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教学设计 >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湘教版)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湘教版)

来源: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19 09:42:38 点击: 推荐访问: 人类 人类学 人类简史

  摘 要:如何根据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叶老师通过全国研讨课的磨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炼和反思。该课精选生活化情境,以教师本人成长过程中的台风经历来分析台风灾害,通过“殇之痛、殇之由、殇之御、殇之情、殇之警”五个环节让学生学习台风灾害的危害、成因、防御。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受灾程度,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入探究灾害过程的人地关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台风灾害;人地关系
  一、课标解读
  2017年版课标为“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本节教学属于地理1模块,其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是水平1、水平2。相比较2004年版课标(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而言,教学内容明显增加,除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的知识外,还增加了对避灾、防灾措施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深度”变“浅”,弱化了“台风的形成机制 ”等内容。所以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台风灾害,理解一些自然现象的过程与原理,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自然灾害做铺垫。基于对课标解读,结合实际教学有效性,本节教学以“温州台风”为背景,通过台风给温州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将相关区域台风灾害及危害串联起来,重点探究面对台风灾害人类应该如何防灾与减灾,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自然灾害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在高中地理必修课程里出现,足以见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要学会分析各类灾害的成因,树立避灾和防灾减灾意识,了解可以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更要建立起人地协调的观念,通过人类的活动,降低灾害的危害,这也是本节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必修一最后一章中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了前几章自然地理的内容后,为“运用资料,说明灾害的成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结合学情和课标进行设计,以台风灾害为例,旨在让学生更好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虽然有些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对灾害人类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减少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甚至可以避免出现一些重大灾情,可以通过知识和智慧降低自然灾害对灾情的影响。学习灾害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预防灾害和逃生自救。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宁波属于沿海城市,学生生活中对于台风现象已有一定了解;地理1前面已经上过热力环流的知识,对于风的成因已有知识基础。初中已经学过基础的地理知识例如季风、自然灾害等,学生具备一定问题分析能力。认知能力:本节课需要借助较多图表信息,而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区域认知(区域认知主要是在初中培养的)及读图能力较为欠缺。其次学生对台风的形成和危害较为陌生、抽象,对人类活动导致灾害加剧或发生的具体机理不了解,缺乏对生活中实例的关注,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理解和思考。学生们虽然具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感性认识,但是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和理解不到位,不能够综合的分析问题的成因、危害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直观感受,逐步引导,循序渐进。学习心理: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成功体验与表现机会,而本课时的自主学习环节正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宁波地处沿海地区,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兴趣的动机。
  【学习目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方的受灾程度,认识影响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台风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类的防御措施,强化人类要尊重自然、趋利避害的观念;通过调查本地防御台风的措施,增加对家乡防灾减灾情况的感性认识,提高进行地理社会调查的能力。
  【教学重点】影响台风灾害的主要因素及防灾、减灾措施。
  【教学难点】面对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课时安排】课内1课时+课后实践。
  【教法学法】教法:探究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三、教学环节(表1)
  四、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课前观看《美丽浙江宣传片》。让学生看看片中哪些是自己去过的或者认识的地方、哪些是自己的家乡。
  导入新课
  引言:美丽的浙江会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的破坏,图1和图2可以看出台风灾害对浙江和温州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殇之痛——难以磨灭的烙印
  (1)观看桑美台风视频思考:①台风给温州(水头)带来了哪些危害?②登陆点与水头受到的主要危害有何差異?
  (2)结合图3和图4思考: 为什么台风给水头带来的灾害特别严重? 台风受灾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3)概念辨析:“台风”与“台风灾害”。
  殇之由——了解灾害的过程
  (1)读图5描述台风的移动路径,说一说台风在移动中的变化。(课后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读台风移动路径图并根据自己的体验讨论并描述台风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将图6中ABC与对应的台风结构名称连线。
  (3)分别在图7和图8中画出两个台风登陆时温州的风向,比较在两地登陆时温州降水与潮水的差异。
  殇之御——积极勇敢地应对
  材料一:1994年17号台风温州地区的死亡人数高达1 126人!319人失踪! 狂风夹杂着暴雨倾泻进浙南大地。首先是大浪,局部地段浪高达12米,1 700多艘船只被巨浪打沉,随后潮水暴涨。
  材料二:“十二五”期间因台风灾害死亡人员死亡原因统计(图9)。
  根据材料探讨应从哪些方面防御台风?(建议:从政府、个人等角度思考,讨论3分钟;要求:4人一组,组内分工有记录人和发言人,记录讨论要点,发言须简明、扼要)
  殇之情——令人感动的宁波
  台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难以忘怀的伤痛,但台风中也发生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迹。观看视频《余姚人民抗击菲特台风的感人行为》,思考在迎击台风时人类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应对。
  殇之警——不太合理的措施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台风中人类做了很多努力,但人地关系是很复杂的,不是所有的人为措施都会收到理想的成效,有些措施如果不科学还会有负面效果。
  课堂提升:结合图10,思考是否存在不利于台风灾害减灾防灾的人类活动?
  课后实践
  小课题研究:调查宁波当地在台风防御中的具体措施,填入表2。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林培英,张冬梅.漫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J].地理教育,2016(3):4-6.
  [3] 袁赛春.基于区域认知的地理课堂教学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
  (本课例系第五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探究课课例,荣获温州市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