加快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将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纳入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建设。加快蒙西、呼伦贝尔等煤电基地至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输电通道前期工作,研究论证锡林郭勒至南京等长距离大容量高电

  压等级输电通道建设。完善区内500千伏骨干网架,扩大电网覆盖范围。

  《意见》强调,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稳步推进国家能源基地建设。优化煤炭资源开发,进一步规范开采秩序,推进资源整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设一批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建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生产矿区。支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鄂尔多斯等重点煤电基地建设。对富铝煤、富锗煤、焦煤和无烟煤等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适度开展褐煤干燥等工艺创新。加大煤田灭火力度。

  同时要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充分发挥煤炭、有色金属、农畜产品等资源优势,提高开发和深加工水平。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依据国家规划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优先布局升级示范项目,适时推进产业化。支持大型聚氯乙烯和焦炭企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以乌海及周边地区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焦化、聚氯乙烯生产加工基地。根据水资源条件有序发展盐碱、煤焦油深加工等优势化工产业,延伸后续产业链。统筹内蒙古东西部地区发展。优化兴安、赤峰、锡林郭勒等地区的水煤资源配置,有序发展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意见》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国家产业布局和专项规划,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优先在内蒙古布局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煤炭、电力、煤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等项目,在项目核准、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五、今年第一季度全区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1-3月份,全区生产原煤23965万吨,同比增加3200万吨,增长15.4%,其中,3月份生产9148万吨,同比增加1528万吨,增长20.1%。铁路煤炭运量1.6亿吨,增长5.5%。全区销售煤炭2.4亿吨,其中销往区外1.5亿吨,占总销量的62%。全国一季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5.8%,至8.38亿吨。

  (二)

  1-3月份,全区进口煤炭427.29吨,同比增长34.42%。另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1-3月份,我国进口煤炭6173万吨,同比增长63%。

  (三)西部地区主要煤种价格情况:3月份,高热值动力煤坑口价格保持390元水平;低热值动力煤价格150元,环比下降20元左右。焦煤坑口平均价格585元,环比下降15元左右。无烟原煤坑口价格700元,比上月涨200元左右。乌海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平均价格1500元左右,环比持平;洗精煤平均价格970元,环比下降90元。进口蒙古国焦煤落地交易价阿拉善盟策克口岸620元,环比上涨20元;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750元,环比上涨50元。

  东部地区主要煤种价格情况:3月份,东部地区电煤坑口价格继续保持在200元;市场粉煤价格215元,环比下降15元。

  秦皇岛港平仓价格情况:3月1日开始,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稳定在775元,环比上涨5元,出现止跌回升迹象。

  西部地区主要煤种价格情况:4月份,高热值动力煤坑口价400元/吨,低热值煤170元/吨,环比均上涨10元。焦煤坑口平均价维

  持585元/吨水平。无烟原煤坑口价600元/吨,环比下降100元。乌海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平均价格1420元/吨,环比下降80元;洗精煤平均价970元/吨,环比持平。进口蒙古国焦煤落地交易价阿拉善盟策克口岸610元/吨,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主焦煤平均价825元/吨,环比均下降10元左右。

  东部地区主要煤种价格情况:4月份,东部地区电煤坑口价格继续维持在200元/吨;市场粉煤价格230元/吨,环比上涨15元。

  秦皇岛港平仓价格情况:

  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3月初出现止跌回升,从3月1日开始小幅上扬,由775元上涨至4月16日790元,同比持平。

  去年同期,内蒙古西部地区平均售价为320元/吨左右,高热值动力煤最高售价为450元/吨,同比上涨约20元/吨;低热值动力煤最低售价为200元/吨,同比基本持平。

  东部区褐煤平均售价约200元/吨,同比上涨10元/吨。

  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830元/吨左右,环比上涨30元,同比上涨80元。

  2011年11月起,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连续17周下跌,累计下降81元/吨,2012年3月止跌回升。

  (四)1-2月份,全区煤炭行业实现利润124.8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212.9亿元的58.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0.5亿元,同比增长27.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96.7亿元的26%。(比重继续提高)

  六、关于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1、相关的几个文件

  3月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11〕32号)提出,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20户”。

  文中指出,兼并重组的意见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6号)精神制定的。

  4月份,《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2011—2013年)》(内党发〔2011〕9号)提出,“力争到2013年底,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及企业集团达到60户左右(含驻区中央企业)”;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培育建设“双百亿工程”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园区)名单的通知》(内经信发〔2011〕21号)确定了53户重点培育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其中,包含煤炭生产业务的企业有24户。

  10月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1〕92号)进一步明确:“煤炭资源整合主体必须是合法保留的煤矿,拟整合的煤炭资源赋存区域必须具备统一开采条件,或有利于整合主体就近接续开采。”

  同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1〕99号)再一次指出:“在煤

  炭企业兼并重组期间,严禁煤炭生产企业未按兼并重组要求擅自转让、买卖采矿权。按照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2011〕1号)要求,未经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相关部门不得办理任何煤炭企业的转让、并购手续。”

  2、兼并重组的方式——从生产关系层面推动

  截止2010年底,全区551处矿井,企业数353户,一企一矿的企业有309户;5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30万吨规模的企业占33%;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9户(地方企业5户、驻区中央企业4户)。2009年,全区只有11户地方煤炭企业进入全国煤炭100强行列,排在最前的伊泰集团公司仅位列第19位,其余均在30位之后。

  煤炭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核心是资产的融合,不管是收购、控股、参股,只有资产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经营、安全、组织方面的高度有机统一。在企业兼并重组中,要坚决防止假兼并、假整合、假重组,坚决防止任何形式“一顶帽子”大家戴的现象发生。

  3、兼并重组的原则

  本次兼并重组的基本原则:“政府引导,政策推动,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

  为此,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是针对兼并主体的,被兼并企业只有积极参加兼并重组,融合到兼并主体中,才能享受自治区的鼓励政策。

  4、对兼并主体的影响

  综合多方面政策信息,列为兼并主体的企业,除了具备相当的煤炭产能外,整体营业收入、是否形成产业链、达到循环经济状态等都是考量的内容。一旦列入,近期将获得:

  (1)

  集中、占据资源的能力;

  (2)

  竞争烈度降低的环境;

  (3)

  交通瓶颈、制约的改善;

  (4)

  其它扶持政策,如相关项目审批、税收、经费扶持等;

  (5)

  清晰地发展思路。

  七、鄂尔多斯煤炭工业情况和煤炭企业整合动向

  目前内蒙古具备规划开发利用条件的资源储量为2570亿吨,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其中鄂尔多斯市规划利用储量1482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的57.67%;其中鄂尔多斯市矿井总数272处,占全区矿井总数的54%。

  2010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量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全市煤炭企业共生产销售原煤4.33亿吨,比上年增加1亿吨,增幅30%,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3%,占自治区煤炭总产量的55.4%,煤炭产量连续8年蝉联全国产煤地级市之首。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销原煤1.38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0.1亿吨,增幅7.8%;地方煤矿产销2.95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0.95亿吨,增幅47.5%。在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产业经济效益明显

  提升,在财政税收和工业经济的比重日益凸显。全年煤炭行业实现财政收入252.6亿元,同比增长49.7%,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6.9%。

  在资产兼并重组工作中,鄂尔多斯市将采用强强联合、大小联合、小小联合等多种模式,到今年年底,大集团重组并购基本到位,到2012年6月30日,全市煤炭企业资产兼并重组工作全面完成。目前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资产兼并重组工作的重点是尽快突破要价高、操作边界界定、优先推动百亿企业、政策贯彻落实、完善操作方案等难点问题。最终通过资产兼并重组,使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的数量由现在的近300户控制在40户以内,并形成1-2户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

  鄂尔多斯市在去年已形成的5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伊泰集团、汇能煤电公司、鄂绒集团、伊东煤炭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的基础上,今年将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再培育5个百亿元企业,分别是:满世煤炭集团、特弘煤电集团、蒙泰煤电集团、乌兰煤炭集团、天隆集团。目前,这五家企业已牵头与相邻和就近企业协调重组事宜,到今年底,鄂尔多斯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煤炭企业将达10户。

  八、乌海煤炭工业情况和煤炭企业整合动向

  乌海市规划利用储量43.24亿吨,占全区规划利用总量1.68%;矿井32处,09年产量0.174亿吨;2010年产量,原煤

  万吨2973.45万吨

  洗煤3093.24万吨

  焦炭631.40万吨

  神华乌海能源公司产能2000多万吨,其他煤炭企业如黄河工贸集团、源通集团等30余家原煤生产企业产能总和1000余万吨。乌海

  原煤几乎全部为焦煤,占自治区储量60%,棋盘井地区储量约10亿吨,占20%。这次兼并重组,乌海市控制在7户以内。

  附件、国家关于煤炭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以下简称2011年本产业政策),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下简称2005年本产业政策),煤炭产业政策有如下变化:

  (一)、鼓励类项目共20项,增加了10项,分别是: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等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选煤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矿井采空区矸石回填技术开发与应用,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控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矿井进出人员自动监控记录系统开发与应用,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充填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

  取消了4项,分别是:工业及生活用环保型煤开发及生产,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开发及应用,低热值燃料(含煤矸石)及煤矿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及设备制造,煤电、煤焦化(焦炉煤气、煤焦油深加工)一体化建设。

  调整了4项,分别是:将“水煤浆技术开发及应用”调整为“型

  煤及水煤浆技术开发及应用”,“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矿井瓦斯利用”调整为“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

  ”,“节水型选煤工程技术开发及应用”调整为“选煤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煤电、煤焦化(焦炉煤气、煤焦油深加工)一体化建设”调整为“煤电一体化建设”。

  (二)、限制类项目共5项,增加了1项:井下回采工作面超过2个的新建煤矿项目。

  调整了2项,分别是:将“单井井型低于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山西、陕西、内蒙古30万吨/年,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北京、河北、东北及华东地区15万吨/年,西南和中南地区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3万吨/年”调整为“单井井型低于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山西、内蒙古、陕西120万吨/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5万吨/年,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9万吨/年,其他地区30万吨/年”,“未经国家或省(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调整为“未按国家规定程序报批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项目”。

  (三)、淘汰类项目共11项,增加了1项:不能实现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的选煤工艺、不能实现粉尘达标排放的干法选煤设备。

  取消了2项,分别是:未按批准的矿区规划确定的井田范围和井型而建设的煤矿;没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

篇五: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4737.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3%

  前三季度,全区积极落实能源保供政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电稳步增长,发电结构持续优化。一、原煤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8.72亿吨,同比增长15.6%。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9937.2万吨,同比增长16.3%,增速较上月加快4.4个百分点,产量较上月增加482.7万吨,保证了冬季供暖用煤供应充足。二、电力生产增速持续加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473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52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月加快2.9个百分点,当月、累计增速均达今年以来最高位。在风光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9月份,全区新能源发电同比增长44.3%。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增速首次超过全部发电量增速,同比增长8.8%,高于全部发电量增速2.5个百分点,占发电量的17.7%,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篇六: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北方经济特别策划SPECIALPLANNING内蒙古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2020年前三季度,内蒙古面对新冠疫情冲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紧抓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机遇,全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步增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质量效益逐步改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果,复工复产复商逐月好转。政策积极效应逐步显现,全区经济表现出较强的承受力、韧性和潜力,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国际疫情扩散蔓延,加之中美贸易战影响,当前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投资和消费驱动力不足,经贸交流制约严重,债务风险明显上升,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加大,全区经济运行仍面临稳中有变的局面。下一步,全区上下要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全面完成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抢抓政策机遇,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推动工业稳增长,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第四季度各项工作,保障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14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