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资信文档网 > 党课下载 > 2022年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6篇(完整)

2022年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6篇(完整)

来源:党课下载 时间:2022-06-05 14:55:03 点击: 推荐访问: 党课 党课2021年3月 党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6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6篇(完整)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篇1

  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响亮号召,也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也意味着,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举措。

  如今,身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青年党员,我时常会思考,我应该如何为人民做贡献?我该如何保持先锋带头作用?该如何帮助身边的人。在看了十九大后,我有了新的想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面努力:

  首先,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好法律法规、党纪条规,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学习形式,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学工作方法学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充实丰富自己,增强本领。学会思考勤于总结,边学习边思考,深化学习效果,经常对自己做过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提高素质能力。

  第二,树立宗旨意识,走群众路线。一是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站在群众立场谋划工作,用群众的观点推动工作,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二是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利益诉求,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或及时反馈。

  第三,加强廉洁自律。提高自警、自省、自律意识。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节约观念。以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从根本上认识到这是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篇2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初心”的丰富内涵,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及为什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课题的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透彻理解这颗“初心”,是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需要。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不动摇

  信仰和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首要内涵。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了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旗帜问题。

  1921年6月30日-7月3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上海成立中共,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上海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

  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这些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他们7个人不管当汉奸的、当叛徒的,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13个人中,7个人出了问题,4个人牺牲了,最后只剩2个人依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我们这个党能从中国政治舞台边缘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源自一个一大最不起眼的政治代表,毛泽东,居功至伟。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

  中国共产党97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二、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忠心不动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初心的第一要义就是坚定对党的忠诚。不忘初心,就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李大钊: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全国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瞿秋白:从容就义。

  叶挺:出狱后要求恢复党籍。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以党为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96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和飞跃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忘初心,就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不忘初心,就是要毫不保留忠诚于党。“对党忠诚”,是每一位党员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铮铮誓言,也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义务之一。忠心于党始终是党的好干部的基本标准。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共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坚持和继承。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核心要义是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并首次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出身本来,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出身,党章中有明确的界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十九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载入新修订的党章,成为全体党员的根本遵循。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公仆本色,时刻牢记服务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民”,一个是“服务”。一方面,执政党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摆正党与人民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就是服务”,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如何维护人民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不动摇

  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绵延流长,疆域辽阔。近代中国的落后让中国饱尝亡国灭种的灾难,割让和丧失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马关条约》赔款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亿两白银。抗日战争中人口伤亡在3480-5000万人之间。受战争损害的人口为2亿人。XX万英烈拋头颅洒热血,有名有姓仅330万人,红西路军烈士21800多人,仅有6600名有据可查。

  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突出历史贡献。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96年前的中国正处在漫漫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那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她为了把人民大众从这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旧中国中解脱出来,用了28年的、懈奋斗和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先后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个阶段,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据中国档案馆记载,从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面对积贫积弱的困难局面,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铺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成长需要交学费,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也不例外,当时经历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也就是说交了10年的学费,10年的学费让我们党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依靠伟大智慧带领全国人民,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从1978年12月到现在。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主要是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这期间,我们党经受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金融危机等国际风波的影响,经受住了98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从第1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到神舟载人航天、蛟龙深海下潜,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到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成功的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作出一系列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复兴、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五、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动摇

  今天的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是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领导中国科学发展的党;
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党。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捧着一颗为人民做实事的初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来概括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那么,为什么说是全方位的和开创性的?所谓全方位的,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所谓开创性的,是指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年来,我们靠什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靠什么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论述,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根本原因,即三个“一”:一个核心、一个理论、一条道路。

  一个核心,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重大历史改变的时候,当我们的国家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这个核心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凝结起来,集中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的合力。

  一个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学的理论能够引导着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纵深发展。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强大的理论指导力量。五年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取得的。

  一条道路,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共同发展,开拓前进。我们一直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巳经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取得新的辉煌。

  我们有幸处在新时代,更有责于新时代。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必将加速推进。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
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
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
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篇6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与不变

  时光荏苒,见证芳华。转眼之间,改革开放已满40年,步入不惑之年。飞逝的光阴里,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4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天我们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与不变两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变化中的伟大祖国和可爱的家乡

  一变化中的伟大中国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历史;
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

  1976年底,持续了整整十年的运动结束。那一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539.4亿美元,占当年世界GDP总量的2.2%;
人均GDP仅165.4美元,排在世界第120多位;
国家总的外汇储备只有1255亿美元,比海地、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摩洛哥等发展中的极小国家的外汇储备还少;
当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34.3亿美元,仅仅只有美国同年货物贸易总量的5%多一点;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也就只有150美元左右和60美元左右。当时的中国基本上就是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2.6%,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当时的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开始冷静地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领导人开始设计新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与措施;
同时,中国基层的人民为了生存的需要也开始了符合现实的种种实践探索。到1978年底,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方案正式公布并得以实施,中国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到了2018年又是标志性的一年,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在经济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伟大工程,一直延伸到宇宙星空,40年的年轮上镌刻着中国每一步前进的光荣与梦想。1978年,老百姓赚100元钱有60元钱是拿来买食品。2018年中国老百姓每月39%的可支配收入用于购买食品,61%用于购买提高美好生活的商品。1978年,中国高楼没有超过200米,今天全世界10幢最高的大楼中有8幢在中国。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通车,201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突破13万公里。更值得自豪的是,高铁总里程突破2.2万公里,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正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港珠澳大桥的贯通、通车彰显了中国的强大国力。2003年我国第一次将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随后几年,有7批航天员先后进入太空。2013年,“玉兔号”月球车展开月面勘测任务,中国探月工程揭开历史新篇章,之后的天宫空间实验室、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北斗定位系统等一个个工程正在圆中国人的飞天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创造、创业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再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这几年,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当今世界,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新能源和新业态正在逐渐成长,世界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都在竞相加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更是把科技创新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与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领先。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我国自行制造的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视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繁荣和发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和充实,国家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中国的声音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新的医疗政策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则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四十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数不胜数,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

  二变化中的可爱家乡

  改革开放四十年,木垒与祖国一同成长、改变,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在历届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族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曾今制约木垒发展的劣势正逐渐变成促进木垒后发赶超的“助推器”。

  木垒作为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通过打造“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了姑娘追、阿肯阿依特斯、赛马、刺绣等独具特色民族风情的草原文化,7个传统村落原始耕作与乡村生活的农耕文化(国家级中国传统古村落新疆共有15个,其中木垒一个县就独占7个。而木垒月亮地村被评为新疆最美乡村十佳的第一名,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历史的拔廊房建筑风格的汉民居,既有历史文化沉淀,又有古民居建筑特色,更有纯朴的民风民俗传承保留),这里有着中国鹰嘴豆之乡、中国有机羊生产基地、中国长眉驼之乡、中国哈萨克族刺绣之乡等美誉。这里文化璀璨,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重要交汇处。由本土作家撰写、反映木垒县晚清民国故事的小说《木垒河》《西部边魂》倍受读者青睐,木垒书院、艺术家村落代表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何处解乡愁,木垒菜籽沟”享誉天山南北。这里风景独特,有被誉为地球第一响的鸣沙山国家沙漠公园,有大地调色板之称的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世界最古老的6500万年原始胡杨林闻名遐迩,还有坎儿井(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人工工程之一地下万里长城——坎儿井,在木垒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木垒77条坎儿井仍有17条可用,且已开发可参观为最长)、最美云端草原马圈湾马圈湾、水磨沟、石仁子等景点。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自治区园林县城等荣誉。

  这里区位优势明显,距离首府乌鲁木齐市278公里,木鄯公路、奇木高速、S303线从县内通过,G7京新高速即将贯通,正成为环东天山千里旅游黄金线和北疆地区通往内地的重要节点。在充分认识自身环境、文化、区位优势后,近几年木垒的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2017年,木垒县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亿元,同比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同比增长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88元,增长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0元,增加810元。2018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

  更进一步的是,木垒县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变“落后”劣势为后发赶超“优势”,在有机农产品、清洁能源、全域旅游等领域走在全州前列。木垒县获国家认证有机农产品17个,有机畜产品11个,共28个有机认证产品,总数新疆第一,有机产品示范县在新疆走前列;
鹰嘴豆是具有三大功能的保健食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而木垒是中国鹰嘴豆的故乡,鹰嘴豆产销量占全国83%;
这里风光电资源优势明显,正在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以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突出旅游产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为目标,积极实现旅游参与全民化。

  改革开放40年,木垒的百姓也充分享受了发展带来的“红利”:曾经的闭塞山城农牧民借助牧民定居、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一个个好政策,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和蒙昧,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向小康;
曾经被其他县市调侃的“一个馕饼可滚遍”的县城,如今正与阿吾勒风情小镇一起,构成迎接八方来客的的精品“客厅”。

  二、不变中的坚持与忠诚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之所以取得诸多成就,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正是由于带领人民的共产党人在天翻地覆的变革洪流中不变的坚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共产党领导不变

  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没有搞三权分立,而是搞三位一体,即将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
同时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学习、非常重视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成果尤其是优秀思想并加以总结、消化、吸收、创新以武装自己、指导实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我相信,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将取得更大成就,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二坚持基本原则不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完善和调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回顾风雨兼程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我们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新时代的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持续发力。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中国人民信心满满,更让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三坚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更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更要全力践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今天,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坚定行动,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从计划走向市场,从贫困走向小康,从短缺走向充裕,然而这一切并不是终点。

  四坚持抓社会稳定不变

  中国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都特别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在中国,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说法,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因为中国人坚信,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都不可能做成功。因此,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工作得以落实中国的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构往往会从组织上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一直把社会管理组织延伸到农村地区的村庄和城市的街道。为了防止和反击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种力量,中国各地都组织了强有力的公安、武警队伍,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

  回望来路,不改初心。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历史和现实鲜明地昭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资信文档网 www.zihuaxinyuan.cn

Copyright © 2013-2024 . 资信文档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资信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13044534号-2

Top