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一生的信仰

一生的信仰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17 09:40:49 点击: 推荐访问: 信仰 信仰信念信心党课讲稿 信仰的力量专题党课

  一般来说,一个人一生最多有三个29年,沧州献县苗庄村农民赵文岭却用他最年富力强的那一个,去搜寻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抗战事迹。
  他和回民支队,两个时代人。素不相识,但通过某种精神上的联系,等待着最终的相遇。搜寻的过程中,赵文岭与回民支队的精神,越来越接近,最终融为一体。
  1989年,拍摄下第一名回民支队老战士马国亭时,赵文岭就“进入状态”了。但他不会想到29年后,会有140多名老战士进入他的镜头,积累了数万张宝贵的图片,写下了一百多本寻访日记,每个日记本的扉页,都写着四个大字:祖国至上。收集了许多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用过的武器、书信、生活用品等遗物。回民支队参与的870次战斗,赵文岭能讲出每一次的部署、战况、战绩与付出的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回民支队出现的80多名将军,赵文岭能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战功。
  赵文岭成为当今研究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活字典与回忆录。还原了一个丰满、真实、感人的抗日英雄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历史轨迹。
  1
  刚懂事时,赵文岭就善于观察。会拿笔时,就喜欢画画。
  一天,娘领他回家,拿钥匙开门时,他指着门上那片火烧过的痕迹,问:“娘,咱这门咋回事儿?”
  娘说:“这是当年日本鬼子给烧的。鬼子进村,就烧,就抢。不光抓大人,连小孩子也不放過。为了躲鬼子,我藏到村边苇坑地里,老深的水,两手紧紧拽着苇子,光露着脑袋,冻得浑身打哆嗦。”
  赵文岭或许与钱无缘,或许是爱好断了财路。当了20年赤脚医生,还北上南下,四处推销汽车配件、建筑材料,可没挣到钱。然而,当他攒够了一千多元钱,毅然跑到北京买回了一台相机。1988年初,普通公务员的工资一个月才64.5元。
  这台相机便成了改变“山崩”方向的那块“石子”,赵文岭一下子迷上了摄影。相机一到手,他就带着它去银川打工了。干完了建筑活,就挎着相机走大街穿小巷,见景就拍。一天,赵文岭在南关大清真寺,遇到一位报社的摄影记者,聊得很投机。那位记者还介绍了个摄影师,给他指点。
  赵文岭在摄影师的指导下,照了一批照片,洗出来,送到报社。记者们围拢过来,为赵文岭的照片点赞。还说,他们正在搞一个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摄影大赛,并热心地替他挑选参赛照片。
  一晃到了9月底,赵文岭早把这事儿忘了。偶然,赵文岭从工友手中的报纸上看到摄影大赛揭晓,正在举行展览。赵文岭拉着工友来到展览现场,从前言看到最后一张照片,没有自己的,也许是太紧张了。他又从结束处往前找,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看到自己的照片变成作品,赵文岭兴奋地抱着工友跳了起来。很快,赵文岭的一组作品,又登上了《宁夏画报》。
  得知赵文岭要回家过年,《宁夏日报》的温炳光对他说:“你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老乡,采访马本斋故里,可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怕他没经验,温炳光还为他写了个采访题纲。
  刚出正月十五,赵文岭在自行车筐里装上干粮,就奔了本斋村。就这样,赵文岭开启了漫长的搜寻“英雄之路”的长征。
  2
  本斋村,原来叫东辛庄。1903年马本斋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贫苦回族家庭。1937年,面对日军大举进犯华北,马本斋义愤填膺,动员本村青壮年,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后编入回民支队。
  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夺城上百,歼敌数万,被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
  为了纪念马本斋,东辛庄改为本斋村。
  赵文岭的34岁,就这样遇上了马本斋的34岁。第一次到本斋村,他拍了马母的两间小祠堂,也许是他刻意渲染了上面的杂草,照片寄给了宁夏的媒体,没有发表,但他收到了鼓励的话语。
  从此,赵文岭没了事,就骑车去本斋村转悠。很快,他在村里遇到了马本斋的老部下,回民支队的马国亭连长。
  赵文岭的快门打开了马国亭的“话匣子”。当时,马本斋在村里组织回民武装时,马国亭与弟弟马国柱一起参加了回民抗日义勇军。村里的马瑞强、马国文、马维起都是回民支队队员。抗日结束后,他们结伴从延安回到了家乡,过起了普通的日子。
  采访拍摄老战士的过程,也是赵文岭了解马本斋的过程。老战士们告诉他,马本斋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从小受母亲影响很大。母亲教育他要爱人民,爱老百姓。1941年8月,日本人为了逼迫马本斋投降,把马母白文冠抓了起来,威逼她给马本斋写劝降信。马母说,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为了不让儿子担忧,一心杀敌,马母绝食而死。母亲的牺牲,更激起了马本斋的抗日斗志。
  老战士们说,马本斋嗓门很大,像喇叭一样,大声说话几千人都能听见。马本斋给回民支队立下规矩,要有“六不怕精神”:不怕狂风暴雨,不怕山高路遥,不怕饥饿严寒,不怕枪林弹雨,不怕刺刀见红,不怕流血牺牲。
  了解得越多,赵文岭对马本斋越敬仰,对回民支队感情越深。他陆续得到了更多健在老战士的消息,一边报道,一边不断在周边进行更多的寻访和拍摄。
  29年里,赵文岭上千次来到本斋村,用镜头记录着村子点点滴滴的变化。最让他欣慰的是,当年马母两间破旧祠堂,已变成占地100余亩的马本斋纪念馆和母子烈士陵园。纪念馆里的很多珍贵物品,都来自赵文岭的捐赠:回民支队队员的入党转正表,职务胸章,针线包等,当然,还有他历尽艰辛拍下的一幅幅照片。
  3
  赵文岭的寻访,是以本斋村为圆心,以回民支队老战士为半径进行的。
  一次,马国亭告诉赵文岭,老战士刘清瑞,在天津警备区任参谋长。得知这个消息,他背起相机就去了天津,这也是他走出本斋村的第一步。
  寻访过程中,赵文岭找到了回民支队1940年下半年的花名册,名单上有3500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回民支队队员被派遣到各支部队,分散在大江南北。为了寻找他们,赵文岭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中国。他到过新疆三个泉边防连,到过深圳的罗湖口岸,到过东北的双鸭山,为140名老战士留下了珍贵影像。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