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03-11 09:40:36 点击: 推荐访问: 过程中 过程中|公民|治理|参与|社会

  摘要:多元化主体的社会治理体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更是作为治理体系中的一主体,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逐渐趋于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社会治理”和“公民参与”两个概念的简要梳理,分析在多主体的社会治理过程中公民的参与受到的阻碍并尝试适当性的解决路径,提出要真正意义上治理好社会还应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依法治国,用法治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民参与;合作治理;法治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85-03
  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6.12.036
  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中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实力都显著增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公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强化。作为社会体制中重要构成部分的社会治理体系,应注重扩大公民的参与方式,同时也要以良法治国,以善治为最终手段和目的。
  一、社会治理与公民参与的相关概念解析
  (一)社会治理的相关概念
  社会治理是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管理活动,是一种持续的互动过程。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导者和启动者,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姿态推动包括公民参与在内的多方位协同治理体系。公民参与不仅仅是社会治理的内在机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治理的主要动力和手段,如果没有公民的参与,政府再怎么推动社会治理,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比较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更注重于权衡风险与利益在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占的比例,通过分析研究拟定宏观决策。社会治理是政府为主导,同时协同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社会力量配合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模式。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将基层基础打实在、坐牢靠。好的社会治理可以称之为善治,而能够充分保障公民参与度的社会治理便是作为“善治”的重要条件。
  (二)公民参与的相关概念
  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T·H·马歇尔(T·H·Marshall)在福利国家建立的大背景下使用并细致阐述了“公民资格”的概念,为自由主义的提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古希腊城邦时期,个人美德受到重视,公民资格被认为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随着公民资格理论的发展,自由主义的公民资格概念也逐渐突出。社群主义者米勒认为,公民的独立人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尊互重,是公民资格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要求。在我国,公民资格概念的真正落实是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1982年宪法修改的大背景下,公民的平等权利得到了保障和实现,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保护也愈加强烈。
  改革开放后国家进行放权式改革,使社会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空间,公共领域也逐渐开放。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组织出现并发展,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组织载体。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信息媒体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公民参与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也为公民参与的扩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与之相伴的是公民逐步提升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方式。
  公民参与即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是指“公民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手段,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自觉自愿地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府政治决策的政治行为”,也就是说,是有参与意望的公民通过一定的途径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行为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具有“自愿性”“合法性”和“多渠道”三个特征,公民可以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例如投票、加入利益集团等参与政治活动,影响公共政策。它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指拥有参与需求的公民,即公民个体和由其合法组成的各种民间团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由于公民参与具有非职业性,政府工作人员和政党成员应被排斥在外;二是参与的客体,指公民可以合法参与的公共领域,即有公共利益存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三是参与的渠道,即连接主体与客体的中介,公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去影响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使决策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共利益的偏离,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一)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困境
  1.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数量有限
  虽然公民有权利参与社会治理,政府也有提供合适的途径方便公民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但在我国,传统政治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根深蒂固,公民长期有权无处使的状态使得他们对自身的权利缺乏信心。“干部讲,群众听”“官本位”的传统观念深入民心,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让公民处于被动状态,以至于公民并不认为有必要或有权利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现如今,随着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得以拓宽,但公民参与意识仍就淡薄,主要表现为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公民数量较少。真正能主动参与到社会管理中的公民还很少,而在很多情况下,绝大多数参与政府政策决策或公共事务商议的公民,是考虑到自身个体的利益,并不能算是真正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因此,要使公民转变传统思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自觉性的民主道路任重而道远。
  2.公民参与存在间断性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需要政府和公民两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导者,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公民参与的有效性与积极性。现如今是信息时代主导的社会,完整有效的信息可以促进合理适当的决策形成。众所周知,公共决策的形成是在对信息“接收一加工一产出”的一系列阶段中完成的。政府部門以其独特的优势掌握着社会管理所需的重要信息,而公民在政府信息零散或未开放的情况下,难以及时并准确的获取信息,从而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公民意见并不能反映给政府,实现公民自己的政治参与,公民意见不存在连续性。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