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19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19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1-15 17:15:01 点击: 推荐访问: 反思 反思事故教训 反思周记2000字继续教育幼儿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19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课改反思[初中数学的课改反思]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19篇,供大家参考。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19篇

篇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课改反思[初中数学的课改反思]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如初一数学的第一章,让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如在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

  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初一数学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

  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初一数学这是一个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

  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篇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对数学教学的反思

  最近,听了几节公开课,有目标教学的典范,有建构主义的楷模。姑且不论其归属哪种教学模式,我们单看这几节课教师所着力表现和倡导的同一种东西:追求学生的课堂参与。在课堂上,师生兴致昂扬,学生的讨论此起彼伏,异常激烈,最后竟然争得面红耳赤,课堂上沸沸扬扬,好一派热闹的场景,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令人不解的是,整堂课教师竟没有讲述一点儿数学知识,内容全部由学生自行讨论消化,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未作过一句点评。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满堂灌”已被驱逐出课堂。老师们上课,特别注意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有的甚至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活动,这应该说是数学教学的一大进步,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一新气象,首先得益于理论上颇有力度的宣传。其次是在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中都十分注重学生活动的时间,把学生活动时间当作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一堂课45分钟,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30分钟。这种做法减少了教师课堂的随意性,真正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动脑筋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收到了明显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是华而不实,缺少内涵。首先是华而不实,缺少内涵。在时间的分配上,虽然严格地规定了教师讲多少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多少分钟,但学生是否在认真地思考、讨论?我们不能排除这样做能调动起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不可否认,很大程度上一部分学生在混水摸鱼,趁机放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我们评课的标准掌握得过死,形式主义严重,只注重浮华的外表,缺少对实质问题的分析和掌握。是否以学生为主体,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完全取决于学生活动时间的长短,更不能取决于课堂是否热闹。因为我们是在讲课,是在传授知识,而不是在看戏,不要认为热热闹闹的便是一堂好课。如果把一节课的时间都给了学生,而学生并没有积极思考,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何谈主体与主导?教学中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是要求教师的讲解要富于启发性和鼓励性,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思维,使他们思维活跃。这

  样的讲解即使是整整讲一堂课,也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因为这里强调的主体是“思维”的主体,而非“热闹场面”的主体,对于师生活动的时间不应有严格的限制,而要依具体文章具体分析,难度大的,含义深的文章,教师可以适当地多讲一点儿,相对简单的文章可以由学生自学为主。总面言之,不管课堂结构如何,教学时间怎样分配,评判该课好坏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否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展现,而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时间上的划分和场面的热烈与否。其次是课堂评价,含糊其辞。其次是课堂评价,含糊其辞。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一些提问,由学生来发言。在这些表述中,有表述较好的同学,但也不乏大量的错误或不全面的回答。这本来是非常正常的教学现象,但由于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当,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时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是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发言不作判断,是对是错?不置可否。那些答对的学生没的得到应有的鼓励,无意中挫伤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答错了的学生也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这就给一部分学生传递了错误信息。其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中的“赞美教育”,有的教师为了“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就过分迁就学生的答案,甚至有的有明显错误,教师也还是作一些含糊其辞的评判,更有甚者根本不作评判。这不但会使一些判断能力较差的学生误解答案,同时也使一部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认真思考,信口拈来。实际上,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但是一味地肯定,也就失去了肯定的价值,使肯定没有意义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肯定。教师只有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判后,学生才会心服口服。正确的评价不但不会挫伤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反而会增加他思考问题的动力,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教师的正确点评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教育改革中虽然有很多优点,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教育教学,但尚处于摸索阶段,有待日益完善与规范,有待在教学中进行探索:1、激发兴趣,创造成功体验、激发兴趣,数学教学效率不高,是数学新课改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不少人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这里我只想从教师的角度谈点粗浅的体会。中医讲究治病治本,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效仿其法,要在根上下工夫,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数学成绩的提高。孔老夫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最高境界的“乐之者”应当是兴趣。所以这个所谓“根”应当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卢梭也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设法”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每个人对自已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兴趣、充满好奇,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利用周围的事物,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在上“随机事件”这堂课时,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对学生说:“明天老师十五岁生日!”学生一愣,随即有大胆的学生说:“不可能,老师。”我问:“为什么?”学生答:“与情理不合。”我随即又说:“唉,昨天晚上停电,没有电灯看书,我只好看电视。”学生又一愣,另一学生答:“不可能!没有电怎么看电视?”我顺势引导:“说得好!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不可能事件’。”接着,老师拿出一盒粉笔,对学生说:“这是一盒白色粉笔,我们闭上眼睛,从中拿出一支,会是什么颜色呢?”学生一齐答:“白色”。我接着问:“肯定吗?”学生答:“肯定。”老师又说:“今天星期三,明天?”学生答:“星期四。”“对,这些都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我们在数学上叫做‘必然事件’”。之后,老师拿出一盒彩色粉笔,问学生:“老师从中随手拿出一支会是什么颜色的粉笔?”学生答:“不知道,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黄色、蓝色或绿色。”老师又问:“当我将粉笔拿出来之后,你们能肯定是什么颜色吗?”学生答:“当然可以。”老师又说:“过几天我们进行数学考试,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可以得满分?”学生答:“现在不知道,要等考试完试卷改出来后才知道。”老师趁机又引出“不确定事件”。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老师开展了游戏:让学生分组,一组出题,其他组抢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看哪组得分最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随机事件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地加以运用。兴趣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数学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数学教学的“达标高效”才能真正成为现实。2、创设数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创设数学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求重视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一般来说,我在教学中通常创设联系实际的现实情景。

  如在学了“概率与统计”这部分知识后,我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游戏的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有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球,如果小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学生赢;加起来和为奇数,老师赢”。比赛结果是老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用数状图或列表法把各种情况一一列出,得知教师赢的概率是60%,学生赢的概率是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然后问“游戏公平吗”?最后还指出街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用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同学们听完,觉得学习数学会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让数学走进生活”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它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3、联系生活实际,学有所用、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课前、课后布置每位学生去观察、体会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我有意识地创造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比如学了“利息”的知识后,让学生算一算自己的压岁钱存在银行到期后可以得到多少本息;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面形的稳定性;再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三视图”之前,先让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自己从不同方向去观察,从而初步了解长方体的三视图。以上这些例子,都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看问题,用数学头脑去想问题。4、提高兴致,讲求授课艺术、提高兴致,语言的表情达意也是一种艺术。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忽略了在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设计,因而在课堂上形成了诸多的弊端与缺陷:或报告式、或病吟式、或念经式。一堂课的结构纵然多么精美,组织教学方式纵然多么严密有序,授课语调如果使用不妥,也可能会使学生在催眠中昏然欲睡,或在庸烦的调子里焦燥不安。数学教学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是表达这种艺术的载体,数学教学如果没有好的艺术载体,感染效果势必削弱。从艺术角度看,语句伴随

  着优美的语调,产生出特有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悦耳、轻松的愉悦感。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一艺术手段,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逗引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产生强烈的接受知识的欲望,并积极有效地进行思维。这样,教师很容易地将学生导入亢奋状态,猎取最佳效果。所以,最佳语调是征服学生的最先一步,是调动学生情感兴趣和注意力的有效指挥棒。或亲切温和,或严肃郑重,或滑稽幽默地为教学内容的各种语调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声情并茂地制造情境,使学生随你问而思,随你引而发,随你逗而乐,心甘情愿地被你主宰,受你支配。教师语调的运用,除了天赋,与教师自身素质的艺术修养、性格、思维也相联系。那些活泼敏捷,才艺兼备的人常能很好地驾驭语调。所以,充实自身,拓宽知识面,提艺术修养,培养活泼灵巧之气是高超处理语调的潜在要诀。教师的语调处理好了,学生对教师的教课才会感兴趣,教学效果也才会日趋理想。总之,在教学中,重视从根本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相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正确实施,将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篇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对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摘要:反思性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得到认可,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探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本篇文章主要是阐述在新课改的背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会进行反思,将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经验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反映情况相结合起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便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推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便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一、合作性学习不仅仅是表面工作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发扬集体的力量,与此同时也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目前很多小学的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是表面功夫,它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起不到实质的作用。数学教师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首先得弄清楚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般情况下,要想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留一段时间先

  让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思考完后再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例如让学生完成合作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任务时,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正方形面积,进而才将他们进行分组讨论。

  二、创建教学情境应当形象、生动新课改提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建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熟悉的事物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的学科,它需要的是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创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那么就有利于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目前,由于很多教师多创设教学情境的认识不够,认为教学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或化简为繁,创设出来的教学情境显得牵强附会,不能达到它应有的教学效果。三、反思教学方法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课改要求教师选择教学方式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顾及到每个学生,根据学生数学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例如:年龄、心理特征、性格等方面,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思维有了比较稳定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数学锻炼,教师应当为他们选择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当采用比较形象、生动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因为这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同一班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布置学习任务,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四、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已经慢慢地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时刻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形式化,让学生感觉不到受到了表扬和鼓励,不能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欲望。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时,教师应当注意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价性语言形式要丰富多彩。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限于“做得好”“值得表扬”这些评语,评价语言如果过于统一,那么时间长了学生就感觉不到教师对他的鼓励了。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变换不同的表扬方式,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评价语言要中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带一个的个人感情在里面的,一些教师比较偏于成绩好的学生,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他们回答问题的评价也产生不一样的情绪,这很不利于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他们需要的是外界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只有得到外界的认可,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因此,教师不要带“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只有对他们一视同仁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平等,让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环境下,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才能有效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1]郑强.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2]韩冬云,张惠.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j][3]王雪茹.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追问与反思

  

篇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实验学校名称:实验学校名称: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20092009-10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市级重点课题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研究报告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课题组执笔:执笔:田金品一、课题概念的界定及意义

  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反思型教师的过程;初中数学新课改过程中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其目的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课改活动中所遇到的困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在探索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合理性与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思性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初中数学新课改中反思性教学研究包括“对教学行动的反思”和“在教学行动中的反思”。前者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后者发生在行动中。在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研究中,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来研究。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成为了国外教师教育研究使用频率很高的专业术语,“反思型教师”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反思教学很快影响世界各国的教学。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本地区尚无统一标准来指导反思教学实践与探究活动。本课题组设想通过与初中数学新课改学科整合,将一些反思性质的理论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思与调整。这种研究也适合我们学区、学校、教研组的特点;在我们这样建校时间短、起点高、社会期望值大的学校,一个数学教研组有十几位教师,而每位教师可以说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何把自己的特色和苏州的教育特色、高新区(也是新苏州人聚集较多的地区)的教育特色相融合;如何使本教研组中占80﹪之多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打造一精品数学教师团队,就必须将教师的个别学习转变为团队学习,将普通的备课上可转变为反思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追求教育合理性的过程。对不合时宜、不合实际的观念行为及时纠错、矫正,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和反省,也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更是打造精品式示范初中的必备条件;

  三、课题的目标

  以服务新课程改革要求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反思为手段,以课程开发为途径,形成以课改理论学习、集体说课、备课,听课评课、案例研究、研讨交流、调查报告等为主要形式,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并以此来探究与解决在新课改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学生差距加大、教师在新旧教材对比中的困惑等),通过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引导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策略;2、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数学课改教学中的案例学习和分析研究;3、在反思性的新课改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学习诊断和学习评价;4、初中数学新课改中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1.文献资料法。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数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以及查阅国内外数学反思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用以找准数学教学反思与研究实践和平时教育教学的结合点,并在教学中得到实践,使青年教师得到锻炼,使教学相长;2.行动研究法。在我校已有得教学反思实践的基础上,始终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实行边研究边行动边反思,在行动中落实和调整方案,检验和发展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

  3.调查研究法。以参加本课题的区内学校为样本,对教学反思的实践与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为以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研究实施过程(一)研究准备阶段

  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立总课题,分解子课题,成立课题组。本课题研究得到苏州市高新区数学教研员的大力支持,陈勇老师从理论和行动研究等各方面给予了大量而细致的指导,苏州新区骨干老师、区学科带头人田金品老师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同时整合本校多名青年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论指导方面尤其是邀请到苏州实验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陈平、张必华、沈家书等指导,确保了本课题及其子课题能顺利和深入的展开。

  (二)研究实施阶段

  1.研究的思路和过程⑴.研究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立总课题,分解子课题,成立课题组。⑵.研究实施阶段(2006年5月-20078年3月):制定目标、操作体系,组织实施,展开研究,调控研究过程。⑶.研究反馈阶段(2008年10月):小结反馈,资源整合,调整、部署下一阶段实验和研究方案。⑷.研究总结阶段(2009年4-5月):总结提升,形成实验报告和“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网页制作、课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理论研究人员及子课题负责人员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田金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数学教研组组长,苏州高新区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苏州高新区骨干教师奖励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徐州市评优课一等奖,苏州市教师解题能力竞赛大市二等奖,苏州市案例教学评比大市一等奖,苏州市课程信息技术整合比赛大市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发表或获奖,自制课件、电子教案获省、市级奖。宋传富: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务副主任、德育副主任,扬州大学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芜湖二中、广东碧桂园中学任教、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工作;2、每个子课题根据具体内容,完成相应的研究内容整合,形成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和论文。子课题负责人情况简单介绍如下:张华: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高级教师,苏州教师基本功大赛数学组一等奖;苏州市解题能力比赛一等奖;多篇论文、教案获省市级奖项,并省市级发表。杨鸿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数学教师,哈尔滨市数学学科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曾获市级优质课评比三等奖,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参加一项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开设国家级公开课、省市级公开课。孙浩: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苏州教师解题能力竞赛大市一等奖。多篇文章省级发表,案例获苏州市一等奖,擅长课件设计、网页制作、视频案例制作;

  (三)研究反馈阶段

  小结反馈,资源整合,调整、部署下一阶段实验和研究方案:至2008年度结束,在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中,有一大批的优秀课例、案例、教案或反思呈现。但是由于部分年轻教师理论功底尚浅,所以在相关的案例中,反思性实践有之,但现实课堂教学和反思理论研究的结合点不能够清晰的表达,或知其做法符合反思教学的理念,但不能整理出具体的思路,形成自己的风格。这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调整,加以指导,共同学习与提高。1、积极学习,增强理论研究学习功底。、积极学习,增强理论研究学习功底。为了增强课题组成员对反思性实践与研究的基础理论素养,在开题研讨课题组会议时,曾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中期汇报小结反馈时,又和大家共同探讨了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反思性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以“经验”范畴为核心理念,把经验作为基点和看问题的出发点,主张经验与自然是连续性统一整体。他认为:“经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经验的对象,即客观的自然界事物;另一方面是指经验的方式、过程和经验的人,这不仅包括人的认识方式,而且包括人的意志、信仰和理想,以及心理活动等。如何做到在经验的获得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杜威提出: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省思维,这种思维是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杜威对“反思”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思维始于困惑、困境和混乱,结束于清晰、一致、确定,反思就是在这两种情景间进行的,反思是个体经验不断改组和改造不可缺少的环节。用生活的经验解释教育的意义,杜威的经验哲学实际上也就是它的教育哲学,因此,他所说的反思不仅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还在哲学的高度上提出了学校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认识不多,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怀疑和探究。杜威的反思性教学思想标志着在教学主体地位的确立上人类认识的一次飞跃,因为它指明了处于教学实践中的人应该审视教学过程,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程度。(2)心理学基础——元认知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费拉维尔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之上正式提出了元认知的基础概念:“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和认知活动。”在他的理论模型中,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他认为:在这三个方面虽然相互独立,实则密不可分。一方面,元认知监控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元认知监控的每一步都会使个体产生新的元认知体验,同时也会丰富、发展个体的元认知知识。并且,元认知知识和体验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循环往复,三者动态有机的结合即构成了元认知论。在我国,元认知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最早的教育论著《礼记学记》中就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当代教育研究中,广西师大教授汤服成等进行了中学生数学学习元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教育界逐渐形成共识: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中,元认知在培养学生爱学、会学、避免厌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3)教育学基础——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倾向为:第一、从马克思开始,批判理论就已经认识到人的“异化”这一问题。第二、“解放”的教育一直是批判教育学所追求的教育理想。第三、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所以,从宏观上来看:批判教育学倡导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微观的层面来看,批判教育学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打破了传统的单向讲授的教学模式,不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过程都要有批判的意识,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以对话、合作、交流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总之,不管是经验主义的哲学观、还是元认知论,或者是批判教育学,都不能直接作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反思性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得益于对这些理论的吸收和借鉴,要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养分。2、找准落点,尝试与探究反思实践研究评价与教学工作的结合点、找准落点,尝试与探究反思实践研究评价与教学工作的结合点几年来,课题组的老师们对目前我国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考虑教师因素多,考虑学生因素少;②理论探讨多,实践探讨少;③研究通用型反思性教学多,研究具体教学情境下反思性教学少;④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张皮”现象严重。针对以上不足,本课题组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究,试图从实证出发,研究与探索反思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及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提高教学能力,然后再回到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反思,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反思中互动,不断提高教与学的水平。同时,通过对反思的尝试与实践,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将理论回归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反思的内容与方式1、反思的主要内容<1>反思教学观与数学教学观是静态的、片面的、机械的数学观,还是动态的、辨证的模式论的数学观;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观还是现代的数学教学观。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2>反思数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3>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反思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深究教学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修正意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它包括两个方面:反思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与情感交流;反思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4>反思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学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2、反思的基本途径<1>写教学后记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记教学中的得失,并对得失进行剖析探索,找到教育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记“智慧的火花”,包括教学机智与灵感、学生创新的见解、好的思想方法等,都可以作为教学教材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以后的课堂教学得到补充和完善;记再教设计,通过反思,对教学的得失有清晰的理性认识,并写出简要的再设计,为再教时提供重要的参考。<2>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教师对典型教育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研究是研究课程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课例,找到之所以成功的教育理论的支撑点,重新运用到新的课例;失败的案例研究则为他人提供前车之鉴,或者证实某个教育理论的局限性。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出现滑坡。”案例分析的质量,取决于案例反思的深度。案例反思是教师对自己遇到过的教育事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检讨与思考,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论功底,其中理论功底尤为重要,因为缺少理论支撑的反思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这样的案例研究以自己的单个案例研究为主。另一种是教学叙事,利用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教师在课前把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供老师们集体讨论,通过讨论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缺陷,加以分析并修改,使之成为一个较好的案例。<3>说课评课反思性的说课不能按照“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的顺序,按课前准备好的说课稿通读一遍,而应结合课堂教学情境,以教育理论做为支点,理性地分析教学活动;应分析自己的设想在教学中的体现情况,检验教学设计;应回顾教学组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技巧,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进行总结,找到自己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应展示教学中成功与失败之处,并加以理论分析与说明;还应分析教学效果,探讨成绩形成的原因。反思的评课不仅仅是由评课者将自己的意见简单地传达给执教者,而应是评课者、执教者、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是质疑——释疑式,即有评课者提出问题,执教者解释与说明,评课者进行补充说明或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这种方式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教学理论为依据,寻找教学的最优化;也可以是中心问题分析式,即根据研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内容,共同讨论同一问题,针对该问题各抒己见,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4>师生交流反思性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学生,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当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是否合理时,应以学生能否接受、接受的程度为依据。所以教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注意从学生中收集信息资料,其渠道是多方面(如以学生的练习、作业、日记等)的,但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找学生座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教学的认同感,知识的落实情况,有那些问题,有什么建议……从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二)学生反思的内容与方式学生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学习态度②学习目标③学习方式④学习结果。对学习态度的反思。“态度决定高度”,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学主体,学生应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端正态度,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目标的反思。具体要求反思“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的目标。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数学的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学习结果的反思。寻找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学习结果与付出的努力不一定正相关,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次练习、测试或考试结束后,不论结果好坏如何,都应仔细寻找其中出现的问题,搞清原因,彻底弄懂。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用以下方式来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

  ①写学习札记。完成一天的学习后,迅速进行反思,不理解的内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精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记录下来。问题想老师或同学请教,精彩片段反复欣赏几次。②解题反思。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冥思苦想解出答案来以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反思: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在众解法中哪一个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举一反三,多题一解?……如此种种,进行解题反思。③填写作业情况反馈表。设计的作业情况反馈表如下:

  复习时间

  作业时间

  错题序号

  错题原因分析

  反思时间

  错题更正或其他解法

  (注:表中的错题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1、看错题目;2、因粗心而使计算或推理错误;3、表达不规范或解题格式不正确;4、思路正确但因紧张而使中间某个过程错误;5、数学公式、法则或定理不熟;6、审题错误;7、思路不清或根本没有思路;8、解题速度慢而没有时间仔细做;9、其他。)我们要求学生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及时上交,老师批改后及时发还给学生,学生认真填写作业情况反馈表。学生每天都按实填写,一方面给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另一方面督促自己进行学习反思。刚开始做这项工作学生不习惯、嫌麻烦,但半个学期后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能很快完成作业。④收集、整理错题。错题集是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反思与矫正。要反思错误的原因,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要求学生把平时学习中的错题收集起来,记在一本本子上,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搞清致错原因并改正,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些题,做对的,搞清楚的,把它划去,不会的保留,过一段时间再做,如此不断重复。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开始不会,过一段会做了;有的同学还能做一题多解等。如此对错题的不断的分析研究,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错题越来越少。每次测验或考试都要求学生认真反思,填写单元测验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表:数学单元内容:一、错题剖析姓名:学号:

  题号

  满分

  实际得分

  错误原因(填序号)(同作业反馈表)

  本次测试完全不会做的题目合计分数为分。二、错题更正或部分试题的其他解法

  分;会做但因粗心等原因而扣分的一共有:。

  三、测试后的感受:本次测验按你平时的实际水平应该得多少分?但实际得多少分?主要原因如何?本次测试对你今后的学习的启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你成功的经验、应该改进的问题或努力的方向):。四、典型试题再研究:请结合自己的实际对某道试题或某几道试题谈谈你的再研究。包括: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该题的拓展延伸或研究该题解题方法的应用推广等。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对单元测试的自我反思,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总之,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是一个循环的或螺旋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调控、评价和修改自己的实践,为教师的反思行为提供动力基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完整过程与操作性教学基本上是一致的。它所不同的是课题组的教师都有比较清醒的反思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自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四)研究总结阶段

  总结提升,形成实验报告和“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网页制作总结提升、课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1.在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初中找准反思实践落点,确立“有效、高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实施反思实践活动,必须通过培养教师本身的反思研究意识,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体现反思性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使课堂充满有效探究,促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初中数学的课程中成长起来。为了使我校的研究工作更具成效,成立了课题协作组,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方面的研讨会,而且形式多样:有阶段性的经验交流、有集中的课例整合讨论活动、有专题的研讨活动、有课题整合开课观摩活动等。同时,利用开设的“新区实验初中数学组”QQ群,随时可以探讨课题展开时遇到的困难,沟通实施时的心得体会。多位老师开设了博客,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使得大家有了一个共同提升的平台空间。2.在教学案例、课件等教学载体中体现以学生的数学双基学习为基础,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他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思维,达到“学会学习”。课题的思想是通过具体的课例和论文来呈现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的课例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新问题的解决探求方案以及推广性研究,达到学校学科内教师新老共同成长、班级内学生数学素质的不同程度提升,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思想的内涵。在一堂优秀的课例中,无论从思想理念引领、框架结构设计、教学互动呈现,还是课后反思中,都要呈现浓浓的反思实践思想,对每一位教师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3.推广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成果,与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资源共享。从2006年开始,和阳山实验学校数学教研组成为结对教研组、从2008年5月份开始,与浒墅关中学成为结对学校(教研组)、2008年9月开始和吴中区碧波中学数学教研组成为结对教研组、2008年12月开始和昆山市秀峰中学数学教研组成为结对教研组;2008年10月,在中国教育出版网(www.zzstep.com)开设学科专家田金品子栏目,在中国教育部教师继续教育网站上收录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案例教学一文,在苏州教师博客网开通风清冲扬博客(苏州高新区教研网一并开通)等,这些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和校内组内老师、校际间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优秀资源,建立了沟通对话、资源共享,携手共同进步的目的,组内教师共融发展,逐渐形成严而不厉、活而不乱、自主探究、教师指引、反思跟进、学会学习、后劲十足、轻负担、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校5年内成为苏州初中学校中的名校作出了学科组的贡献。

  七、课题研究成果

  成果一:在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青年教师开始进行教育教学的自我反思的历程、成果一:在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青年教师开始进行教育教学的自我反思的历程、同时感受教育成长的意义(1)在课例教学中体现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

  在《分式》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经历人教版、华师版的教材变迁背景下,教育教学跨度为十余年的时间迁徙中,在反思教学模式、反思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反思课堂设计的过程中,呈现了精彩的答卷:教研人员认为,本课内容充实,在华师版教材的主干上(这也是华师版教材的特征——轻枝、叶,重干、根。)精心添置了许多绿叶甚至是鲜花,沟通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教者用活了教材,而不听命于教材,整个教学中体现了“走向开放式教学”的过程教学观。使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升华了他们的情感。数学教师特别是新上岗的教师认为,这节课首尾呼应,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师生的灵动,教者的“导”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结合的相得益彰。整个教学中更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性,真正体现了数学也是一种美学的理念。这样的示范课给他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种牵引性的导向作用,值得他们借鉴和学习。学生们认为:学习的内容贴近生活,立足于他们的起点,使他们进一步懂得了学习数学的意义。他们更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三个不同时期对《分式》的呈现与教学方式中,可以看出笔者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经历了“题海教学”、“双基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过程。(2)历经多轮教学后,对新课程教材的编写理念思想与章节设置,在实践反思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在《华师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一轮教学的反思》一文中,田金品老师分析了该教材知识章节和结构“交叉编排、螺旋上升”,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内容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上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并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一轮投入使用三年多,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但在教学实践中,前沿的第一线教师发现,这套教材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商榷之处。结合平时个人教学实际,谨慎提出:一、部分数学概念定义不够严谨;二、关联知识内容删减欠妥;三、教材中的习题配置有待改进;四、教材体系结构的编排有待商榷;五、计算器的使用走入误区等,通过反思研究,强调在改革的今天,对传统的部分应该“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对传统教材中的科学的体系和严谨的风格要坚决加以继承和发扬。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的体会:“数学使人严谨”的深切内涵。成果二:通过新课程背景下的案例学习和分析研究,成果二:通过新课程背景下的案例学习和分析研究,青年教师在反思性实践当中自觉的对案例优“案例优“扬”劣“弃”,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促进了组内(校际间)青年教师尽快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促进了组内(校际间)共同进步成长(1)在《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案例视频及论文学习中,我和我的教研组同事一起经历了三次设计与方案修改、两轮课堂教学与行为改进过程,通过共同经历课堂试讲的反思、行为跟进教学的设计与讨论等反思性探究与学习。就这样,“一个课例,两次反思,三次设计”,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教学反思等环节的研究,一节课由此越改越好,越改越能够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塑造,教者本身感受到了成长。同时这也是促使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的成长、专业化的成长的重要途径。根深才能叶茂——一个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团队卓有成效的教学是基于对学科知识理解具有深度、广度和完整性。只有这样的团队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才能真正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脚步。而我们实验初中青年数学教师团队在5年间走过的心语路程、风雨兼程更是美好的诠释。(2)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观察与思考》一文中,我们团队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课堂中的种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合作学习中形式和实质的思考、探究学习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思考、课堂评价中激情和从容的思考、问题解决中终点和起点的思考等;通过反思性实践研究,我们欣然达成共识:新课程教育的改革也罢,历史社会的变迁也罢,总是波浪式前进。有醉心更新的高潮,也会有冷静反思的平静。必要的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倒退没有出路,冒进也不足取。只要我们教师加强研究,形成共识,处理好学习创新和继承传统

  的关系,在实践中思考着,在反思中实践着,我们的课堂一定会鲜活!我们一定能和我们的学生伴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成长,快乐而快乐着。(3)在师生互动的成长过程中,教师通过德育案例思考与反思性实践,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辅相成关系新途径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我们不仅是传统的授业解惑者,更要在新形势下担负起“传道”的责任。《我思故我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反思性手记》在中,通过对飚歌、联欢、座位、周记等案例分析,提出了:教育者“尊重、欣赏每一位学生”了吗?“珍惜开发学生的独特个性”了吗?我(我们)“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了吗?“了解每一位学生心灵的感受”吗?等思考。通过班级工作中的师者行为反思,达成共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这种神圣感和信任。我们只要真诚的用自己的真诚,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热情、专业、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我坚信:那种温馨感人、刻骨铭心的师生情谊就会找回,班集体必将成为学生和老师向往的地方和精神乐园,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和教育工作将会更有成效。成果三:在反思性的新课改数学教学实践中,成果三:在反思性的新课改数学教学实践中,在改进与完善学习诊断和学习评价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三数学试卷讲评的探索与尝试》一文中,我们教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反思试卷讲评如何做到高效出新,在文中我们指出:如果试卷分析课只是就题论题,而不注重思考方法的培养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就会对学生原有的思考方式和水平无法通过练习来得以完善和提高,从而造成在‘题海’战的深渊中苦搏而收效甚微甚至失去自我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1、解剖典型例题,追溯误区,弥补学生多思维缺陷;2、举一反三,变通求活,优化学生的思维方法;3、拓展外延,探索规律,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4、4互换角色,共同探讨,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等反思性实践探索。毕业班学生在复习阶段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升学考试成绩分析中的优秀率、高分率等指标有明显的提升。在《蓦然回首灯火阑珊——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反思》一文中,研究成员通过对学数学离不开解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数学的根本。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共识,明确提出:如何使学生尽可能的脱离题海,轻负高效,则更需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解题思维的元认知水平,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解题后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学生往往由于缺乏教师的具体指导,而只停留在低层次的错题集的整理上,根本达不到反思效果。因此,在引导学生反思问题的时候,教师有必要从一反思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二反思解题过程中所用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三反思解题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技能与技巧;四反思解题的探究过程,着重反思“为什么这么想"及“思维障碍如何突破",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进入理性阶段;五反思解题方法,从而掌握一个类型问题的解题规律;六反思问题的本质,在知识联系中使问题逐渐溪化新课程理念强调问题本质;七反思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破解思维定势;八反思问题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通过这样的尝试,去展示数学学习的传统与创新的扬弃,去张扬教育教研的灵动,促进每个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成果四:成果四:对初中数学新课改中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探索性研究后的框架一方面,反思性教学以发展师生反思性品质为基点,以促进师生“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为目标。因此,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和反思性教学理论分别从普遍和特殊两个方面为反思

  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我区进行课题研究的大批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为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客观基础。反思性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有:(1)发展性原则: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教与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促使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反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促进师生的共同提高。(2)合理性原则:反思性教学必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不断反省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3)开放性原则:反思性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可允许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自己评价自己并说服别人理解自己”。(4)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确定,教案固然重要,但“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5)定性评价为主的原则:由于反思性教学评价目的是反思教学过程、诊断问题和改进教学,所以反思性教学评价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并在结论中以具体的教学事例作充分的说明。八、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从边实践边反思探究的角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的实践中,收获了一些成果,很多青年教师也在这个团队中渐渐成长起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1、反思性数学教学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本点,以科学性反思为基础,借助个体或群体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以发展数学教师能力与学生素质提高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数学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并最终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教学。它要求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以开放的姿态,把他人的成功之因素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增长自己的实践智慧。它要求学生时刻注意将所学内容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自觉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主动探求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他们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思维,达到“学会学习”。2、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碰到了一些困难。有一些问题一直围绕着我们,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反思:反思只是手段,其实质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意义上,反思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倒好处才好。那么怎样才算是恰倒好处呢?又比如:反思性教学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那么何为合理呢?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在具体操作时存在着实际的困难。我们感到的最大困惑是:“反思性教学”空间和时间有多大?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教学的反思已经得以实现和完成?“反思”与“教学”之间如何保持相互的张力和耦合、怎样保证素质教育和升学指标的共赢?3、影响反思性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个性、固有观念、能力、经验等主观因素;也包括学生特征、师生关系状况及课堂情景等客观因素。不同阶段,教师所形成的观念的水平和层次不同,对教育行为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尤其是长期教育工作所形成的惯性容易让一些教师满足于目前的状态,宁安勿宁变,惰性让观念只能活泼在纸面上,在行为上只能是一种静态。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反思性教学在形式上只是一种精神,一种主义,它倡导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倡导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承认产生于教学实践中的“个人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当涉及如何评判这些教学活动,如何发展这些反思性实践的价值和效用的问题时,反思性教学似乎还是一个盲点。4、要完成教学反思性实践研究,必须依赖于反思性教学行为发生的主体教师。而教师的能力与态度则首先构成反思性教学得意达成的逻辑要素。反思不是教学的必然行为,它依赖于教师是否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并关注问题。而能力和态度两方面,就能力而言,如果教师完全的按

  照其既定程序进行教学,那么问题是很难被捕捉得到的;就态度而言,教师能发现问题,但是他并不想多关注它,反思行为同样不能发生。简言之,倘若一位教师具有反思的能力,进而其反思的层次境界都领先于他人,但是他没有反思的愿望责任,其反思难以发生;倘若一位教师在责任心和良心的推波助澜中产生了强烈的反思欲望与激情,并涌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烟火状态,但他缺乏反思的能力和策略,其反思也难以最终实现。构成反思的问题是实践者提出来的,它不是本来在教学中客观存在的。有什么样的问题源自实践者有什么样的眼光、视野和现时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无法受到外界控制,也难以得到外界的帮助。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是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会产生必然的结果。我们对实践者是否在进行反思,反思的程度如何、效果如何很难作出判断,很难作出合理有效的评价,难以建立一套评价标准。根深才能叶茂———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卓有成效的教学不仅仅是知道现成的学科知识,更是基于对学科知识的通透理解,具有深度、宽度和完整性。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团队得到了陈平、张必华等特级教师、区教研员陈勇等名师及同行们的帮助与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的研究还很肤浅,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有许多困绕我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团队共同成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对整个区数学教研水平的东西部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五: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课改反思一: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浅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当前轰轰烈烈的课改中,加强教学反思,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七年级的老师在讲完负负得正的规则后,出了这样一道题:-3×(—4)=______。a学生的答案是“9",老师一看:错了!于是马上请b同学回答,这位同学的答案是“12”,老师便请他讲一讲算法……下课后听课的老师对给出错误答案的学生进行访谈,那位学生说:站在-3这个点上,因为乘以-4,所以要沿着数轴向相反方向移动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为9。他的答案的确错了,怎么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又怎样纠正呢?如果我们的例题教学能抓住这一契机,并就此展开讨论、反思,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题来巩固法则要好得多,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二、立足课堂教学行为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是目前数学课堂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的体现,就是是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形成。

  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有以下的转变:(1)由过去重“教”转变为现在重“学”;(2)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重“过程”;(3)由过去重“问答”转变为现在重“对话”;(4)由过去重“讲解”转变为现在重“引导”;(5)由过去重“程式化”转变为现在重“个性化”;(6)由过去重“强记"转变为现在技能的拓展.

  总而言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不仅要看教师讲课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三、着眼教学效果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初中数学课改反思二: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2736字)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如初一数学的第一章,让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如在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初一数学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初一数学这是一个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

  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初中数学课改反思三:初中数学课改中的感悟教学反思(1023字)一、认真钻研教材,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它属于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广泛的概念系统。大到对教育的目的、功能、作用的认识和看法,小到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过程、方法的认识和看法。这些认识和看法,不管是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还是零碎的、局部的、表面的,都称为教育观念.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头脑中构筑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体系,做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课改后的新教材是属于“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觉得新教材中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适合学生。使学生对新知识不用一下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解融会贯通的过程。

  二、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重头戏,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改的着重点是抓好转变教师观念,变革学习方式,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环境,着力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我们根据课改新观念,实验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年进行了探讨。主要有:

  1、转化师生角色,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变重传授为重发展。

  3、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

  4、变一刀切教育为差异教育。

  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其方法是:

  1、合作交流式学习。

  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提倡合作精神,充分提供合作条件。一方面,师生合作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向教师寻求指导,教师根据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情况,给予相应的提示、参考、建议、讲解、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第二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表现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人才。这样,在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几乎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全面的和最优秀的,但是合作小组表现的结果都是最优秀的,这样不但化解了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难度,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益.

  2、自我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自我探究式学习表现在:教师只是给出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工具等都由学生自己来探究解决,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方案搜集起来提供给大家。分析、质疑、论证。这样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创新能力,塑造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初中数学课改反思四:初中数学课改反思(2409字)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篇六: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课改反思(2900字)

  初中数学课改反思——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下面,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及中学生的特点,就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粗浅做法与大家共勉:一、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言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是强调了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看到,学生能否取得好的成绩,是与教师的期望相一致的。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期望效应”,实际上就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其成长,学生才会对教师有好感,并喜欢所教学科,努力取得成绩“回报”教师的爱。例如:我班有这样一位女同学郑彬彬,她其实已经很优秀了,各方面的能力很强,成绩也还不错,唯一遗憾的就是数学成绩不怎么好。但是她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希望通过初三一年的努力能进一所比较好的高中。由于这几年一直带初三的课,她在初一二的时候我并没有带过,只是常常听说起她。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是找她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并对她谈了要求她承担班级班长工作的任务,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只是对于数学成绩为什么不好支支吾吾,好像没有对我说实话。平时的班级工作她做得很出色,基本上不需要我操什么心,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组织班上的同学做得好好的;数学课上她的表现也不错,除了认真听讲外,还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做她自己买的一些辅导资料,还常常拿来问我让我给她批改,我想她这样的学习状态不可能成绩不好的。第一次测试后让我知道她的数学基础的确不怎么好,常见的一些最基础的问题都没有掌握。在我的鼓励下她一如既往努力学习,到期中测试

  她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也因此表扬了她。家长会上,她的妈妈的一席话让我明白了她原来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委,她妈妈说,郑彬彬经常回家和她说起我,说她很喜欢我,对待学生很负责、很亲切,同学们都愿意学数学,如果成绩不好对不起我,所以她要发奋提高数学成绩。结果中考她的数学得了一百零二分,她非常高兴,我也很欣慰。

  二、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今学生特点是好奇,好新,好趣,教育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开拓进取,塑造新型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会使课堂缺少几分吸引力。当今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解与练习结合,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技巧,逐渐步入“我要学”的佳境。三、精心设问,诱发兴趣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不是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就自然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然后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

  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很自然地得出了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经过学生推想,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这样既使学生弄清了公式的由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索能力。

  再如:在教学“比例应用题”时,一上课我便提出一个问题:“谁能不上树可以量得树高?不过河可以测得河宽?”同学们听后,便议论纷纷,情趣十分高涨,但都没想出办法来。于是我便趁机宣布:“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由于他们都急于想知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聚精会神,积极思维,个个动脑筋,人人争发言,学得很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这一点,教师要灵活选用数学方法,尽量给学生动手、主动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充满情趣地主动参与探索过程。如让学生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其步骤大体如下:①分组、讨论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②小组分工,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如方法一:直接测量数学楼的高度。方法二:先测量每层楼的高度,再计算教学楼的高度。方法三:用镜面反射的方法求出教学楼的高度等。③对各种测量方法是否简易可行及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等进行比较、质疑、评价。④推选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测量的方案、过程和结果。这样在直观教学中既巩固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印象深刻。五、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注定了学生在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布置多层次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设计好作业练习题,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收获,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够使他们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一般布置的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中下等学生应该强化练习,上等学生感到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课后作业也分类要求,下等学生做基本练习题,中等学生多做几道自选题,上等学生还可多做一些课外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

  性,它不在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以便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惜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改的反思1000字初中数学课改的反思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改革中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一)在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有了相应拓展,视野不断开阔.综合素养逐步提高在”认识秋天”的一节艺术课中,学生们通过听秋天的歌曲,看秋天的景色,采集各种落叶,完成了以表现秋天景色为主题的树叶剪贴画,表现出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力、较高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在一节语文诗歌课上,学生们以“我爱我班”为主题,写出了语言优美的诗作:我是一条鱼,你是那泅泅流淌的小溪;/我是一棵小草,你是那吹绿遍野的春风;/我是一朵白云,你是那撒满银光的星河??表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跟踪调查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明显改善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显著增加,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则突出培养学生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三)教师更倾向于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而不是直接地把结论告诉学生,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观摩中看到,教师组织三人相声“谁为大”介绍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互动多,学生表述机会多。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学生自

  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观摩统计中,我们发现一节课中,教师的发言少,学生与教师讨论多,学生质疑共计30次-40次。这与实验前的调查结果--69%的学生学习主要通过“听讲、记笔记、做习题”已不可同曰而语。课堂中教师安排小组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改善实验前调查表明:41。8%的学生与教师“经常交流”或“交流”,4O.2%的学生与教师“从不交流”。新课程实施后的调查表明:78。7%的学生与教师“经常交流”或“交流”,与教师“从不交流”的占21.3%;生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局限于解答习题,更多的是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想法、学习的体验、学习的兴趣等。(五)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很大的意义总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学生,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七: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冋编辑)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一、

  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形成方法和理论,并

  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

  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

  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

  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

  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

  展。”新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

  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

  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

  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

  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

  习.

  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

  长=经验十反思•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执行教学任务,代替学生成为

  教学过程的启动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权威和课程实施的工具•教师对于课

  程来说,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

  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教师成了传授科学知识的道具、

  载体。教师所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的

  “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

  2

  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这种现象在本区初二、初三的课堂教学中尤为严重。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

  有知识岀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

  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

  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

  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

  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

  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

  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

  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

  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

  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

  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三、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意识

  1.整体意识

  3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教师要淡化学科的个性,强化各门学科的共性,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就一门学科而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必须着眼于整体,有整体意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须跳岀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2.应用意识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也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缺少了“应用味”。绝大多数都是凑好数据编好题型直接塞给学生的•学生做了千百道应用题,还是只会按类型解题,不懂得怎么应用。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很多学生只在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岀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应用意识,根据教育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培养一种应用数学的欲望和意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强调,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教师的创新的欲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的意识,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立新。创造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从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尽管许多教师有较强的敬业

  4

  精神和钻研精神,但无论在教学的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是“继承多于创造”,也很少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或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2)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更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编制更富创意等.

  4.主体意识“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的课堂教学又如何呢?尽管许多教师在理性上承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使得培养岀来的学生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在自主性上,不能根据需要主动地发展自我;在主动性上,缺乏主动参与、大胆竞争、勇于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在创造性上,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课堂教学必须倡导鲜明的主体意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于自己讲得舒服,讲得痛快,而要关注在40分钟里学生的变化和发展.5.效率意识和训练意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收获,教师就必

  5

  须具有效率意识。另一方面,学数学,离不开解题。特别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要求要形成一定的技能,还要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离开必要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有训练意识,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6.反思意识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反思意识是教师自觉产生对自己的活动目的、活动计划、活动策略、活动过程及活动评价的反思欲望和信念。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首先,要对教学目的进行反思。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等,都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多个教学目的,有的是主要目的,有的是次要目的;有的是直接目的,有的是间接目的,设计时要统筹把握•其次,要对教学程序第二设计及教学策略的选择进行反思。反思知识展示的顺序是否合理;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例题与习题的搭配是否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采用的媒体是否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程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教学策略等等。第三,教学实施后的反思•主要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反思,如何改进教学设计的反思。

  四、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6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

  7

  

篇八: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本文主要对初中教学新教材、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反思的重要性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教学方法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对自身积极进行反思,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反思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反思,不仅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做出安排,还能使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日益成熟。一、对教学理念反思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更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处于不平等的关系,教师讲、学生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等,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往往带有消极心理。而在新课标中,则要求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自己只是发挥着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师生均是教材资源,不应只是依靠教材进行教学,而是在实际过程中,对学生和自己进行开发,以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二、对数学教材反思新课改的实施,首先体现的便是教材方面的改革。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最好的便是对教材进行全面了解。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教材内容的编排以及呈现方式均具有科学性,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的同时,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且在新内容的引入方面均是采用富有时代气息并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具体例子进行导入,生动、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还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对教材进行反思的时候,要牢牢把握住教材的深层内涵及文化底蕴,为保证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对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上课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等相关信息的重要方式。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认真观察,不能仅仅依靠之前的经验或是个人主观臆断对学生进行估计和评价。在上课时,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方式,可以通过课前精心设计,对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均有所涉及。对于学习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应不要感觉麻烦,要尽可能地对其引导、启发和鼓励。对于课堂练习,更要注意学生的活动行为,及时发现遇见问题的学生,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在情境设计中的意外,教师则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及时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利用或改善,创造即兴的精彩。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要注意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比如对运用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情境等亮点进行总结,以便在日后教学中继续使用。比如使用不当的提问方式、激励方式等以及沉闷的学习氛围等情况,则要进行积极思考,理清原因,进而改善,避免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出现同样的错误等败笔。四、对学习方式进行反思

  新课程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以及对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从本质上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对此,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及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和形成,加强引导和训练的力度。自主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纲要》中明文指出:“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要注意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自省、自励、自控,培养其良好的适应性、竞争性、合作性以及参与性等。

  比如在讲解柱、锥、台侧面积时,我们可以不直接讲解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等制成相关模型,并对其侧面积进行探究。这样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知识,同时还使学生树立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并培养了实践、创新的能力。

  五、结语总之,反思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其进行反思,特别是对新教材、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以及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以便更好地发挥出反思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真正实效。参考文献[1]樊朝芬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巧用反思法[J].中国文房四宝,2013,(5),123—124。[2]胡金亚浅谈反思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13,(29),89—91。[3]韩凌数学问题的完美在于反思[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27),92—93。

  

篇九: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摘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握以下六个方法:以传播知识为辅,以培养思维为主;以独自说教为辅,以调动学生为主;以简单说教为辅,以生活教学为主;以应试教育为辅,以素质教育为主;以社会教学为辅,以书本教学为主;以教师反思为辅,以学生反思为主。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在新的课改运动之下,新的教学理念被提出,新的教学方法被运用,这一切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去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因为能够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能够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一、以传播知识为辅,以培养思维为主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传播知识为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辅。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到数学的知识点之上,不断通过案例的形式来进行讲解。而学生则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以练习题的形式不断进行强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疲惫不堪。原本单调的数字、抽象的数学逻辑则进一步让数学变得索然无味。单纯从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来看,前后知识点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的成立,让知识点之间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书本中的知识点多是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的。案例

  的选择标准往往是典型和简单。但是在实际的作业之中,尤其是考试之中同样是考查知识点,但是题目的形式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一些学生很可能不知道如何去解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书本中的案例多数是以一个案例讲解一个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在考试之中往往会出现多个知识点糅合在一起的题目,面对这样的题目,一些学生也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不会解题的现象,除了题目本身难度比较大以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数学思维能力,或者思维能力较弱。在简单的思维能力之下只能解一些简单的数学题。二、以独自说教为辅,以调动学生为主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转而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之下主动地去学习。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应试的压力没有高中那么大,这样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可以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为快捷简便的方式是运用新课标中所规定的探索式教学方法。在探索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书本中的数学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紧密地结合起来,创设出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情境模式,学生在这个情境模式之中主动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探索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数学案例来进行说明。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会有关于利息计算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会根据书本中的案例进行长篇大论的讲解,再在讲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的形式予以巩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说一般是能够掌握住该知识点,但无法否认的是,学生多是在被动的方式中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学习的过程中充斥着枯燥与无味。但是如果教师改变讲课的方式,以探究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来掌握住利息计算的知识点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必会大增,学生通过主动的方式获取的知识,将更加有利于学生自己去领会和掌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按揭房屋买卖的情境模式来进行教学,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以简单说教为辅,以生活教学为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应当“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据此可知,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广大一线教师以简单说教为辅,以生活教学为主。如:在讲解轴对称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己折叠纸张,自己去探索轴对称性质;在讲解完全平

  方公式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几组数据,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完全平方和的结果并探索出公式。新课标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或许是基于以下三点理由的考虑:第一,在初中教学的所有学科之中,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是最强的,且逻辑性要求也比较高,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初中数学的教学应当加入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因素进去,以让学生能够更加具有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但总体而言仍然是比较少的,尤其是那些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情况更是如此。这样的学生特点也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应当加入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因素进去。第三,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其刚刚从小学迈入初中的大门,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停留在小学阶段。而小学那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着进入初中年级不久的学生。所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师还应当做好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衔接问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这一问题可能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但在新课标之下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好小学数学教育和初中数学教育的衔接。第四,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不再限于解题能力,以培养出更加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思

  维敏捷、感情丰富的初中毕业生。总之,“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四、以应试教育为辅,以素质教育为主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无论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还是站在教师的立场,备考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应试教育的实质始终挥之不去,素质教育宛如夜梦中的景象,很美,但难以实现。对此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其次,中考的压力。中考的压力显然不像高考那么大,且在这个阶段上,初中生经过六年小学的教育和三年幼儿园的教育,在认知能力上已经有所提高。最后,小升初考试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在整个基础性教育阶段是最小的,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受到极大的限制。通过对三个基础性教育阶段的应试压力的比较分析来看,初中学生的应试压力是适中的,这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开展素质教育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尚未掌握的数学知识。总之,从初中教学的应试压力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两个角度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是最强的。五、以社会教学为辅,以书本教学为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社会教学是指以直接进入社会生活之中开展的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并不是泛指以学生生活为元素的教学。一般来说,直接进入社会生活数学教学方式会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生

  

篇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在我们刚走入新课程开始课改实验经常想,数学课不管如何样改,还不是代数学公式公式进行运算,几何学定理,用定理进行证明,能改到哪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作为一个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收成。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体会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凝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专门重要的任务确实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刻,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刻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组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关怀、互相观赏的和谐氛围。学生学会互相关心,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尝试着将问题变形、引申和推广,反思解题思路,从而认识到数学问题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宗”确实是数学思想、方法,这些关于学生形成综合解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学中还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3)教师应从“师道威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的过程。其次,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聪慧,依照学生认知程度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表达自己个性的案例,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在《有味的七巧板》一课中,我在备课时总觉得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来设计寓意也就那么几种图案,可不能有什么更新的花样,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而且还制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改日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漂亮的图案,更令我惊喜的是有的小组的同学结合边境口岸的实例,拼出了《国门》的图案,使当时的课堂气氛专门活跃,再加上投影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们的聪慧才智得以充分展现,本节课不仅锤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

  三、多与同事交流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能够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专门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点是……;那个地点的处理不明白如何样?假如是你会如何处理?我本想在那个地点“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如何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形,但今天感受处理得还能够,你觉得如何样等等。四、数学教学不能只凭体会从体会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情况,然而体会本身的局限性也是专门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靠体会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靠已有体会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如此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体会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如此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体会、

  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如此的感受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通过一段时刻课改的具体实施和不断的反思,我发觉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爱好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爱好,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制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篇十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作者:刘杏亚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4年第8期

  江苏建湖县海南初级中学(2247000)刘杏亚

  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初中的教学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相应成效。传统数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早就不能适应新课改的理念要求了,为了提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对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结构优化。教育需要革新,学生也需要革新,但在新课堂改革下出现的数学教学问题我们也要反思与克服。

  一、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伴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也随之提高。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紧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基础的一门文化课程,在开展教学时要以实践与应用为主,不要只会传授理论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新课改实行后,学校一定要改变以前那种只注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带领学生自己培养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与态度,关注他们的兴趣与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数学教学体制。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大量弊端,我们应该开展新课改教育模式,应对初中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数学的教学结构,促进数学教学课堂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1.恰当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的数学课堂不但是发现问题,而且是解决问题的地方。初中数学与学生各种生活的环境相联系,若能从学过的知识、学生个人的经验出发,创设出有用的教学情景则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情景创设非常适合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每堂课都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方便。但是有的教师认为创设教学情景不一定对每一堂课都适合,过多的教学情景创设会使课堂教学过于的牵强。

  例如,在学习“代数式的值”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并从学生中选择男女两位个子较高的学生,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其进行预测,男生以(x+y)÷2×1.08来计算,女生则是以(0.023x+y)÷2来算,其中x代表的是父亲身高,y是母亲的。由此引导,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计算。教师再对这个结果给予一些引导,告诉全班学生,刚刚那位同学求出的数值就叫代数式的值,同学们用来代替父母身高的x和y来计算时的过程,就是求出代数式值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较为实用。但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要确保创设的情景与教学的内容相符,不要过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投身于新课堂的学习中,才可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用性。

  2.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把初中数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但能让学生乐意接受,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体验到生活。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作为一位初中数学老师,应该积极提倡这样的教学观点,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部分老师认为,数学问题的

  生活化虽然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时要适度,不能脱离了教学的方向。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们关注生活当中的数学价值,而且要确切地把握数学化和生活化的关系,避免喧宾夺主局势的出现。

  例如,在对圆和直线位置关系的研究时,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在纸上画出一个圆,直尺上下移动,在移动直尺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不能描述出来这种变化?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与生活中相同的情况进行联系对比,结合对活动现象的观察,掌握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3.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提出,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观念,需要开展鼓励性的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以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教学的中心,给学生较充分的鼓励,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当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在纸上摆出一个图形,看两根线的四个端点顺次连接起来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自己的摆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动手摆出平行四边形,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使课堂效果更突出。

  总之,对教学实行反思,能够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完善老师的教学艺术。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教师才会成为一名有自觉反思性的领导者,才能使自身的专业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韦淑红)

  

篇十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在我们刚走入新课程开始课改实验时常想,数学课无论怎样改,还不是代数学公式公式进行运算,几何学定理,用定理进行证明,能改到哪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作为一个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就要组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欣赏的和谐氛围。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尝试着将问题变形、引申和推广,反思解题思路,从而认识到数学问题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这些对于学生形成综合解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

  第1页

  教师要善于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学中还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的过程。其次,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融入自己的智慧,根据学生认知程度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体现自己个性的案例,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我在备课时总觉得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来设计寓意也就那么几种图案,不会有什么更新的花样,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而且还创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美丽的图案,更令我惊喜的是有的小组的同学结合边境口岸的实例,拼出了《国门》的图案,使当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加上投影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

  第2页

  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三、多与同事交流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等等。四、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

  第3页

  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和不断的反思,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第4页

  

篇十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

  简介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构筑起至合乎素质教育建议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至此,全国各地刮起了课改的浪潮,虽然各种模式相同,但其目的就是一致的:培育技术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能力,推动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育较好品德,满足用户学生终身发展的须要。我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现状融合课改的建议对崭新教学方法阐释自己的一点建议。

  一、新课程改革的概况

  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到突出位置,特别强调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学习动机,独立自主参予,顺利完成素质教育。著重学生发展的个体性与差异性,注重研发学生个性创造力,培育学生的技术创新思维和课堂教学能力。新课改主要存有六大“发生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特别强调相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必须存有一个比较平衡、合理的结构,合乎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建议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的就是技术、艺术、体育与身心健康、综合课堂教学活动类的课程获得加强,同时特别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行方面,必须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予、乐意探究、勤奋好学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特别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职业中学学生现状介绍

  职业中学学校的学生就是一个特定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较好,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个别教师“忘却的角落”;因此,在非常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有一定的瑕疵,这对于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在工作上存有了非常大的

  难度;又由于当前紧迫的升学和劳动力形势,普通高中不断中原油田规模,职业学校的生源都就是被挑选出后余下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掌控较为脆弱就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学生理论自学热情不低,学习态度不端正,缺少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自学目标不明晰,效率低落;并且,他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为,外界欲望非常小,因此课程自学远远无法满足用户他们的心理须要,他们热衷网络、游戏、追星、放纵等,显然有心自学。另外,现在的学生多就是独生子女,环境得天独厚,从小缺少艰辛的锻炼身体,因此整体表现在心理品质上即为轻微的意志薄弱,怕吃苦、害怕困难、心理虚弱、自学惰性弱,无法恰当对自己作出评价,思想观念相对弱化,处事做人急于求成,对社会投资回报期望值显著偏高。

  但是,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

  他们的思维灵巧,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弱;且崇尚时尚,崇尚财富,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猛烈。所以,我们必须著重挖掘他们的潜力,不懈努力实行“因材施教”。融合新课改的目标和建议,强化课堂教学教学环节,发生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自学、在实践中进步。

  三、新课标下的中职数学教学之我见

  首先,践行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职业中学将沦为我们代莱起点和人生横跨的已经开始。

  给学生一个较低的门槛,小步快跑向成功。自信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可以说,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职中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是个位数。这些学生在初中时不被关注,从而留下了很多的消极思想,认为老师讲课跟我没关系,反正我以前就已经什么都不会了,自我放弃,没有学习的动力。而数学课不同于专业课从头开始,数学从我们上小学就已经学习了,所以学生长期落下的旧知识让他们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数学课就”头疼”。在这种状况下,只有先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动力,然后我们开展教学工作才会顺利进行。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数学课与以前的数学课有很大的区别,职业中学的数学课本内

  容少,科学知识难度大,著重特别强调技能,而且在我们整个自学内容中占到得比重也大,只要我们认真听讲,一定可以掌控所有的科学知识。

  其次,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

  1、必须存有明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整堂课的核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挑选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展开必要的重组。对备教材,对备学生。复习时必须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具体内容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精心安排课堂。

  2、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解析几何教学中,逐步使学生养成运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因此,应主动有效地设计出”数形动态”演示特点,赋予它特有的魅力。在讲解立体几何中,我们可以安排动手操作课,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立体几何图形,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提高学习动力。

  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关怀他们,尤其就是对于自学不好的学生,他们最迫切需要信任,他们能够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希望。因此,教师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彰,一个热情引导的目光,都可能将为其提供更多爱好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而营造较好的学习气氛,并使其爱好自学,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抓住课堂效率。据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职业中学学生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后没有完成作业的自觉性,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的效果。鉴于这种现状,教师只有抓住课堂效率,让学生“忙”起来,参与课堂的活动,思考。向40分钟要成绩,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技术活,熟能生巧,注重的是练题,所以教师在课堂安排上要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时间,选题要有代表性,难度应该偏低一些,以适应大部分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所有内容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再次,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做为一名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的课改和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品质等有很强的感召力。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必须真正体会新课程理念,做为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须要

  

篇十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

  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1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

  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

  者。(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

  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

  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

  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

  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交流对话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

  得到教益。总结记录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

  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篇十五: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观察与反思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够仅仅着眼于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需要多加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兴趣引导,创设情境;转变方法,引导学习;完善评价,鼓励学生,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察;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仅应该观察学生知识的获取情况,也需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相关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并在课下进行反思,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把枯燥的数学课程转变成为有趣易懂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兴趣引导,摆脱恐惧

  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数学能力,最主要的就是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非常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通过课堂观察能够发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刚刚接触几何问题时都会觉得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转换教学角色,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克服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给学生创设一个更加融洽、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数学课堂之中,帮助学生找到打开数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与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进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二、转变方法,引导学习

  首先,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学方式尽量灵活化,这样才能相应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没有绝对正确的方式,教师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教学。在新课改之后的教材中,所有知识内容显得更加灵活和多变,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不做改变。例如,在“实数”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将阅读法和分析法两种方法综合运用;而在“几何图形”知识点学习时,教师主要应该应用图形法和演示法;在“应用方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穿插使用讲解法向学生授课。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上展现出的特点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较为传统,一步一个脚印,没有对于相关知识的探索和怀疑精神;有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敏感性很强,经常提问质疑,但是缺乏进一步探索求证的耐心。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数学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针,充分考量学生们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针,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其次,成立数学学习小组,有效施行良好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们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数学知识学习,既能够相互监督又能够相互学习。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都有一些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课后每个学生都去询问教师会非常耽误教师的时间。在小组中进行学习,每个人都可以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彼此充分沟通交流,将课堂上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尽量都弄清楚。这样的小组合作模式既能够让学生们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

  也能够让学生们拥有比学赶超的学习精神。但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小组学生之间出现隔阂或者恶性竞争。

  三、完善评价,鼓励学生

  一方面,建立良好的课堂评价体系能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供学生们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率能够有显著提高。课堂评价体系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主要考核点包括课堂教学参与情况和对于同学学习的正面影响。在经过三重评价过程后,教师应该对评分较高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笔者实践这样的评价体系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学生们对于此种评价体系普遍反映良好,表现在评价体系的督促下学习动力更强,得到肯定评价的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越发投入。

  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及时反思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情况,是否只表扬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中等以及暂时落后的学生。这些处于成长期与上升期的学生往往更加需要教师的表扬和认可。这部分学生能否真正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转换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讲课成果。但是,教师对他们的鼓励与表扬正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与自信心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数学学习状态。例如,在笔者所带的班级里,原来有一些成绩一般或者稍差的学生,聪明、接受能力强,但是过于粗心大意,他们往往会觉得不受到教师的关注而产生自我放弃的心理。笔者在这段时期就经常给予这些学生肯定与表扬,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一下就被点燃,数学成绩也在突飞猛进。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够仅仅着眼于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知识的掌握情况,亦需要多加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地做好反思。教师还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

  体地位,实现角色的转变,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十六: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反思篇1

  浅谈初中课改数学教学后的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不难看出,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和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是数学思维上产生质的改变。很多初中学生很难快速地适应过来,很难改变以前的数学思维模式。尤其是在课改初期,很多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去熟悉和深入,这就显得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

  下面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初中课改数学学习下的分化反思。

  (一)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映迟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自暴自弃。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抵制不了一些网络游戏的影响。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牢,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过程、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

  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针对以上对数学学习分化产生原因的分析,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研究控制数学学习分化教学对策,以下谈谈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控制数学学习分化的有效教学行为。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他的教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很多: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备课时充分考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需要,专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这里要防止优秀生“抢食”),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3、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4、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5、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在新课改理念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实践共同努力,切实把新课改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去,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数学课改论文反思篇2

  浅谈初中数学课改反思

  摘要:我们学校在重庆市教委“构建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正进入了深水区,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研究的是:我们学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和探讨走出误区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改误区课改对策

  我们学校在重庆市教委“构建高效课堂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正进入了深水区,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我掌握的情况,说说我们学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和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了对重点的讲解和对难点的突破。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领悟和启迪。

  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没有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题设计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不清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老师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就套用书中公理。

  在判断命题“(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我分析其中的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老师要讲到学生的疑难处。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老师切莫搞题海战术。题海战术让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多,不能把学生解放出来。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青年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青年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在复习课中,老师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几种复习方法供学生选择: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的方法。

  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我们数学老师一定要注意: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是学生的学习由老师的“扶”到“放”的一个重要过程。

  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教学中,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了探索性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偏重于整体性的论证思维即是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结果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标的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思路”,师生才能够把课堂激活,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教师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新课标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抛弃落后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如: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反馈矫正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掌握数学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助以

  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的帮助。教师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

  如: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初中数学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认识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试、评价、反馈。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说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差生参与教学,这就非常有意义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推动教学改革的快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篇十七: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贯彻了新课改理念,但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作探讨。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狠抓教学反思,努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数学课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一、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是新课改最大的误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形式化现象主要有三种: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我们看到,在数学课上,不论课文是什么内容,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而最重要的原理、公式却没有涉及。课后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连最基本的公式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二是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表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而且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严重的

  是,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习惯了感官刺激,就会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费时间和精力,这对老师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三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泉水一样汩汩冒出,“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二、通过教学实例发现的困惑。下面我就用本班的一个例子来阐述老师需要反思的重要性:我所任带的班是一个普通的班级,我了解班级的情况并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整个班级气氛融洽,积极向上,学生、活泼、好动,可是在班上有这样一个女生,看起来比较文静,上课从来没有出现过违反纪律的现象,智力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可奇怪的是她经常不完成作业,有时就算是完成了,也是要老师多次催促,她才慢吞吞地做出来,因而她的学习成绩低下,总是独来独往。有好几次我看到她试图加入到一些谈兴正浓的小团体中去,其他同学却一哄而散。我决定从她身边的同学那里了解情况,有几位同学并不十分清楚原因,只知道从开学时起就有人提醒她们不要和这个女孩走得太近。再顺藤摸瓜地了解下去,我逐渐接近了问题的中心:原来在她小时候,由于是爷爷照顾她的起居,个人卫生问题处理得不是太好,她自己又不是很注意,造成很多同学不愿意多接近她,总说她身上有一股

  难闻的气味,又加上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学生就更加疏远她。久而久之,才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得知情况的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仿佛一直出现女孩那双渴望的眼睛,这样的局面真的就无法改变吗?我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她走出这个困境。

  三、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取得显效。经过分析,我认为必须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由于她存在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因此,我想对她的教育首先一定要施以师爱,要克服偏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她的身上。这种偏爱,能更好地沟通师生的感情,密切师生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有利于做好她的转化工作;也能让我更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其次,我常利用课外时间与她谈心,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间接委婉地提醒她要注重个人卫生,做好个人清洁,同时又让她感到老师没有歧视她,把她和其他学生一样看待,而且对她是“偏爱”的,还努力挖掘她的闪光点,扬其长,改其短。要在转化的过程中有计划地为她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消除她的自卑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扬其所长,去其所短,相信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女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她的脸上不再有迷惘和难过,取而代之的是快乐和舒畅。她再也没有出现过少做作业的情况,上课听讲非常认真,有时还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让各科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刮目相看。我相信以

  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以上这件事,我深刻地认识到:给别人一个机会,就是给

  自己一个机会,一个重新认识他的机会,一个帮他恢复自信的机会,一个重塑自我的机会。我相信,若干年后,她也会像我一样,给别人一个机会。

  四、提升数学课教学质量的途径。一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校本教研结合,立足教学实际,切实加强校本教研,继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制度建设结合,建立健全教科研的规章制度,通过完善和健全制度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师德建设结合,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促进教师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四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个人专业知识提升结合,鼓励教师参加数学教学业务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五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优化课堂教学结合,针对学科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六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规范办学行为结合,做到依法执教,保障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参考文献:[1]数学学习与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篇十八: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

  门坎初中吴飞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教师的教,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重复记忆、题海训练、强化储存,根本没有学生主体活动过程,新课程则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一个称职的初中数学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一、对数学教学理念的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是目前数学课堂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的体现,就是是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有以下的转变:由过去重“教”转变为现在重“学”;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重“过程”;由过去重“问答”转变为现在重“对话”;由过去重“讲解”转变为现在重“引导”;由过去重“程式化”转变为现在重“个性化”;由过去重“强记”转变为现在技能的拓展。总而言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不仅要看教师讲课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二、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否以为学生的发展,设计教学教学设计是有效地上好每节课的必需环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课堂,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在设计时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总之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好课堂,只有好的设计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三、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是否做到生活──数学──社会,有机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1、商场购物时:一家打折,一家返卷,一家给予积分并有抽奖活动,另一家赠送礼品,如何选择?2、房贷的问题,怎样计算每个月要还的贷款。3、买彩票中奖问题等,对于已有的这些经验,如果教师能在讲授新知识前用问题形式提出来,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习劲头定会高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把生活、数学、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气。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他们的切身经验体会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

  

篇十九: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

  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1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

  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自我提问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

  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教学诊断“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交流对话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摩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总结记录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

  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2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近两年多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改革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基于这一认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标准粗线条地确定为五个方面: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程度;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喜欢不喜欢上数学课,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环境是否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体现的情况,这一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敢于发表新想法、新做法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智力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数学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这一项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和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特别是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的能力。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逐渐受了新的教学思想,驾驭课堂和管理学生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对改革很有兴趣,因此保证了实验工作的顺

  利进展。二、大胆慎重地改革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应该说是一套很不错的教材,但我总感觉它的知识体

  系不够系统,有些零散,为此,我在反复研究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原来的教材,并对它们进行有理有序的整合。使它既能体现新课程的标准,又使知识变得系统,从而体现数学的逻辑美以及严密性。如:在八年级第二十一章分式中的“分式的的乘除法”接着是“分式的加减”、“分式的混合运算”、“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再接着才是“负指数和科学记数法”,我觉得应该把“负指数和科学记数法”这一节直接放在“分式的的乘除法”,这样学生学习负指数就觉得比较自然并且容易接受。因此我就这样对教材处理一下,效果果真不错。

  三、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不改变长期延续的大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很难办到的。为此,我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四、逐步推行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很重要的问题是观念的转变问题。目前不少教师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教师把书本内容讲清楚,或一问一答问清楚,学生用心记住,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就算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做其实把一种“隐形的“、宝贵的东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统丢掉了。我通过探索,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一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

  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逐步推开了探索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

  1、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这里说的智力活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给每个4人小组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短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是合作,在运用图钉、线绳和铅笔头的综合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验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出异常的积极。再转入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才感到发自内心地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停手地找规律,急切想掌握它。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班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操作、探讨、交流——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

  3、积极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提倡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用自然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初中数学新课改反思3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如初一数学的第一章,让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

  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如在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初一数学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初一数学这是一个有

  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

  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